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匆匆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意境最接近的是(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 诗中“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针尖上一滴水”比喻( )A. 时间的渺小与易逝B. 作者的孤独C. 生命的脆弱D. 自然的伟大3.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表达了作者( )A.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B. 对未来的希望C. 对过去的怀念D. 对现实的不满4. 下列对《匆匆》语言风格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清新自然,含蓄凝练B. 豪放飘逸,气势磅礴C.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D. 婉约细腻,情感缠绵5. 朱自清的《匆匆》与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相比,共同点是( )A. 都运用比喻手法B. 都描写自然景物C. 都表达思乡之情D. 都使用排比句式6. 诗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A. 细节描写,具象化时间B. 环境描写,渲染氛围C. 心理描写,表达情感D. 动作描写,刻画人物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文学常识1. 《匆匆》选自《 》,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2. 这篇散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3.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感情。三、课内阅读阅读《匆匆》选段,回答问题: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1. 用自己的话描述选段中时间流逝的场景。2. 分析“太阳他有脚啊”的表达效果。3. 结合作者背景,谈谈“茫茫然跟着旋转”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 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四、课外阅读阅读《时光》(节选),回答问题:时光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它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原与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它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它描绘出来的。1. 选段中“时光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 比较《匆匆》与《时光》在表现时间流逝手法上的异同。3. 结合两篇作品,分析“时间”这一意象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五、写作以“我与时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例,表达对珍惜时间的理解。B卷答案一、选择题1. A 2. A 3. A 4. A 5. A 6. A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1. 踪迹,散文家、诗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2. 比喻、拟人、排比,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珍惜3.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三、课内阅读1. 时间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悄然流逝,如洗手、吃饭、默思时。2. 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生命,生动表现时间的流逝。3. 反映了“五四”退潮时期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彷徨。4. 语言质朴自然,如“轻轻悄悄地挪移”“茫茫然跟着旋转”,富有画面感。四、课外阅读1. 比喻,将时光比作雕刻刀,突出其创造力与无情。2. 相同点:都用比喻;不同点:《匆匆》侧重生活场景,《时光》侧重自然变化。3. 《匆匆》象征生命短暂,《时光》象征自然力量,二者都强调时间的不可逆。五、写作(略)评分标准: 结合课文内容,事例真实,情感深刻,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