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课 题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清晰区分匀速直线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形成对匀速运动的准确认知。2.掌握速度的定义和公式,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运动员在规定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4.s-t和v-t图像的理解与运用。教学重点 掌握速度的定义和公式,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运动员在规定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s-t和v-t图像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演示ppt3、4】展示图片,过山车沿曲线运动,火车沿直线运动,根据运动路径不同,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展示视频,观察汽车启动、汽车刹车的速度变化,发现我们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演示ppt5】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行驶,记录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发现什么特点?根据频闪照片,发现:甲图的汽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乙图的汽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我们把甲图汽车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汽车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演示ppt6】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注意: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板书】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②在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③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演示ppt7】根据小明同学的运动情况,在s-t图像中,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再根据速度大小,画出v-t图像。【演示ppt8】讲解s-t图像、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观察图像①、②,发现,①的速度更大,说明图像越靠近 s 轴,速度越大;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观察图像③、④,发现,④的速度更小,说明图像越靠近 t 轴,速度越小;【板书】s-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像越靠近s轴,速度越大。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图像越靠近t轴,速度越小。【演示ppt9】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不常见,物体一般都做变速运动,例如行驶的列车、上升的火箭,那么我们如何描述它们运动的快慢情况呢?粗略研究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演示ppt10】讲解平均速度的相关概念【板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公式: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比上这段路程对应的总时间,物体中途停止的时间也要计算在总时间内。【演示ppt11】根据例题,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注意计算过程中的格式规范问题,1.计算中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2.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演示ppt12】根据课本想想议议,一起讨论: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此说法有何不妥?“车程” 一般指汽车行驶的路程。“两地车程1小时” 指两地的距离约是驾车行驶1小时的路程。这里没有给出汽车行驶的速度,所以行1小时的路程也不确定,因此两地车程1小时的说法不科学。【ppt13、14】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掌握对图像信息提取的方法,以及对平均速度的计算。【ppt15】知识拓展:交通标志牌的意义,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ppt16】进行小结。【ppt17】布置作业。 听讲、讨论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记录听讲、思考、回答听讲、记录思考、听讲、回答听讲、思考、回答思考、回答、听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思考,由机械运动的分类,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两种运动情况的区别,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引出s-t图像、v-t图像表达匀速直线的方式。使学生掌握s-t图像、v-t图像。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而引出平均素的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平均速度的相关概念,了解平均速度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平均速度计算的答题方法及规范。利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一、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②在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③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s-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像越靠近s轴,速度越大。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图像越靠近t轴,速度越小。二、平均速度1.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2. 公式: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比上这段路程对应的总时间,物体中途停止的时间也要计算在总时间内。(共16张PPT)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2课时物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清晰区分匀速直线运动与其他运动形式,形成对匀速运动的准确认知。2.掌握速度的定义和公式,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运动员在规定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4.s-t 和 v-t 图像的理解与运用。难点新课引入曲线运动直线运动过山车沿曲线运动火车沿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新课引入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汽车启动汽车刹车机械运动的分类知识讲解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行驶,记录它们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发现什么特点?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讲解0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①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③ 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② 在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知识讲解4m1s8m2s12m3s16m4s20m5s24m6s28m7s32m8s0m0st/s12345678s/m481216202428320t/s12345678v/m·s-1123456780如何在坐标轴上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知识讲解01匀速直线运动s - t 图像t/s12345678s/m481216202428320图像越靠近 s 轴,速度越大t/s12345678v/m·s-1123456780图像越靠近 t 轴,速度越小倾斜的直线平行于t 轴的直线v - t 图像①②③④知识讲解生活中的变速运动粗略研究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行驶的列车升天的火箭知识讲解0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注意: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比上这段路程对应的总时间,物体中途停止的时间也要计算在总时间内。知识讲解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田径男子100m半决赛中,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以9.83s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他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s = 100m ,利用公式 ,可以算出他的平均速度为:所用的时间 t = 9.83s 。1.计算中不能只写公式和数字,一定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2.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知识讲解我们在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两地车程1小时”之类的说法,请你说说此说法有何不妥?“车程” 一般指汽车行驶的路程。“两地车程1小时”指两地的距离约是驾车行驶1小时的路程。这里没有给出汽车行驶的速度,所以行驶1小时的路程也不确定,因此两地车程1小时的说法不科学。随堂小练习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4~6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6mB. 前6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5m/sC. 物体在8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0~4s时间内的速度比6~8s内的速度小A. 4~6s内,物体保持静止;B. 前6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m/s;C. 物体先匀速直线运动,再静止,再做匀速直线运动;D. 越靠近s 轴,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故D正确。拓展延伸交通标志牌的意义小明和爸爸开车前往上海,中途发现了如图交通标志牌。表示该路段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是120 km/h;从该标志牌处到上海还有100 km。120上 海100 km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小轿车到达上海,至少还需时间为:课堂小结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快慢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s - t 图像:一条倾斜的直线图像越靠近 s 轴,速度越大v - t 图像: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图像越靠近 t 轴,速度越小悟运动,展智慧翅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教案.doc 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