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四单元第1课时 单元导读 课件+素材 统编版语文二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第四单元第1课时 单元导读 课件+素材 统编版语文二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导读课主题: 整装待发,争做华夏美景代言人! 设计人: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既涵盖古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幅幅大美的画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
单元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生词,流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会背诵古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风光。 4.形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积累相关词语和风景名句,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单元主题:美丽家乡
单元内容: 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建议7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重点是想象画面了解和背诵古诗。1.多元认字。 2.朗读和背诵古诗,想象和感受古诗描述的画面。8.黄山奇石 9.日月潭 本课介绍了黄山奇石的神奇和有趣,重点是能用“像”说写句子。 本文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重点是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课文相关片段。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 3.仿照课文句子,用“像”写句子。 1.鼓励学生多元认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相关片段。10.葡萄沟本文讲述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重点是能够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1.多元认字,指导写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将句子说具体完整。 语 文 园 地 四“识字加油站”认识火车票上的字,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3个字,在生活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下面的事物像什么,二是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重点学习用“像”表达自己的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我的发现”展示了一些颜色词的构词方式。重点是积累颜色词。 “日积月累”介绍了4句楹联诗句。重点是朗读背诵楹联诗句,初步理解楹联诗句的意思。 “我爱阅读”提供了《画家乡》的短文。重点是阅读《画家乡》,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家乡。“识字加油站”学会在火车票上了解主要信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想象事物,用“像”说话;二是从读入手,在语境中换词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写话”先读范例,再弄清留言条应该注意的问题,按照格式写。 “我的发现”先借助拼音自由认读,再了解颜色词的意义,并练习使用这些词语。 “日积月累”采用借助拼音正确朗读楹联诗句并背诵。利用插图及教师的讲解,了解楹联诗句大意。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大单元主题设计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继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第六单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从词、句、段开始,在由易到难的梯度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强化词句的积累和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梳理各册的教学重点,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去了解词句的意思,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对标学习任务群: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六大学习任务群组织形式来看,本单元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3.学习目标(本课时侧重): 激发兴趣与期待: 初步感知单元主题“家乡/祖国山河”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产生强烈的学习与探索欲望。 建立整体认知: 了解本单元包含的四篇课文及其描绘的不同地域美景(古今、海峡两岸),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与多样。 明确核心任务: 理解并认同本单元核心任务——“举办‘华夏美景代言人’宣讲会”,初步思考“代言人”的责任与行动方向。 了解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本单元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感知其重要性。 树立学习目标: 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识字写字、朗读、想象画面、理解词句、积累语言、情感升华),明确努力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单元整体认知,明确核心任务和学习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难点: 将抽象的学习目标(尤其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期待的具体学习行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中国地图(突出标注黄山、日月潭、吐鲁番葡萄沟等位置)。 四篇课文相关的美景图片或短视频片段(古诗意境图、黄山奇石、日月潭风光、葡萄沟丰收景象)。 清晰呈现单元主题名称、核心任务名称、单元学习目标(简化版)。 “华夏美景代言人”招募令海报(虚拟)。
设计意图:本课旨在创设“畅游华夏美景,厚植家国情怀”的大情境,以核心任务“举办‘华夏美景代言人’宣讲会”为驱动,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期待。通过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初步了解核心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单元学习的整体认知框架,明确学习方向,为后续深入学习课文、完成核心任务做好铺垫。
第二节:单元导读课设计
1.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地图引路: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2)教师导入:“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无数令人惊叹的美景,它们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在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启一场特别的旅程——‘畅游华夏美景,厚植家国情怀’!”(出示单元主题) (3)美景初探: 快速播放四篇课文对应的代表性图片/短视频片段。 (4)教师提问:“同学们,猜猜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去哪些地方‘畅游’呢?”(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尝试说出地名或景物:如古诗里的山水、黄山、日月潭、葡萄沟)。 (5)出示图片给予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地图上相应位置点出黄山(安徽)、日月潭(台湾)、吐鲁番葡萄沟(新疆),并简要介绍古诗描绘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的山水风光(古今穿越)。 (6)小结揭示: “是的,这个单元,我们将跟着古诗去感受古人的情怀(《古诗二首》),去领略黄山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去欣赏宝岛明珠日月潭的秀丽(《日月潭》),还要去品尝新疆葡萄沟的甜蜜(《葡萄沟》)。古今穿越,海峡相连,一幅幅大美的画卷等着我们去发现!”(出示四篇课文题目) 2.衔接生活,趣聊出行。 (1)出行交通工具 教师导入:“同学们,平时出行,大家都用什么样的方式呢?(聊聊短途的出行,引入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 交流车票上的信息: 出示课件,认识车票信息: 教师提问:从这张车票上,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昌:四川西昌、湖北宜昌,了解昌的意思,昌盛、安昌 通过图片了解生字。 认识车票;让学生说一说车票上的信息。 聊一聊自己的家乡。 教师提问:“如果你有一张火车票,你想去哪里?为什么,说一说你的原因?为什么每个人会去不同的地方呢?” 话题导入:如果老师也有一张火车票,老师一定会去自己的家乡看一看。同学们,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做家乡呢? 教师出示家乡的词意: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家乡也可以是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地方 教师引导: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喜爱理由何止一百条。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童年的快乐和人生轨迹,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和对家乡的理解。 家乡的特色: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老师将同学的家乡在地图中定位。学生交流可以代表自己家乡的事物。将能代表家乡的事物呈现出来:美食、美景、方言、名人、服饰、习俗等。 1. 视觉捕捉:通过地图活图片定位四篇课文,对地域有初步的了解。 2.从美景过渡到交通工具,衔接语文园地内容,说一说车票的内容,认识生字。 了解家乡含义,交流可以代表自己家乡的事物。(美食、美景、方言、名人、服饰、习俗等。)
第二节:发布任务,点燃激情
1.任务揭晓: “这么美的华夏风光,怎么能不让更多人知道呢?所以,我们单元有一个超级光荣、超级有趣的核心任务——”(隆重出示核心任务名称PPT) “举办‘华夏美景代言人’宣讲会!” (出示核心任务) 理解“代言人”: 教师提问:“什么是‘代言人’?”(引导学生思考:代表某个地方说话、宣传的人,就像广告里代表产品的人)。 教师引导:“对!‘华夏美景代言人’就是代表我们祖国大好河山发言的人!你要把课文里学到的美景,用你的理解、你的语言,生动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听了都心驰神往!” 2.任务要求初感知: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华夏美景代言人’,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引导学生思考:了解美景、记住美景、学会表达、充满热爱)。 关联学习目标: “没错!我们需要认识很多描绘美景的生字词,做一名写字小能手。 朗读想象小达人: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边读边想象美丽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理解词句金钥匙: 学会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这把金钥匙,理解课文里优美的词句。这样才能讲得清楚、讲得精彩! 积累运用收藏家: 积累好词好句,学着用它们赞美家乡和祖国。要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我们的宣讲中。 3.激励与期待:“瞧!‘华夏美景代言人’招募令已经发布!谁将成为最闪亮的代言之星?让我们在学习中积极准备,在宣讲会上大放异彩吧!“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整装待发,向着美丽的华夏山河,出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第四单元导读
让教学更有效
www.21cnjy.com
(部编版)二年级

01.单元主题
02.单元内容
03.单元任务
04.单元测评
课程目录
PART 01
单元主题
美丽家乡
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既涵盖古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幅幅大美的画面,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和任务群要求,将创设单元情境为“畅游华夏美景,厚植家国情怀”为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拓展语文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感受祖国的大好山河,分享自己的内心体验,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标学习任务群
大单元情境
01
锦绣山川 大美祖国。
畅游华夏美景
厚植家国情怀
PART 02
单元内容
01
跟着视频去旅行
同学们,猜猜看,在这个旅程中,你都去了哪些地方“畅游”呢?
小组讨论
鹳雀楼
庐山瀑布
黄山奇石
宝岛台湾
葡萄沟
旅游地图
古今穿越,海峡相连,俊美华夏
平时出行,大家都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呢?
你见过火车票吗?读一读这张车票中的内容,圈出你不认识的生字。
读一读
南昌
chānɡ
卧铺


签(qiān)
改签:指旅客调整已购出行票务的日期、班次或承运方。
付(fù)款
二维码(mǎ)




退



小火车进站了,你可以读准火车上的生字吗
这趟火车是由哪里开往哪里的?这趟车的车次是多少?
这张票的座位号是多少?需要在哪个检票口检票?
思考讨论
你从车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PART 03
单元任务
如果你有一张车票,你会去哪里呢?
请说一说你的原因?
02
快来跟我一起说一说。
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地方才叫做家乡呢?说一说自己对家乡的理解。
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
家乡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
知识袋
03
你的家乡在哪里?找一找地图中的家乡。
山西平遥牛肉
北京铜锅刷肉
新疆手抓饭
广东肠粉
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街景,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美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你对家乡的特产有了解吗?一起来说说看吧!
1. 我的家乡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有许多土特产,最有名的当然要属海鲜了,宁波的海鲜品种丰富,鱼、蟹、虾、螺等多得数不胜数。
2. 我的家乡江苏的馄饨,皮薄馅大,小巧玲珑,好看极了。它不仅外形美,味道更美。如果加上特色美味的馄饨汤,就更让人垂涎三尺了。
我了解的特产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快来说一说吧。
波水节人们相互泼水祝福
元宵节猜灯谜
端午节赛龙舟
火把节赛马
清明节踏青
重阳节插茱萸
05
有趣的民俗
你还知道家乡哪些民俗习惯吗?
“华夏美景代言人”宣讲会!”
“华夏美景代言人”的任务是什么呢?
代表我们祖国大好河山发言的人!你要把课文里学到的美景,用你的理解、你的语言,生动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听了都心驰神往!”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华夏美景代言人”,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认真学习课文,认识美景“密码”(生字词)!
大声朗读,边读边想象,让美景活起来!
用好“金钥匙”,理解课文里的优美词句!
积极发言,练习讲述你心中的美景!
用心积累,收集赞美山河的好词好句!
认真练习,为宣讲会做好准备!
06
准备工作要做好
亲爱的小同学们:
即日起,你就是“华夏美景代言人”预备队员!
认真学好本单元每一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你的热情和努力,赢得最终宣讲会的入场券!
活动预告
小代言人们请注意!明日开启本次之旅:
检查工具箱(预习生字卡)
任务设定:《古诗二首》赏古今穿越之风光。
秘境入口将在预习课文后开启,期待你的奇妙发现!
PART 04
单元测评
观察指标 评价标准 自评 教师评
说清楚 能具体介绍美景、美食等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将特点讲清楚。(如景点可按照一天的不同时段,晴天雨天等方面;特产可按照颜色、味道等方面介绍) ☆☆☆ ★★★
说生动 能用2个以上优美的词句描绘家乡,学着使用比喻句或拟人句表现景物的生动美丽 ☆☆☆ ★★★
说全面 介绍家乡或家乡的某一方面尽量全面,使家乡更具魅力。 ☆☆☆ ★★★
介绍我的家乡
语言讲述能力
课程结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二年级/上 单元 四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内容既涵盖古今,又穿越海峡,表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一幅幅大美的画面,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震撼,也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和提升。《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的泡泡提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语文园地四的“字词句运用”中再次实践运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借助字典验证,促进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第二个语文要素。《黄山奇石》《葡萄沟》两课安排了仿写练习,《古诗二首》《黄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课中有词语积累内容,并安排了内容背诵。 课程标准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正确认读生字生词,流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4.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13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吗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2.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3.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4.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表达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写作1.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语文要素进阶(可作思维导图截图) 四、教材解读表格教材解读表格 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建议7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重点是想象画面了解和背诵古诗。1.多元认字。 2.朗读和背诵古诗,想象和感受古诗描述的画面。8.黄山奇石 9.日月潭 本课介绍了黄山奇石的神奇和有趣,重点是能用“像”说写句子。 本文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重点是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课文相关片段。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 3.仿照课文句子,用“像”写句子。 1.鼓励学生多元认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相关片段。10.葡萄沟本文讲述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重点是能够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1.多元认字,指导写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将句子说具体完整。 语 文 园 地 四“识字加油站”认识火车票上的字,重点是让学生认识8个字,在生活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下面的事物像什么,二是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重点学习用“像”表达自己的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我的发现”展示了一些颜色词的构词方式。重点是积累颜色词。 “日积月累”介绍了4句楹联诗句。重点是朗读背诵楹联诗句,初步理解楹联诗句的意思。 “我爱阅读”提供了《画家乡》的短文。重点是阅读《画家乡》,感受祖国的美好,热爱自己的家乡。“识字加油站”学会在火车票上了解主要信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一是想象事物,用“像”说话;二是从读入手,在语境中换词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我的发现”先借助拼音自由认读,再了解颜色词的意义,并练习使用这些词语。 “日积月累”采用借助拼音正确朗读楹联诗句并背诵。利用插图及教师的讲解,了解楹联诗句大意。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提取相关信息,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
人文主题 美丽家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背诵诗文片段,让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积累词语,并运用表示动作感受祖国文字的优美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语言运用:教师应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的能力,在学习古诗、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情感。在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古诗及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抓住课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古诗或课文,并在读书中思考、感悟,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本单元的古诗写出了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色以及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课文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奇石、日月潭的优美风景、葡萄沟的葡萄等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同时也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审美创造:让学生从课本中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辽阔而美丽的国家。鼓励学生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分享给其他人,充分调动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生词,流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会背诵古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风光。 4.形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积累相关词语和风景名句,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着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学会独立阅读的习惯。 (2)仿写句子,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还安排了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学情分析 核心学情背景: 年龄特征: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如图片、视频、故事)兴趣浓厚。语言表达处于发展阶段,乐于表达但逻辑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 已有基础: 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前三单元的学习,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建立了基本的书写习惯和规范(笔顺、结构、姿势)。能够朗读课文,但朗读的流利度、感情和停顿处理需要提升。初步接触过“联系上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对家乡有初步概念,但可能比较模糊或局限于具体事物(如家、公园、某条街)。 接触过简单的写话(如看图写话),对书面表达有一定兴趣。 单元挑战: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意思”的要求比之前更高,需要综合运用两种方法理解更复杂的词句。 古诗理解与画面想象存在一定难度。 对祖国山河的壮丽缺乏直观感受,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介建立形象。 总结概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识字写字能力的一次集中巩固和提升,是阅读理解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综合运用与深化,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描述画面、介绍家乡)的重要发展契机。教学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基础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图片、视频、实物、合作学习)、进行精准的指导(尤其在识字写字方法、朗读技巧、画面描述方法)以及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实践机会,来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思路(分大任务小任务,每个小任务由布置活动去完成,注意设置真实情境活动) 学习主题:“畅游华夏美景,厚植家国情怀” 计划(9-10)课时
大任务:举办“ 华夏美景代言人”宣讲会
任务一 游览风景,发布任务 (1)课时(单元导语)
活动1 活动一:认识车票,开启旅程
活动2 活动二:走进课文,了解美景
活动3
任务二 深度畅游·妙解风光 (6-8)课时
活动1 登高望远、庐山观瀑中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活动2 趣话奇石、登宝岛中领略自然风光之美
活动3 畅游葡萄沟感受异域风土人情
活动4
活动5
活动6
任务三 创家乡名片,抒家国心声 (1)课时
活动1 我心画家乡
活动2 我是魅力代言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