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七单元(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七单元(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七单元
1.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能达到一定的重量或长度标准
B.脚
C.值得
2.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心志,情志。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C.今乃掉尾而斗  掉:落下。
D.所宝以百数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3.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D.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4.选词填空。
幽静  恬静  安静
(1)月光照在盲姑娘   的脸上。
(2)一天夜晚,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3)教室里   极了,只能听见孩子们呼吸的声音。
5.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②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③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④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6.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乐曲  曲子  曲折 B.散步  散发  分散
C.弹奏  弹珠  弹琴 D.似的  似乎  相似
7.下列加点字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谱曲(pǔ)    莱茵河(lái)
B.盲人(máng) 纯熟(chún)
C.琴键(jiàn) 霎时间(shà)
D.一缕轻纱(lǔ) 陶醉(táo)
8.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B.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最后变成了一只银盘高挂在夜空。
C.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D.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9.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lái yīn hé    静静地流淌着,yì lǚ    qīng yōu    的月光照在跳动的qín jiàn    上。máng    姑娘táo zuì    在音乐家chún shú    的演奏中,完全不知道这是一首没有yuè pǔ    的曲子。
10.选词填空。
淘   陶   掏
   醉    出
   气
11.补充四字词语。
无   无    不可   而止
   不透 一   一   
12.连线搭配词语。
优美的 锣鼓声
虚拟的 姿态
整齐的 道具
高强的 信心
必胜的 武艺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
材料: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①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做灯罩。
②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③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灯泡。
(1)这个小台灯制作说明书说明了    和     两个方面的内容。
(2)请你找到说明书上写得不够清楚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再进行修改。
   
(3)这个说明书其实还有一一些缺点,你能说出来吗?(至少两处)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2)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填序号)
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事物引起的联想   
(3)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表现了乐声   ,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15.习作练习﹣﹣我挑战。
六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加学校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出来。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七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分析】考查了文言文字句的翻译,要求对文言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能准确理解并翻译成现代汉语,这需要我们平时多练习,奠定扎实的文言功底。
【解答】“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出自《伯牙绝弦》,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足”是值得的意思。
故选:C。
【点评】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答案】C
【分析】考查了对文言文字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首先要对全文进行反复的朗读,然后对一些不好理解的文言词进行分析理解,弄明白其在文中的意思,进而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最后再进行整个文言文的理解。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今乃掉尾而斗”意思: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掉:摆动,摇动。
故选:C。
【点评】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A项有误,应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B项有误,应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正确。
D项有误,应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故选:C。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
恬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1)盲姑娘的脸上是闲适,安静的,选“恬静”。
(2)小路是清幽寂静的,选“幽静”。
(3)教室里没有吵闹声,选“安静”。
故答案为:
(1)恬静
(2)幽静
(3)安静
【点评】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人物的语言,揣测人物的心情,再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朗读的关键就在于对人物感情的表达。
【解答】(1)本题抓住后文提到的“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表明姑娘急切想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2)本题抓住“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表明哥哥因为未能满足妹妹看音乐会的请求而感到内疚。
(3)本题抓住“哥哥,你别难过”可知姑娘对哥哥的安慰。
(4)本题中贝多芬说的话表明贝多芬听到兄妹对话而感动,打算专门给姑娘弹奏一首曲子,可见他非常热情。
故答案为:
(1)B
(2)A
(3)D
(4)C
【点评】朗读要读出感情,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平时在课下可通过跟读的形式摸索人物情绪,并代入角色,这样能尽快掌握朗读的技巧。
6.【答案】B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读音不同,曲:qǔ歌曲。qū弯曲。故乐曲、曲子、曲折的“曲”依次读qǔ、qǔ、qū。
B.读音相同。散:sàn由聚集而分离。sǎn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故散步、散发、分散的“散”都读sàn。
C.读音不同,弹:dàn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tán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故弹奏、弹珠、弹琴的“弹”读依次读tán、dàn、tán。
D.读音不同,似:sì像;如同。shì〔似的〕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故似的、似乎、相似的“似”依次读shì、sì、sì。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7.【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一缕轻纱”的“缕”读音为lǚ。
故选: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8.【答案】D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是一个比喻句,把“月光”比作“银纱”。
B.是比喻句,把“月亮”比作“银盘”。
C.是比喻句,把“微云”比作“轻纱”。
D.不是比喻句,没有本体和喻体。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9.【答案】莱茵河 一缕 清幽 琴键 盲 陶醉 纯熟 乐谱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莱茵河 一缕 清幽 琴键 盲 陶醉 纯熟 乐谱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与应用,形近字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简单的说形近字指某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字的都称为形近字。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积累即可完成。
【解答】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掏出: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淘气:顽皮。
故答案为:
陶 掏 淘
【点评】对于形近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我们学习过很多形近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字即可完成。
1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要注意仔细揣摩意思,结合要求分析,还要多加积累成语,成语积累多了,才能更好的写出词语。
【解答】无穷无尽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一动一静
故答案为:
穷 尽 开交 戛然 风雨 动 静
【点评】平时多看些课外书,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然后记住,知识重在平时的积累。
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中间为“的”,前面为形容词,则后面需搭配合适的名词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搭配,如“优美的姿态”。
故答案为:
优美的姿态
虚拟的道具
整齐的锣鼓声
高强的武艺
必胜的信心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13.【答案】(1)材料 做法;
(2)③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灯泡。
③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凸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粘在乒乓球内的铅丝上。
(3)①用橡皮泥塞满瓶盖盖底,不然底部过轻,整体容易倒。②使灯罩和灯泡保持一定的距离。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性文本的能力。题目中的文本为“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信息填空。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辨析。通过阅读可知,这个说明书是从“材料”及“做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的。
(2)考查了学生阅读说明书找出错误并修改的能力。结合(2)中小台灯做错的地方可知,步骤③没有说清楚,可修改为: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凸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粘在乒乓球内的铅丝上
(3)考查了学生阅读说明书找出错误的能力。结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小制作”的学习与交流及平时的制作实践完成。
故答案为:
(1)材料 做法;
(2)③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灯泡。
③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凸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粘在乒乓球内的铅丝上。
(3)①用橡皮泥塞满瓶盖盖底,不然底部过轻,整体容易倒。②使灯罩和灯泡保持一定的距离。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后解答问题。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出自课文《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赞扬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与热爱、心地善良、琴技高超,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能。阅读时,注意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示学生根据文段的句子②③中的“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中的“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⑤⑥中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等词语,抓住关键词加以提炼,就能得出相关结论,此题答案不必统一,用关键词写出符合 题意要求的短句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区分实写和虚写的能力,实写就是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虚写就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注意仔细揣摩,仔细思考,可结合关键词语“仿佛,好像”后面的句子为联想的句子,其它的句子为实在的事物。
(3)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第②③描写了月亮升起来,大海的景色,应是轻柔舒缓的节奏。第④句描写了月亮不断上升,节奏应是逐渐增强。第⑤⑥句描写了大海起了风浪,节奏应是高昂激越的。
故答案为:
(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2)①⑦;②③④⑤⑥。
(3)B;A;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句子的感悟能力,需加强训练,读懂课文。
15.【答案】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一个学期的课程终于结束了,老师决定让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找找错别字”。
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看到的错别字的笑话讲给大家听。我们班的“发言大王”﹣﹣李××首先发言,他为大家讲的是一篇作文上的:“……小明看见那位仪表堂堂的男子竟随地吐痰,大吃一惊……”大家听后觉得很奇怪﹣﹣这里面没有错别字呀!听了他的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书上把“大吃一惊”印成了“大吃一斤”。接着又有几位同学发言,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讲完笑话后,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看到书上有错别字怎么办,我们组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书上有错别字,只要自己不写就行了。另一派则认为,应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以后写字,每写一笔都要注意是否写对了,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本国文字也写不对,那就太丢脸了。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叙事作文,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加学校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出来。要围绕“活动”选择难忘又有意义的内容来写。要体现集体精神,写同学们团结互助的友谊。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解答】范文:
记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一个学期的课程终于结束了,老师决定让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找找错别字”。
老师让我们把自己看到的错别字的笑话讲给大家听。我们班的“发言大王”﹣﹣李××首先发言,他为大家讲的是一篇作文上的:“……小明看见那位仪表堂堂的男子竟随地吐痰,大吃一惊……”大家听后觉得很奇怪﹣﹣这里面没有错别字呀!听了他的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书上把“大吃一惊”印成了“大吃一斤”。接着又有几位同学发言,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讲完笑话后,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看到书上有错别字怎么办,我们组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书上有错别字,只要自己不写就行了。另一派则认为,应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以后写字,每写一笔都要注意是否写对了,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本国文字也写不对,那就太丢脸了。
【点评】(1)能将过程写清楚,便是感受写的不够深刻,语言较平淡。(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再条理些就更好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