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诊断 (含解析)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诊断 (含解析)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分层练习——基础诊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36分。1~8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9~11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用到下列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最接近4 cm的是(  )
A.乒乓球 B.铅球
C.排球 D.篮球
2.播放一套完整眼保健操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
A.3 h B.30 s
C.300 s D.30 mi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若测得结果分别为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5.我国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如图所示,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退役,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则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
A.地球 B.实验舱Ⅱ
C.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 D.出舱行走的航天员
6.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材的长度时,下列情况不属于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与物理教材的被测边平行
B.测量时,测量的起始端未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把教材末端所对的刻度值当作教材的长度
C.读数时,估读到了分度值的下一位
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
7.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 m/s,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 m/s,则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8 m/s B.6.4 m/s
C.7.5 m/s D.9 m/s
8.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若你觉得自己所乘的列车在缓慢地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所乘的列车在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所乘的列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在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在向东运动,但自己所乘的列车速度较大
D.两列车都在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小
10.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11.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中s、v和t分别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列四个图像能反映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12.小刚早上坐公交车上学时,观察到路旁的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刚是______的,路旁的树木是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13.如图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______(选填“消除”或“减小”)误差。
14.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计量发展历史悠久。古代早期常以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作为计量标准和工具,如“布手知尺”“迈步定亩”“掬手为升”“滴水计时”等。其中,“布手知尺”测量的是______;“滴水计时”测量的是______。
15.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通过路程1000 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 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6.2023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该卫星是______的;以太阳为参照物,该卫星是______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选填“相对”或“绝对”)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17.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测得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cm;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18小题8分,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4分,共34分。)
1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得快慢,请借助图中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比较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1)图甲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辆客车以10 m/s的速度驶上某一段斜坡,经过16 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6 m/s的速度经6 s到达另一侧的坡底,该车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一棵百年老树如图所示,小明想知道这棵树的树干A处有多粗,但是身边只有直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A处直径大小的方案。要求:说明所需要的辅助器材,并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cm,铅球的直径大约是10 cm;排球的直径大约是20 cm;篮球的直径大约是24 cm。
2.【答案】C
【解析】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是10 min,播放一套完整眼保健操所用的时间大约是5 min,即300 s。
3.【答案】C
【解析】A选项中,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错误;B选项中,铅笔没有平行靠近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错误;C选项中,铅笔左端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正确;D选项中,铅笔左端没有与零刻度线或其他整刻度线对齐,错误。
4.【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的数据可知,12.75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应该去掉。因此,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5.【答案】B
【解析】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则地球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实验舱Ⅱ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不变的,则实验舱Ⅱ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则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出舱行走的宇航员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则出舱行走的宇航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错误是由不正确的测量方法造成的。因此,若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时刻度尺与被测边不平行,属于错误;测量的起始端未对准零刻度线,把教材末端所对的刻度值当作教材的长度,属于错误;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属于错误。
7.【答案】C
【解析】设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s,通过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1,通过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2,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8.【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也在增大,说明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不变,说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也在增大,说明在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丁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在减小,说明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因此,乙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9.【答案】ABC
【解析】你感觉自己所乘的列车在向东运动,而另一列车没有运动,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所乘的列车在缓慢地向东运动,故A可能发生;自己所乘的列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在向西运动,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所乘的列车在缓慢地向东运动,故B可能发生;两列车都在向东运动,但自己所乘列车的速度较大,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所乘的列车在缓慢地向东运动,故C可能发生;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小,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所乘的列车在向西运动,故D不可能发生。
10.【答案】CD
【解析】在通过的路程不确定的情况下,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不能说明其速度的大小,故A错误;在运动的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不能说明其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故C正确;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时,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小,故D正确。
11.【答案】BC
【解析】A选项中的s-t图像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选项中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选项中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选项中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12.【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刚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小刚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路旁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树木是静止的。
13.【答案】1.85(1.84~1.86均可)  减小
【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端对准零刻度线,右端对准1.85 cm刻度线,所测物体的长度为1.85 cm。误差不能被消除,只能减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14.【答案】长度  时间
【解析】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时代,人们用天然的测量工具。“布手知尺”测量的是布的长度,“滴水计时”测量的是时间。
15.【答案】5  静止
【解析】小明骑行的平均速度
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与单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明是静止的。
16.【答案】静止  运动  相对
【解析】北斗导航卫星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后,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卫星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的位置一直在变化,因此该卫星是运动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7.【答案】64.00  0.02
【解析】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小车通过的路程s=64.00 cm=0.64 m;由图乙可知,小车运动的时间t=32 s,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
18.【答案】(1)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物体所用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解析】由图甲可知,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但所通过的路程不同;由图乙可知,两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所用时间不同。
19.【答案】11.6 m/s
【解析】根据可得,客车上坡的路程
下坡的路程
上下坡的总路程
上下坡的平均速度
20.【答案】辅助器材:细线(弹性极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步骤:用细线(弹性极小)围绕A点所在高度水平绕树一圈,然后用直尺测出与树干重合部分的细线长度,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记为l。树干直径的计算公式:
d
【解析】采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测出A处树干的周长,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出树干的直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