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课 题 第一章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运用停表精准测出所用时间,并依据公式准确计算平均速度,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2.能条理清晰地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培养科学表达和总结归纳的素养。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运用停表精准测出所用时间,并依据公式准确计算平均速度,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运用停表精准测出所用时间,并依据公式准确计算平均速度,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教具学具 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演示ppt3】提问: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停表,那么我们要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引导学生回答:间接测量速度【演示ppt4】讲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利用刻度尺测量运动路程,用停表测量运动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演示ppt5、6、7、8】可以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利用展示PPT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讲解实验原理、实验器、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实验结论。【板书】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实验步骤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四、实验表格五、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演示ppt9】回顾实验过程,进行分组交流评估: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ppt10】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熟练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过程分析。【ppt11】知识拓展:超声波测距【ppt12】进行小结。【ppt13】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后回答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回答、记录听讲、思考、分组讨论、回答听讲、思考并解答 通过回顾已学知识点,让学生思考测量速度的方法,引出间接测量的方法。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引出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通过交流评估,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板书设计 第4节 速度的测量一、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三、实验步骤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四、实验表格五、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共15张PPT)第4节速度的测量第一章 机械运动物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运用停表精准测出所用时间,并依据公式 准确计算平均速度,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2.能条理清晰地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培养科学表达和总结归纳的素养。重难点新课引入公路上存在众多速度监测设备,其中有一种采用了区间测速的方式。即通过计算车辆在两个监测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判定车辆在该路段是否超速。那么,这种测速设备究竟是怎样测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的呢?想想议议测量长度的工具间接测量测量时间的工具如何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知识讲解知识讲解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刻度尺机械停表根据公式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实验步骤:实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实验步骤:实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全程 s1 = 0.700 t1 = 3.2 v1 ≈ 0.22前半程 s2 = 0.350 t2 = 1.9 v2 ≈ 0.18后半程 s3 = s1 - s2 = 0.350 t3 = t1 - t2 = 1.3 v3 ≈ 0.27实验步骤: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实验表格: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交流评估: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12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34___________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论:交流评估:注意事项:撰写实验报告随堂小练习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显示了小车到达A、B、C三处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 根据公式 _________可以计算速度。(2)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 _____cm;tBC = _____s;vAB = _____m/s;vBC = _____m/s;(4) 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_,是在做 _________运动。(5)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_____(填“大”或“小”)。小40.010.20.5大变速直线大拓展延伸超声波测距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超声波测距原理 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发射器接收器障碍物课堂小结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实验结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全程是变速直线运动。悟运动,展智慧翅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速度的测量》教案.doc 1.4《速度的测量》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