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八单元(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八单元(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八单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选出下面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  )
A.天津 豪杰 无限 描写 人物 一知半解
B.气愤 生动 个姓 中年 荒唐 风花雪月
C.朝代 作品 独立 思考 访问 不求甚解
D.精彩 现代 堆砌 质朴 因此 大显身手
2.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  )
A.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B.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A.满足 B.讨厌 C.厌倦
4.“星罗棋布”中的“布”字与下列哪句话中“布”字的意思一致?(  )
A.妈妈买了一个布娃娃作为我的生日礼物。
B.这次演出舞台布景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
C.校长在大会上宣布了这次校运会的冠军班级。
D.我国的通讯业发展迅速,通讯网已遍布全国。
5.“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
B.写作时选材要新颖,表达方式要与众不同。
C.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
D.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6.散文要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表现主题思想内涵的句子,也就是揭示主题的字眼。《我的“长生果”》一文的文眼是 (  )
A.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B.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C.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D.醉心阅读使我得到报偿。
7.对课题中的“长生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生果,原指花生,在文中指阅读能让人身强体壮,长命百岁。
B.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籍比作“长生果”,表达了对阅读的重视和喜爱。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D.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9.“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下列成语意思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A.坐井观天 B.作壁上观 C.夏虫语冰 D.管中窥豹
10.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字的书写是错误的,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
A.国际 B.浅显 C.刑物 D.真情实感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选词填空。
观赏 赏识 欣赏
(1)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水浒传》尤其    。
(2)暑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去西湖    荷花。
(3)赵叔叔因工作能力强,得到了领导的    。
12.按要求填空。
(1)“津津有味”的意思是    。它是“AAB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    、   。
(2)你积累的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有    、   。
(3)“如醉如痴”是“ABA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    、   。
13.读拼音,写词语。
bù chǐ xià wèn     jiào huì     sòng dú     suǒ wèi    
14.(《忆读书》)请列举冰心在文中提到的所有书目。   
15.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斩首    (zǎn zhǎn) 地煞   (sà shà) 盛衰   (shuāi suāi)
处世    (chǔ chù) 凑成    (chòu còu) 勉强   ( qiáng qiǎng)
16.查字典,填空。
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停”应先查    部,再查    画。“停”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止住,中止不动;②停留。“停止”中的“停”应取第    种解释。
17.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厌: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耻: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18.读拼音,写词语。
bèi sòng     yǒng héng     quē shǎo     kān wù    
fán suǒ     zhì pǔ     piān zhāng     kuī shì    
19.填空题。
(1)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有了满满的收获。《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让我感受到了    的母爱和父爱;《忆读书》让我懂得了“读书好,   ,读好书”的道理;我们要像    那样满腔热忱地热爱着祖国,做一个搭石般    的人。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   。
(3)“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的作者是    。
(4)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
(5)关于读书,《论语》强调“敏而好学,   ”;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名句“   ?   ”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曾国藩则主张“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
20.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一部分的六则语录选自《   》。第二部分的作者是    ,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    、   、   。”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21.作者在读书和作文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们是:(至少总结出三点)
(1)   ;
(2)   ;
(3)   。
22.句子万花筒。
(1)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2)从这件小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3)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缩句)
   
四.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2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
谓:    漫浪: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与“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急”的意思是    。
A.相同
B.不相同
(4)这段短文阐述了    问题,   代大理学家    教导学生读书有三到:   、   、   。
(5)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6)“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    。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D.比喻句
(7)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语句回答)
(8)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4.课内阅读我最棒。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这段话是   说的。
(2)解释加点的字。
①士人:   
②恒:   
③断:   
④下流:   
(3)“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三者”是指:   ,   ,   。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25.
读书再读书(节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    。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    。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    。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情趣高雅 美丽 思想深邃 视野开阔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驀然抬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4)你能写出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26.阅读回答:
当你在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图书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如入“书城”的感觉呢?是呀,在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书在等着我们去读哇!可是,要读完所有的书是根本做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读物进行认真的选择。
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已有定评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读了这些书,我们能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我们还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会向我们展现他们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和光辉的业绩,展现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执着的追求。这类书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巨大的贡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位名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这些名人传记,我们也仿佛是在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思想,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这类书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可以让我们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可以启迪智慧,引导我们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外,还可以选读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这些都是最好的“无声老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你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有删改)
(1)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A.如果……就 ……
B.虽然……但是……
C.不仅……还……
D.因为……所以……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有   、   、   、   等。
②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可   ,又可以让“我们”明白   。
③文中把   称作“无声老师”,是因为   。
(4)文中引用名言来说明读书的益处,请你再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①   。
②   。
六.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
2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一鉴开,
   共徘徊。
问渠那得   ?
为有源头   。
(1)本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把古诗补充完整。
(3)这首诗以什么作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半亩方塘一鉴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2)“源头活水”比喻    。
A.书不断变化
B.看书的方式不断变换
C.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知识
(3)第二首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在这句诗中,把    比作    。
(4)大船能在水中间自在地移动是因为    。
A.船身变轻
B.有风助力
C.春水大涨
D.花费力量大
(5)下面是对这两首诗的分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读书的感受。    
②第二首诗的后两句暗喻要心灵澄明,就要时时补充新知识。    
③第二首诗,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水涨船好行的道理。    
④第二首诗,突出“春水”的重要,其实暗喻知识丰富则能自由驾驭人生。    
七.习作(共1小题)
29. 当你读着自己喜爱的书时,一定是非常快乐的吧!请你以“读书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从读书中获得的快乐写出来。不少于400字。
新课预习.培优卷 第八单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个性: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故“个姓”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料或作出计划。
【解答】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结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书写提示”的学习可知,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故选:B。
【点评】综合实践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3.【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故选:A。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等。
4.【答案】D
【分析】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因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意义。准确地说,就是指在不同的意义时(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亦有不同的读音的汉字。中国地区之广,历史文化悠久,多义字就会因地方方言不同而不同。
【解答】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A.句中“布娃娃”的“布”是一种材质,布料;
B.句中“布景”的意思是舞台或摄影场上所布置的景物,布:布置;
C.句中“宣布”的意思是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古代指在一定位置张贴告示,将一定的信息公之于众,布:公布;
D.句中“遍布”的意思是散步各地、到处分布的意思,布:分布。
故选:D。
【点评】只有一个意义的字叫单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字叫多义字。一个字在它刚刚创造出来时,总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日益丰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有些字逐渐成了一字多义现象。
5.【答案】C
【分析】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开始时离不开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但不是必须。
故选:C。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6.【答案】A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我的长生果》作者以书是人类的长生果作为主题,通过写“我”童年时读书和写作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说明了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解答】“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结合课文中心可知,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而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正体现了这个道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中心,就不难解答本道题目。
7.【答案】B
【分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答】《我的“长生果”》这篇记事散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独特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兴趣和对阅读的热爱之情。“长生果”原指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文中指“书”,课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比作“长生果”,意思是书像长生果一样,营养极其丰富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故选:B。
【点评】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不要只局限于词语本义,要结合语境理解,才能将文章读懂、读透。
8.【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解答】A.正确。
B.有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应划分的朗读节奏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有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应划分的朗读节奏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D.有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意思是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追赶上了又担心会丢失。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诵读,然后结合句子的结构、用词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断句。
9.【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这句话意思的了解情况,只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答此题应该不难。
【解答】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意思是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A.坐井观天:意思指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B.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C.夏虫语冰夏虫语冰:意思是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
D.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故选:B。
【点评】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对成语的中可能遇到的形近字要注意辨析。
10.【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刊物:登载文章、图片等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故“刑”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书写正误,可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字的是否正确。
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答案】(1)欣赏;
(2)观赏;
(3)赏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这里用来形容书籍较为合适。
观赏:观看欣赏。主语用景点、风景较为合适。
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看法。
故答案为:
(1)欣赏;
(2)观赏;
(3)赏识。
【点评】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12.【答案】(1)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勃勃生机 侃侃而谈;
(2)博览群书 满腹经纶;
(3)自由自在 一心一意。
【分析】考查了词语的理解、成语和词语仿写。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与仿写即可。
【解答】(1)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AABC”式的词语有:勃勃生机、侃侃而谈。
(2)跟读书有关的成语有:博览群书、满腹经纶。
(3)“ABAC式”的词语:自由自在、一心一意。
故答案为:
(1)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勃勃生机 侃侃而谈;
(2)博览群书 满腹经纶;
(3)自由自在 一心一意。
【点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课文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等。
13.【答案】不耻下问 教诲 诵读 所谓
【分析】看拼音写汉字是小学语文中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不耻下问 教诲 诵读 所谓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汉字。
14.【答案】《三国演义》《荡寇志》《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
【分析】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忆读书》这篇课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结合课文内容作答。
故答案为:
《三国演义》《荡寇志》《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水浒传》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15.【答案】zhǎn shà shuāi
chǔ còu qiǎng
【分析】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处:[chǔ]处置;办理。[chù]地方。故“处世”的“处”应读“chǔ”。
强:[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qiǎng]勉强。故“勉强”的“强”应读“qiǎng”。
故答案为:
zhǎn shà shuāi
chǔ còu qiǎng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16.【答案】亻9 ①
【分析】考查了查字典,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解答】“停”的部首是“亻”,除去部首还有9画。
停止:停住,不再进行。“停”止住,中止不动的意思。故选①。
故答案为:
亻9 ①
【点评】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17.【答案】(1)记住。满足。
(2)聪明。以 为耻。
(3)随随便便。
【分析】考查了字词的翻译,对于文言文中的字词的理解,要以句子意思为依托,通过句子意思的理解进一步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是理解文言文中字词意思的有效途径。
【解答】(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出自《论语 述而》,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识:记住。厌:满足。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出自《论语 公冶长》,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敏:聪明。耻:以 为耻。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这句话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有三到》,意思是: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随便便。
故答案为:
(1)记住。满足。
(2)聪明。以 为耻。
(3)随随便便。
【点评】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对文言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熟知句子意思,不懂的地方可借助工具书来完成。
18.【答案】背诵 永恒 缺少 刊物
繁琐 质朴 篇章 窥视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背诵 永恒 缺少 刊物
繁琐 质朴 篇章 窥视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19.【答案】(1)慈祥而伟大 多读书 梁启超 无私奉献;
(2)增之一分则嫌长 黛之一忽则嫌黑;
(3)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
(4)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5)不耻下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志 有识 有恒。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背诵、名言警句、诗歌默写,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解答】(1)《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让我感受到了慈祥而伟大的母爱和父爱;《忆读书》让我懂得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们要像梁启超那样满腔热忱地热爱着祖国,做一个搭石般无私奉献的人。
(2)选自课文《白鹭》。
(3)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4)出自魏晋的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杂诗》。
(5)分别出自《论语》,朱熹的《观书有感》和《古人谈读书》。
故答案为:
(1)慈祥而伟大 多读书 梁启超 无私奉献;
(2)增之一分则嫌长 黛之一忽则嫌黑;
(3)聒碎乡心梦不成 纳兰性德;
(4)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5)不耻下问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志 有识 有恒。
【点评】对于课文中的优美的语句,注意加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语文的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20.【答案】论语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分析】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
【解答】《古人谈读书》第一部分的六则语录选自《论语》第二部分是朱熹谈读书,作者是朱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故答案为:
论语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文章情真意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解答】结合课文句子: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故答案为: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3)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点评】意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写作意图,结合课文句子分析。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1)考查了改变主语把“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提前放到“我感到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是读书!
(2)缺少主语,在”受到“前面加”我“。即:从这件小事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3)缩句,删去修饰语“同时还”“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即:我看了《聊斋志异》。
故答案为:
(1)我感到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是读书!
(2)从这件小事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3)我看了《聊斋志异》。
【点评】缩写句子的步骤:(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四.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23.【答案】(1)不看仔细 不能久也;
(2)说。随意。
(3)B;
(4)读书 宋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5)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6)B;
(7)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读书时讲究方法的,最重要的是用心。
【分析】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涌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参考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解答】(1)考查文章内容的背诵与默写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背诵,要做到背诵与书写都准确无误。
(2)考查翻译词语。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理解词语意思。“余尝谓”的意思是“我曾经说过”,故“谓”的意思是“说”。“却口漫浪涌读”的意思是“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故“漫浪”的意思是“随意”。
(3)考查了一词多义。“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的“急”意思是“重要”。“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急”意思是“快”。故不相同,选择B。
(4)考查了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平时积累及文章内容作答即可。这段短文阐述了读书问题,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教导学生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5)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故“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翻译为: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6)考查了对句式的理解能力,首先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再根据平时积累作答即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这是个反问句,故选B。
(7)考查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读书时讲究方法的,最重要的是用心。
故答案为:
(1)不看仔细 不能久也;
(2)说。随意。
(3)B;
(4)读书 宋 朱熹 心到 眼到 口到;
(5)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6)B;
(7)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读书时讲究方法的,最重要的是用心。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24.【答案】(1)曾国藩;
(2)①读书人;②恒心;③副词,表示绝对、一定;④地位微贱;
(3)志向 知识 恒心。
【分析】参考译文:古人读书有三个要求: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知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的人一定不会屈居于人,有所记录的话,你掌握的学问就没有尽头,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有恒心的人一定会成功的。
【解答】(1)考查了对短文出处的了解。这段话出自清代诗人曾国藩的古诗《与诸弟书》,是曾国藩说的。
(2)考查了对短文中加点字的理解。①“盖士人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约读书人读书。“士人”指读书人;②“第三要有恒”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三要有恒心。“恒”指恒心。③“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④“下流”是地位微贱的意思。
(3)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此三者缺一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志向、知识、恒心这三样东西一样都不能缺少。“三者”是指志向、知识、恒心这三样东西
故答案为:
(1)曾国藩;
(2)①读书人;②恒心;③副词,表示绝对、一定;④地位微贱;
(3)志向 知识 恒心。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25.【答案】(1)视野开阔 情趣高雅 美丽 思想深邃;
(2)忽然间不经意地抬起头。
(3)是啊,没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了。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分析】文章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从“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可知应选“视野开阔”。从“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可知应选“情趣高雅”。从“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可知应选“美丽”。从“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一个头脑”可知应选“思想深邃”。
(2)考查了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
(3)考查了改写句子。把“还有……呢”改为“没有”,句尾用句号。
(4)考查了对内容的拓展。写出一句读书名言即可。
故答案为:
(1)视野开阔 情趣高雅 美丽 思想深邃;
(2)忽然间不经意地抬起头。
(3)是啊,没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了。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26.【答案】(1)C;
(2)A;
(3)①优秀的文学作品 名人传记 科普类的书 工具书 ②陶冶情操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③工具书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4)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分析】短文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去选择读物,选择了合适的读物,我们才能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可以让我们学到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与“可以启迪智慧,引导我们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意思上表示递进。根据语义应填“不但……还……”。
(2)考查了对句式的掌握。“你是否会有一种如入“书城”的感觉呢?”表示疑问语气,是疑问句。
(3)考查了根据文段内容填空。熟读语段,答案在文章中可以找到。
(4)考查了名人名言的积累。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故答案为:
(1)C;
(2)A;
(3)①优秀的文学作品 名人传记 科普类的书 工具书 ②陶冶情操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③工具书 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
(4)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六.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
27.【答案】(1)宋 朱熹;
(2)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清如许;活水来;
(3)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说明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分析】《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
(2)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自己对古诗内容的掌握情况回答即可。即: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清如许;活水来;
(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说明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故答案为:
(1)宋 朱熹;
(2)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清如许;活水来;
(3)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说明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8.【答案】(1)A;
(2)C;
(3)蒙冲巨舰一毛轻 大船 羽毛;
(4)C;
(5)①√②×③√④×。
【分析】《观书有感 其一》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 其二》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解答】(1)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这句诗把“池塘”比作“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故选C。
(3)考查学生诗句的理解。“蒙冲巨舰一毛轻”的意思是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这句诗把“大船”比作“羽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可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因此大船能在水中间自在地移动是因为春水大涨。故选C。
(5)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①第一首诗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故①表述正确。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思是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这两句诗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故②表述错误。③第二首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借助具体的客观事物“江边春水”滚滚滔滔,“蒙冲巨舰”如羽毛般浮起,让读者去体会水涨船好行的道理。故③表述正确。④第二首诗,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故④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1)A;
(2)C;
(3)蒙冲巨舰一毛轻 大船 羽毛;
(4)C;
(5)①√②×③√④×。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七.习作(共1小题)
29.【答案】
读书之乐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小时候的一次,我从爸爸的书柜上找了一本《红楼梦》。那书很厚很厚,封面上那两个美丽的主角便吸引了我。那书不仅厚,而且还很重,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她翻开。但是,那书里的字我一个也不懂,看来是白费力气了。上次表姐看了以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我很不甘心,表姐能看懂,我为什么看不懂?我问了爸爸和其他人,都是同一个回答:“你还小,不太识字。”我苦苦哀求爸爸,爸爸才愿意买本“彩图注音版《红楼梦》”……时光流逝,我现在都已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了,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笑。
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很小时,母亲便教我念诗歌。让我通过诗人的眼睛看世间万象,通过诗人的耳朵听人间万籁。“上学多好啊,有书读,可以知道好多东西。”从那时起,“我要读书”的种子便深深埋在我幼小的心里。
现在,一间卧室,一张书桌,一本好书,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所以,读书的滋味在我心中永远是甜的。而不仅仅是我,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在星期二、四早上,我们都有一个“快乐阅读二十分”的读书时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置身于书中,不禁为唐朝昌盛叫好,为清朝腐败而伤心……读书,让我领略今日中国的风采,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作业遇到困难时,《新华字典》总会教我知识,感到不开心时,《老夫子》总会惹我发笑。也许,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
冰心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吧。
【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题作文,要求以“读书之乐”为题写一篇作文。作为一名学生,人们每天与书为伴,想想你和书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通过读书你有哪些收获?获得了哪些快乐?哪本书让你印象深刻,感触很深,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可写与书之间的发生的故事,也可写一写读书的感受,写出对读书的快乐,。开头可通过关于读书的名言引出所要写的内容。中间为重点,可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经历,选择感受最深的与书有关的事情写出对书的认识及对读书的热爱。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范文:
读书之乐
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天天和书打交道,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小时候的一次,我从爸爸的书柜上找了一本《红楼梦》。那书很厚很厚,封面上那两个美丽的主角便吸引了我。那书不仅厚,而且还很重,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她翻开。但是,那书里的字我一个也不懂,看来是白费力气了。上次表姐看了以后,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我很不甘心,表姐能看懂,我为什么看不懂?我问了爸爸和其他人,都是同一个回答:“你还小,不太识字。”我苦苦哀求爸爸,爸爸才愿意买本“彩图注音版《红楼梦》”……时光流逝,我现在都已把《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了,回想起来,还有点可笑。
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很小时,母亲便教我念诗歌。让我通过诗人的眼睛看世间万象,通过诗人的耳朵听人间万籁。“上学多好啊,有书读,可以知道好多东西。”从那时起,“我要读书”的种子便深深埋在我幼小的心里。
现在,一间卧室,一张书桌,一本好书,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东西一样,甜甜的,味道好极了。所以,读书的滋味在我心中永远是甜的。而不仅仅是我,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在星期二、四早上,我们都有一个“快乐阅读二十分”的读书时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置身于书中,不禁为唐朝昌盛叫好,为清朝腐败而伤心……读书,让我领略今日中国的风采,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作业遇到困难时,《新华字典》总会教我知识,感到不开心时,《老夫子》总会惹我发笑。也许,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
冰心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吧。
【点评】本篇习作能够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来突显自己对读书的热爱之情!语言生动有趣,同时能引用关于书的名言警句,是篇不错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