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课 题 第十二章 第3节 滑轮 课 型 实验探究课教学目标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 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探究式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演示ppt3】展示照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这种机械的结构。板书:滑轮: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演示ppt4】提出任务:用一个滑轮提起一袋重物,可以有几种方法?(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方法,可以自己演示,可以播放视频)边演示边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工作时的特点。板书: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观察图片,认识滑轮记录思考后回答:有2种方法观察、听讲记录 引入新课,认识滑轮通过完成任务,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演示ppt5、6】 组织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主要研究问题。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板书: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ppt7】 提问:为什么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时会有上述的特点呢?播放动画,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板书:2.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2)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听讲进行实验听讲、讨论记录思考、讨论记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能力,体现知识的应用和联系【ppt8】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板书:三、滑轮组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ppt9、10】组织学生实验: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学生已有之前的实验经验,老师做好巡视,及时解决问题)【ppt11】结合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识别两种滑轮组各自的特点,总结实验结论。【ppt12】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总结出使用滑轮组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板书:2.F=(G+G动)/ns=nh(n是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ppt13、14】组织学生解答例题。(注意学生的计算书写格式)【ppt15】进行小结。【ppt16】知识拓展: 轮轴。【ppt17】布置作业。 讨论后回答: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记录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听讲、思考、讨论听讲、思考、讨论 记录思考并解答听讲听讲 培养学生理性分析能力,体现知识的应用和联系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板书设计 第3节 滑轮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2.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1)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2)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三、滑轮组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2.F=(G+G动)/ns=nh (n是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共15张PPT)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12.3 滑轮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学习目标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难点重点新课引入这些都是滑轮,请你观察它们的结构?凹槽轴小轮滑轮:能绕轴自由转动、周边有槽的轮子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知识构建用一个滑轮提起一袋重物,可以有几种方法?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实验操作:(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G。(3)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观察重物移动方向和拉力方向。(4)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观察重物移动方向和拉力方向。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重物 重力G/N 拉力 大小F/N 重物上升的距离h/m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定滑轮动滑轮实验表格: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二、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分析结论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三、滑轮组知识构建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将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成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并测出不同情况下拉力F和钩码的重力G。三、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实验 序号 钩码 重力G/N 拉力 大小F/N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a)(b)(c)实验表格:将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成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并测出不同情况下拉力F和钩码的重力G。三、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甲 乙绳子的起点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甲乙动滑轮上定滑轮上竖直向上向下动滑轮+钩码甲乙G总3FG总2FF=3G总F=2G总s=3hs=2h实验结论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三、滑轮组实验结论=nG总FF甲乙动滑轮+物体甲G总4F乙G总5Fn是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三、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知识迁移D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个方向用力(如图所示),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 )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三个力一样大F2F1F3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知识迁移F= s= G=100 Nh=10 m2.一位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0N的重物匀速提升10m,若每个滑轮重20 N,且不计绳重和摩擦。求:绳自由端的拉力F和移动的距离s。动滑轮+物体G总2F因为重物匀速上升,所以,2F=G总=G + G动G+G动F=2=100N+ 20N2=60Ns=2h=2×10m=20m答:绳自由端的拉力F是60N,其移动的距离s是20m 。知识小结滑轮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上是等臂杠杆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3《滑轮》教案.doc 12.3《滑轮》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