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匆匆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匆匆 同步练习A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9课 匆匆 同步练习A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匆匆》主题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描绘自然景物的变迁
B.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C. 歌颂生命的美好
D. 抒发对童年的怀念
2. 诗中“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拟人
B. 排比、夸张
C. 拟人、象征
D. 对比、双关
3.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中“大海”象征( )
A. 时间的浩瀚
B. 生命的短暂
C. 作者的迷茫
D. 自然的伟大
4. 下列对诗歌写作手法分析错误的是( )
A. 托物言志,借时间喻人生
B.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C. 大量使用问句,引发思考
D. 语言华丽,辞藻堆砌
5. 诗中“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达了作者( )
A. 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悔恨
D. 对自然的赞美
6. 朱自清的《匆匆》与鲁迅的《朝花夕拾》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前者侧重抒情,后者侧重叙事
B. 前者语言简练,后者语言华丽
C. 前者表达思乡,后者表达爱国
D. 前者使用比喻,后者使用拟人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文学常识
1. 《匆匆》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散文集《________》。
2. 这篇散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活场景,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3.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三、课内阅读
阅读《匆匆》选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 分析“燕子”“杨柳”“桃花”在文中的作用。
3. 结合上下文,谈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课外阅读
阅读《时间的脚印》(节选),回答问题: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1. 选段中“时间的脚印”指的是什么?
2. 比较《匆匆》与《时间的脚印》在表现时间流逝手法上的异同。
3. 结合两篇作品,分析“时间”这一意象在不同文体中的表现方式。
五、写作
以“时间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例,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参考答案
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A 4. D 5. A 6. A
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
1. 现代,朱自清,自华,《背影》
2. 洗手、吃饭、默默,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3.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三、课内阅读
1. 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循环往复,对比时间的一去不返,引发对时光流逝的追问。
2. 以燕子、杨柳、桃花的荣枯,反衬时间的不可逆,为下文抒情铺垫。
3.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困惑、无奈与深深的惋惜。
4. 以排比句开篇,引发读者思考;结尾连续设问,强化情感。
四、课外阅读
1. 指岩石的岩层厚度,代表时间的流逝。
2. 相同点:都用具体事物表现时间;不同点:《匆匆》侧重抒情,《时间的脚印》侧重科学说明。
3. 散文中时间是情感载体,说明文是客观记录,二者都体现时间的不可逆。
五、写作(略)
评分标准: 结合课文内容,事例具体,情感真挚,结构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