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分层练习(学生版+答案版)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点1 串联电路电阻
1.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U=U1+U2,即U=IR1+IR2=I(R1+R2)。又因为U=IR总,所以I(R1+R2)=IR总,即R总=  。要得到一个30 Ω的电阻,若已有一个18 Ω的电阻,则还需要一个  Ω的电阻与之串联。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有两个阻值分别为R1=12 Ω和R2=10 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总电阻为()
A.6 Ω  B.22 Ω  C.15 Ω  D.9 Ω
3.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9 V,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A.1.6 A B.0.9 A
C.0.6 A D.0.53 A
知识点2 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
4.有两个定值电阻,R1=10 Ω,R2=15 Ω,将它们串联在电源电压U=15 V的电路中,则R1、R2的串联等效电阻R为  Ω,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为  V,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为  V,U1∶U2=R1∶R2=  ,U1∶U=R1∶R=  ,U2∶U=R2∶R=  。说明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且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越多。总结起来就是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分压与电阻成  。
5.将定值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保持不变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之比为1∶4,则电阻R1∶R2=  。
知识点3 串联电路简单计算
6.[新课标·科学论证]图中电源电压为3 V恒定不变,电阻R1=10 Ω,R2=5 Ω,则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为  V。
第6题图  第7题图
7.电阻甲与电阻乙串联在电路中,它们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当电路中电流为0.2 A时,电阻乙的阻值为  Ω,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甲∶U乙=  ;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5 A时,电路的总电阻为  Ω。
8.[易错题]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为3∶4,则L1、L2的电阻之比为  。
9.在创客比赛中,晓光设计了一个暖箱温度显示器,如图甲所示,其原理是利用电压表的示数表示暖箱内的温度,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为4 V,R0的阻值为150 Ω,R1是热敏电阻,图乙是它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图像,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则暖箱内的最高温度是  ℃。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C.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D.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11.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最右端逐步移到最左端,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R1和R2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Ⅱ为R2的“U-I”图像
B.当R2=R1时,电流的大小为0.2 A
C.电源电压为8 V
D.R1的阻值为30 Ω
12.[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潜水爱好者。为了保障安全,潜水员潜水时会佩戴水压表和深度表。图甲是某深度表的工作原理简化电路图,电源电压U=6 V且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0=15 Ω,电压表量程为0~3 V,RP是阻值随水的深度变化的电阻,其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RP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4 A。求:
(1)电压表示数为2 V时,潜水员下潜的深度。
(2)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该深度表能浸入水中的最大深度。
13.[新课标·科学论证]
现有一热敏电阻,其阻值R随温度t的升高而减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利用它可以制作温度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图中两个虚线框内一个接热敏电阻,一个接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2 V,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8 V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不考虑报警器对电路的影响。要求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40 ℃时开始报警,则热敏电阻应接在虚线框  (填数字)内,另一虚线框内定值电阻阻值为  kΩ。若将虚线框内两元件对调,则报警器报警的最高温度为  ℃。
环境温 度t/ ℃ 5 10 20 30 40 50 60
热敏电 阻R/kΩ 6.0 4.4 2.8 1.8 1.1 0.8 0.7
 第2课时 欧姆定律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点1 并联电路电阻
1.教室内有一盏日光灯坏了,其他的日光灯还可以正常发光,说明日光灯之间是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教室内日光灯开得越多,电路中的总电阻越  (选填“大”或“小”)。
2.有两个电阻,其中R1=3 Ω,R2=6 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A.25 Ω B.5 Ω
C.2 Ω D.12 Ω
知识点2 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
3.[新课标·科学论证]有两个定值电阻,R1=10 Ω,R2=15 Ω,将它们并联在电源电压U=3 V的电路中,则R1、R2并联的等效电阻R为  Ω,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为  A,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为  A,I1∶I2=R2∶R1=  ,I1∶I=R∶R1=  ,I2∶I=R∶R2=  。说明并联电路有分流的作用,且电阻越大,分到的电流越少。总结起来就是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分流与电阻成  。
4.如图所示,灯泡L1、L2的电阻分别为20 Ω和30 Ω。闭合开关S,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为I1、I2,它们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则下列正确的是()
A.I1∶I2=2∶3,U1∶U2=1∶1
B.I1∶I2=3∶2,U1∶U2=1∶1
C.I1∶I2=1∶1,U1∶U2=2∶3
D.I1∶I2=1∶1,U1∶U2=3∶2
知识点3 并联电路简单计算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1=20 Ω,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示数为0.3 A,则电源电压为  V;同时闭合开关S1、S2,电流表示数为0.5 A,则R2的阻值为   Ω。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保持不变,其中R1=40 Ω,R2=60 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9 A,则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A。
7.[易错题]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U甲∶U乙=4∶1,则R1∶R2=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通过两电表的电流之比I1∶I2=  。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两个规格相同的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滑片均位于中点处,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将R1的滑片P向左移动,将R2的滑片P向右移动,则电流表的示数()
A.一定不变 B.可能不变
C.一定增大 D.一定减小
9.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 A1、A2为实验室用电流表(接线柱上标有“-”“0.6”“3”),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 A1与 A2的示数之比为1∶4
B.通过R0与R1的电流之比为4∶1
C.R0与R1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
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4∶1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 A1、 A2示数都变小
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2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 A1与 A2示数的差值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A1示数的乘积变大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A、B之间的总电阻RAB=(3个电阻的阻值相等,都为R),应将()
A.S1、S2闭合,S3、S4断开
B.S1、S3闭合,S2、S4断开
C.S1、S4闭合,S2、S3断开
D.S2、S3闭合,S1、S4断开
1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 V且保持不变,电阻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标有“20 Ω 2 A”字样,电流表A的示数为1.2 A,电流表的表盘如图乙所示。
(1)求此时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移动滑片,求电流表的示数的最小值。
(3)将电流表改接在干路中,再次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与原来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变化量相同,求定值电阻R1允许的取值范围。
13.如图所示是由十二个不同的电阻组成的部分电路,已知R1= 12 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总电阻为6 Ω。将R1换成6 Ω的电阻,则A、B间的总电阻为  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