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 月光曲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莱茵河(lái) 入场券(juàn)B.恬静(tián) 微波粼粼(nín)C.盲姑娘(wáng) 千丝万缕(lǚ)D.纯熟(chún) 清幽(yōu)2.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呼应( )A.允许。 B.接受。 C.回答。 D.适合。3.贝多芬被称为( )A.“音乐之王” B.“琴圣”C.“乐圣”4.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的?( )A.贝多芬在音乐会上创作的。B.贝多芬在一个春天的清晨创作的。C.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完第一支曲子,又激情创作了《月光曲》。5.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错误的选项。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A.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盲姑娘为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B.盲姑娘只是随口一说,她并不是真想听贝多芬的演奏。C.盲姑娘把一直以来的愿望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6.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B.迫切C.诚恳、热情D.体谅、安慰(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7.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语气读下面人物的话?(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5)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一阵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缩句)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3)你不知道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人。你赶快向别人请教吧。(用关联词连成句话)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玩赏 欣赏)楼上(优良 优美 优秀)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在上面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句话,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搅扰 打扰 干扰)他,我自己看看吧。”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赞叹 赞美 赞颂)道:“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品读第一自然段,用“ ”线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 ”画出由此产生的联想。(3)联系全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①这篇文章是写一个有趣的旅客。 ②“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震撼着大地”,这里用旅客的联想侧面写出了贝多芬琴艺高超。 ③旅客怒气消了大半的原因是服务员答应关照楼上客人不要让水漏下来。 ④贝多芬用冷水冷却发烫的手指,由于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了楼下。 (4)结尾处旅客会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写在文章的横线处。10.贝多芬回到客店,他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到了一些什么情节促使他完成了这个不朽的乐曲,展开联想写一写贝多芬创作的场景?300字即可。 23 月光曲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解答】A..有误,“入场券”的“券”应读“quàn”,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读“xuàn”时,指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构件。B.有误,“微波粼粼”的“粼”应读“lín”。C.有误,“盲姑娘”的“盲”应读“máng”。D.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解答】呼应:彼此声气相通。“应”回答。故选:C。【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3.【答案】C【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解答】路德维希 凡 贝多芬,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故选:C。【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4.【答案】C【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月光曲》写了一年秋天的一个夜晚,贝多芬在莱茵河边散步,听见兄妹俩的对话,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而感动,于是为兄妹俩弹奏了两曲,其后一首为著名的《月光曲》,弹奏完后,就飞奔后客店把它记录了下来,就此诞生。【解答】结合课文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再弹一首”就是创作的《月光曲》。故选:C。【点评】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语句的意思,体会语句中表达的含义。5.【答案】B【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解答】这句话选自课文《月光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这是盲姑娘对哥哥说的话,盲姑娘很想亲临音乐会的现场去听贝多芬的演奏。当盲姑娘说完后意识到自己的家境困难,不能增加哥哥的负担,所以连忙对哥哥说了“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其实是感受到盲姑娘为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故B的解释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根据人物的语言,揣测人物的心情,再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朗读的关键就在于对人物感情的表达。【解答】(1)本题抓住后文提到的“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表明姑娘急切想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2)本题抓住“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表明哥哥因为未能满足妹妹看音乐会的请求而感到内疚。(3)本题抓住“哥哥,你别难过”可知姑娘对哥哥的安慰。(4)本题中贝多芬说的话表明贝多芬听到兄妹对话而感动,打算专门给姑娘弹奏一首曲子,可见他非常热情。故答案为:(1)B; (2)A;(3)D; (4)C。【点评】朗读要读出感情,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平时在课下可通过跟读的形式摸索人物情绪,并代入角色,这样能尽快掌握朗读的技巧。7.【答案】(1)企盼、渴望;(2)歉疚;(3)安慰;(4)肯定;(5)赞叹、疑问。【分析】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是朗读。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句式、标点、所表达感情等方面的特点,然后确定朗读的语气。【解答】(1)通过阅读可知,本句表达了盲姑娘渴望听到贝多芬弹琴的愿望,因此要读出企盼、渴望的语气。(2)本句中,哥哥表达了因家穷不能满足妹妹愿望的意思,内心应很歉疚,因此要读出歉疚的语气。(3)本句是妹妹对歌的安慰,要读出安慰的语气。(4)本句是贝多芬听到盲姑娘的话后,走茅屋表达了为盲姑娘弹琴的意愿,要读出肯定的语气。(5)本句是盲姑娘听完贝多芬所弹曲子所发出的赞叹,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疑问,所以读出赞叹和疑问的语气。故答案为:(1)企盼、渴望;(2)歉疚;(3)安慰;(4)肯定;(5)赞叹、疑问。【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及具体的语境,运用合适的语气进行朗读。8.【答案】(1)钢琴声传出来;(2)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3)因为你不知道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人,所以你赶快向别人请教吧。【分析】考查了扩句和缩写、关联词和改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解答】(1)考查了缩句,删除修饰成分“阵断断续续的”“从一所茅屋里”。(2)考查了改为述句。将“我”改为“他”。冒号改为逗号。(3)考查了关联词。“你不知道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人”与“你赶快向别人请教吧”之间是因果关系。故选择关联词“因为……所以……”。故答案为:(1)钢琴声传出来;(2)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3)因为你不知道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人,所以你赶快向别人请教吧。【点评】缩句口诀:“的”“地”去前,“得”去后,数词量词也要去。“着”“了”“过”要保留,专有名词不能缩。9.【答案】(1)欣赏 优美 打搅 赞叹;(2)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振撼着大地;(3)①×②√③×④√;(4)真努力啊!怪不得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呢。【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贝多芬在旅馆中全神贯注、勤奋弹琴的故事。阅读短文,感受贝多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观赏:指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观看欣赏。玩赏:因喜爱而观赏、把玩,领略其中情趣。欣赏: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根据语境选择“欣赏”。优良:良好,十分好。优美:美好;美妙美好,美妙。优秀:出色,非常好。根据语义选择“优美”。搅扰:(动作、声音或用动作、声音)影响别人使人感到不安。打扰:干扰;扰乱人心或注意力。干扰:扰乱;打扰。根据语义选择“打扰”。赞叹:称赞。赞美:颂扬;称赞。赞颂:赞美歌颂。根据语义选择“赞叹”。(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事物。“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振撼着大地”是由此产生的联想。(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阅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写了贝多芬在旅馆中全神贯注、勤奋弹琴的故事。故①表述错误。②“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震撼着大地”,这里用旅客的联想侧面写出了贝多芬琴艺高超。故②表述正确。③结合句子“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怒气立刻消了大半”可知,旅客怒气消了大半的原因是贝多芬在弹钢琴。故③表述错误。④结合句子“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可知,板缝滴水是贝多芬用冷水冷却发烫的手指,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故④正确。(5)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回答即可。示例:真努力啊!怪不得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呢。故答案为:(1)欣赏 优美 打搅 赞叹;(2)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振撼着大地;(3)①×②√③×④√;(4)真努力啊!怪不得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呢。【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审题立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题为自由命题的想象作文,展开联想写一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场景。【选材分析】想一想贝多芬回到客店,他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到了一些什么情节促使他完成了这个不朽的乐曲,想象要合理。【构思指导】①开头点题,贝多芬回到客店,他在记录月光曲的过程中联想到了一些什么情节。②中间展开联想写一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场景。要注意详略,想象要合理,切合实际。③写出自己的感悟或感想。【解答】范文:《月光曲》的问世那是一个月色如洗的夜晚,贝多芬演出结束后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悠闲,就像“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忽然,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这正是他谱的乐曲,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走进茅屋。他看到了穷兄妹俩,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同情、爱怜之感油然而生。他的心中仿佛是幽静的海空,穿过缕缕微云,并情不自禁地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尤其是她立刻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先生!贝多芬走出盲人兄妹的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兄妹俩,他们是多么热爱音乐啊。多可爱的盲姑娘!她虽然穷,却这样爱好音乐,而且竟有这样高的音乐理解水平、欣赏能力!这时,贝多芬激动不已,感情的波涛终于冲开闸门,奔腾翻滚。贝多芬疾步奔回客店,拿起纸和笔,把胸中翻滚的巨浪记录下来,然后在钢琴前面,以彭拜的激情谈起了这支曲子,“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朝着岸边涌过来”,听到这支曲子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而这与正形象地表达了贝多芬当时胸中激荡不平的心情。就这样,著名的《月光曲》问世了。【点评】本文作者以现实为依托,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篇很有生趣的想象作文,语句通顺,中心明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