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7 盼1.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嘟囔( nāng) 黄焖鸡( mèng)B.蒜薹( tái) 窸窸窣窣( shū)C.玛瑙(lǎo) 瞟着窗外( piǎo)D.腥味(xīng) 长痱子( fèi)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袖筒 斗蓬 袖子B.预报 遮盖 讲坐C.油锅 钝肉 闹钟D.逗引 嘴唇 楼梯3.下列词语中,和“小心翼翼”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理直气壮 B.津津有味 C.威风凛凛 D.呆头呆脑4.下列词语,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兴奋→消沉 不声不响→大吵大闹B.凉爽→炎热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C.遮盖→裸露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D.担心→担忧 理直气壮→义正辞严5.下面新词儿理解不准确的一个是 ( )A.“打非”是指打击非典型性肺炎病菌。B.“一头雾水”是指摸不着头脑,稀里糊涂。C.“洪荒之力”是指全部的力量,最大的力量。D.“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排比)B.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比喻)C.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样。(夸张)D.不是还要炖肉吗?(反问)7.下列事例按照课文中叙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看着雨后的景象,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 ②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③我开始盼着变天。 ④下雨了,我找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⑤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⑥我在晴天穿上雨衣,热得出了一身汗。A.⑤③⑥④②① B.③④⑤⑥①② C.⑥⑤③④②① D.⑤⑥③④①②8.下列句子表现了文中“我”怎样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1)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2)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3)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9.三月三,放风筝“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那满地绿油油的麦苗、滋润酥软的土地,想起那自制的简陋的风筝,想起那一起玩的儿时伙伴……童年生活过的村庄,天高、风清、云淡。风和日丽的日子,天空里便飘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三月是我最盼望的季节。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门外早有几个急不可耐的玩伴手拿着“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在焦急地等待了。于是在村口麦子刚返青的田野里,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伴着阵阵春风,放飞一只只可爱的风筝。大家一边熟练地收放着线,一边比谁的风筝漂亮,谁的飞得高、飞得远。你吵你的,他闹他的,一直到最后还是分不清谁的风筝最美,只记得一只只五颜六色的风筝把童年装扮得五彩斑斓。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童年的心,也随着风筝上下翻飞。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风筝已遗落在故乡。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故乡的天空。(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①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②急切得不能再等待。 (2)第一自然段引用歌词有何作用? (3)画线句子令人想起了清朝高鼎的诗句“ ”。(4)“我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说说你对“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故乡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10.百字练笔。小时候,你最盼望什么?写一写吧!17 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解答】A.有误,“嘟囔”的“囔”应读“nang”,指不间断地小声自言自语;读“nāng”时,指低声絮烦地说。“黄焖鸡”的“焖”应读“mèn”;B.有误,“窸窸窣窣”的“窣”应读“sū”;C.有误,“玛瑙”的“瑙”应读“nǎo”;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解答】A.有误,斗篷:是有帽子的披风。故“斗蓬”的“蓬”错误。B.有误,讲座:是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故“讲坐”的“坐”错误。C.有误,炖肉:风味独特,是广东梅州婚宴喜庆及节日必用的名菜。故“钝肉”的“钝”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3.【答案】C【分析】考查了对于词语结构的辨析,完成本题要认真分析中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进行分析选择。【解答】“小心翼翼”是“ABCC”结构的词语,与“威风凛凛”结构相同。故选:C。【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加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做到厚积薄发。4.【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解答】A.兴奋:高兴。反义词是“消沉”;不声不响:指不说话;不出声。反义词是“大吵大闹”。B.凉爽:清凉爽快。反义词是“炎热”;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反义词是“粗心大意”;C.遮盖:从上面遮住。反义词是“裸露”;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反义词是“理屈词穷”。D.全是近义词。故选:D。【点评】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5.【答案】A【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解答】A.不准确,打非:指打击制作、出售非法非版物和音像像制品的行为:打黄~。B.准确,一头雾水:形容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C.准确,洪荒之力:指全部的力量,最大的力量。D.准确,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故选:A。【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6.【答案】A【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解答】A.有误,从“躺”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C、D正确。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7.【答案】D【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解答】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接着写晴天穿雨衣;然后写我开始盼着变天;紧接着写下雨了,我找借口穿雨衣到外面去,妈妈不允许;然后写想象穿上雨衣的情景;最后是又下雨了,我终于穿上了新雨衣。故选:D。【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8.【答案】(1)惊喜;(2)担忧;(3)期盼。【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体会思想感情。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解答】(1)从“怎么、竟然”可知,表现了文中“我”惊喜的心情。(2)从“生怕”可知,表现了文中“我”担忧的心情。(3)从“一心想着”可知,表现了文中“我”期盼的心情。故答案为:(1)惊喜;(2)担忧;(3)期盼。【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9.【答案】(1)①风和日丽;②急不可耐;(2)开门见山,点名时间,引出习俗。(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4)从文中“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可以看出“我们”放风筝时兴奋、开心的心情。(5)这句话将“我”比作风筝,写出了虽然“我”远离家乡,身在异地,但是“我”的根依旧在故乡,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解答】(1)考查词语的理解。①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②急不可耐:急切得不能再等待。(2)考查写作手法。短文 第一自然段引用歌词“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开门见山,点名时间,引出习俗,一开始就描述了春的景象,让人一下子就回单了从前的记忆里。(3)考查诗句的积累。短文中画线句子“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门外早有几个急不可耐的玩伴手拿着“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在焦急地等待了”描写了孩子们放学后兴致勃勃地去放风筝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让人想起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歌《村居》中的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这篇短文主要写了童年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文中“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和“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等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放风筝时兴奋、开心的心情。(5)考查句子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故乡的天空”这句话将“我”比作风筝,写出了虽然“我”远离家乡,身在异地,但是“我”的根依旧在故乡,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故答案为:(1)①风和日丽;②急不可耐;(2)开门见山,点名时间,引出习俗。(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4)从文中“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地上边跑边唱”可以看出“我们”放风筝时兴奋、开心的心情。(5)这句话将“我”比作风筝,写出了虽然“我”远离家乡,身在异地,但是“我”的根依旧在故乡,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10.【答案】盼小时候,家里困难,父亲每天在外劳作。我每天最盼望的是父亲能安全回家。还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窗外,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我胆心地朝窗外望了望,盼着父亲早点回来。家里并不富裕,母亲在家里缝缝补补,父亲去河里捕鱼,在这个时候却下起雨来。听妈妈说,邻居的阿叔在河里捕鱼时因遇到暴风雨而被无情的大水夺去生命,多可怕呀!今天父亲又……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轰隆隆”,雷声不知疲倦地响着,雨越下越大,玻璃窗积了一层厚厚的波纹。我焦急地望着窗外,不时有几个行人经过,却没有我要盼的人,我好害怕。雨仍瓢泼地下着,我不安地望着窗外,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尽量装出从容的样子说:“儿啊,不要担心了,你父亲就快回来啦。”我担心地说:“可他已经去了很久,以前这个时候,他早就回来了,可今天……”母亲没再说什么,默默地走开了。我也沉默了,但眼睛仍没有离开窗外。雨渐渐小了,窗外,烟雾弥漫,朦胧中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子,正一步一步向前走着。我突然觉得他很熟悉,仔细一瞧,啊!是爸爸,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不安的心一下子欢跃了,一个箭步冲出去,投入了那温暖的怀抱……【分析】本题为小练笔。要求以“盼望”为主题写一写你小时候最盼望什么。想想自己小时候最盼望什么,是盼望见到一个人,盼望得到一份心仪的礼物,还是盼望得到别人的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围绕“盼”字展开:最盼望什么?为什么盼望?通过典型的事例体现自己盼望的心情及为实现愿望所做的努力,盼望的事情实现后心情如何?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解答】范文:盼小时候,家里困难,父亲每天在外劳作。我每天最盼望的是父亲能安全回家。还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窗外,瓢泼大雨下个不停,我胆心地朝窗外望了望,盼着父亲早点回来。家里并不富裕,母亲在家里缝缝补补,父亲去河里捕鱼,在这个时候却下起雨来。听妈妈说,邻居的阿叔在河里捕鱼时因遇到暴风雨而被无情的大水夺去生命,多可怕呀!今天父亲又……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轰隆隆”,雷声不知疲倦地响着,雨越下越大,玻璃窗积了一层厚厚的波纹。我焦急地望着窗外,不时有几个行人经过,却没有我要盼的人,我好害怕。雨仍瓢泼地下着,我不安地望着窗外,母亲看出我的心思,尽量装出从容的样子说:“儿啊,不要担心了,你父亲就快回来啦。”我担心地说:“可他已经去了很久,以前这个时候,他早就回来了,可今天……”母亲没再说什么,默默地走开了。我也沉默了,但眼睛仍没有离开窗外。雨渐渐小了,窗外,烟雾弥漫,朦胧中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子,正一步一步向前走着。我突然觉得他很熟悉,仔细一瞧,啊!是爸爸,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不安的心一下子欢跃了,一个箭步冲出去,投入了那温暖的怀抱……【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和妈妈盼望父亲归来的事。文章开头对环境进行了描写,为下文作铺垫。作者对爸爸的动作描写很到位,让我们能够感觉出爸爸的艰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