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八单元(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八单元(新课预习.培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八单元
1.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勤勉 爱好) 不耻下问(耻辱 通“瞎问”)
B.默而识之(记住) 学而不厌(满足)
C.诲人不倦(疲倦) 学如不及(赶不上)
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爱好 聪敏)
2.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辟空地 制定公约 气候温顺 摆放搭石
B.保持平衡 保留意见 保管物品 保护实力
C.召集大臣 召开会议 召唤亲人 召见下属
D.饱览胜景 饱读诗书 饱含美食 饱尝艰苦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
B.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C.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下列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羞耻(xiū chǐ) B.称谓(chēng wèi)
C.岂不(qí bú) D.窥探(kuī tàn)
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斩首(zhǎn) 凯旋(kǎi)
B.水浒传(xǔ ) 消遣(qiǎn)
C.地煞(chà) 荡寇志(kòu)
D.书刊(kāng) 烦琐(suǒ)
6.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贾府(jiǎ) 呻吟(shēn) 水浒传(hǔ)
B.消遣(qián) 书刊(kān) 荡寇志(kòu)
C.烦琐(suǒ) 凯旋(kǎi) 天罗地煞(shà)
8.巧填同音字。
【háo】    杰    米 战        油 悲    
【piān】    章    舟    向    牛    跹
【xiàn】 无        阱 出        城    法
9.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津津有     一知半     分久必    
做人    世 栩栩如     索然无    
自    多情 风    雪月 真    实感
(1)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是    ;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的欢心是    。
(2)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学知识,不能    。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应接不暇 无暇兼顾
B.同心协力 协同作战
C.相依为命 依山傍水
D.心旷神怡 胸襟旷达
11.判断下列各句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②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③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A.比喻 对比 排比 引用
B.明喻 比喻 拟人 引用
C.比喻 比喻 排比 引用
D.暗喻 对比 排比 比喻
12.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菊花在秋风中绽放,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浓郁芳香,但是我爱它,爱它的坚强无畏。
C.两个人在玫瑰园里欣赏玫瑰,一个人看到的是玫瑰的刺,一个人看到的是满园的红玫瑰。
D.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13.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越看越明白。    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果然        虽然        居然        忽然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津津有味:   
(3)下列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有关    
千里走单骑  温酒斩华雄  刮骨疗毒  败走麦城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张飞
(4)“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说明了什么?
   
(5)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试着写两个你读书的方法。
   
14.阅读。
最佳用脑时间
①最佳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阳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午夜起床开始创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高。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我们找到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做出较好的成果。
④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但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⑤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从理论上看,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 ;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区是 。    
①清晨或白天 ②夜间 ③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④青少年 ⑤中老年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第②段中列举《灯下集》、《月下集》等书名旨在说明    。
A.一日之计在于晨
B.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
C.夜间工作效率极高
D.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感到昏昏欲睡,就说明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应当及时休息
B.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C.同一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固定的
D.调整“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的顺序,不影响表达效果
(4)用“ ”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5)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练习背诵,这是为什么?注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分点作答。
   
15.习作练习﹣﹣我挑战。
书,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还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人。小学五年,你一定读过不少的书。请你为大家推荐一本书,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八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有误,“不耻下问”中“耻”解释为:以……为耻。“问”解释为请教。
B.正确。
C.有误,“诲人不倦”中“倦”解释为:厌烦。
D.有误,“敏”解释为:勤奋。
故选: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2.【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搭配的辨析与应用,认真分析各选项中的词语搭配,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解答】A.“气候温顺”搭配不当,“温顺”形容性格、脾气。可改为“性格温顺”。
B.“保护实力”不当,“保护”指指尽力照顾,使自身(或他人、或其他事物)的权益不受损害。可改为“保存实力”。
C.正确。
D.“饱含美食”不当,“饱含”是充分含有的意思。可改为“饱含感情”。
故选:C。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A/B/D正确;
C有误。C句句意:只要有恒心就肯定没有不成功的事。正确划分节奏: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故选:C。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4.【答案】C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岂不”应读“qǐ bù”。
故选:C。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答案】A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水浒传”的“浒”应读“hǔ”。
C.有误,“地煞”的“煞”应读“shà”。
D.有误,“书刊”的“刊“应读“kān”。
故选:A。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6.【答案】A
【分析】考查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指的是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有时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表层意思就是指根据字面所表达的,深层意思是指句子所包含的感情,观点,议论或主旨等。理解句子首先要读懂全文所表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题,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
【解答】这句话出自课文《忆读书》,作者是冰心,这句话写出了读《三国演义》时作者的感受,说明作者读书融入自己的情感,读得很认真。
故选:A。
【点评】一句话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时既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又要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或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还要注重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所以要通过多读,反复读,才能把握好句子的内容。
7.【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汉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C正确。
B.有误,“消遣”的“遣”读音为qiǎn。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
8.【答案】豪 毫 壕 蚝 号
篇 扁 偏 犏 蹁
限 陷 现 县 宪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解答】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故选“豪”。毫米:指长度单位,1毫米等于1米的1/1000。公制长度单位的毫米旧称公厘。故选“毫”。战壕:指作战时用作掩体的壕沟。故填“壕”。蚝油:指用牡蛎的肉制成的浓汁,供调味用。故填“蚝”。悲号:指伤心地号哭。故填“号”。
篇章:指篇和章,泛指文章。故填“篇”。扁舟:指小船。故填“扁”。偏向:指偏于赞成(某一方面)。故填“扁”。犏牛:指公黄牛和母牦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牛,比牦牛驯顺,比黄牛力气大。故填“犏”。蹁跹:形容轻快地跳舞。故填“翩”。
无限:指没有穷尽;没有限量。故填“限”。陷阱:指施以伪装的坑穴。故填“陷”。出现:指显露出来。故填“现”。县城:指县行政机关所在的城镇。故填“县”。
宪法:也叫根本法。国家的总章程。它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活动原则等。故填“宪”。
故答案为:
豪 毫 壕 蚝 号
篇 扁 偏 犏 蹁
限 陷 现 县 宪
【点评】同音字顾名思义就是音同字不同的汉字,区分它们时可以根据字义区别,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字形区别,还可以通过给它们组词区别。
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补写词语和选字词填空,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不要把字写错误,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写。
【解答】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分久必合
做人处事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自作多情 风花雪月 真情实感
(1)索然无味: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的欢心。
(2)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故结合语境选择“一知半解”。
故答案为:
味 解 合
处 生 味
作 花 情
(1)索然无味 自作多情;
(2)一知半解。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0.【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相同,两个成语中的“暇”都是“空闲”的意思;
B.相同,两个成语中的“协”都是“合”的意思;
C.不同,“相依为命”中的“依”是“依靠”的意思;“依山傍水”中的“依”是“靠近”的意思。
D.相同,两个成语中的“旷”都是“旷达”的意思。
故选:C。
【点评】有些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要想学会辨析字义,特别是有多重含义的字在不同语境中要通过反复读加以理解并辨析,以防选错。
1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认真分析题目中每个句子的特点,然后确定修辞手法。
【解答】①把“书”比作“长生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把“视听的愉悦之感”比作“蜂蝶飞过花丛”,比作“泉水流经山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爱她的……”,“爱她的……”,“爱她的……”三个句子的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④直接引用莎士比亚的原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故选:C。
【点评】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各种修辞手法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2.【答案】D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解答】A、B、C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手法。
D.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3.【答案】(1)居然 虽然;
(2)兴趣浓厚的样子。
(3)C;
(4)说明作者喜欢这本书,并对书中的两个人物非常喜爱和不舍。
(5)①不动笔墨不读书。②边读边思考。
【分析】语段选自《忆读书》。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解答】(1)考查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果然:跟料想的一样。虽然:起转折作用。居然:出乎意料。忽然:突然。结合句子意思可知,应依次选“居然”“虽然”。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即可。
(3)考查了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败走麦城”都与关羽有关,故选C。
(4)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可知,作者喜欢这本书,并对书中的两个人物非常喜爱和不舍。
(5)考查了对内容的拓展。能写出关于读书的方法即可。
故答案为:
(1)居然 虽然;
(2)兴趣浓厚的样子。
(3)C;
(4)说明作者喜欢这本书,并对书中的两个人物非常喜爱和不舍。
(5)①不动笔墨不读书。②边读边思考。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并作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14.【答案】(1)C;
(2)B;
(3)A;
(4)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5)举例子。明确地说明有部分人的大脑在白天思维效率较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
【分析】文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解答】(1)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从广义上讲,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可知答案,故选C。
(2)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可知答案,故选B。
(3)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可知A正确。从“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可知B错误。从“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可知C错误。从“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可知D错误。
(4)考查了找出中心句。第②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中心句为“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5)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从“比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明确地说明有部分人的大脑在白天思维效率较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考查了对内容的拓展。写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
故答案为:
(1)C;
(2)B;
(3)A;
(4)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5)举例子。明确地说明有部分人的大脑在白天思维效率较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想想你曾经读过哪些课外书,最喜欢或给你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书,确定好习作内容。介绍时可首先点明介绍的书名是什么,然后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中间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向大家说明推荐的理由。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好书推荐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对于我们而言真的非常重要,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到人生中真正的享受!
自从上小学以来,我这个“小书虫”越来越喜欢读书,在别人看来很无趣的书,我都会看得津津有味,沉浸在那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虽然我看过许多书,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世界上最美的百科图画书》,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这是一本由德国作家科纳莉 海庭、哲尔德 英特迈尔、曼弗莱德 史蒙戴写作,德国插画西尔维娅 克里斯托弗等手绘,由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百科书。这本书以它精美的绘图,丰富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百科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大门。书中将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交通工具、我们的地球、我们之前的时代、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天地等门类,又把每个门类分为若干个主题,然后分主题介绍。每个内容由浅入深,既脉络清晰,又便于查阅。书中的每一幅图都是由德国著名插画师精心绘制而成,画面栩栩如生,色彩丰富,童趣十足。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图画,我感觉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而且随图的说明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植物的世界》中的《各种真菌》这一章。看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真菌是生长在潮湿的森林里和茂盛的草原上,靠坏死的植物获取养分,有地下的非常细小的菌丝组成的一种神奇的植物。它在每年的7~10月份由菌丝体向上蔓延,在地面上长出来的果实就是我们叫的蘑菇。真菌的种类很多,蘑菇只是其中一种。蘑菇也分为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可食用的蘑菇大多是颜色暗淡,相貌普通,不太显眼,比如我们常吃的:黄皮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红茹菌、杏绒菌、鸡枞菌等等;有毒的则颜色鲜艳,长相奇特,非常吸引人,像:蛤蟆菌、白毒伞、黄罗伞等。
这本书真是太有趣啦,它真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里面富含的知识非常丰富,非常详细;图画也非常精美,画得栩栩如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理解,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文字说明。怎么样,这样一本好书,你也来读一读吧!
【点评】文章布局合理,开篇点题,然后下文讲述了这本书的大意,接着叙述自己读书得到的收获,最后总结,深化文章主旨,叙述条理清楚,但是文章语言平淡,希望作者继续努力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