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和读音。
①“烦zào”写作“烦躁”。
②“点zhuì”写作“点缀”。
③“殷切”的“殷”读作“yīn”。
④“坚韧”的“韧”读作“rèn”。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BC.正确;
D.有误,大庭广众: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不符合语境。
故选:D。
3.A 4.A 5.C
6.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注意“溅”的书写)
②闲敲棋子落灯花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7.(1)示例:通过调查表可以看出,长辈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关注,所以要孝顺长辈应从长辈的切身需求上去关怀他们。
(2)孝是餐桌上为父母夹的一筷美食 情真意切
孝是晚归时给父母打的一通电话 慰藉牵挂
8.①磨刀石 ②成为
9.①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②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10.①放置铁范: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
②排布字印: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
③烘烤:把它拿到火上烘烤。
④按平板:待松脂、蜡等混合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使字平。
11.共同优点:成本低、使用方便、效率高。启示:我们要学习古人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突破传统,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12.①“我们”水培红薯;②“我们”再遇红薯
13.(1)重读“竟然”可以读出“我”的出乎意料,流露“我”见到红薯发芽时的惊喜。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叶旺盛生命力和惹人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与对生命的赞美。
14.第⑥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和“儿子”忙于工作、学习、玩耍,忘记了水培的红薯;引出下文“天气晴好”时“我”和红薯的再次相遇。
15.这颗红薯曾被质疑、冷落,但是它没有颓废堕落、自暴自弃,在春光中赋予自己新生,努力生根发芽长叶。示例: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像文中的红薯一样,毫不气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6.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的衰而复盛、重获新生,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本文由红薯的经历感悟到要坚定信念,向上生长。
17.点明选文的主要内容,奠定选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18.环境描写。这句话写出了大草原的辽阔与生机,为下文“我”带上“她的眼睛”开始草原之旅作铺垫
19.为影片设计宏大的背景:以地核为背景,配上岩浆奔流的场景、地航员的英雄形象等,使电影具有观赏性。在影片中融入中国元素,融入地航员的集体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等中国价值、东方理念;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
20.③①②④
21.示例:《骆驼祥子》。祥子初到北平,怀揣着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的梦想,努力拉车。我看到他拼命干活,省吃俭用,这是他为青春奋斗的开始。虽然最终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梦想破灭,但他最初的奋斗过程让我们看到青春的活力与冲劲。这也启示我们,即使面对困难,也要保持奋斗精神,同时要认清环境,坚守自我,让青春在正确的道路上绽放光彩。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6分)
翻开七年级下册课本,那些动人的篇章跨越时空,在文字间绽放独特光芒。《邓稼先》中,他带着殷切的报国之情,踌躇满志地踏上核研究之路,在隐秘的科研战场上肩负千钧重负,以毕生心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耐人寻味,是亘古不灭的精神丰碑;《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志愿军战士们无畏战火,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他们的英勇与坚韧,驱散了人们心中对战争的烦(zào)与恐惧;《驿路梨花》中,那洁白的梨花点(zhuì)山间,哈尼小姑娘与解放军战士传承的助人精神,似温暖春风,抚慰人心;《有为有不为》以深刻哲思启迪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井冈翠竹》借翠竹喻革命精神,大庭广众代代相传;《太空一日》里,杨利伟将太空探索的惊险与震撼娓娓道来,让我们感受到航天事业背后的艰辛与伟大。这些篇章,如璀璨星河,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让经典的力量永流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①烦zào( ) ②点zhuì( ) ③殷切( ) ④坚韧( )
2.语段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踌躇满志 B.千钧重负 C.耐人寻味 D.大庭广众
3.(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干部的发言。
B.每天读一点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精神气质。
C.看着眼前的毕业照,小语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的情景。
D.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现代人具有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4.(2分)小语排版时不小心把下面五个句子的顺序弄乱了,请你帮他选择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
与书为友,我还学到一种阅读方法。
①阅读过程中,假如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能分析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阅读一本书,拿到书的第一件事,应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②⑤③④① B.①②⑤③④ C.①⑤②③④ D.②③⑤④①
5.(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阴阳割昏晓”中的阳指的是泰山的南面。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美国诗人普希金,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6.(5分)默写。
在古诗中,我们通过文字领略不同的人生况味,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木兰诗》中的“不闻爷娘唤女声,① ”,以不绝的流水声衬托艰苦行军途中木兰对亲人的思念;《约客》中以“有约不来过夜半,② ”的细节,刻画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③ ,④ ”,寄寓着自己牵挂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一腔热情;《春夜洛城闻笛》中李白以“⑤ ,何人不起故园情”传达了被笛声勾起的无尽乡思。
7.(5分)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一班以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结合下面的调查表说一说如何孝敬长辈。(3分)
(2)小语想用一段话把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请你帮他完成空缺处的内容。(2分)
孝是寒冬里为父母捧上的一杯热茶,暖手暖心;孝是闲暇时陪父母漫步的一段时光,惬意安心; , ; , 。践行孝道,从点滴做起,让爱与温暖常驻心间!
二、阅读。(38分)
(一)(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范晔《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文字。③缣(jiān):双丝织的浅黄色细绢。
8.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则字平如砥 ②为后世法
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2分)
②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2分)
10.活字印刷术的工艺非常讲究,请根据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活字印刷的流程。(2分)
11.从文段来看,与雕版印刷和帛书相比,活字印刷和蔡侯纸的共同优点是什么?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二)(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向上的红薯心
蔺丽燕
①朋友送我一包红薯,吃到最后,还剩了几颗,被冷落在纸箱里。一天收拾厨房时,发现这几颗红薯表皮疙疙瘩瘩的,拿起来一看,红薯竟然发芽了!
②看到发芽的红薯,儿子说:“把这些红薯扔了吧,妈妈。”我看了看红薯,端详着那些豆粒大小的芽苞,和儿子说:“这些红薯咱不扔,留着水培吧,就当一盆花来养。”
③一听说“水培”,儿子翻箱倒柜地找水培容器,接水,帮忙选择放红薯的位置。就在一切就绪时,儿子又带着将信将疑的口气问:“妈妈,红薯能长叶子吗?你看它的芽多小。”“试试看吧。”我说。
④一个曾经被用作插花的玻璃瓶子,现在是这颗红薯的安身之所,扎根之地。儿子把红薯放在了午后阳光最充足的窗台上,必是想把最多的温暖送给它吧。
⑤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儿子天天忙着上学,回家后多数时间都在写作业。偶尔闲下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小伙伴玩去了,至于那颗红薯,大概早被他忘在了脑后。而我,上班下班,披星戴月,周末培训,手里的时间紧巴巴的,仿佛插根针都难,哪里有时间和心思去关注一颗红薯的芽苞是否更加饱涨。
⑥在步履匆匆中,我们都忘记了曾经还水培了一颗红薯。直到那个天气晴好的周末。
⑦午后收拾房间,擦窗台时,与红薯相遇。之前的芽苞已经长成了一片片指甲盖大小的叶片,翠绿的颜色,一片挨着一片,一叶叠着一叶。你推我挤,像淘气的顽童凑在一起,欢笑着,吵嚷着,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小小的手臂说:“看我,看我!”
⑧瓶子里浸在水中的部分,已经生出了好多根须,又细又长。这颗红薯的根须,终于凭借自己执着的努力,生长得又细又长,又多又密。
⑨为了让这颗红薯生活得不拘束、不憋屈、不压抑,我和儿子找来一个空饮料瓶,稍加裁剪,摇身变成一个最环保最廉价最简约的水培容器,红薯搬进了“新居”。
⑩每次经过窗台,目光抚过那颗红薯,像抚过春天里头戴柳条小帽的孩子,眼里心里,皆是欢喜。这颗小小的红薯,搭乘春日的温暖,在融融春光里赋予自己新生。虽然,也曾被,质疑,被冷落,被粗糙地对待,可是,它从来都不曾停止生根发芽长叶的脚步,从来都不曾有过丝毫的颓废堕落、自暴自弃。
这颗红薯,它已经完成了对现实的超度,实现了生命的超越。
人,若能像一颗红薯一样,不失生长的心,不信现实的邪,坚定信念,向上生长,能够静默,愿意等待,竭尽全力用实力说话,那么,就算是深陷泥淖,也不会一蹶不振;就算匍匐在地,依然可以微笑着抬头仰望星空。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2分)
红薯发芽→① →“我们”忘记红薯→② →“我们”给红薯搬“新居”→由红薯引发的感悟。
13.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的词语应该读重音,请简析理由。(2分)
一天收拾厨房时,发现这几颗红薯表皮疙疙瘩瘩的,拿起来一看,红薯竟然发芽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3分)
你推我挤,像淘气的顽童凑在一起,欢笑着,吵嚷着,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小小的手臂说:“看我,看我!”
14.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2分)
15.请品味文中第 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2分)
这颗红薯,已经完成了对现实的突破,实现了生命的超越。
16.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简析。(3分)
(三)(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①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②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③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节选自《太空一日》)
【材料二】
①这是高山与草原的交接处,大草原从我面前一直延伸到天边,背后的天山覆盖着暗绿色的森林,几座山顶还有银色的雪冠。
②我掏出她的眼睛戴上。
③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现在,每个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在地球上都有了另一双眼睛,由这里真正能去度假的幸运儿带上这双眼睛,让身处外太空的那个思乡者分享他的快乐。
④……
⑤“落日工程”的前五艘飞船都成功地完成了地层航行,安全返回地面。“落日六号”的航行开始很顺利,但在飞船航行15小时40分钟时,警报出现了。从地层雷达的探测中得知,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物质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为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飞船显然误入了地核区域。“落日六号”立刻紧急转向,企图冲出这个危险区域。当飞船在远大于设计密度和设计压力的液态铁镍中转向时,发动机与主舱结合部断裂,失去发动机的飞船在地层中失去了动力,“落日六号”在液态的地核物质中向地心沉下去。
⑥好在“落日六号”主舱的船体是可靠的,船上的中微子通信系统仍和地面控制中心保持着联系。在以后的一年中,“落日六号”航行组仍坚持工作,把从地核中得到的大量宝贵资料发送到地面。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⑦后来,航行组中的另外两名地航员在事故中受伤,不久相继去世,从那以后,在“落日六号”上,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节选自《带上她的眼睛》)
【材料三】
①《流浪地球》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②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17.阅读【材料一】,分析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的作用。(2分)
18.阅读【材料二】,写出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19.如果把《带上她的眼睛》拍摄成科幻电影,可以借鉴电影《流浪地球》的哪些成功经验?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3分)
(四)(5分)名著阅读。
20.本学期除《骆驼祥子》外,还要求阅读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结合你的阅读收获梳理保尔的成长史,为下面内容排序 (2分)
①保尔与白军战斗时腿部负伤。
②保尔参加筑路时患上伤寒。
③保尔接受朱赫来传播的革命道理。
④保尔历尽艰辛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21.(3分)请从下面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并结合名著的内容来向你的朋友小语介绍这部名著,从而动员她阅读这部名著。(不少于50字)
《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一些人、事、物如同星星之火,照亮了我们内心的世界。这些亮光,或是一次温情的相遇,或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抑或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它们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请以《生命中的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