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暑假复习巩固卷(二)-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调查 调色 B.倔强 强大 C.可恶 恶毒 D.和风 和气2.填入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庭院里养不出 ,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A.领头羊 B.老黄牛 C.千里马 D.小蜜蜂3.下面哪一项不是现代诗的特点?( )A.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B.讲究严格的格式和押韵。C.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 D.饱含着诗人真挚的情感。4.下列选项中的“走”与“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意思相同的是( )A.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B.兔走触株。折颈而死C.走南闯北 D.有理走遍天下5.下列关于古代文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清明节就是为了纪念他。B.杜甫享有“诗仙”的美誉。C.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D.《春晓》的作者是刘禹锡。6.由“凿壁偷光”“引锥刺股”“程门立雪”“囊萤夜读”这四个成语分别可以想到哪些人物?( )A.匡衡 杨时 车胤 苏秦 B.车胤 匡衡 苏秦 杨时C.苏秦 杨时 车胤 匡衡 D.匡衡 苏秦 杨时 车胤7.王老师对明明说:“请你告诉亮亮,让他明天下午三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讲解员选拔赛。”明明怎样转述最恰当?( )A.亮亮,王老师让你明天下午三点去参加讲解员选拔赛。B.亮亮,王老师让你下午三点去学校报告厅参加讲解员选拔赛。C.亮亮,王老师让他明天下午三点去学校报告厅参加讲解员选拔赛。D.亮亮,王老师让你明天下午三点去学校报告厅参加讲解员选拔赛。二、填空题8.看拼音,写词语。jiàn kāng jiě mèn pào dàn zhǔ zǎi fàn wéi( ) ( ) ( ) ( ) ( )9.请根据语境,选词填空。(填序号)①慷慨 ②临危不惧 ③贤惠 ④繁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有许许多多 的母亲 地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有千千万万个像而来的小笑雄,面对敌人的威胁 。正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盛世 。10.填空。(1)梅子金黄杏子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 ,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3)胤 ,博学多通。——《囊萤夜读》(4)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繁星(一五九)》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神秘的小石头①40亿年前,这块小石头曾住在火星。突然有一天,一颗小行星轰然撞击火星,在剧烈的震荡中,它来不及与同伴们好好告别,就被强大的冲击力抛入太空,开启了孤独的星际漂流之旅。②它从未停止脚步,想要找到一个归宿。但是,漫漫太空路充满未知与艰辛,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星系,各种撞击使它变得逐渐消瘦。就这样,它游荡了大约1600万年,终于挨近了一颗穿着蓝色“纱衣”的星球,并被她强大的引力所捕获,和她撞到了一起……③当它从撞击的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地球的茫茫冰原之上。四周一片寂静,无人知晓它的到来,也无人在意它的存在。它早已习惯了漂泊中的随遇而安,这样一躺,又过了大约13000年。④直到1984年,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巡逻时,偶然发现了这块默默沉睡的小石头。队员们将它捡起带回,当作普通的小行星样本,放在了实验室储存。⑤10年后,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原来,这块小石头来自遥远的火星,它的内部有许多碳酸盐组成的橙色颗粒。在地球上,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形成于水中,而且需要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那么,这块与众不同的小石头是否藏有生命的秘密?科学家们将它置于2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惊人地发现碳酸盐颗粒附近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微小的晶体,直径只有20~100纳米,形态与地球上的细菌极为相似。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大胆推测:火星上可能有过早期的原始生命。11.第②自然段中“穿着蓝色‘纱衣’的星球”指的是( )A.火星 B.地球 C.小行星 D.金星12.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小石头在太空中游荡了整整1600万年。B.小石头所躺的茫茫冰原,其实就是南极。C.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小石头来自火星。D.艰辛的太空旅程使小石头变得逐渐消瘦。13.科学家推测“火星上可能有过早期的原始生命”,下列不能作为推测依据的一项是( )A.神秘小石头的内部有许多碳酸盐组成的橙色颗粒。B.含有碳酸盐的岩石形成需要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C.碳酸盐颗粒附近存在类似细菌形态的纳米级晶体。D.小石头生存年代久远,而且在实验室储存了好久。14.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请按文中顺序将小石头的“奇妙旅程”补充完整。(填序号)①被科学家解密 ②在冰原上沉睡 ③被地球引力捕获被小行星撞击后漂流→( )→( )→被科考队员发现→( )15.阅读短文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请完成阅读记录。(1)我不懂的问题是: 。(2)我解决的方法是( )(填序号)①联系上下文 ②结合生活经验 ③合理猜测(3)我的答案是: 。阅读。黄雀的故事①我家门前的桂树上有个鸟巢,透过枝叶缝隙,隐约看到几只小黄雀在巢里挤成一团,让人忍不住疑惑:这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巢,怎么能住得下黄雀一家?②那天晚上,我听见门外有急促的鸟鸣声,推开房门,看见一只小黄雀蜷缩在月光下,它嘴角嫩黄,头顶绒毛蓬松,像是刚出生不久。我将它轻轻捧起时,又在不远处发现另外两只,想来定是巢穴太小,才让小黄雀不慎跌落。我不禁埋怨起黄雀夫妇:为何不筑个宽敞些的巢?③很快,我对它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④当我试图用纸箱收容小黄雀时,黄雀夫妇瞬间化作护子的勇士,托挲起全身的羽毛,厉声鸣叫着俯冲而下,在纸箱上方盘旋。我愣住了,慌忙放下纸箱退回屋内,隔着窗户,看着它们小心翼翼地将小黄雀引至花丛深处。为了给它们一方安全的世界,我很少再打开院门。从此,整个前院都成了黄雀一家的“天地”。⑤小黄雀渐渐褪去绒毛,黄雀夫妇却愈发忙碌。除了捉虫子,还要教小黄雀学飞行。它们衔回虫子先不急着喂食,而是故意悬停在花草上方,耐心引逗小黄雀展翅。小黄雀们扑棱着尚显笨拙的翅膀,从摇摇晃晃地落在叶片,到稳稳当当地停于枝丫,再到灵巧地贴墙休息,每一次成长都饱含着黄雀夫妇的殷切期待。⑥那日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望向院落,只见黄雀夫妇,却不见小黄雀的身影。正当我满心失落时,听见一阵欢快的鸟鸣。抬眼望去,三只小黄雀相继飞回,簇拥到黄雀夫妇身边,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中,满是捕食归来的喜悦。⑦原来,真正的爱从不是将孩子困在身边,而是教会他们拥抱蓝天。16.文中的“我”最初埋怨黄雀夫妇,是因为( )A.黄雀夫妇的叫声太过吵闹 B.鸟巢太小导致小黄雀跌落C.黄雀夫妇不让靠近小黄雀 D.黄雀一家弄脏了我的前院17.文中的“我”后来态度发生改变,让我改变态度的原因不包括( )A.勇敢地救孩子 B.教孩子学飞行C.不给孩子筑巢 D.教孩子找食物18.对第④自然段中“我愣住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雀夫妇托挲羽毛,厉声鸣叫着俯冲而下。B.黄雀夫妇奋不顾身地保护孩子震撼了“我”。C.“我”无意间拿错准备收容小黄雀的纸箱。D.“我”好心救小黄雀,却被黄雀夫妇误解。19.对文章结尾“真正的爱从不是将孩子困在身边,而是教会他们拥抱蓝天。”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黄雀就应该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B.黄雀夫妇懂得教小黄雀学习本领。C.关爱孩子就要教会孩子独立成长。 D.“我”希望黄雀一家早点儿离开。20.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你的?四、书面表达21.题目:我心中的英雄——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心中的英雄,可以是雨来、黄继光:也可以是钱学森、袁隆平;还可以是消防员、医护人员……②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他(她)为什么能成为你心中的英雄。③写出你对英雄的理解,你从他(地)身上学到了什么。④语句通顺,表达真情突感,不少于4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暑假复习巩固卷(二)-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答案 D C B B C D D1.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音字。A.diào/tiáo;B.jiàng/qiáng;C.wù/è;D.都读hé。故选D。2.C【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领头羊:比喻团队中的领导者、引领者,强调在群体里有号召力、能指明方向。老黄牛:比喻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体现“吃苦在前,默默奉献”的品质。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潜力大的人,强调“被发掘的优秀人才”。小蜜蜂:比喻勤劳、敬业、乐于奉献的人,侧重“持续付出、不辞辛劳”。“庭院里养不出____,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用对比与象征,强调“狭隘、安逸环境无法孕育强者/杰出事物”。前半句需填的动物,得契合“被环境束缚,难成其才”的逻辑——该动物本应在广阔/艰苦环境成长,“庭院”却限制其发展。千里马象征杰出人才、潜力无限者,其特性是“日行千里”,需广阔天地(草原、旷野)奔跑、施展才能。“庭院”空间狭小、环境安逸,与千里马“驰骋天地”的需求冲突,完美体现“狭隘环境束缚强者成长”,和后半句“温室(安逸)束缚万年松(需风雨)”形成对偶——安逸环境容不下强者,磨难/广阔环境才育得成栋梁。故选C。3.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现代诗的特点。B.是古典诗词(如律诗、绝句、词等)的典型特点,它们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有严格规范。现代诗则打破了这些束缚,形式更为自由,押韵灵活,甚至可以不押韵,更注重内容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讲究严格的格式和押韵”不是现代诗的特点。故选B。4.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儿童急走追黄蝶”中,此处“走”是“跑”的意思(古汉语中“走”多为“跑”义,现代汉语中“走”指步行)。诗句出自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蝶的情景。A.整句意思:饭后散步百步,有助于身体健康,能长寿。此处“走”是“步行、散步”的意思,指缓慢行走,与题干含义不同。B.整句意思:兔子奔跑时撞到了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此处“走”是“跑”的意思(出自《守株待兔》),与题干中“走”的含义完全一致。C.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四处游历,到过很多地方。此处“走”是“游历、奔波”的意思,与题干含义不同。D.整句意思:只要有道理,无论到哪里都能行得通。此处“走”是“行得通、能在各处立足”的意思,与题干含义不同。故选B。5.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人们为纪念他而设立的节日是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清明节主要与祭祀祖先、缅怀先烈相关,并非为纪念屈原。B.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誉为“诗圣”;“诗仙”是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美誉。D.《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全诗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刘禹锡是唐代另一诗人,代表作有《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故选C。6.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典故与对应人物的匹配。凿壁偷光对应人物为匡衡。典故:匡衡家境贫寒,夜晚无钱点灯,便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形容勤奋好学。引锥刺股对应人物为苏秦。典故:苏秦年轻时读书困倦,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最终学有所成,“刺股”是其刻苦求学的典型行为(“头悬梁”对应孙敬,“锥刺股”对应苏秦,二者常并称)。程门立雪对应人物为杨时。典故:杨时与游酢去拜见老师程颐,恰逢程颐午睡,二人便在门外等候,雪下得很大仍坚持站立,直到程颐醒来,体现对老师的尊敬和求学的诚意。囊萤夜读对应人物为车胤。典故:车胤家境贫寒,夜晚用白绢袋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形容贫而好学。综上,四个成语对应的人物依次为匡衡、苏秦、杨时、车胤。故选D。7.D【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A.缺关键信息“地点(学校报告厅)”,没说在哪参加,转述不完整。故错误。B.缺关键信息“时间限定(明天)”,没说哪天下午,容易让亮亮混淆时间。故错误。C.人称错误,原句是“让你(亮亮)”,这里说“让他”,指代混乱,亮亮会听不懂是叫自己。故错误。故选D。8. 健康 解闷 炮弹 主宰 范围【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康”“解”“弹”“宰”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9.③①②④【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繁华:意为繁荣热闹,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第一空需形容母亲的品质,需选择体现美德的词语;第二空修饰“送儿子上战场”的动作,需体现情感态度;第三空描述小英雄面对威胁的表现,需突出勇敢精神;第四空总结盛世景象,需匹配社会状态的描述。第一空语境:母亲送儿子上战场,体现无私奉献的美德。 选项分析:“贤惠”专指妇女善良能干,符合语境中母亲的慈爱形象。故选③。第二空语境:修饰“送儿子上战场”的动作,需体现情感态度。选项分析:“慷慨”形容情绪激昂、毫不吝啬,符合母亲支持抗战的情感。故选①。第三空语境:小英雄面对敌人威胁时的表现,需突出勇敢。选项分析:“临危不惧”直接描述面对危险时的镇定,符合小英雄的形象。故选②。第四空语境:总结今天的盛世景象,需描述社会繁荣。选项分析:“繁华”形容城市或社会的繁荣景象, 符合“盛世”的语境。故选④。10. 麦花雪白菜花稀 洛阳亲友如相问 恭勤不倦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积累与默写。(1)书写时注意“麦”“雪”“稀”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洛”“如”“相”的正确写法;(3)书写时注意“恭”“勤”“倦”的正确写法;(4)书写时注意“躲”“巢”“怀”的正确写法。11.B 12.A 13.D 14. 时间 ③ ② ① 15.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① 有生命【导语】这篇科普小品文以拟人化手法讲述火星陨石的星际旅程,构思新颖独特。通过“小石头”的视角,将深奥的天文现象转化为生动的冒险故事,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文章结构清晰,按时间顺序展开陨石的“生命历程”,从火星撞击到地球发现,最后落脚科学探索,层层递进。语言风格兼具文学性与科学性,楷体字体的运用强化了叙事感。结尾开放式的科学猜想,既激发读者想象力,又巧妙传递了科学研究方法,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②自然段“它游荡了大约1600万年,终于挨近了一颗穿着蓝色‘纱衣’的星球,并被她强大的引力所捕获,和她撞到了一起”和第③自然段“当它从撞击的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地球的茫茫冰原之上。”可知,小石头被蓝色“纱衣”星球的引力捕获、撞到一起,后续又提到它“躺在地球的茫茫冰原之上”,再结合我们从常识中知道,地球从太空中看,因为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呈现出蓝色,进一步确认“穿着蓝色‘纱衣’的星球”指的是地球。故选B。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结合第②自然段“它游荡了大约1600万年”可知,“大约”表明是约数,并非“整整1600万年”,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短文内容。B.结合第③自然段“发现自己正躺在地球的茫茫冰原之上”,第④自然段“直到1984年,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巡逻时,偶然发现了这块默默沉睡的小石头”可知,能推断茫茫冰原就是南极,符合短文内容。C.结合第⑤自然段“原来,这块小石头来自遥远的火星”可知,明确说明小石头来自火星,符合短文内容。D.结合第②自然段“各种撞击使它变得逐渐消瘦”可知,“各种撞击”体现太空旅程艰辛,符合短文内容。故选A。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结合第⑤自然段“这块小石头来自遥远的火星,它的内部有许多碳酸盐组成的橙色颗粒”可知,碳酸盐颗粒的存在是研究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基础发现,可作为推测依据。B.结合第⑤自然段“在地球上,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形成于水中,而且需要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可知,基于地球的情况类比火星,说明火星曾有适宜生命的条件,能作为推测依据。C.结合第⑤自然段“碳酸盐颗粒附近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微小的晶体,直径只有20-100纳米,形态与地球上的细菌极为相似”可知,类似细菌形态的晶体,暗示火星可能有原始生命,可作为推测依据。D.“小石头生存年代久远,而且在实验室储存了好久”,生存年代久和在实验室储存时长,与火星是否有过原始生命无直接关联,不能作为推测依据。故选D。14.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和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40亿年前”,第②自然段“大约1600万年”,第③自然段“又过了大约13000年”,第④自然段“直到1984年”和第⑤自然段“10年后”等时间词,清晰呈现小石头从火星开始,历经漂流、被地球捕获、沉睡、被发现、被解密的过程,所以是时间顺序。结合第①自然段“突然有一天,一颗小行星轰然撞击火星,在剧烈的震荡中,它来不及与同伴们好好告别,就被强大的冲击力抛入太空,开启了孤独的星际漂流之旅。”可知,40亿年前,小石头在火星“被小行星撞击后漂流”;结合第②自然段“它游荡了大约1600万年,终于挨近了一颗穿着蓝色‘纱衣’的星球,并被她强大的引力所捕获,和她撞到了一起”可知,经约1600万年,挨近地球,被地球引力捕获,故选③;结合第③自然段“当它从撞击的混沌中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地球的茫茫冰原之上。”可知,撞到地球后,在冰原上沉睡,故选②;结合第④自然段“直到1984年,科学考察队员在南极巡逻时,偶然发现了这块默默沉睡的小石头。队员们将它捡起带回,当作普通的小行星样本,放在了实验室储存。”可知,1984年,被科考队员发现并带回放在实验室储存;结合第⑤自然段“10年后,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可知,10年后,被科学家解密,故选①。15.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需先从文本中找困惑点,再选合适方法探究答案。问题要基于短文内容,方法选对应有效策略,答案需合理且贴合文本或常识。示例:(1)我不懂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含有碳酸盐的岩石形成需要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2)我解决的方法是:结合生活经验(3)我的答案是:生活中知道很多生命活动、物质反应都和温度有关,适宜的温度能让化学反应等顺利进行,所以推测碳酸盐岩石形成也需要适宜生命的温度来保障条件。16.B 17.C 18.B 19.C 20.无私付出,默默地守护着我。【导语】这篇《黄雀的故事》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中动人的亲子教育图景。作者以跌落的雏鸟为切入点,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最初埋怨鸟巢狭小,到被黄雀夫妇护崽的勇敢震撼,最终领悟到“教会拥抱蓝天”才是爱的真谛。文中“俯冲守护”“悬停教学”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将动物本能升华为教育智慧。结尾的点睛之笔由物及人,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本质的思考,体现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典型特征。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A.文中未提及黄雀夫妇叫声吵闹相关内容,无对应段落句子。故错误。B.第②段“我将它轻轻捧起时,又在不远处发现另外两只,想来定是巢穴太小,才让小黄雀不慎跌落。我不禁埋怨起黄雀夫妇:为何不筑个宽敞些的巢?”,明确因巢穴小致小黄雀跌落,“我”由此埋怨。故正确。C.最初埋怨时还未涉及黄雀夫妇不让靠近小黄雀的情节,无对应依据。故错误。D.文中没有黄雀一家弄脏前院的描述,无对应内容。故错误。故选B。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A.第④段“当我试图用纸箱收容小黄雀时,黄雀夫妇瞬间化作护子的勇士,托挲起全身的羽毛,厉声鸣叫着俯冲而下,在纸箱上方盘旋”,黄雀夫妇为护子勇敢行动,是态度改变原因。故正确。B.第⑤段“小黄雀渐渐褪去绒毛,黄雀夫妇却愈发忙碌。除了捉虫子,还要教小黄雀学飞行”,黄雀夫妇教小黄雀学飞行体现对孩子成长的用心,是态度改变原因。故正确。C.第①段“我家门前的桂树上有个鸟巢”,说明黄雀夫妇有筑巢行为,不是态度改变原因。故错误。D.第⑤段“除了捉虫子,还要教小黄雀学飞行。它们衔回虫子先不急着喂食,而是故意悬停在花草上方,耐心引逗小黄雀展翅”,捉虫子、喂虫子过程中引导小黄雀,可看作教找食物等生存技能,是态度改变原因。故正确。故选C。18.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A.第④段“黄雀夫妇瞬间化作护子的勇士,托挲起全身的羽毛,厉声鸣叫着俯冲而下,在纸箱上方盘旋。我愣住了……”,此为黄雀夫妇的行为表现,是“我愣住”的触发行为,但不是对“我愣住”含义的理解。故错误。B.第④段黄雀夫妇为护子瞬间变身勇士,勇敢俯冲等行为,能看出其奋不顾身护子的决心,这一行为震撼到“我”使其愣住。故正确。C.文中未提及拿错纸箱相关内容,无对应依据。故错误。D.黄雀夫妇的行为是本能护子,并非误解“我”救小黄雀的好意。故错误。故选B。19.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A.结尾句强调的是“真正的爱”的内涵,不只是说小黄雀该在蓝天飞翔,表述片面。故错误。B.第⑤段“除了捉虫子,还要教小黄雀学飞行……”,黄雀夫妇教本领是表现,但结尾句是对“真正的爱”升华,不只是停留在教本领层面。故错误。C.第⑤段小黄雀在黄雀夫妇引导下学飞行、学生存技能,逐渐独立,以及结尾句,能看出“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拥抱属于自己的“蓝天”(成长与独立)。故正确。D.文中“我”后期是为黄雀一家创造安全环境,希望它们好好生活,不是希望离开。故错误。故选C。20.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先理解文中“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独立”的主旨,再联系生活中父母类似的关爱行为,比如学做家务、独立完成作业时父母的引导等。示例:我的父母关爱我,会像黄雀夫妇教小黄雀学飞行一样。我学骑自行车时,他们在旁鼓励我大胆尝试,摔倒了让我自己站起来继续,还教我掌握平衡技巧;学习上,遇到难题先让我独立思考,再给我启发。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教我学会勇敢和独立,这就是他们对我的关爱。21.例文:我心中的英雄——消防员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努力付出的人。英雄是什么?英雄是认真工作的人。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无私奉献的人。我心中的英雄就是烈火勇士——消防员。消防员通常是一身通红,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一次我们小区里有一栋楼着火了,小区里很多人都叫着:”大家快来呀!这栋楼着火了!“听到这里我就赶快拿出妈妈的手机拨打了119。不到一会儿,一群穿着红色衣服,带着黄色帽子的人就飞快地冲了进来,可是消防车却被门卡着怎么也进不来,我看到这里急得直跺脚心里想:消防员叔叔可以拿着水管进来呀!消防员们好像听懂了似的赶忙拿着水管冲进来。刷刷刷的响声一下子大楼表面的火被他们消灭了,又一些消防员去里面灭火,最后大火终于灭了。这件事让我对消防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印象。还有一次,我在新闻上看到一个煤油工厂里的大火在那里自由跳舞,那些烈火英雄们在和火焰英勇的对抗,其中有一位叔叔在这件事里让我印象深刻,那位消防员为了取水自己跳到水里,可最后他却被网绑住了,最终溺水身亡。这让我对消防员更加敬佩。以后我在生活中应该向心中的英雄消防员学习,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习作。选择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写出他被称为英雄的特点或品质。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恰当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或积累的名言警句,力求使语句流畅生动,表达真情实感。开头:开门见山,点题。中间: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写出他被称为“英雄”的特点或品质。结尾:首尾呼应,表达情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