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书是岁月的明灯,阅读带我们 甲 文字间跃动的灵魂。翻开《驿路梨花》,哈尼姑娘的火塘温暖了shù______边人的风雪夜;凝______望《井冈翠竹》,竹节里铮铮铁骨挺起华夏的脊梁;仰望《太空一日》,杨利伟的航天日志在星河间写下壮美诗行。少年们,且以《带上她的眼睛》中 乙 的科学之光为炬,让青春与《黄河颂》的澎pài______共鸣,同《老山界》的星火辉映,在这飘着墨香的长路上,共赴《未选择的路》上那理想的远方!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shù 边 凝 望 澎pài
2.根据语境,为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凝视 浩瀚无际 B.仰望 千钧重负 C.触摸 永不熄灭 D.感受 惊心动魄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参加校园古诗文大会,请你接受挑战。
(1)【连连看】请从下面屏幕上出现的15个汉字中,选取8个字,组成《陋室铭》中的两句话。
连连看
有 斯 龙 远 德
来 惟 不 是 思
室 庐 吾 馨 陋
, 。
(2)【飞花令】用含“月”的古诗词名句填空。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① (陆游《游山西村》) 长安一片月(李白《子夜吴歌》) ② (杜牧《泊秦淮》) 月桥花院(贺铸《青玉案》) ③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江青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④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诗题画】仔细观察下图,请你根据画面的意境,题上合适的两句古诗。
, 。
三、综合性学习
4.学校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应大力弘扬孝悌忠信,充分发挥孝顺家风的教化作用。要挖掘孝悌忠信的道德规范,将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积极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化为日常习俗,不断丰富和发展敬老文化;要创新传承弘扬方式方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孝心爱心,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嘉言懿行一代代传承下去。
(选自“人民网”2025年3月3日,有删改)
【材料二】
编织孝心(见下图)
【材料三】
近日,一名浑身湿透的军人跪母救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网友。据报道,河南商丘现役军人张伟陪同母亲游玩时,其附近一对男女相继落水,3名随即跳水救人的男子因缺乏救援经验同时被困水中。张伟迅速跑到河边,游向深水区,一次次将被困群众送回岸边。救到第4名被困者时,他已明显体力不支。面对母亲“不能再救”的大喊,张伟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磕头恳求继续救人,并返身跃入湖中。当成功救回第5名被困者,张伟一头栽倒岸边、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医。
张伟战士诀别母亲跪地磕头,不顾生死跳水救人,诠释着“人民子弟兵”的赤子情怀,映照出至善至美的人性光辉。用生命守护生命,以担当践行初心,让“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誓言永不褪色,让舍生取义的精神代代传承,更让无私大爱的种子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
(选自《北京日报》2025年6月11日,有删改)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
(2)请你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漫画,简析漫画创意的妙处。
(3)张伟的英雄壮举,如暖阳穿透人心。请你根据材料三中的情境,发挥想象,描写张伟向母亲下跪时的心理(用第一人称,50字左右)。
(4)班级组织讨论会,请围绕“青少年如何‘尽孝’”的话题,发表你的看法。
四、文言文阅读
班级开展“德馨流芳”古诗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参与。
【甲】
吴隐之传(节选)
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日晏②啜菽,不飨非其粟,儋石无储③,不取非其道。年十余,丁父忧④,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⑤,当举如此辈人。”
②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⑥,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⑦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选自房玄龄撰《晋书·吴隐之传》,中华书局,有删改)【注】①介立:孤高独立。②日晏:天晚。③儋(dān)石无储:家中无积蓄。儋,量名,两石为一儋。④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⑤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⑥清级:清官。⑦班:分给,赐予。
【乙】
孤桐
北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选自《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注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B.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C.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D.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6.根据提示解释甲文中加点的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词语解释
以儒雅标名 【课内迁移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
辍餐投箸 【成语推断法】笔耕不辍 (2)
累迁晋陵太守 【查阅词典法】①堆积,积聚。②连续,屡次。③牵连,连累。④妨碍,损害。 (3) (填序号)
妻自负薪 【语境推测法】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4)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8.描写乙诗中“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两句所描述的画面。
9.请你结合甲文中吴隐之、乙诗中桐树和《爱莲说》中的莲,说说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有哪些共同追求?
五、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宇宙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喻思南 刘诗瑶
①回顾过去一年,航天探索持续突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②越星河,携月壤,嫦娥六号逐梦归。2024年6月25日,在历时53天的太空往返之旅后,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创造中国航天新的世界纪录。
③神舟从容再问天。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天,实现第五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令人难忘。
④实现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三大技术突破,嫦娥六号完成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
⑤成功构建由3颗卫星组成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在该领域走在国际前列。
⑥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空间技术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强支撑;提出地月之间搭建“鹊桥”通信方案,嫦娥翩然落月背不再遥不可及……
⑦眼下,我国正抓紧推动实施更大推力的重型运载火箭工程,持续开展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加快形成工程化应用发射能力。中国航天进入空间能力不断提升,支持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进发。
⑧仰望星空,追梦不止。把一个任务结束的终点,当作接续创新的起点,中国航天人一直在路上。
⑨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2029年左右下一代北斗系统开始发射组网卫星、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一份争分夺秒的时间表,映照砥砺前行的脚步。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二】
这个暑期科技场馆为何如此热
张茜
①“这是在模拟地球自转!”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在这里上课,他们围着4张六边形的桌子坐下,由于需要用手电筒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反照率,老师关上了灯。20多名10岁上下的青少年要探究的是——假如海洋没有冰会怎么样?
②“如果海冰全部融化的话,我看书上说海平面至少会抬高60米,像烟台这样的沿海城市会被淹没,人们只能搬到高山上住。”陈赟中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说。
③山东日照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毅认为,与学校的科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不同,科技场馆开设的课程将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调动青少年的感官,通过体验、互动等轻松玩乐的方式将科学原理和知识输出。
④近年来,科技场馆、博物馆在科普和科学教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场馆在实体观摩、体验互动上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成为中小学生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社会课堂”。
⑤“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能动手体验的科学课,而科技馆依托于展品开展科学教育,将课本上的知识‘挪’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场景中,更易于被青少年所接受。”李志毅说。
⑥“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要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李志毅在此次培训期间表示,即便从小接受科学教育的人将来不从事科研相关工作,但科学基本素养和科学质疑精神,能提升人们的生命与生活质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8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三】
校园科技节活动上,同学们与机器狗互动。(见下图)
10.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六号带回月背样品并完成复杂任务,展现中国航天深空探测实力。
B.科技馆通过互动体验融合多学科知识,帮助青少年直观理解科学原理。
C.校园科技节中机器狗的互动体现了科技对激发青少年兴趣的积极作用。
D.嫦娥六号是世界首个实现月背采样返回任务,标志中国独家领先世界。
11.说说材料一中“仰望星空,追梦不止”体现了中国航天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12.材料一中“科技突破”与材料二中“科技教育”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1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发挥想象,设计一段图中男孩小语与机器狗的一段对话。
14.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生活,围绕如何更好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列3条)
外婆的扁担
戚韵婷
①一年夏天,我坐在老家院子里晒太阳。爷爷挑着木柴经过,随手把肩头的扁担立在墙头。我盯着那根扁担,看着它的影子逐渐由短到长。
②在我的记忆里,扁担总是出现在夏天。当知了在槐树梢头扯开嗓子,外婆用扁担挑着竹筐的身影便会出现在老屋的青石阶前。她的暗蓝条纹布衫被汗水浸成深色,微卷的白发随扁担起伏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③那根竹扁担,早已在时光流逝中变了颜色。它的两端被磨出月牙形的凹痕,深深嵌进外婆单薄的肩胛。当正午的日头毒辣得能把青石板烤出白烟,外婆总会出现在青石板的尽头。她箩筐里装着沾满晨露的西瓜,压得扁担弯成弦月,在重荷下发出细碎的吱呀声。我总疑惑,外婆不足一米五的身躯怎能扛起这么两座小山?
④后来我明白了,箩筐里装的是牵挂,扁担就像外婆臂膀的延伸。
⑤小时候,外婆扁担挑着的箩筐里,总能神奇地变出我喜欢的水果和零食。我还记得她把手指勾成花萼似的圈,捧着西瓜像捧着宝贝般郑重:“新鲜摘来的,夏天热,多吃点,管够。”
⑥有时,我觉得外婆絮絮叨叨,每句话都要在舌尖转3圈,仿佛那些字是太烫的茶汤,非得吹凉了才能递给我。后来我才明白,外婆是太孤单,也太想念我们。她总站在门框投下的阴影里,旁边那根扁担仿佛是她的影子。
⑦母亲说,我出生后,外婆总挑着扁担来看我。扁担两头是她亲手缝制的婴儿棉衣,各式各样的。记忆里,外婆的眼白早已泛黄,当她追着幼时淘气的我在院里小跑,旧手帕在她皱缩的掌心揉成团,随时用来擦拭被风吹出的眼泪。
⑧小学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外婆破天荒穿了件绛红罩衫,箩筐里除了西瓜还躺着用荷叶裹的绿豆糕。她反复念叨着“当兵苦”,手指在舅舅穿着军装的照片上反复摩挲。我好奇地凑过去看,觉得穿军装的舅舅真英武。
⑨“以后我也要和舅舅一样,穿军装!”
⑩外婆听了这话,又拿着手帕擦拭眼角的泪,口中喃喃:“当兵苦,可当兵有出息……”
多年后的初秋,我也和舅舅一样穿上军装,登上北去的列车。那天,天高云淡,只是站台上再没有外婆挑着扁担的身影。
有一年我休假回去看外婆,她患了重病,已不能行走。她蜷缩成一团躺在床上,像一片轻飘飘的枯叶。我喊“外婆”,她不看我,只是直勾勾看着天花板——外婆不认识我了。那根陪她一辈子的扁担,一直立在门后。
不久后,外婆走了,我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悲欢离合,人之常情,我如此安慰自己。
可在那年夏季的黄昏里,当看到立在墙根的那根扁担,对外婆的思念突然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夕阳把扁担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仿佛看见外婆又挑着扁担从山路上走来,把最后的千般叮咛装进箩筐。
一阵风吹来,掠过扁担两端的空箩筐。我恍惚听见外婆的话语在竹篾间回响:“当兵苦,可当兵有出息……”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5月13日,有删改)
15.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外婆与扁担的相关经历。
第②-③段:日常劳作中的扁担→第④-⑦段:① →第⑧- 段:② → - ③
16.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她的暗蓝条纹布衫被汗水浸成深色,微卷的白发随扁担起伏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2)她蜷缩成一团躺在床上,像一片轻飘飘的枯叶。(从修辞角度赏析)
17.分析第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8.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箩筐里装的是牵挂,扁担就像外婆臂膀的延伸”?
六、名著阅读
19.阅读《海底两万里》后,班级举办“深海奥秘探索大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生物档案】写出在航行途中遇到的最奇特海洋生物及其特征。
(2)【科技测评】写出鹦鹉螺号上最让你惊叹的两项科技发明。
(3)【危机处理】描述一次最惊险的遇险经历及脱险方法。
(4)【探险建议】结合作品内容,给未来深海探险者提两条重要建议。
20.请你结合阅读《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感悟完成下面的表格。
名著 主人公 面临的主要困境 最初应对的方式 最终的结局/选择
《骆驼祥子》 祥子 ① 拼命拉车,省吃俭用 彻底堕落,沦为行尸走肉
《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 被陆地社会背叛,亲人受迫害 ② 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战争伤残、双目失明 投身革命,忘我工作 ④
21.“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及人格形成过程中,对其价值观、行为模式或人生轨迹产生深刻且持久影响的具体人物。在文学分析中,这一概念常被用于探讨人物关系网对主角命运的关键作用。请从以下三部名著中,任意选择一部,分析其中的一位“重要他人”对主人公命运走向的关键影响。
【名著】《骆驼祥子》 《海底两万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七、作文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奋斗的答案不仅在终点,更在全力以赴的过程。即使没有掌声,努力的身影也是风景。无悔奔赴,就是最好的成长。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最好的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记述一年来你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 戍 níng 湃 2.C
3.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从今若许闲乘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上柳梢头 示例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示例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1)示例1:孝心化春风,敬老传美德。示例2:孝亲敬老承家风,寸草春晖照中华。
示例3:孝亲敬老如春风,传承家风暖人心。示例4:弘扬孝道美德,共筑温馨家风。
(2)示例:漫画中,子女用双手编织出“孝心”二字,将抽象的孝心具象化,形象地表达了孝心需要用心去编织、去付出的含义。同时,“孝”字与“编织孝心”的文字相互呼应,强调了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以直观的画面提醒人们要积极践行孝道,具有很强的警示和宣传作用。
(3)示例:妈,儿子不孝,不能继续救您了。我多想一直陪在您身边,可还有那么多群众在等着我去救。我相信您会理解我的,若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好好孝顺您。
(4)示例: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尽孝。在学习上,努力进取,以优异的成绩让父母欣慰;生活中,主动承担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父母生病时,悉心照顾。同时,要传承良好家风,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5.B 6. 出名,有名 停止 ② 背 7.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就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8.梧桐树龄越老,树根越长得粗壮,阳光越炽烈,枝叶就越显得茂盛葱郁。 9.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共同追求体现在坚守自我、淡泊名利、清廉正直、保持高洁品格。吴隐之虽居高位却清俭自守,不贪图物质享受,坚守清廉之道;《孤桐》中桐树凌霄不屈、虚心有节,在各种环境中保持坚韧与正直;《爱莲说》里莲“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中通外直”展现正直刚强的品质。
10.D 11.“仰望星空,追梦不止”体现了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追逐梦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 12.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科技突破展现了我国航天的实力与不断进步,会推动科技教育的进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如科技场馆和博物馆依托展品开展科学教育更易于被青少年接受;航天科技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融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科技教育为航天科技的突破培养了必要的人才,科技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基本素养和科学质疑精神,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在航空航天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科技突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开放性试题,结合活动情境,简单地问好打招呼,好奇式提问。
示例:
小语:你好,我是小语,机器人你叫什么名字呀?
机器人:你好,小语,我叫机器狗。
小语:很高兴认识你,机器狗,你快过来,我们握个手交个好朋友吧。
机器人:好的,小语,很高兴认识你。
小语:你都会做些什么呀?
机器人:我会得可多啦,我可以讲故事,可以陪你玩游戏,还能回答你的问题呢。 14.实时关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与突破,感受祖国的强大,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自豪感;宣传航天人身上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航天精神,培养学生科学基本素养;常带领学生进入科技场馆、博物馆参观,通过实体观摩、体验互动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和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基本素养和科学质疑精神。
15. 疼爱晚辈的扁担 寄寓家国情怀的扁担 承载思念的扁担。 16.(1)运用了外貌描写与细节描写,通过“汗水浸成深色”“白发闪着银光”等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劳作时的辛苦,“微卷的白发随扁担起伏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描绘出外婆的形象,表现了外婆的勤劳以及岁月的沧桑。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外婆比作“轻飘飘的枯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患病后身体的虚弱,表达了“我”对外婆的心疼。 17.内容上:通过描写“我”仿佛看见外婆挑着扁担从山路上走来,把千般叮咛装进箩筐,突出时光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怅惘,强化对外婆的思念,表达了“我”对外婆深深的思念之情。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外婆与扁担的种种经历,引出下文“我”恍惚听见外婆关于当兵话语的回忆,使文章衔接自然,情感连贯。 18.箩筐里装着外婆对家人的牵挂,外婆用扁担挑着箩筐,无论是给“我们”送西瓜等物品,还是送亲手缝制的棉衣,都饱含着她对家人的关爱和牵挂。扁担是外婆常用的工具,它伴随着外婆的劳作,就像外婆臂膀的延伸,承载着外婆的辛劳和对家庭的责任,也象征着外婆对家人无私的付出和守护。
19.(1)示例1:巨型章鱼,特征:体长18米,触手布满吸盘。示例2:儒艮(海牛),特征:被误认为美人鱼,体型笨重,性情温和。示例3:发光水母,特征:在黑暗深海发出幽光,形成奇幻景观
南极鲸群特征:体型巨大,展现极地海洋生态
(2)海水转化氧气系统、高压电防御系统、自带呼吸器和照明的潜水服、强力探照灯、船体抗压设计。(说两项即可)
(3)示例1:被困南极冰层下脱险方法:利用船体加热融化冰层。示例2:巨型章鱼袭击脱险方法:船员用斧头砍断触手+高压电反击。示例3:迈尔大漩涡脱险方法:利用潜艇稳定性抗住水流,伺机逃脱。
(4)建议:永远要对海洋保持敬畏之心、尊重深海生态、培养团队应急能力、科技与经验并重、提前探测环境风险、避免过度自信冒进(说两点即可)
20. 三次买车失败,遭受军阀、车厂主等多重剥削压迫。 建造“诺第留斯号”,在海底探索并反抗殖民统治。 驾驶潜艇消失在海洋深处。 以笔为武器,完成小说创作,实现精神升华。
21.开放性试题。结合相关情节写出重要他人的影响,写出主人公命运走向。
示例1:《骆驼祥子》虎妞是影响祥子命运走向的“重要他人”。虎妞用假怀孕逼迫祥子成婚,强行将他拉入自己的生活轨迹。婚后她控制祥子的收入,阻止他继续拉车,迫使祥子放弃熟悉的劳动生活,也让他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她难产而死后,祥子不仅失去了家庭,还因变卖车产料理后事而彻底失去经济来源,这成为他从勤劳正直走向堕落的关键转折点。虎妞的控制欲和市侩算计,打破了祥子通过拉车实现“买车梦”的人生规划,其悲剧性的婚姻直接加速了祥子向行尸走肉的沉沦。
示例2:《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是影响阿龙纳斯命运走向的“重要他人”。阿龙纳斯作为法国生物学家,却因意外被尼摩船长囚禁在“鹦鹉螺号”上。尼摩船长的神秘与矛盾深刻冲击了他的认知:船长一方面对人类社会充满愤懑,击沉敌舰时冷酷无情;另一方面又对受压迫者怀有悲悯,曾为采珠人慷慨解囊。这种复杂的人格让阿龙纳斯从最初的恐惧抗拒,逐渐转变为对船长内心世界的探究。当尼摩船长在南极海域为救同伴险些牺牲时,阿龙纳斯目睹其舍生取义的担当,彻底放下对“俘虏”身份的抵触,开始理解船长“反抗压迫”的信念。最终,阿龙纳斯不仅随船完成环球探险,更从尼摩船长身上看到人类对自由与正义的极致追求——这促使他在逃离后,将船长的故事公之于世,其自身的科学研究也从此融入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层思考,命运轨迹因这场相遇而彻底改变。
示例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是影响保尔命运走向的“重要他人”。朱赫来作为保尔的精神导师,在他年少时便将革命思想的种子植入其心中。当保尔因误解被神父开除时,朱赫来引导他认识到阶级压迫的本质,鼓励他反抗不公;在保尔迷茫时,朱赫来亲自教他拳击、讲述布尔什维克的斗争故事,让他明确“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人生目标。正是朱赫来的启蒙,使保尔从一个冲动的少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即使在战场上受伤、双目失明,他仍以文学创作延续革命事业。朱赫来的引导不仅改变了保尔的人生选择,更塑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使其在绝境中始终坚守信仰,完成从普通人到无产阶级战士的蜕变。
22.
例文:
最好的成长
去年春天,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青瓷小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我盯着那圈流畅的弧线,突然想学陶艺——哪怕只能做出个像样的杯底也好。
第一次进陶艺室,拉坯机的嗡鸣让我手心冒汗。湿软的黏土在转盘上不听使唤,手指刚想把它扶直,底部就塌成了烂泥。“别急,感受它的重心。”老师扶着我的手慢慢转,可我总忍不住发力,一节课下来,围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泥渍,桌上堆着三四个歪歪扭扭的“残次品”。
最挫败的是第三周。我花了整节课捏一个花瓶,从底座到瓶身都顺顺当当,收瓶口时却手一抖,整个坯子“咔”地裂成两半。我盯着那道歪扭的裂痕,突然把泥巴狠狠摁在转盘上。老师没说话,只是递来块新黏土:“你看这泥巴,越急着捏成形,越容易散。”
那天后,我不再盯着“做出成品”这个目标。放学后留在陶艺室,先练揉泥,把黏土揉得像面团一样均匀;再练定中心,让转盘转得再快,指尖也能稳稳找到重心。黏土磨得指尖发疼,就用温水泡十分钟再继续;坯子歪了就推倒重来,反正泥料有的是。有次夕阳斜斜照进窗户,我看着转盘上慢慢升起的杯壁,突然发现指尖的力度竟能跟着转盘的节奏走了。
期末作品展上,我的青瓷小碗被摆在最角落,釉色不均,碗沿还有道浅浅的指痕。但我摸着那圈不完美的弧线,心里却比看到金奖作品还暖。
这一年,我没成为什么陶艺高手,却懂得了“慢慢来”的道理。原来成长从不是急着要个结果,而是在与笨拙较劲的日子里,学会和过程里的不完美握手。那些沾在围裙上的泥点,转盘上反复揉过的黏土,还有摁碎坯子时没掉的眼泪,拼出了最踏实的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