资源简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 2025年考情 命题趋势考点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025山东卷; 2025·陕西、山西、宁夏、青海·高考真题; 浙江卷; 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理解,通过对比不同历史阶段,突出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可能会结合一些历史文献、研究资料、历史背景分析相关事件的意义或原因。进行考查。 2.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为背景,要求分析原因或意义。紧密联系当下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现实问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整体把握。 3.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的考查。考点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25·江苏; 2025北京卷; 2025浙江卷;考点03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025山东卷; 2025浙江卷;考点0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江苏卷;2025山东卷; 2025湖北卷;考点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025年山东真题】征程如歌,歌以咏史。《国际歌》唱响坚定信念,“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石库门的灯光》颂唱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光明,“铁锤镰刀的旗帜、指引工农大众的心。燎原的火种、闪烁共产主义真……开天辟地……民族复兴……”。从《国际歌》到《石库门的灯光》,生动诠释了( )①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最终目的③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陕西山西宁夏青海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亮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始终坚持、接续发展的结果,是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浙江·高考真题】恩格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的蒙昧时代,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野蛮时代,以及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文明时代。这一论断( )①描绘了阶级社会的不同形态②可用于佐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③描述了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过程④把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作为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5·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5·江苏·模拟预测】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本论》时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资本家仅支付劳动力的价值,而对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不支付报酬。据此可知( )A.工人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B.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无酬劳动时间的存在C.资本家支付了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考点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6.【2025·江苏·高考真题】如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纲领、目标和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文化建设不断筑牢自身的执政基础B.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勇于担当文化使命C.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D.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7.【2025·北京·高考真题】2025年春天,“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手绘作品展”(部分作品如上图所示)对观众开放,展出的作品全部由青年学生精心绘制,以“红色地标、伟大觉醒、中流砥柱、红色黎明、进京赶考”5个板块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展出的手绘作品( )红色地标 伟大觉醒 中流砥柱 红色黎明 进京赶考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大红楼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昌平烈士陵园 颐和园益寿堂①传承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血脉,展现了党和人民共同谱写的奋斗乐章②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③复原了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成为百年红色记忆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用青春之画笔描绘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青年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5·陕西安康·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 )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④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5·四川宜宾·三模】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义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可见,遵义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在于( )①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立足国情探索革命道路②确立党中央正确领导,凝聚全党团结奋斗力量③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消除外部模式依赖束缚④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完成最伟大的社会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03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0.【2025·浙江·高考真题】某校以“重温红色历史、感受时代巨变”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对应参观地点,研学结语表述正确的是(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 结语: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改造盐碱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参观地点: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结语:小岗村村民发挥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④参观地点:“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结语: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备了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5·浙江·高考真题】面对改革攻坚期更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党将“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略。“先立”注重系统集成,“后破”强调问题导向。立城乡融合发展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清风正气,破“四风”顽疾……材料表明( )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改革的出发点④我国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渐次展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5·浙江·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论断的主旨相符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革命新道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25·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春天,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也是农村播种庄稼的重要时节。本组画作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春耕图,较好地体现了当时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劳动场面。这反映了(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农业改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我国此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逐步解决与改变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大农村得以推行,推动生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5·江苏宿迁·模拟预测】某学生社团拟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主题展览活动,同学搜集准备到以下资料。以下材料中,不符合展览主题的是( )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②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9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高达24.8%④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04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2025·湖北·高考真题】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例,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0.7亿人、13.3亿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亿、3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 )①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②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③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磅礴动力④深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5·江苏·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凝练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这些理论成果( )①进一步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③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改革规律的认识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5·浙江·高考真题】救亡图存的年代,一群有理想的青年投身革命洪流;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新时代,“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众多青年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①青年人才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 ②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③国家的支持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保障 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5·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人如此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改革开放的过程“大胆去尝试”。改革开放的现状“黄金无足色”;改革开放的未来“仍需傲霜雪”。对此,下列解读最恰当的是( )A.梅花扑鼻香——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B.大胆去尝试——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黄金无足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D.仍需傲霜雪——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9.【2025·天津宁河·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质生产力思想( )①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经验 ②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④深化了共产党人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国际歌》强调劳动群众创造世界,要团结起来实现英特纳雄耐尔;《石库门的灯光》表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铁锤镰刀的旗帜指引工农大众,追求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这都生动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选项正确。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选项错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而不是由人民群众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的,③选项错误。《石库门的灯光》颂唱中国共产党带来光明,追求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开辟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从《国际歌》到《石库门的灯光》体现了这种历史的延续和发展,④选项正确。故选B。2.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坚持和发展的结果,以及它是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着重体现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这一内容,①排除。题干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始终坚持、接续发展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正确。题干重点在于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没有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途径的拓展,③排除。题干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④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的蒙昧时代”指的是原始社会,而原始社会不属于阶级社会,①排除。恩格斯的论断强调了人类通过活动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和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能力,这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正确。恩格斯的论断主要描述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过程,③排除。恩格斯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划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表明他把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作为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准,④正确。故本题选C。4.答案:C解析: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②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③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未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④错误。故选C。5.答案:B解析:必要劳动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劳动,这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对应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剩余劳动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但题干重点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工资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以及对剥削的掩盖,A排除。资本家仅支付劳动力的价值,而对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不支付报酬,这就体现了资本主义工资看似是全部劳动的报酬,实则掩盖了无酬劳动时间,B正确。题干明确说明 “资本家仅支付劳动力的价值,而对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不支付报酬”,这表明资本家并没有支付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C错误。劳动力成为商品使得货币所有者能够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货币所有者可以获得剩余价值,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但题干主要围绕资本主义工资和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展开,D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不是执政党,A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文化纲领、目标和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主动担当起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勇于担当文化使命,B符合题意。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展开,未提及物质文明相关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材料中展示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举措,不能说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D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B解析:作品通过描绘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传承了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血脉,生动展现了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篇章,契合展览“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的主题,①正确。展览的主线是党的光辉历程(从革命斗争到建立新中国),而非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但展览板块(如“伟大觉醒”“进京赶考”)更侧重于革命历史和党的奋斗,而非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该选项中“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的说法错误,②排除。展出的手绘作品有利于展现和传播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复原”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③排除。展出的手绘作品全部由青年学生精心绘制,以“红色地标、伟大觉醒、中流砥柱、红色黎明、进京赶考”5个板块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这说明这些手绘作品体现了青年学生用青春之画笔描绘党的初心和使命,有利于激励青年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④正确。故选B。8.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②正确。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③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直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非“创造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④排除。故选A。9.答案:A解析:遵义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可见,遵义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在于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立足国情探索革命道路,①正确。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义会议在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可见,遵义会议实现的伟大转折在于确立党中央正确领导,凝聚全党团结奋斗力量,②正确。虽然遵义会议强调独立自主,但“消除外部模式依赖束缚”表述绝对化,共产国际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③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完成最伟大的社会革命”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④错误。故选A。10.答案:B解析: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①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改造盐碱地,②排除。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排除。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作出了贡献,④正确。故选B。11.答案:A解析:面对改革攻坚期更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党将“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略,这表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处理各种挑战和困难,①②正确。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不是出发点, 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③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渐次展开的,而是强调了“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改革方略,④排除。故选A。12.答案:A解析:材料中论断的主旨,强调的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独特性与自主性,强调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不照搬其他模式,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与题干相符,①正确。该项说的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与题意不符,②排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开创的新道路,与题干论断的主旨相符,③正确。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说明坚持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而不是强调中国社会变革的独特性与自主性,不体现中国化,④排除。故选A。13.答案:C解析:本组画作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春耕图,反映的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不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①不符合题意。通过两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农民积极进行春耕春种的场景,这反映了通过农业改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说明此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逐步得到了解决和改变,②③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事件,材料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件,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答案:C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被明确视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直接支撑主题中“必由之路”的实践要求,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侧重于历史性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救中国的作用,但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实现现代化和美好生活的具体路径,偏离了主题的当代实践导向,②错误但符合题意。中国经济成就(如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增长的高贡献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成果,实证了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中的关键作用,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主题聚焦“道路”而非“理论”,④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A解析: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①正确。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正确。社会保障事业主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等,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没有直接的紧密联系,③不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④错误。故选A。16.答案:C解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材料的主旨全面深化改革无关,①排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善与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改革规律的认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②③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些新的论断是对其进行的完善与发展,④不选。故选C。17.答案:D解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不仅仅是青年人才,①排除。从救亡图存年代青年投身革命,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音,再到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可以看出不同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推动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②正确。材料强调不同时代青年为国家和民族的奋斗,没有体现国家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支持,③不符合题意。不同时代的青年都在为实现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从救亡图存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正是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④正确。故选D。18.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不是改革开放的成就,A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是改革开放,B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错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D正确。故选D。19.答案:D解析:实践决定认识。习近平新质生产力思想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不是理论与经验,①排除。新质生产力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②正确。习近平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在新时代做出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③排除。新质生产力思想从理论上阐释了生产力发展的新内涵,是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④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