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古代诗歌三首《竹石》同步练习B卷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与“立根原在破岩中”意境最接近的是( )A.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 诗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任”字表现了竹的( )A. 无奈与妥协B. 从容与无畏C. 骄傲与自满D. 孤独与寂寞3. 下列对“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竹子需要不断打磨才能坚韧B. 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C. 自然界的规律不可违背D. 成功需要经历无数次失败4. 郑燮的《竹石》与白居易的《池上竹下作》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托物言志的手法B. 对竹的形态描写C. 表达的情感基调D. 诗歌的格律形式5. 诗中“青山”与“破岩”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 )的追求。A. 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B. 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C. 社会地位的重视D. 精神品格的坚守6. 下列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清新自然,含蓄凝练B. 豪放飘逸,气势磅礴C.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D. 婉约细腻,情感缠绵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文学常识1. 《竹石》选自《________》,作者郑燮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2.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刻画竹的形象。3. 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是对竹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三、课内阅读阅读《竹石》全诗,回答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 用自己的话描述后两句诗的画面。2. 分析“东西南北风”在诗中的象征意义。3.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诗人借竹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4.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四、课外阅读阅读《竹》(节选),回答问题: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它的主干可以用来建造房屋,它的枝叶可以用来编织竹器,它的笋可以成为美味佳肴。然而,竹最珍贵的不是它的实用价值,而是它“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品格。1. 选段中“未出土时先有节”与诗中哪句相呼应?2. 比较选段与《竹石》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3. 结合两篇作品,分析“竹”的实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五、写作以“我眼中的坚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诗歌内容和生活中的事例,表达对顽强精神的理解。B卷答案一、选择题1. C 2. B 3. B 4. C 5. D 6. A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1. 郑板桥集,清代,书画家、文学家2. 七言绝句,立根、抗争、姿态,坚韧不拔3. 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向恶势力屈服三、课内阅读1. 历经无数磨难,竹依然坚韧挺拔,任凭狂风从四面八方呼啸而过。2. 象征社会中的各种压力与打击。3. 表达诗人希望社会公正、人才不被埋没的理想。4. 语言质朴有力,如“咬定”“任尔”等词生动形象。四、课外阅读1. “立根原在破岩中”。2. 相同点:都赞美竹的品格;不同点:选段结合实用价值,诗歌侧重精神象征。3. 实用价值是外在表现,精神价值是内在灵魂,二者相辅相成。五、写作(略)评分标准: 结合诗歌内容,事例真实,情感深刻,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