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儿子,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B. 课文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展开C. “工友阎振三失踪”是在李大钊被捕后发生的事件D. 文章语言华丽,大量使用修辞手法2. 对“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父亲因家庭事务繁忙而焦虑B. 革命形势恶化,李大钊坚守岗位C. 父亲即将离开北京,内心不舍D. 敌人放松警惕,革命即将胜利3. 文中“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的描写,体现了李大钊( )A. 对敌人的恐惧 B. 做好战斗准备的从容C. 对家人的保护 D. 对革命事业的绝望4. 下列选项中,与“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含义相同的是( )A. 母亲对子女的爱B. 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C. 对敌人的仇恨D. 对自由的向往5. 课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4月28日”,这种写法的作用是( )A. 强调时间的流逝 B. 首尾呼应,突出主题C. 制造悬念 D. 对比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6. 对李大钊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沉着镇定 B. 忠于革命 C. 冷酷无情 D. 关爱家人二、基础知识1. 文学常识填空(1)《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是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的女儿,文章属于___________体裁。(2)课文通过回忆李大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展现了他的革命精神。2. 根据拼音写汉字(1)jūn fá( )张作霖派人搜查,局势愈发严峻。(2)父亲在法庭上miàn róng( )平静,毫不畏惧。(3)我们被关在jū liú suǒ( )里,内心充满恐惧。3. 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非常镇静,不慌不忙。( )(2)指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3)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4.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示例,用对比手法写句子。示例:父亲一向慈祥,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大钊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1.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去了”,这些细节说明了什么? 3. 父亲平时对“我”耐心,这次却含糊回答,这种对比有何作用? 4. 结合上下文,分析父亲烧掉文件的原因。 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永恒的纪念1943年,李星华在延安写下《十六年前的回忆》。那时,距离父亲李大钊牺牲已过去16年。在文中,她回忆了父亲被捕前的忙碌、被捕时的镇定、法庭上的从容,以及全家得知噩耗时的悲痛。李星华在延安担任教师,她经常给学生讲父亲的故事。她说:“父亲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他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北京李大钊故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许多学生来到这里,献上鲜花,聆听讲解员讲述李大钊的事迹。一位学生在留言簿上写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1. 李星华写《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目的是什么? 2. 文中“明灯”比喻什么?有何含义? 3. 北京李大钊故居的作用是什么? 4.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继承先烈遗志”的理解。 5. 如果你参观李大钊故居,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说明。 五、写作请以“那一刻,我读懂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要求:1. 结合课文内容,描写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2. 运用外貌、语言、神态描写;3. 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同步练习A卷答案一、选择题1. B 2. B 3. B 4. B 5. B 6. C二、基础知识1. (1)李星华;李大钊;回忆录(2)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2. (1)军阀 (2)面容 (3)拘留所3. (1)不慌不忙 (2)被难 (3)会意4.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2)示例:平时热闹的街道,今天却异常安静。(3)李大钊的精神难道没有激励着我们前进吗?三、课内阅读1. 写父亲在局势严峻时烧掉文件,对“我”的问题含糊回答。2. 说明父亲工作繁忙,革命形势紧张。3. 突出局势的严峻和父亲对工作的高度负责。4.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保护革命机密。四、课外阅读1. 纪念父亲,展现他的革命精神。2. 比喻李大钊的精神,含义是指引人们前进的信念。3.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4. 继承先烈的理想和信念,为国家贡献力量。5. 示例:感受到李大钊的伟大,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五、写作(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