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迢迢牵牛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团体,具体姓名不可考
B. 诗歌以牛郎的视角展开,表达对织女的思念
C. “河汉清且浅”直接描写银河的壮阔景象
D. 全诗通过叙事手法展现神话传说的悲剧性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互文手法的是( )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对“脉脉不得语”中“脉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水流湍急的样子
B. 含情凝视的神态
C. 寂静无声的环境
D. 若有所思的心情
4. 下列选项中,与“泣涕零如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 诗歌中“札札弄机杼”的“机杼”指的是( )
A. 织布机
B. 纺车
C. 镰刀
D. 锄头
6. 下列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B. 多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
C. 语言华丽雕琢,情感含蓄深沉
D.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
二、基础知识
1. 文学常识填空
(1)《迢迢牵牛星》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朝代)文人五言诗总集。
(2)诗歌借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表达了__________的主题。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河汉女jiǎo jiǎo( ),终日织nánɡ nánɡ( )。
(2)织女zhuó( )素手,机杼声zhá zhá( )。
(3)一水yínɡ yínɡ( )间,相思mò mò( )情。
3. 选词填空
(1)织女__________(终日/终岁)织布,却因思念牛郎而“不成章”。
(2)“河汉清且浅”与前文“迢迢”形成__________(对比/类比),突出咫尺天涯的无奈。
(3)诗歌通过__________(动作/心理)描写,展现织女的哀怨与孤独。
4.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
(2)指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
(3)形容泪水像雨一样落下,极言悲伤。( )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翻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用叠词写句子。
示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的故事被改编成了许多戏曲和民间传说。(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诗歌开篇用“迢迢”“皎皎”两个叠词,有何作用?

2.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织女怎样的心情?

3. 结合全诗,分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在结构上的作用。

4. 诗歌结尾“脉脉不得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七夕:跨越千年的浪漫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仰望星空,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
在古代,七夕是女子向织女乞求智慧与巧艺的日子。她们穿针引线、制作巧果,通过“穿针乞巧”“喜蛛应巧”等习俗,祈求心灵手巧。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以蜡铸为凫雁、鸳鸯等,浮于水上。”这种“水上浮巧”的游戏,成为当时的时尚。
随着时代变迁,七夕逐渐演变为象征爱情的节日。现代年轻人用鲜花、礼物表达爱意,甚至举办集体婚礼。但传统习俗依然保留,如浙江的“拜七娘”、广东的“慕仙会”,人们通过这些活动,既传承文化,又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七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它不仅是中国的情人节,更是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结晶。
1. 七夕节的起源与哪个神话传说相关?

2. 古代七夕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3. 文中引用《东京梦华录》的作用是什么?

4. 现代七夕与古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5. 你认为七夕节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哪里?

五、写作
请以“《迢迢牵牛星》中的意象之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赏析短文。要求:
1.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银河”“机杼”“泪水”等意象的作用;
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同步练习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 3. B 4. B 5. A 6. C
二、基础知识
1. (1)《古诗十九首》;东汉
(2)牛郎织女;离别相思
2. (1)皎皎;喃喃
(2)擢;札札
(3)盈盈;脉脉
3. (1)终日
(2)对比
(3)动作
4. (1)迢迢
(2)纤纤素手
(3)泣涕零如雨
5. (1)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2)示例: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3)难道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被改编成许多戏曲和民间传说吗?
三、课内阅读
1.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绘织女之美,为全诗奠定哀怨基调。
2. 原因是织女因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表现了她的痛苦与孤独。
3. 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对银河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咫尺天涯的无奈,强化悲剧效果。
4. 营造了寂静、哀伤的意境,通过无声的凝视,将思念与无奈推向极致,引发读者共鸣。
四、课外阅读
1. 牛郎织女的传说。
2.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水上浮巧。
3. 引用古籍,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文化底蕴,说明七夕习俗的历史渊源。
4. 从乞巧求智演变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
5. 传承传统文化,寄托情感,促进文化交流与认同。
五、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