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题号 1-25 二 三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开皇七年 (587年)灭西梁。开皇九年 (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材料描述的王朝是
A.唐朝 B.北宋 C. 隋朝 D.元朝
2、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其前期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结合所学判断以下示意图中①处盛世局面应为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A.民族关系和睦 B.政治制度完善 C.中外交往繁盛 D.江南经济开发
4、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西行天竺带回了佛教经典
C.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5、在“诗词配标题”活动中出现了如下诗句,为其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A.南宋偏安 B.王安石变法 C.澶渊之盟 D.宋金和议
七年级历史第1页 共6页
6、以下漫画所反映的政策
A.造成了藩镇割据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7、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解除禁军
8、围棋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益智游戏。考古学家在辽墓中发现了辽代玛瑙双陆棋。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记载: “辽人……夏月以布易毡帐,藉(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草围棋……”据此可知
A.党项族仿效唐宋制度 B.女真族学习中原文化
C.契丹习俗受汉人喜爱 D.契丹族受汉文化影响
9、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是王强同学中考复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其所述史实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0、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 军事 监察 B.行政 外交 军事
C.财政 监察 外交 D.财政 军事 监察
11、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 澎湖巡检司 B.市舶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12、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
13、为加强皇权,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后来,明成祖和明宪宗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加强君权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文字狱的迭兴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14、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辽阳行省 D.奴儿干都司
七年级历史第2页 共6页
15、明初,退居北方的蒙古各部与明朝时有战争。1571 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隆庆和议”。 “隆庆和议”的主要作用是
A.通贡和互市 B.赔款 C.吞并蒙古 D.割地
16、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并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后来获得了这个地方的租借居住权。 “这个地方”是
A.大都 B. 台湾 C.香港 D.澳门
17、“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历时三年查出隐漏田亩1.8亿亩。”这一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豪强地主逃税,增加财政收入 B.强制推行均田制
C.促进海外殖民扩张 D.废除人头税制度
18、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上述歌谣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明朝已被起义军推翻 B. “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
C.该起义队伍军纪严明 D.唐末人民的生活困苦
19、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
A.适应军务需要 B.提高办事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 D.保证决策机密
20、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明朝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临洮————辽东 B.鸭绿江边—————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临洮————山海关
21、我们能够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查阅到的历史是
A.黄帝到春秋的历史 B.夏朝到西周的历史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辽宋夏金元的历史
22、它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从宫城(紫禁城)到外城都以这条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材料中的“它”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北京城
23、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学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明末出现”“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百科全书”三个关键词有关的书是
A.沈括—————《梦溪笔谈》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宋应星—————《天工开物》 D.徐光启—————《农政全书》
24、明清时期,思想界异常活跃。下列选项中的思想主张与顾炎武相符的一项是
A. “心即理” “知行合一” B.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
25、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七年级历史第3页 共6页
得分 评卷人
26、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图1 和图2所示发明分别产生了怎样的世界性影响 (4分)
材料三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力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4分)
材料四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初中历史知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如何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分)
七年级历史第4页 共6页
27、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清朝对边疆的管辖
地区朝代 西藏地区 西域或新疆地区 台湾地区
清朝 册封宗教首领;设置①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等 设置② 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 1684年设置 ,隶属福建省;1885年正式建省
(2)根据材料二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表①②③内容补全写在下面。(3分)
(3)根据所学,清朝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2分)材料二中1684年,清朝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③的设置有何意义 (3分)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 (1661)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 (1685) 6078430
雍正二年 (1724)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7414495
(4)根据材料三回答,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4分)
七年级历史第5页 共6页
评卷人
28.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的探究。
【宣扬国威】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据材料一,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2分)
材料二 当时,正值明朝国势蓬勃上升的重要时期,经济实力十分壮大。造船业的空前发达,航海技术的长足进步,罗盘针的广泛用于航海。成祖朱棣,为宣扬国威,于是决定派使臣率船队出海远航。
————吕思勉《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分)
【反抗侵略】
材料三 自嘉靖元年(1522年)罢市舶,凡番(指日本)货至,辄赊于奸商。久之,奸商欺冒,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坐索不得,出没海上为盗。久之,百余艘,盘踞海上, 日掠我海隅不肯去。……凶徒、逸囚、罢吏、黠僧,及衣冠失职、书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为倭奸细,为之向导。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期海防一个日益严重的什么问题 (2分)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哪位名将起了主导作用 (2分)
【紧闭国门】
材料四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4)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分)有什么消极影响 (2分)
(5)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七年级历史第6页 共6页
参考答案
1-5 CCABB 6-10 DBDCA 11-15 BCBDA 16-20 DABCB 21-25 CDCCD
26.
(1)发明者:毕昇;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
(2)图1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图2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原因: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得思想言论,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进步;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等。
(4)① 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通过认真学习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知识,参与科技社团和科普活动,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② 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比赛、科学实验活动,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27.
(1)措施: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取消行中书省,分设三司。
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分散权力,加强皇权。
(2)①驻藏大臣②伊犁将军③台湾府
(3)郑成功;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原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等。
28.
(1)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
(2)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广泛使用;统治者的支持。
(3)倭寇;戚继光
(4)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开放使国家繁荣昌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