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落花生》专项阅读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落花生》专项阅读训练-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 爱慕—( ) 分辨—( )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 。
3.选文第一段话写出了(  )。
A.花生果实的特点
B.花生的好处
C.花生的可贵之处
4.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5.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落花生(节选)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6.姐姐、哥哥、“我”各是怎样表述花生的好处的?
7.“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说明( )
A.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跟我们在一起。
B.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在坏天气出门。
C.说明父亲平时工作很忙。
8.父亲把花生与 、 、 作对比:花生生长在 ,那些水果高挂在 ,从而赞美花生 、 的品质。
9.这几段话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吃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属于(详写略写)。(在正确的词语上打“√”)
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0.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爱慕——( ) 分辨——( ) 可贵——( )
1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
12.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13.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课内阅读
《落花生》 片段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 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 石榴 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分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必需)挖出来才知道。”
14.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15.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16.语段中把花生和 、 、 进行对比,揭示了花生 的品质。
17.爸爸说这话的用意是 ,“我”从中明白了 。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纯熟——( ) 辨别——( ) 敬慕——( )
19.这段话写出了( )
A.花生的好处 B.花生果实的特点 C.花生难能可贵之处
20.“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 。
21.父亲在谈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 的果实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 、 的可贵品质。
22.父亲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23.这个文段选自《 》 ,作者是 。
24.“父亲”拿 、 、 同花生作比较,说明花生具有 的品格。
25.选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的含义是: 。
《《落花生》专项阅读训练-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珍贵 仰慕 辨别 2.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3.C 4. 石榴 苹果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5.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其表,应踏踏实实。
【解析】1.本题考查了近义词。
可贵:值得珍视或重视。故近义词有:珍贵、宝贵等。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故近义词有:仰慕、钦慕等。
分辨:辨别。故近义词有:辨别、辨识等。
2.本题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3.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可知,这段话主要写出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故选C。
4.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5.本题考查了中心思想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这段文字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用意是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其表,应踏踏实实。
6.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7.C 8. 桃子 石榴 苹果 地里 枝上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9.议花生 详写
【解析】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花生的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可知,花生的好处有很多,姐姐认为:花生的味道美,哥哥认为:花生可以榨油,“我”认为: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写出了平时父亲工作很忙,但依然抽出时间陪伴我们。
故选C。
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文中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爸爸借花生的特点告诫我们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要做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本语段主要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讨论花生,详细写出议花生,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10. 仰慕 辨别 珍贵 11.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2. 石榴 苹果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13.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其表,应踏踏实实。
【解析】10.本题考查了近义词。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故近义词“仰慕”。
分辨:辨别。故近义词“辨别”。
可贵:值得珍视或重视。故近义词“珍贵”。
11.本题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中的“一样”指的是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2.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
13.本题考查了中心思想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这段文字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用意是教育孩子们做人不应徒有其表,应踏踏实实。
14.,。,、、,,。 15.分辩 必需 16. 桃子 石榴 苹果 默默奉献 17. 教育孩子做人不要只是外表美而内在不美的人 做人朴实无华不图虚名,要默默奉献,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解析】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仔细阅读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后面是正常的断句,用逗号。“有一样最可贵”代表一个句子的完结,用句号。“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后面是正常的断句,用逗号。“桃子”“石榴” “苹果”都是水果,表示并列关系,用顿号。“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后面是正常的断句,用逗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代表一个句子的完结,用句号。
1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分辨:一指辨别,二指辩白,三指区别。
分辩:为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辩白。
必须:①必要,一定要(多就事理、情理而言);②加强命令的口气。
必需: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有的。
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可知语段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是最可贵之处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父亲的意思是做人不要做只是外表美而内在不美的人,要如落花生一样,做人朴实无华,不图虚名,要默默奉献,要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中“我”明白了做人朴实无华不图虚名,要默默奉献,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8. 成熟 分辨 爱慕 19.C 20.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外在美 21. 石榴 苹果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22.告诉孩子做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解析】18.本题考查近义词。
纯熟:非常熟练。
文中的近义词:成熟。
辨别:根据事物的特点,加以区别。
文中的近义词:分辨。
敬慕:尊敬,仰慕。
文中的近义词:爱慕。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可知主要讲述了花生难能可贵之处。
20.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结合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一样”指的是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外在美,而是内在美。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内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可知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相比较。他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出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花生即使成熟了,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表露的可贵品质。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3. 落花生 许地山 24. 桃子 石榴 苹果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25.做人要做心灵美的人,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解析】23.本题考查语段出处。
并根据语段内容填空。通读语段可知,语段出自课文《落花生》,作者是许地山。根据语段内容,这一段作者详细地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经过。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
24.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由文中第1自然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同花生作比较,说明花生具有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5.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花生的外表并不好看但是它的用处很多,做人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朴实无华但是有用的人。体现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表明了父亲对这种品质的赞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