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山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孩春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拨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宇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下册。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赓续中华文脉,重在找准切口、找到落点。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
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和戟体。大力弘扬传统
节日文化,将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民族精神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使之更好融
入日常、贴近生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日前,“春节一中国人庆祝
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中遗成
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理念。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
传统节日文化的赓续传承。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
机结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既熟悉亲切又具有新鲜感的节日氛围。
通过文物活化与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实体见证,承载着民
族的智慧结晶、审美追求和精神特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纽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要大力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沉睡在库房或
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搏和深厚
积淀。在这方面,不少地方积极创新方式和手段,推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通
过直播讲解、虚拟展览、在线互动等形式,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
使者,传递并彰显着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旺盛持久的生机活力。
通过诵读研习古籍经典让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古籍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
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滋润心灵、启迪智慧的不竭源泉。一些地方大力提侣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5542A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20
21
答案
B
B
A
A
C
ACF
B
D
A
C
D
1.【答案】B(3分)
【解析】B项的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古籍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
和道德规范”,而非“中华民族深邃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全都蕴含在古籍经典中”,由此可
见,古籍经典包含这些内容,但不是全部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多样的。
2.【答案】B(3分)
【解析】A项中“不仅要创新形式,更要丰富载体”的表述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创
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项中“中华文
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使得中华优秀文化之‘根’绵延至今”的表述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中
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而不衰,就是因为优秀文化之‘根’绵延至今”。D项中“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一定能帮助我们守护好精神家园”的表述误将“或然”当作“必然”,语意过于绝对。
3.【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观点与材料之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的能力。材料一第三自然段所要论述的分论点
是“通过文物活化与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而A项所述“重要传统节日”并非“文物”,也未述及“娱
乐活动”与“文物”的关联。
4.【答案】材料一:着眼于“怎么办”,侧重阐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实践路径。材料二:着眼于“为
什么”,侧重论述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的重大意义。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两则材料论述侧重点的对比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抓住材料的关键内容和论述角度:材
料一围绕“怎么办”,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弘扬、文物活化利用、古籍经典诵读三个具体实践路径,阐述如何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生活:材料二则侧重“为什么”,从文化传承、精神追求、文化自信等角度论述让优秀传
统文化融人百姓生活的重大意义。
5.【答案】①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充分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的现实意义。
②通过阅读书刊、观看影视、运用网络等,了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的具体做法。③关注生
活、关注家乡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文物、风习,积极参与传承发扬家乡文化的活动。
【评分细则】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提出实践建议的能力。回答时需立足材料内容,从认知到行动分层次作答:首先要
增强文化认同意识,认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重要性(对应材料二的文化价值):其次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具
体方法(呼应材料一的创新形式);最后要落实到参与家乡文化活动等实际行动中(结合材料中的文物活化、
经典诵读等实践)。建议要具体可行。
6.【答案】A(3分)
【解析】“体现了听众的冷漠无情”错误,本文滕老汉讲的并不是悲惨的故事,听众不听,只是听多了不感兴趣,
不能说冷漠无情」
7.【答案】C(3分)
【解析】“主要体现了对滕老汉丢刀的责怪”错误,人们只是对他丢刀感到意外和惊讶。
8.【答案】①结构上,小说结尾交代田师傅父亲的身份和遗愿,照应前文田师傅看到刀图时的反应以及田师傅为
锻刀伤了眼睛、不收钱等内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主题上,最后交代铸造寒水刀不仅是滕老汉的愿
望,也是田师傅父亲的愿望,说明马将军这样的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很多人都牢记心底,升华主题。
【评分细则】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25542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