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那个星期天 同步练习B卷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与“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意境最接近的是(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 文中“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的“一动不动”表现了“我”的( )A. 愤怒与反抗B. 绝望与无助C. 冷漠与麻木D. 倔强与坚持3. “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的重复描写,其作用是( )A. 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我”的无奈B. 表现“我”对自然的热爱C. 说明“我”喜欢观察事物D. 暗示母亲的忙碌4. 下列对《那个星期天》语言风格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清新自然,含蓄凝练B. 豪放飘逸,气势磅礴C.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D. 婉约细腻,情感缠绵5. 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前者侧重心理描写,后者侧重叙事B. 前者语言简练,后者语言华丽C. 前者表达思乡,后者表达爱国D. 前者使用比喻,后者使用拟人6. 文中“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 )A. 兴奋与期待B. 焦虑与不安C. 孤独与寂寞D. 失望与绝望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文学常识1. 《那个星期天》选自___________,作者史铁生是中国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品以___________著称。2. 这篇散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我”___________的心理历程。3.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了“我”在等待中的希望与幻灭。三、课内阅读阅读《那个星期天》选段,回答问题:我还记得那天早晨,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了很久。母亲在屋里忙碌,一会儿做饭,一会儿洗衣。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远处的树,心里充满了期待。可是,母亲始终没有出来。1. 用自己的话描述选段中“我”的等待场景。2. 分析“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的动作描写的作用。3.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母亲始终没有出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 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四、课外阅读阅读《时光的等待》(节选),回答问题:时光的等待是一种哲学。它让我们在等待中学会珍惜,在等待中懂得成长。就像种子等待春天的萌发,花朵等待蜜蜂的采撷,我们在等待中积蓄力量,迎接生命的绽放。1. 选段中“时光的等待是一种哲学”与《那个星期天》中哪句话意境相似?2. 比较《时光的等待》与《那个星期天》在表现“等待”主题上的异同。3. 结合两篇作品,分析“等待”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五、写作以“那次等待,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例,表达对等待的感悟。B卷答案一、选择题1. A 2. B 3. A 4. A 5. A 6. A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1. 《务虚笔记》,散文家、小说家,深刻的生命思考2. 比喻、拟人、反复,从期待到失望3.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三、课内阅读1. “我”站在街门口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母亲却一直忙碌。2. 表现“我”的兴奋与期待,与后文的失望形成对比。3. 反映了当时普通家庭的生活压力,母亲忙于家务无法兑现承诺。4. 语言质朴自然,如“跑出去”“站在街门口”,富有画面感。四、课外阅读1. “等待本身就是一种修行”。2. 相同点:都赋予等待以哲理意义;不同点:《时光的等待》侧重生命成长,《那个星期天》侧重情感体验。3. 等待可以是情感的载体、哲理的思考或成长的契机,因作品而异。五、写作(略)评分标准: 结合课文内容,事例真实,情感深刻,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