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古代诗歌三首《蝉》同步练习A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古代诗歌三首《蝉》同步练习A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8课 古代诗歌三首《蝉》同步练习A卷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蝉》主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描绘夏日蝉鸣的热闹景象
B. 借蝉的高洁形象表达诗人对品格的追求
C. 讽刺社会中趋炎附势的现象
D. 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诗中“垂緌饮清露”一句,“垂緌”的象征意义是( )
A. 蝉的触须形态
B. 高贵的身份与清廉的品质
C. 诗人的官职服饰
D. 自然界的清新露珠
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揭示的哲理是( )
A.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B. 内在品质高洁者无需依赖外在凭借
C. 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D. 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4. 下列对诗歌写作手法分析错误的是( )
A. 托物言志,借蝉喻人
B. 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C. 直抒胸臆,情感直白
D. 象征手法,寓意深刻
5. 诗中“流响出疏桐”的“疏桐”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A. 清幽高远
B. 热闹喧嚣
C. 萧瑟凄凉
D. 神秘莫测
6. 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李商隐的《蝉》并称“唐代咏蝉三绝”,其共同特点是( )
A. 都以蝉为意象表达高洁志向
B. 都描写蝉的生活习性
C. 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感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文学常识
1. 《蝉》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初唐四大家”。
2. 这首诗通过________的手法,借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表达诗人对________的追求。
3. 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主题,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三、课内阅读
阅读《蝉》全诗,回答问题: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
2. 分析“饮清露”“出疏桐”的象征意义。
3. 结合诗人背景,谈谈“居高声自远”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4.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课外阅读
阅读法布尔《蝉》选段,回答问题: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 选段中“四年黑暗中的苦工”指的是什么?
2. 作者对蝉的态度与虞世南的《蝉》有何异同?
3. 结合两篇作品,分析“蝉”这一意象在不同语境中的象征意义。
五、写作
以“蝉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诗歌内容和生活实例,表达对高洁品质的理解。
参考答案
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B 4. C 5. A 6. A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
1. 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2. 托物言志,形态、食性、声音,高洁品格
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课内阅读
1. 诗人通过蝉的高洁形象,表达对内在品质的重视。
2. “饮清露”象征清廉自守,“出疏桐”象征远离世俗纷扰。
3. 表达诗人不依赖权贵,凭借自身德行赢得尊重的人生态度。
4. 前两句描写蝉的形态与声音,后两句议论升华,结构严谨。
四、课外阅读
1. 蝉幼虫在地下生活四年的艰苦过程。
2. 相同点:都赞美生命的坚韧;不同点:法布尔侧重科学观察,虞世南侧重品格象征。
3. 虞诗中蝉象征高洁品格,法布尔笔下的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价值。
五、写作(略)
评分标准: 结合诗歌内容,事例具体,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