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复习巩固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暑假复习巩固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复习巩固卷(一)-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对应括号内。
汉字馆,一撇一捺有乾坤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中华汉字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古今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它是那样的神圣且不可侵犯。每当我凝视那一个个方块字时,总会肃然起敬,每一个汉字都折射出我国几千年文化的威严,这让我不禁由衷地感叹:多么荣幸,我是一位中国人,我深深地眷恋着我脚下的这一片土地。
1.听汉字之“声”:下面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憎(zèng) 劲敌(jìn) 污秽(huì) 窈窕(yǎo tiǎo)
B.秉(bǐng)性 船艄(shāo) 徘徊(huí) 揿(qìn)电铃
C.单薄(bó) 管弦(xián) 轧伤(yà) 桅杆(gān)
D.宽绰(chāo) 顽劣(liè) 脂粉(zhǐ) 胚胎(pēi)
2.书汉字之“形”: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蜻蜓 熟练 磨拳擦掌 跃跃欲试 B.吓唬 喉咙 眼急手快 抓耳挠腮
C.嘶咬 挺脱 序齿排班 出谋画策 D.慈祥 胸膛 一声不吭 兴致勃勃
3.看汉字之“变”:下面对“马”字的演变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④⑤①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
4.明字词之“意”:下列选项里,两个“绝”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绝无仅有——绝交B.弹尽粮绝——绝句C.绝处逢生——绝境 D.美妙绝伦——断绝
5.寻汉字之“趣”:下列句中的歇后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弟最近痴迷上了看电视,无论我怎么劝说,他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爷爷的书画远近闻名,奶奶调侃他说:“你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C.爸爸这几天下棋遇到“劲敌”了,每次都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D.孙膑帮田忌出主意,田忌最终战胜了齐威王,孙膑就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6.辨语病之源: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
B.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C.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接受了批评。
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7.探句中之谜:下面句子描写的人物有误的一句是( )
A.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
B.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
C.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孙悟空
D.他疾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且力气大到能拔起一棵杨柳树。——武松
二、填空题
8.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完成汉字馆的导语。
汉字集形、音、义三者于一体,这一特点在世界文字中kān chēng( )一绝。汉字如画,笔画里藏着liáo kuò( )世界;汉字如书,书卷里谱写fēi chí( )人生;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意民族gé jú( )。走进汉字馆,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古人的造字智慧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汉字是承载文化、促进民族tuán jié( )的重要载体,我们yóu zhōng( )地赞美它、zūn zhòng( )它。
“字如其人”,让我们借书写duàn liàn( )自己: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名著馆里收藏的中国古典典籍《列子·说符》的选文《齐人攫金》,完成练习。
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②,衣冠③而之市,适④鬻金者之所,因攫⑤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①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②清显:清晨。③衣冠:穿戴整齐。④适:前往。⑤攫(jué):抢夺。
(1)结合表格中的方法判断加点词的意思。
原文语句 方法 意思
适鬻金者之所 课内迁移法:“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
徒见金 联系成语法:徒有其表 徒:
衣冠而之市 查阅词典法:①的②代词③到,往 之:
(2)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齐/人有欲金者 B.因/攫其金/而去 C.子攫人/之金/何
(3)翻译句子。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
(4)这个故事让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举一个例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
材料。
三打白骨精
①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到十分饥饿,放下bāo fu,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yuǎn tiào,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②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xiàng mào美丽的村姑,拎了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白骨精对唐僧说:“我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guàn zi就要动口。
③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诈死,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④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guàn zi,里面污秽不堪,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⑤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cí xiáng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zhàng,踉跄着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lòu xiàn,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⑥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滥杀无辜,你去吧!”悟空黯然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zhèng zhù:“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sāo了sāo头,赶忙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⑦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徘徊一阵后,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揪住妖精手腕,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jǐ liáng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唐僧气得逐走悟空,不再认他为徒。
——选自《西游记》,有删改。
10.给下列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拼音。(用“√”勾出)
诈(zuò zhà)死 污秽(suì huì) 滥(làn jiàn)杀无辜
黯(àn yīn)然 揪(qiū jiū)住 手腕(wǎn wàn)
踉(liáng liàng)跄(qiàng càng) 徘(fēi pái)徊(huái huí)
11.读选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了头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写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意思的。
白骨精对唐僧说:“我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1)斋僧——
理解词语的方法:
(2)愿表芹献——
理解词语的方法:
13.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变村姑,悟空一打遭责怪→( )→( )
14.猜一猜下面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将名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2)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
15.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通过读该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你体会出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材料
桥上观荷
①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桥上观荷,既饱了眼福,又尊重了荷。
②立于石桥之上,隔一湖碧水远望,首先映入眼帘是那翠绿圆大的荷叶。它们或笔挺地立着,或妩媚地弯腰,或好奇地探头……挨挨挤挤,层层叠叠,仿佛浅碧的天空中投下的一大片浓绿的云,轻盈,芬芳,清凉,生机勃勃。
③一缕清风拂过,刹那间,红色、粉色、白色的荷花,就像一群舞者,轻舒长袖,甜笑着、轻舞着。它们仿佛碧天里闪烁的星星,照亮了这湖碧水,照亮了身旁的荷叶;又似钢琴上跳动的音符任由风的手奏出轻灵的歌。
④湖水像一块硕大的青绸,软软地铺展开,将荷叶、荷花一起拥入怀中。雨说来就来,细细密密地斜织着,给湖面笼上了一层轻纱。湖气氤氲,荷叶与荷花也变得朦朦胧胧,像一幅水气淋漓的水墨画。
⑤夏日的雨,来得急也走得快。片刻,桥面又洒满了阳光。低头近观桥两侧的荷,却又是另一番风姿。这一侧,荷叶高擎,如同一把把小伞,那清晰的叶脉是它的伞骨,如血管般流淌着生命的汁液。零星的花骨朵如巨笔矗立水中,那一定是画家用来画荷的笔,瞧,那上面还蘸了粉色的颜料呢。初绽的荷花蓬松而饱满,如仙子的宫殿,只有那些美丽的花蕊才可以住在其中。而盛开的荷花舒展着花瓣,已由原来的深粉转成了淡粉,亮亮的,如阳光凝成的一般。偶尔有轻舟划过,水面荡起层层微波,荷叶随着这微波轻轻晃动,那聚在叶间的水珠便如精灵般缓缓滑下,轻盈地落入水中。另一侧,老柳树宛如深色的幕布,那荷叶、荷花便是舞台上出色的演员了,时而轻舞,时而静默,从容演绎着仲夏之梦。
⑥倚桥观荷,仿佛不是站在桥上,而是立在荷群中,站进了杨万里的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比较形近字,组词。
尊( ) 晃( ) 盛( )
拳( ) 晕( ) 监( )
17.桥上观荷先写远望看到 、 和湖水,接着又写了 (看的角度)桥两侧的荷别有风姿。
18.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写一写。
例:一缕清风拂过,刹那间,红色、粉色、白色的荷花,就像一群舞者,轻舒水袖,甜笑着、轻舞着。
夏日蝉儿在树间 鸣叫战士们扑向敌人
19.读文中画“ ”的部分,我们可知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动态、静态)描写,仿照本段的写法,选择下面的一个情景写一写。
雨后的树林 放学后的校园 散场后的游乐场
20.选文第②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______”画出来。其中“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写出了荷叶________的特点,“仿佛浅碧的天空中投下的一大片浓绿的云”写出了荷叶________的特点。
21.回忆课文,按提示,填写诗句。
倚桥观荷就如走进了杨万里的诗中——诗中有画卷。让我们一起亲近乡村,可以欣赏翁卷笔下“绿遍山原白满川, ”的夏日美景;可以看到“ ,山衔落日浸寒漪”的落日画卷。漫步边关,可以领略“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凉;可以体验“青海长云暗雪山, ”的辽阔。让我们饱览祖国壮美山河,去感受“三万里河东入海, ”的气势宏伟;静下心去体味“人闲桂花落, ”的宁静幽美。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同学们,你的身边一定有一些让你佩服并引以为傲的人,写一写吧。请你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的事例,写出那个让你引以为傲的人的特点或品质。以“我真佩服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400字。
《暑假复习巩固卷(一)-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D 6.B 7.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爱憎(zèng)——zēng; 劲敌(jìn)——jìng;
B.徘徊(huí)——huái;
D.宽绰(chāo)——chuò;脂粉(zhǐ)——zhī;
故选C。
2.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磨拳擦掌——摩拳擦掌;
B.眼急手快——眼疾手快;
C.嘶咬——撕咬;出谋画策——出谋划策;
故选D。
3.本题考查汉字演变顺序。
汉字演变的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对应“马”字,③是甲骨文;②是金文;④是篆书;⑤是隶书;①是楷书,正确的排序是③②④⑤①。
故选B。
4.本题考查一字多义。
A.独一无二/断绝。
B.穷尽/一种诗体。
C.都是走投无路的境地的意思。
D.极、最/中断。
故选C。
5.本题考查歇后语理解与运用。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意思是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在句中体现弟弟看电视的习惯没因劝说改变,符合语境。
B.“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名气很大,传播到很广的范围,此处用于说爷爷书画名气在外,符合语境。
C.“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形容在竞争、比赛等活动中,一直处于失败状态,句里指爸爸下棋总输,符合语境。
D.“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指没有用处、起不到作用,孙膑帮田忌取胜是“有用”,语境矛盾。
故选D。
6.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逻辑矛盾,“全班都去……只有我没去”前后矛盾,删去“全班”。
C.语序颠倒,先“接受批评”,后“改正错误”。
D.否定不当,删去“不要”。
故选B。
7.本题考查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D.“三拳打死镇关西”是鲁智深,不是武松。
故选D。
8. 堪称 辽阔 飞驰 格局 肃然起敬 团结 由衷 尊重 锻炼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堪”“阔”“驰”“衷”“尊”“锻”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1) 卖 只,仅仅 到,往
(2)B
(3)(我)抢夺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4)
现象:一些人为博眼球,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不顾信息真实性和社会影响。
看法:他们如同齐人,被流量诱惑,丢失了诚信底线,扰乱网络环境,需保持理性,坚守真实原则。
【导语】这篇《齐人攫金》选文短小精悍,通过齐人“不见人,徒见金”的荒诞行为,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利令智昏的普遍现象。文章以白描手法展开叙事,情节紧凑而富有戏剧性,官吏的诘问与齐人的回答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主题。作为《列子·说符》中的寓言,其讽刺力度不输《韩非子》,在简练的对话中完成对贪欲的批判,体现了先秦散文"寓理于事"的典型特征。文末留白的处理方式,更引发读者对物质欲望的反思。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适鬻金者之所”里判断“鬻”的意思,用课内迁移法。我们学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自相矛盾》),在这个句子中“鬻”就是“卖”的意思,所以迁移到“适鬻金者之所”,“鬻”同样解释为卖。故第一空填:卖。
对于“徒见金”中“徒”的释义,用联系成语法。成语“徒有其表”里“徒”是“只、仅仅”的意思,形容表面上看起来不错,实际没有实质内容。把这个意思迁移到“徒见金”中,就是说(齐人)只看见金子,所以“徒”的意思是只,仅仅。故第二空填:只,仅仅。
判断“衣冠而之市”中“之”的意思,用查阅词典法。词典里“之”有“的”“代词”“到,往”等释义 ,结合句子“衣冠而之市”(穿戴整齐前往集市)的语境,“之”在这里是动词,意思为到,往,表示前往集市的动作。故第三空填:到,往。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A.“昔齐人有欲金者”是说“从前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昔”是时间状语,“齐人”是主语,正确停顿应为 “昔/齐人/有欲金者”,该项错误。
B.“因攫其金而去”指“于是抢夺金子后离开”,“因”表承接,“攫其金”是动作,“而去”是后续行为,停顿“因/攫其金/而去”符合语义和朗读节奏,该项正确。
C.“子攫人之金何”是问“你为什么抢夺别人的金子”,“子”是主语,“攫人之金”是动宾结构,正确停顿是“子/攫人之金/何”,该项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先逐词分析,“取金”是“抢夺金子”,“之时”为“…… 的时候”,“不见人”即“没看见人”,“徒”是“只、仅仅”,“见金”是“看见金子”。翻译时把字词意思串联起来,调整语序让译文通顺,就得出上述译文,准确呈现齐人被金子迷惑,抢夺时眼中只有金子、无视旁人的状态。
故整句可翻译为:(我)抢夺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4)本题考查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观点表达能力。
先理解《齐人攫金》故事核心,是说人因被金钱等利益迷惑,做出不顾他人、违背常理的事。接着联想生活里类似被利益冲昏头脑,忽视其他重要因素(如道德、规则、他人权益等)的现象,选一个典型例子,然后从现象反映的问题(像贪婪、短视)、带来的不良影响(对自己、他人、社会)等角度,清晰表达看法,把故事寓意和生活现象关联起来分析 。
示例:
现象:有些商家为赚钱,在食品里违规添加有害添加剂,不顾消费者健康 。
看法:这些商家像齐人一样,被利益迷惑,忽视道德与法律,损害他人,应受谴责和监管处罚,要坚守底线,不能因贪财失德。
【点睛】参考译文:从前有个齐国人,想要得到金子。 清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地方。 到了那里,他趁机抢了别人的金子就离开。 官吏抓住了他,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抢别人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10.zhà huì làn
àn jiū wàn
liànɡ qiànɡ pái huái 11.
12. 以斋食施给僧人 按字面意思 愿意把微薄的礼物或心意献给你 字面意思 13. 变老妇人,二打遭念咒 变老公公,三打遭驱逐 14. 沙僧 猪八戒 15. 文中唐僧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从第①段“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能看出唐僧坚守戒律、不轻易接受外界食物的谨慎;从第⑦段“唐僧气得逐走悟空,不再认他为徒”,体会到他因误解悟空,认为其滥杀无辜时的愤怒与决绝,内心满是对善恶判断的固执。
【导语】《三打白骨精》选段以紧凑情节展现经典故事,通过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与果断除妖,以及唐僧的误解,生动刻画人物性格,凸显师徒矛盾,既保留原著奇幻色彩,又呈现人性善恶与师徒情劫,是《西游记》精彩片段的典型呈现。
10.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诈死(zhà sǐ)”意思是假装死亡,故选zhà。
“污秽(wū huì)”意思是肮脏的、不洁净的,故选huì。
“滥”读làn时,意思是不加选择、不加节制;读jiàn时,通“鑑”。古水名。
“滥杀无辜(làn shā wú gū)”意思是乱杀清白无罪的人,故选làn。
“黯然(àn rán)”意思是阴暗的样子、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故选àn。
“揪”读jiū时,意思是用手抓住或扭住。读qiū时,同“楸”。
“揪住(jiū zhù)”意思是用手紧紧抓住、按住,故选jiū。
“手腕(shǒu wàn)”意思是身体部位腕部,手与前臂连接处,故选wàn。
“踉”读liáng时,意思是跳跃;读liàng时,意思是走路不稳。
“跄”读qiāng时,意思是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读qiàng时,意思是走路不稳。
“踉跄(liàng qiàng)”意思是形容走路不稳,故选liàng和qiàng。
“徘”只有一个读音,即pái。
“徊”读huí时,见“低回”;回旋起伏。读huái时,意思是与“徘”连用,组成“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徘徊(pái huái)”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故选pái和huái。
1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袱”“眺”“罐”“搔”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斋僧”意思:用饭菜等施舍、供养僧人 。在古典文学里,“斋”常与宗教行为相关,有供奉、施食给僧道的含义,结合句子中白骨精说拿饭给唐僧的语境,可知是拿饭施舍僧人。
理解方法:借助语境推测法与文化常识积累。从“好善”“将此饭”能看出是做善事、给僧人提供饮食;同时,古典作品中“斋僧”是常见表达,凭借对这类文化内容的了解,可判断词义。
(2)“愿表芹献”意思:希望献上(饭菜 ),是自谦的说法,类似“略表心意”。“芹献”源自典故,古人曾以芹菜作礼物表诚意,后用于谦称自己献上的东西微薄但有心意。
理解方法:运用典故联想法与语境分析法。知道“芹献”的典故背景,再结合白骨精想送饭菜给唐僧的情境,就能明白是她自谦地说要献上饭食。
综上,答案依次为:①用饭菜施舍、供养僧人;②语境推测法+文化常识积累;③希望献上(饭菜),自谦表达;④典故联想法+语境分析法。
13.本题考查对短文的概括能力。
要补充故事发展顺序的内容,需从材料里找白骨精的第二次变化及对应的情节。看材料,第⑤自然段“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慈祥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踉跄着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第⑥自然段“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能看出白骨精变作老妇人,悟空打她后遭唐僧念咒。所以第①空填:变老妇人,悟空二打被念咒。
接着找第三次变化,第⑦自然段“白骨精不甘心……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唐僧气得逐走悟空,不再认他为徒”,可知白骨精变老公公,悟空三打后被唐僧逐走。所以第②空填:变老公公,悟空三打逐悟空。
14.本题考查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了解。
(1)“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在《西游记》里,沙悟净(沙僧 )的标志性特征就是脖颈挂着九个骷髅,手持降妖宝杖。同时,“一头红焰发蓬松……身披一领鹅黄氅”等外貌描写,也契合沙僧的形象设定。
故第一空填:沙悟净(沙僧)。
(2)“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手执钉耙龙探爪”,《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是长嘴大耳,手持九齿钉耙,这些特征与描述完全匹配。
故第二空填:猪八戒。
15.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先从《三打白骨精》中选定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接着在文中筛选出该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语句,分析这些描写背后蕴含的心理、性格等内心世界,将人物外在表现与内在心理关联起来作答。
示例:文中孙悟空给我印象最深。
从第③段“悟空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能体会到他嫉恶如仇,凭借火眼金睛识破妖怪伪装后,果断出手除妖的坚定;从 第⑥段“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可感受到他被师父误解时的委屈,却又不舍得离开、希望继续保护师父取经的复杂心理。
16. 尊敬 一晃 盛开 拳头 晕车 太监 17. 荷叶 荷花 低头近观 18.例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生动展现了荷花在风中灵动的动态美,画面鲜活且富有感染力。
夏日蝉儿在树间鸣叫:正午的阳光烤得树叶发烫,树间的蝉儿像一群亢奋的歌手,扯着嗓子展开合唱。有的音调尖利如哨,有的节奏急促如鼓点,它们趴在枝桠上,翅膀随着鸣叫轻轻颤动,仿佛在为这盛夏的热曲打着节拍,整个树林都浸在这热烈的声浪里。 19. 静态 雨后的树林:雨后的树林浸在湿润的空气里。老槐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叶脉像绣在叶面上的银纹,叶尖挂着的水珠迟迟不肯落下。几株野菊贴着树根绽放,花瓣上的水珠让紫色更显温润。苔藓在石头上铺成绿毯,一只蜗牛缩在壳里,仿佛嵌在毯上的褐玉,整个林子静得能听见露水渗入泥土的轻响。 20.立于石桥之上,隔一湖碧水远望,首先映入眼帘是那翠绿圆大的荷叶。
茂密 绿 21. 子规声里雨如烟 草满池塘水满陂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孤城遥望玉门关 五千仞岳上摩天 夜静春山空
【导语】这篇《桥上观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荷塘的灵动之美。文章采用“远观-近赏”的双重视角,通过拟人(“甜笑着的荷花”)、比喻(“如钢琴音符”)等手法,将静态的荷塘转化为动态的艺术舞台。特别是对荷叶“挨挨挤挤”的叠词运用,既展现密度又赋予韵律感。文中巧妙穿插天气变化(骤雨初晴)和空间转换(桥两侧对比),使画面层次丰富。结尾化用杨万里诗句,实现古今意境的自然交融,体现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古典审美情趣。
16.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尊:尊重、尊敬、尊崇、尊长、尊贵、令尊。
晃:晃动、摇晃、晃悠、晃眼、虚晃、明晃晃。
盛:盛大、盛开、盛会、盛情、盛产、昌盛。
拳:拳头、拳术、拳击、拳脚、握拳、拳套。
晕:头晕、晕车、晕船、晕眩、日晕、晕头转向。
监:监督、监管、监视、监考、监狱、监制。
17.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②段“立于石桥之上,隔一湖碧水远望,首先映入眼帘是那翠绿圆大的荷叶。”第③段“一缕清风拂过,刹那间,红色、粉色、白色的荷花,就像一群舞者……”第④段“湖水像一块硕大的青绸,软软地铺展开,将荷叶、荷花一起拥入怀中。”可知,以“远望”为视角,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湖水。
第⑤段首句“夏日的雨,来得急也走得快。片刻,桥面又洒满了阳光。低头近观桥两侧的荷,却又是另一番风姿。”句中“低头近观” 明确交代了观察角度由“远望”转为“近观”,以近观的角度,详细描写了桥两侧荷叶、花骨朵、初绽及盛开的荷花等景象,体现“别有风姿”。
1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例句出自第③段“一缕清风拂过,刹那间,红色、粉色、白色的荷花,就像一群舞者,轻舒水袖,甜笑着、轻舞着。”特点:运用比喻(将荷花比作 “舞者”)和拟人(“甜笑着、轻舞着”赋予荷花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在风中摇曳的动态美,画面感极强。
示例:选择“夏日蝉儿在树间鸣叫”,夏日午后,阳光正烈,树间的蝉儿仿佛一群不知疲倦的歌唱家,扯着嗓子放声高歌,有的音调高亢,有的节奏急促,争先恐后地宣告着盛夏的热烈。
选择“战士们扑向敌人”,冲锋号响起的瞬间,战士们像下山的猛虎,眼里燃着怒火,嘶吼着扑向敌人,有的挥舞着钢枪,有的投掷着手榴弹,脚下的土地都仿佛被这股势不可挡的力量震得颤抖。
19.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这段话出自第⑤段“这一侧,荷叶高擎,如同一把把小伞,那清晰的叶脉是它的伞骨,如血管般流淌着生命的汁液。零星的花骨朵如巨笔矗立水中,那一定是画家用来画荷的笔,瞧,那上面还蘸了粉色的颜料呢。初绽的荷花蓬松而饱满,如仙子的宫殿,只有那些美丽的花蕊才可以住在其中。而盛开的荷花舒展着花瓣,已由原来的深粉转成了淡粉,亮亮的,如阳光凝成的一般。”句中通过“高擎”“矗立”“蓬松而饱满”“舒展着花瓣”等词语,刻画了荷叶、花骨朵、初绽的荷花、盛开的荷花的形态、颜色等静态特征,未体现事物的运动或变化,符合“静态描写”(着重表现事物静止状态下的样子)的特点。故选“静态”。
仿照本段的静态描写写法,选择所给的一个情景写一写。
示例:雨后的树林:雨后的树林像被晨露洗过的翡翠。老榆树的叶片凝着水珠,边缘的锯齿清晰如刻,叶脉在阳光下泛着浅绿的光。几簇野菌撑着伞状的顶盖,白的像瓷,褐的如陶,静静嵌在腐叶间。苔藓爬满青石,湿滑的绿里藏着几粒草籽,连空气里都浮着草木的静香,仿佛时间在这里停住了脚步。
放学后的校园:夕阳把教学楼染成暖金。教室的窗玻璃反射着余晖,黑板上未擦的板书还留着粉笔的白痕。操场边的篮球架立在暮色里,篮网垂着,像疲倦的翅膀。宣传栏里的海报被风掀起一角,又轻轻落下,整个校园静得能听见紫藤花落在石阶上的微响。
散场后的游乐场:彩灯渐次熄灭,旋转木马停在最亮的灯柱旁。木马的雕花马鞍还带着余温,鬃毛上的亮片在月光下闪着碎光。过山车的轨道在夜色里弯成沉默的弧线,座椅空着,安全带松垮地垂着。地上的气球皮瘪着,被露水浸得发皱,整个场地像一场热闹谢幕后的梦境,安静得只剩星子的呼吸。
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②段“立于石桥之上,隔一湖碧水远望,首先映入眼帘是那翠绿圆大的荷叶。”是该段的中心句。全段后文围绕“荷叶”展开,描写荷叶“或笔挺地立着,或妩媚地弯腰,或好奇地探头”的形态,以及“挨挨挤挤,层层叠叠”的状态,均是对“首先映入眼帘是那翠绿圆大的荷叶”的具体描绘。其中“挨挨挤挤,层层叠叠”写出了荷叶数量多、密集的特点;“仿佛浅碧的天空中投下的一大片浓绿的云”写出了荷叶颜色浓绿、面积广阔的特点。
2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书写时注意“规、烟、满、陂、黄、遥、仞、摩、静”的正确写法。
22. 例文:
我真佩服他
在夜空中,总有颗是最闪亮的星星。在早上,花丛中,总有一朵最漂亮的花朵。沙滩上,总有一个充满阳光的贝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但是有一个人,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明。
小明今年十一岁了,和我同岁。他长得还挺英俊:黝黑的皮肤,浓黑的眉毛,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里,闪动着热情的光芒,透着机敏和灵气。我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他的为人。
他学习不算好,但他乐于助人。假如你忘记带什么东西了,他准会在第一时间内借给你。他有时甚至会将自己唯一的英语书借给别人,自己却甘愿受罚。而我对他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那件事。
那一回,是下课时间。我正做着老师布置的习题,突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令人恶心的“香”味。我放下笔,寻找气源,哦!原来是一位同学吐了,呕吐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些呕吐物不堪入目,我们班的班长问:“谁去收拾一下?”大家都无动于衷,这时,有的同学鬼鬼祟祟地溜了出去,有的同学面面相觑,还有的同学若无其事。身为班干部的我,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我的心里很矛盾,这时,小明站了出来,把拖布和簸箕拿了出来,把呕吐物一点一点装进簸箕,倒进厕所。又坦然地回到自己地座位。
他做得是那样轻松,那样自然,没有一点儿嫌弃的意思。顿时,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我由衷地佩服他!他就是那个让我引以为傲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次习作为命题的写人作文,要求写一个让你引以为傲的人。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的事例,写出那个让你引以为傲的人的特点或品质。
二、立意。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 见山,交代要写的人物是谁。
中间:借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注重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特点。要把人写真,除了对写作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描写外,有时还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结尾: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