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七 年 级 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试卷共 21 题,考试时量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23分)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校初一年级准备开展“不忘国耻,立志报国”主题活动,引领同学们铭记国家之难,传承民族精神。天地英雄气,山河忆忠魂在民族危亡的崎岖征途上,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长城,于烽烟战火中挺起民族脊梁。他们用热血与信念对抗侵略者的治裁,以生命为笔在历史长卷上镌刻不朽攻勋。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芒果卫视制作的抗战纪录片《热血山河》,重返烽火岁月,致敬那些在黑暗中燃灯的英雄,让英雄精神照亮新征程。吾辈当以史为鉴,立志报国,让先辈的光荣永不褪色,让民族的气节永续传承!俯瞰历史长河,1939至1942年的长沙会战如波澜起伏的血色篇章。日军突袭打破城垣宁静,中国守军肩负千均重负,(A)于瞬(xùn)息万变的战局中奋勇拼杀。四次会战惊心动魄,(B)将士浴血拼杀守街巷。硝烟中,(C)长沙城巍然矗(zhù)立,即便伤员蹒(mán)跚、瓦砾(shuò)遍野,军民誓死抗敌的气节却愈发凸(tū)现,(D)这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坚守,让侵略者领略中华儿女不可撼动的钢铁意志。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扇时光之门,在光影交错间,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英雄的热血。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更是对民族未来的展望,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让英雄的力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引领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治裁”应该改为“制裁”,“攻勋”应该改为“功勋”。“矗(zhù)立”应该改为“矗(chù)立”,“蹒(mán)跚”应该改为“蹒(pán)跚”“俯瞰”应该改为“俯看”,“凸(tū)现”应该改为“突(tū)现”。“千均重负”应该改为“千钧重负”,“瞬(xùn)息万变”应该改为“瞬(shùn)息万变”。A.在民族危亡的崎岖征途上,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长城,于烽烟战火中挺起民族脊梁。B.吾辈当以史为鉴,立志报国,让先辈的功勋永不褪色,让民族的气节永续继承!C.致敬那些在黑暗中燃灯的英雄,让英雄精神照亮新征程。D.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扇时光之门,在光影交错间,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英雄的热血。A.将“让先辈的功勋永不褪色,让民族的气节永续传承!”中的逗号,改为分号,即“让先辈的功勋永不褪色;让民族的气节永续传承!”B.将“让我们跟随芒果卫视制作的抗战纪录片《热血山河》”中的书名号,调整为括号,即“让我们跟随芒果卫视制作的抗战纪录片(热血山河)”。C.将“军民誓死抗敌的气节却愈发凸(tū)现,这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坚守”中的逗号,调整为破折号,即“军民誓死抗敌的气节却愈发凸(tū)现——这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坚守”。D.将“在光影交错间,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英雄的热血。”中的逗号,改为顿号,即“在光影交错间、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英雄的热血。”A.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更是对民族未来的展望,也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B.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是对民族未来的展望,更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C.不仅这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民族未来的展望。D.这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是对抗战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民族未来的展望。这个句子补充到文中。你认为与上下文最连贯的一处是( )(2分)A.A处 B.B处 C.C处 D.D处背景介绍:薛岳(1896-1998),抗日名将,因指挥三次长沙会战被誉为“长沙之虎”。其独创的“天炉战法”以湘北地形为依托,设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道防线诱敌深入,以网状据点分段消耗日军,最终在长沙附近形成合围聚歼。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该战术毙伤日军5.6万余人。(二)编辑组的同学准备编辑一本“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报国之志”的诗文集。6.小雅负责搜集诗文及其相关资料,以下资料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青春之光》这篇文章,是作者根据广西百色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生前事迹创作。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黄文秀的形象,既有写实,也有虚构,表现了黄文秀“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B.《陋室铭》题目中的“铭”,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C.《太空一日》的作者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D.沈括所写的《活板》,介绍了我国古代高明的印刷技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他三大发明为: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7.小雨负责撰写序言,请你用本学期学过的诗歌名句帮她补全内容。(5分)“斯是陋室, (1) 。”刘禹锡于斗室之中以德行明志,让精神超越物质的贫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周敦颐借莲之姿,为君子品格立下高洁的誓言;“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泰山而抒怀,少年意气中尽是“致君尧舜”的报国宏愿;“ (4) , (5) ”龚自珍以落花自喻,在辞京之际仍怀报国之心。今撷取六代之诗,愿以诗为舟,载古贤之魂穿越千年,让那份滚烫的民族精神与报国之志,在吾辈心中续写新的时代华章。(三)活动策划组的同学准备以“重读抗战家书”为主题开展活动,以下是两封家书片段:片段一(1937年,东北抗联战士李兆麟致母亲): “儿已决心为国捐躯,望母亲勿以儿为念。咱家世代为农,父亲临终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训儿时刻铭记。”片段二(1942年,华侨企业家陈嘉庚致子女): “吾家以‘勤俭忠义’立世,今倾家荡产支援抗战,乃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根本。汝等须刻苦自励,勿坠家风。”8.这两封家书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传统家风? 根据你的理解填空。(2分)李兆麟致母亲的书信,体现了 的优良传统;陈嘉庚致子女的书信,体现了 的家风。9.学校计划将第二封书信改编为微短剧,需为角色设计符合时代背景和当时情境的对话。请为“陈嘉庚的儿子”设计一段回应父亲家书的台词,不超过120字。(4分)父亲, 。您的儿子二、阅读与理解(共 4 7 分)(一)文学作品阅读(共 18 分)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阿芳①记得很清楚,那是1987年的春天,父亲费尽周折,终于讨来两株抗寒茶树苗。②荼苗细得像我铅笔盒里的蜡笔。母亲一脸的难以置信:这南方的娇贵东西,在北方能活吗?“她们可是会看人脸色长,有灵气儿的呢。好好对她,她肯定能长好。”父亲很有信心。③父亲在我家院子东南角砌起挡风石墙,碎蛤蜊壳拌着花生麸,培出个骆驼背似的小土丘,又找来一块油纸,搭了粗糙的暖棚,两株茶苗从此在我家安家落户。④年底腊月头场雪那夜,父亲把我大叔给他的军大衣裹在茶苗根处保暖。记得那时冰碴子顺着棉絮往他指缝里钻,他却是一脸春色。眼神都是亮晶晶的。现在才知道,那时的父亲,在精心守望着一个希望。⑤酷热的夏天,我高考落榜了。暑气炎炎的夜晚,我蹲在院角的茶树旁,边流泪边撕课本。哭声惊飞了叶底的七星瓢虫,光晕里茶花却正在夜露中缓缓绽开。⑥父亲不知站在我身后多久了、他捧着一个搪瓷缸,里面是他最喜欢的酽茶。“芳子,喝杯茶清凉清凉吧。”他吹开浮沫的声响,像极了童年教我吹蒲公英的模样。我乖乖地把茶缸接过来,喝了一口,苦得我直皱眉头。“这浓茶啊,入口像吃药,一会儿就品出蜜味啦,你细品品,这茶可是咱们自己炒的呢。”父亲提示道。确实如父亲所说,茶汤的苦味滑过喉头后,有丝难以明说的甜意在后槽牙打转,混着搪瓷味的回甘一阵阵在口腔里回荡。⑦“你瞅瞅这花骨朵。”父亲掐下一朵米粒大的茶花搁在我掌心,“开得比牡丹晚,香气却能在舌尖停三春。”蝉鸣声里,父亲拎起浇菜用的铁皮壶,将水徐徐淋在树根:“你听这声儿——”水流渗入泥土的响声中,竟夹杂着气泡破裂的脆响。“根须在喝水呢。”他蘸着茶水在石板上画曲线,“闺女啊,人生的道儿啊,比茶叶脉络还曲绕,可到底都通着主茎,不管走哪条道,只要你用心,都能过好这一生。”⑧难熬的夏天终于远离,那年深秋,我打起行囊,奔向远方。出发的那天清晨,茶树突然爆出十几枚新芽。父亲采下一朵最肥的芽尖夹进我的笔记本,叶脉在纸页上洇出墨绿的航线:“芳子,你要记着,苦后回甘的劲道都在叶筋里呢。”⑨惊蛰,清晨的露珠还凝在窗台,父亲已蹲在茶树根旁松土了。他总能在茶枝爆芽时准时察觉:“这是根须在地底打更呢。”他摘下半片越冬老叶对着日头呢喃:“看这老叶上的纹路。”叶脉在光线下变成金色的河网,1998年那场胶东大雪冻出来的疤,倒成了春芽的引水渠。⑩每年的春分,他都会隆重地泡上一壶茶:粗瓷壶里抓把两三年的老陈茶,再加上当年最新的头茬芽茶,茶水注下去,三代茶叶在漩涡里浮沉。他管这个叫三辈子茶。“看,这老叶托着新芽往上顶呢,咱们村啊,现在可以推广种茶增收了!”茶叶在茶杯轻舞飞扬,父亲笑起来时眼角的褶皱,那些被岁月犁出的沟壑里,兜住了满溢的春光。 如今,我已成熟,事业上也算小有成就。清明的第一场细雨里,我带儿子回到故乡。等待拆迁的老屋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鲜活,耳边是呼呼的春天的海风,眼前是衰草连天的老院,这还是我记忆中长大的家吗? 儿子突然指着树根惊叫:妈,快看,俺姥爷的茶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父亲当年手砌的贝壳墙残基依旧能看出蛤蜊皮的灰珍珠色,两株老茶树依旧在静静守望着小院。扒开茶树底部的碎石块,那个磕破了壶嘴的瓷茶壶倒扣在土里,内壁结着的茶垢已凝成了山水纹。 暮色漫过斜阳时,三十年光阴在茶汤里静静泪开:那年的海风正在叶底回旋;那年的月光给新芽镶银;那年的茶园枝头挂上了红绸。此刻,在茶树皲裂的老皮下,又隐约爆出几星鹅黄——恰是父亲当年教我辨认的,春天最初的模样。 儿子说,胶东绿茶上热搜了。我突然想起父亲当年围在茶树上的军大衣和挂在茶枝上的温度计。 晚风掠过老屋,几十载春天的茶语忽然簌簌作响。儿子将那把旧茶壶仔细装进了铁皮盒,轻哼着父亲教会他的京剧老生唱段,望着正在蓬勃萌发的茶树枝头,他的眼里闪着光,像极了父亲那晚亮晶晶的眼神。 从老家回来的那晚,我做了一个梦:父亲笑吟吟地站在春风浩荡的茶园里,依旧端着他的搪瓷缸,爽朗的笑点亮了四月的茶园,“看,茶树鼓新芽!” 一瞬间,漫山遍野春色涌动,茶香浸透了春天。(原文有删改)10.情节梳理:本文采用双线叙事结构,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明线与暗线。(4分)11.理解与赏析:(8分)(1)第④段写父亲的眼神“亮晶晶的”,第 段又写到儿子的眼里“闪着光”,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2)从比喻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⑨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998年那场胶东大雪冻出来的疤,倒成了春芽的引水渠。12.关于本文的题目,小雅同学主张用《父亲》,小雨同学却认为用《茶树鼓新芽》更好。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二)古诗文阅读(共 21 分)活板(节选)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古人铸鉴①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1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素”有“单纯”、“无装饰”、“白色”、“向来”等含义。本文中的“素无备者”的“素” ,应理解为“向来”。《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的“素”,应理解为“无装饰”。B.“就”有“靠近”“从事”“完成”“马上”等含义,“瞬息可就” 的“就”,应理解为“马上”。“避重就轻” 的“就”,应理解为“从事”。C.“之”的用法,有用作代词、助词和动词等。“以纸帖之” 的“之”,用作代词,代字印。“何陋之有”的“之”,用作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布”有“布料”“散布、分布”“宣告”“设置”等含义,本文中的“密布字印”的“布”和成语“星罗棋布”的“布”一样,都是“散布、分布”的意思。14.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B.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C.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D.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15.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6分)(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分)(2)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3分)16.根据《活板》及下面这则材料 ,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5分)《活板》一文中介绍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相对雕版印刷有明显优势。如:字印活,“每字为一印”,便于取用;印刷活,“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① ”,提高效率;选用活,“木格贮之”,便于② 。《古人铸鉴》中,古人制作的透光镜,在日光下“③ ”,其原理是制作时镜面和镜背薄厚不同,冷却时间就会不同。两篇文章共同表现出古代发明家④ 。【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乙】燕昭王①南登碣石馆②,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注释:①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善于纳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②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17.下面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诗一、二句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感慨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B.【乙】诗一、二句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三、四句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色。C.【甲】诗三、四句,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乙】诗结尾二句画龙点睛,以婉转哀怨的情调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D《燕昭王》中的“黄金台”即《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叹。18.在《登幽州台歌》中,“悠悠”是时间和空间长远无尽之意。诗人用“悠悠”写天地,让人仿佛看到无边无际的时空,反衬出人的渺小孤独;读起来舒缓沉郁,融入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无奈和孤独,让人感受到无人理解的悲伤。 《燕昭王》一诗中的“遥望”、“安在”、“今已矣”等词语,也有引发读者共鸣的表达效果,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进行赏析。(4分)(三)名著阅读(共 8 分)19.在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认识,你认为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B.冬妮娅陪同患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20.班级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研究与创作活动,你们组的同学创作了两幅插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幅,作为小组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并说说这个情节所表现的保尔的形象特征。(6分)写作(共 50 分)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是流离中融入月色的思乡之情; 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独处时明月相伴的恬淡;陆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托月传递对村居生活的向往;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月色朦胧暗喻晚唐的衰颓之忧。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抒情自然。2025年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答案1. C 2. B 3. C 4. D 5. B 6. A7.惟吾德馨;出淤泥而不染;会当凌绝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李兆麟致母亲的书信,体现了 宁折不弯、刚毅气节、宁死不屈 的优良传统;陈嘉庚致子女的书信,体现了 勤俭忠义、担当责任、倾家报国 的家风。 (2分)(意思相近,写出一个词语即可)9.父亲,读完您的信,我明白咱们家的家风就是勤俭忠义!您把家产都捐给国家抗日,这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呀!我会记住您的话,勤俭节约,努力学习,以后也要用自己的本事报国,把“忠义”的家风传下去,不让咱们家丢脸!您的儿子 。(表达对父亲理解和敬意2分,以及传承家风的认知与行动2分。)10.(1)“我”的成长经历;(2)茶树爆芽,父亲寄语;(3)外出打拼,有所成就;(4)回到故乡,怀念父亲。11.(1)父亲“亮晶晶的”眼神:表现了他对南方茶苗在北方成活的坚定信心和对未来的殷切希望(2分)。儿子“闪着光”的眼神:体现了他对祖父精神的继承和对茶树生命力的惊喜与憧憬,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与激情(2分)。(2)这将“冻出来的疤”比作“春芽的引水渠”(1分),一方面生动写出茶树历经严寒后反而促成了新芽的汲水生长,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分);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人在磨难中得到历练,“苦后回甘”,折射出文章所蕴含的积极的人生态度(1分)。12.《茶树鼓新芽》更好(1分,唯一选择。如果选错,下面的阐释根据其逻辑的合理性酌情给分)。理由:茶树贯穿全文,既见证了父亲的付出,也见证了“我”从失意到成长的全过程,具有象征意义(2分)。“鼓新芽”点明了文章的精神内核——历经困难后依然蓬勃向上,暗含“苦后回甘”的人生哲理(2分)。相比直接用《父亲》,《茶树鼓新芽》含蓄而丰富,更能体现文中父亲精神在后辈心中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希望(1分)。13.B 14.C15.(1)先准备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住。(“设”“其”“冒”理解要准确。)(2)用铜镜对着阳光,其背面的花纹和二十字铭文会清晰地透射到墙壁上,影像清楚分明。(大意相同即可)16.①更互用之(1分) ②分类贮藏(1分) ③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背文及二十字皆透)(1分) ④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聪明才智/巧智/技艺高超/具有创造才能)(2分)17.B 18.“遥望”就是“远远地眺望”的意思(1分)。诗人登上碣石馆,望着远方的黄金台,不只是用眼睛看,更是在心里想象古代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场面,(2分),似乎让读者也随着他的眼光看向了历史的画面(1分)。“安在”是“在哪里”的意思(1分),诗人看到丘陵上长满了大树,就忍不住问:“燕昭王到底在哪里呢?”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暗含着他对现在没有贤明君主的失望(2分),让读者也忍不住为他而叹息(1分)。“今已矣”就是“如今都结束了”(1分)。燕昭王的霸业早就没了,诗人自己想报国的梦想也跟着破灭了,最后只能“驱马复归来”,把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全写活了(2分),让我们也能感受到他那种生不逢时的憋屈(1分)。19.D20.左图:勇救朱赫来。一天, 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2分)这个情节表现了一个勇敢无畏、行事果断、敢作敢当的少年英雄形象。(2分)右图: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2分)这个情节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熄灭的韧性,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本色。(2分)三、写作(共 50 分)内容、语言、结构、书面等参考2024长沙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46~50分;二类40~45分;三类35~39分;四类 30~34分;五类20~29分;六类0~19分。等级 主题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面一类 46~50分 写出了对于“月亮”的独特感受或体会,突出了“寄托在月亮上的情思”,感情真挚鲜明,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1.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2.中心突出。 3.内容充实,详略得当。 4.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文从字顺,语言简明而有文采。 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 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等级 主题 内容 语言 结构 书面二类 40~45分 写出了对于“月亮”的感受 或体会,鲜明地体现了寄托在“月亮”上的情思,抒情自然。 1.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2.中心明确。 3.内容充实,详略得当。 4.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一定的感染力。 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结构完整, 层次比较 清楚。 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三类 35~39分 基本写出对于“月亮”的感受或体会,粗略体现了寄托在“月亮”上的情思,抒情比较自然。 1.思想健康,有感情。 2.中心基本明确。 3.内容比较充实。详略 基本得当。 4.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基本 通顺。 结构基本 完整,条理 基本清楚。 书写比较 工整,卷面 比较整洁四类 30~34分 对于“月亮”的感受或体会,和“月亮寄托的情思”比较模糊或牵强。 1.思想基本健康。 2.中心基本明确。 3.内容一般,详略不太 得当。 4.有自己的感受,但价 值不大。 语言基本 通顺,但有 病句。 结构不够 完整。 书写一般, 卷面有涂 改。有错 别字。五类 20~29分 只写到了“月亮”,没有表现寄托在月亮上的情思。 1.思想基本健康。 2.有中心但欠明确。 3.内容一般,详略不 得当。 4.没有自己的感受。 语言不通 顺,病句 较多。 结构不够 完整。逻 辑混乱。 书写潦草, 卷面有涂 改。错别 字较多。六类 0~19分 写作内容与“月亮” 无关。 1.思想不健康,感情不 真实。 2.中心不明确。 3.内容不充实。 4.无感受。 语言不通 顺,病句 很多。 结构不够 完整。逻 辑混乱。 书写潦草, 卷面涂改 多。错别 字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