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习题课件(3份打包)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 习题课件(3份打包)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歌谣记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特点和分布。
世界民族两千,多有自己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亚洲东部东南;英语使用范围最广,英澳北美印度;俄语比较集中,拉美西语为主;法语世称美丽,主要法国内部;阿拉伯语亚非,国际重要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礼拜在教堂,
集中分布欧美大。
伊斯兰教穆斯林,
清真寺里诵古兰。
佛教源于古印度,
盛于东亚东南亚。
三大宗教特色异,
同源亚洲广流传。
宗教的发源地和广泛分布地区。
宗教的发源地和广泛分布地区不一定一致,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附近地区;而基督教虽然发源于亚洲西部,但是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一、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特点
汉语 中国、________等地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英国、________、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东南亚
美国
联合国工作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特点
俄语 ________、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 —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
西班牙语 西班牙、________洲的许多国家 —
阿拉伯语 西亚和________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
俄罗斯
拉丁美
北非
二、世界的宗教
宗教 起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建筑
基督教 亚洲西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大洋洲 ________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_____部和_____部、非洲的______部和_____部 ________
佛教 ________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庙宇、佛塔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教堂
西
东南


古印度
清真寺
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1.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____________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2.____________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
3.文化遗产
(1) ____________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作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文化遗产
B
知识点一 世界的语言
1.下列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有( )
①俄语 ②法语 ③汉语 ④英语 ⑤西班牙语 ⑥阿拉伯语 ⑦日语 ⑧葡萄牙语
A.①②③④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⑧
A
2.下列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
B.是联合国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3.下列地区中,属于英语主要分布区的是( )
A.欧洲西部、亚洲东部
B.北美洲、非洲
C.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D.欧洲西部、北美洲
C
知识点二 世界的宗教
2021年10月1日,阿联酋迪拜世界博览会开园,迎接世界各地游客。游客在游览完各国的博览馆后,还可以看到中东地区最大的阿布扎比清真寺。读图,完成4~6题。
4.当地居民多使用以下哪种语言进行交流 ( )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法语
C
5.在阿联酋可以看到以下哪座具有伊斯兰教的特色的建筑 ( )
C
6.清真寺的最大特点是( )
A.雕像众多
B.供有佛像
C.浑圆的穹顶
D.顶部是尖顶
知识点三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2024·河北中考节选)2023年12月28日,塞尔维亚邮政局发行了“塞尔维亚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主题邮票。首日封(见下图)上展示了卡莱梅格丹城堡以及中国的长城和西安钟楼,并粘贴“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和“塞尔维亚铜矿冶炼工人”邮票,彰显了中塞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完成7~8题。 
A
7.首日封上展示中国长城,有利于塞尔维亚人民( )
A.了解中国文化 B.学习中国语言
C.体验中国习俗 D.保护中国文物
8.若塞尔维亚民众来中国游览长城,应选择的城市是( )
A.上海 B.广州 C.成都 D.北京
D
A
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反映当时的( )
①社会制度 ②民风民情 ③宗教习俗 ④人口增长的速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10.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11~12题。
B
11.图中①地居民多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印度教
D
12.图中②半岛地区,居民使用的官方语言为( )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阿拉伯语
13.读三幅宗教建筑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大建筑分别是________教、________教、________教的建筑,人们习惯上把A、B、C三种建筑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寺庙(庙宇)。
伊斯兰
基督

清真寺
教堂
(2)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流传最广泛的宗教是________。三大宗教均发源于________洲。
(3)A建筑物代表的宗教的教徒被称为________,主要分布于亚洲的________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基督教

穆斯林
西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居民主要是__________(填人种类型),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主要信仰_______教。 
(2)②地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教,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____。
白色人种
英语
基督
伊斯兰
阿拉伯语
(3)③地的主要民族是________族,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_。
(4)④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_______,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_。

汉语
白色人种
俄语(共25张PPT)
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早期聚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河流两岸或河流交汇处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全年炎热多雨 双层木楼或竹楼,利于通风防潮
西亚的碉房 终年高温干燥 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民居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而成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就地取材,散热、通风性能好
北京的四合院 冬冷夏热、风沙大 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大门开在东南角
一、聚落的景观特征
1.聚落: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__。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__________。
2.聚落的主要形式:乡村和________。
3.乡村:通常是指以________________的人口为主的聚落。一般来说,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建筑密度较________,大多数是平房或低层建筑,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果园、鱼塘等,________________较少。
聚落
生存环境
城镇
从事农业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
4.城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镇一般规模较________,建筑密度较高,人口________,汇聚了大量的____________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
5.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引发一系列____________问题,如侵占耕地、水体污染等。城市不仅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还要加强____________,以便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
非农业

密集
社会经济
资源和环境
管理和保护
二、 聚落与地理环境
6.聚落形成的影响因素:受____________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道路分布。
7.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关联,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C
知识点一 聚落的景观特征
1.下列有关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正确的是( )
A.村庄—城镇—集镇—城市
B.城镇—村庄—城市—集镇
C.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D.城市—城镇—集镇—村庄
“川西林盘”是我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地区独有的聚落形态,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房舍、林木、农田和灌渠相辅相存,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图和林盘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
A
2.“川西林盘”的聚落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
A.乡村聚落、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主
B.城镇聚落、生产活动以工业为主
C.乡村聚落、森林茂密,河流众多
D.城镇聚落、道路密集,交通便利
A
3.“川西林盘”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高寒,物种匮乏
C.山高林密,地表崎岖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C
4.为了实现“川西林盘”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
①突出特色,发展生态农业 ②拆除重建,建设规模化小区 ③注重保护,留存文化遗产 ④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知识点二 聚落与地理环境
5.下面四图的传统民居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亚民居厚墙加小窗,抵御寒风又保暖
B.东南亚高脚屋架高结构,通风散热可防潮
C.陕北窑洞凿洞而建,省材省料,冬暖夏凉
D.北极冰屋雪砖垒砌,密封防寒风保暖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历史上一直是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古城顺应山水而建,建筑风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下图为阆中景观图和古城图。读图,完成6~7题。
D
6.有利于阆中古城选址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燥
C.人口稠密 D.水源充足
C
7.下列关于阆中古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阆中古城属于乡村聚落
B.阆中古城应修建大量酒店及游乐设施,吸引游客
C.阆中古城属于城镇聚落
D.阆中古城应注重开发,获取经济价值
B
8.城镇的形成、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下列属于河流对城镇发展的有利影响的有( )
①提供矿产资源 ②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
③促进渔业发展 ④提供便利的水上交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公元前214年,任嚣修筑任嚣城,这是广州筑城之始。公元前206年,赵佗进一步扩建任嚣城,俗称赵佗城或越城。读图,完成9~10题。
B
9.【跨学科·历史】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有( )
①面湖 ②临溪 ③背山 ④望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10.赵佗城筑城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B.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C.气候湿润,牧业发达
D.黑土肥沃,地势低平
C
11.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稻田临近鱼塘便于水肥共用
B.降水较多,民居屋顶坡度大
C.聚居地为乡村聚落,依据是该聚居地河网密布
D.高密度养鱼,可能导致水质污染
12.下图反映了某地聚落由村庄演变为城镇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
(1)据图可知,甲图是________聚落,乙图是________聚落,两者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按照聚落的发展过程,三幅图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
是否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此地地形的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为主
(4)A、B、C三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地形平坦,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5)在聚落发展过程中,修建了铁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共26张PPT)
1.人口的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是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人口数量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因为人口密度只是表示一个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例如,中国人口总数大于日本。但人口密度小于日本,这是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远远大于日本。
人种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黑色人种主要生活在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他们皮肤黝黑,便于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皮肤的伤害;鼻型宽扁,体毛较少,便于散热。
(2)白色人种多分布在寒冷的中高纬度地区,他们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慢地进入肺部;体毛较多,可以御寒。
(3)黄色人种分布在温带地区,因此体质上具有上述二者特征的过渡性。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________亿人。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________,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________。
80
改善
延长
2.人口增长的因素
(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的。
(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出生率
死亡率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________。人口空间分布状况与____________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特别是____________的沿海地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人口更为集中。而干旱的________、寒冷的________、空气稀薄的____________、原始的____________,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不均匀
地理环境
中低纬度
平原
盆地
荒漠
极地
高山高原
热带雨林
4.人种的分布
(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
(2)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
(3)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________的中部和南部。
(4)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毛发等都会受____________的影响。
亚洲东部
欧洲
非洲
地理环境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5.由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________、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人口________程度加深,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引发劳动力________、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所以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教育
老龄化
短缺
D
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B.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
C.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下列关于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地人口增长速度大致相同
B.东半球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北半球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D.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D
C
知识点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3.(2024·南宁二模)读图,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在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的朋友相聚在一起,同台竞技,共享体育。读图,完成4~5题。
A
4.划分人种的依据是( )
A.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B.人类生活习惯的差异
C.人类生活区域的不同
D.人类语言文字的差异
5.图中我国运动员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B
知识点三 世界的人口问题
读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完成 6~7题。
A
6.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峻的( )
A.人口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
C.土地荒漠化问题
D.水污染问题
C
7. 要解决漫画中所反映的问题,最直接的做法是( )
A.停止使用自然资源
B.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C.控制人口数量
D.使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人口增长须与当地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人地和谐。下图为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D
8.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9.据图分析,非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 ( )
A.经济发展压力大
B.劳动力短缺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就业竞争小
A
【综合思维】(2024·山东菏泽期中)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某大洲人口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完成10~12题。
A
10.该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西部平原地区
C.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C
11.该大洲北部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盆地为主
C.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
D.纬度较低,气候十分干燥
12.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城市人口过多导致的是( )
A.交通拥挤 B.人口老龄化
C.住房紧张 D.就业困难
B
D
“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自己向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储存进去,未来需要别人向自己提供服务时,用储存的时间兑换,存“时间”兑“养老钱”。目前我国上海、北京、广东、重庆、广西、湖南等省份已先后开设“时间银行”。据此完成13~14题。
13.“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性别结构失衡 B.文化素质差异大
C.人口总数庞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14.“时间银行”的互助式养老模式,以下国家中可能最需要借鉴的是( )
A.泰国 B.德国
C.埃塞俄比亚 D.巴基斯坦
B
15.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亚洲的____________,欧洲的________,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的________。
(2)图中A、B、C、D四地,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别是A地__________,B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_______________,D地___________________。
东部和南部
西部
东南部
气候寒冷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
气候炎热干燥
气候湿热,环境复杂
(3)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很多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随之带来的问题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答: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等。
(4)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产生的问题有哪些?
答:给资源、环境造成压力,环境污染引发各种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