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咸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史与人类史的不同在于人类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而人类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里的“人类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历史,所以历史是人的启示,而不是“神”的启示。既然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无疑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那么这些有生命的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就应该是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诚然,人与动物肉体组织所决定的基本需要方面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动物只是单纯地利用自然界,而人则可以支配自然界,支配自然界的手段无疑是劳动,是生产。因此,人一旦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就开始区别于动物了。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除了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外,还需要有满足衣食住行的各种生活资料。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首先必须生产能够满足吃喝住穿的物质生活本身,这是第一个历史活动,而且是人们自古至今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历史地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都是任何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现实前提。任何一个民族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做其他事情。可见,人类史的第一个“前提”是现实中的前提,有生命的“个人”也是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当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物质存在物,然后才是社会的有意识的存在物。但是,从人类的生存角度看,改造自然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才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任何历史观首先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应有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予以应有的重视。否则就不会为历史提供世俗的基础,更不会孕育出真正的历史学家。比如,法国人和英国人在这方面就比从未这样做过的德国人强得多,因为尽管对这一事实同所谓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了解得非常片面,但他们毕竟首次写出了市民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从而做了一些为历史编纂学提供唯物主义基础的初步尝试。事实上,经济的物质生产不仅是历史的第一个活动,也是世代交替、历史延续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经济的物质生产就没有人类历史。这里所说的生产实际上有其条件和前提,这些条件与前提一旦通过生产过程本身,就从自然发生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东西,上一个时期生产的历史结果就是下一个时期生产的自然前提。这种前提和结果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就是历史。所谓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是指人们在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条件下创造的,而并非随心所欲地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因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大量资金、环境和生产力,都会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所有这一切都对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作了预先规定。也就是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后来的每一代人都以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为其全部历史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一简单的事实,才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才形成人类的历史。总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管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还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都离不开经济的物质生产,因为这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所以他们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不过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所有历史记载都应该从这些自然的物质基础及其在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出发。(摘编自王文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经济解释的解释》)材料二:深入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用,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前者的理论基础。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既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前提性论证,也有利于更加深刻地揭示这一战略之实践成就的理论根源。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阐释尚显薄弱,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其核心的观点主要包括历史规律理论、社会结构理论、人民主体理论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历史规律理论是区别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理论分野,回答的是历史如何被决定的问题;社会结构理论是分析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理论框架,回答的是社会历史如何运行的问题;人民主体理论是区分唯物的群众史观与唯心的英雄史观的鲜明标识,回答的是历史如何被创造的问题。历史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这三个观点共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石。(摘编自李国泉《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1.以下四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一的小标题的一项为( )A.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标志B.经济生产是历史的前提C.经济关系构成历史的基础D.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总能自由选择并改造上一代遗留的生产力,因此能够实现世代交替。B.法、英史学研究的局限性,为历史编纂学提供了唯物主义基础的初探。C.历史规律理论区分了唯物与唯心史观,回答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问题。D.社会结构理论作为分析历史的框架,揭示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内在机制。3.下列对材料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对比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突出物质生产对人类历史的决定性作用。B.材料一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第一个历史活动”的论述,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C.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以法国、英国史学研究的局限性,反衬德国史学的不足。D.材料二运用了因果论证,说明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必要性。4.两则材料均围绕“历史唯物主义”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材料二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人民主体理论”,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为该理论加入一段150字左右的例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字号老舍钱掌柜走后,辛德治——三合祥的大徒弟,现在很拿点事——好几天没正经吃饭。钱掌柜是绸缎行公认的老手,正如三合祥是公认的老字号。辛德治是钱掌柜手底下教练出来的人。可是他并不专因私人的感情而这样难过,也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他说不上来为什么这样怕,好像钱掌柜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周掌柜到任。辛德治明白了,他的恐怖不是虚的;“难过”几乎要改成咒骂了。三合祥——多少年的老字号!辛德治的嘴撇得像个煮破了的饺子。老手,老字号,老规矩——都随着钱掌柜走了,或者永远不再回来。钱掌柜,那样正直,那样规矩,把买卖作赔了。东家不管别的,只求年底下分红。多少年了,三合祥永远是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此外,没有半点不像买卖地儿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有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多少年了,柜上没有吸烟卷的,没有大声说话的;有点响声只是老掌柜的咕噜水烟与咳嗽。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可宝贵的老气度,老规矩,由周掌柜一进门,辛德治看出来,全要完!周掌柜的眼睛就不规矩,他不低着眼皮,而是满世界扫,好像找贼呢。人家钱掌柜,老在大机凳上合着眼,可是哪个伙计出错了口气,他也晓得。果然,周掌柜——来了还没有两天——要把三合祥改成蹦蹦戏①的棚子:门前扎起血丝胡拉②的一座彩牌,“大减价”每个字有五尺见方,两盏煤气灯,把人们照得脸上发绿,好像一群大烟鬼。这还不够,门口一档子洋鼓洋号,从天亮吹到三更;四个徒弟,都戴上红帽子,在门口,在马路上,见人就给传单。这还不够,他派定两个徒弟专管给客人送烟递茶,哪怕是买半尺白布,也往后柜让,也递香烟:大兵,清道夫,女招待,都烧着烟卷,把屋里烧得像个佛堂。这还不够,买一尺还饶上一尺,还赠送洋娃娃,伙计们还要和客人随便说笑;客人要买的,假如柜上没有,不告诉人家没有,而拿出别种东西硬叫人家看;买过十元钱的东西,还打发徒弟送了去,柜上买了两个一走三歪的自行车!辛德治要找个地方哭一大场去!在柜上十五六年了,没想到过——更不用说见过了——三合祥会落到这步田地!怎么见人呢?合街上有谁不敬重三合祥的?伙计们晚上出来,提着三合祥的大灯笼,连巡警们都另眼看待。他到城里已经二十来年了,其中的十五六年是在三合祥,三合祥是他第二家庭,他的说话、咳嗽与蓝布大衫的样式,全是三合祥给他的。他因三合祥,也为三合祥而骄傲。三合祥是“君子之风”的买卖:门凳上常坐着附近最体面的人;遇到街上有热闹的时候,照顾主儿的女眷们到这里向老掌柜借个座儿。这个光荣的历史,是长在辛德治的心里的。可是现在?辛德治也并不是不晓得,年头是变了。拿三合祥的左右铺户说,多少家已经把老规矩舍弃,而那些新开的更是提不得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过规矩。他知道这个。可是因此他更爱三合祥,更替它骄傲,它是人造丝品中惟一的一匹道地大缎子,仿佛是。假如三合祥也下了桥,世界就没了!哼,现在三合祥和别人家一样了,假如不是更坏!辛德治看透了,作买卖打算要赚钱的话,得会变戏法和说相声。周掌柜是个人物。可是辛德治不想再在这儿干,他越佩服周掌柜,心里越难过。他的饭由脊梁骨下去。打算睡得安稳一些,他得离开这样的三合祥。可是,没等到他在别处找好位置,周掌柜上天成领柜去了。天成需要这样的人,而周掌柜也愿意去,因为三合祥的老规矩太深了,仿佛是长了根,他不能充分施展他的才力。辛德治送出周掌柜去,好像是送走了一块心病。对于东家们,辛德治以十五六年老伙计的资格,是可以说几句话的,虽然不一定发生什么效力。他知道哪位东家是更老派些,他知道怎样打动他。老字号是值得保存的,新办法也得学着用。字号与利益两顾着——他知道这必能打动了东家们。他心里,可是,另有个主意。钱掌柜回来,一切就都回来,三合祥必定是“老”三合祥,要不然便什么也不是。他想好了:减去煤气灯,洋鼓洋号,广告,传单,烟卷;至必不得已的时候,还可以减人,大概可以省去一大笔开销。况且,不出声而贱卖,尺大而货物地道。难道人们就都是傻子吗?钱掌柜果然回来了。三合祥恢复了昔日的肃静,虽然因为欢迎钱掌柜而悬挂上那四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三合祥挂上宫灯那天,天成号门口放上两支骆驼,骆驼身上披满了各色的缎条,驼峰上安着一明一灭的五彩电灯。骆驼的左右辟了抓彩部,一人一毛钱,凑足了十个人就开彩,一毛钱有得一匹摩登绉的希望。天成门外成了庙会,挤不动的人。真有笑嘻嘻夹走一匹摩登绉的嘛!三合祥的门凳上又罩上蓝呢套,钱掌柜眼皮也不抬在那里坐着。伙计们安静的坐在柜里,有的轻轻拨弄算盘珠儿,有的徐缓的打着哈欠,辛德治口里不说什么,心中可是着急半天儿能不进来一个买主。偶尔有人在外边打一眼,似乎是要进来,可是看看金匾,往天成那边走去。有时候已经进来,看了货,因为不打价钱,又空手走了。只有几位老主顾,时常来买点东西;可也有时候只和钱掌柜说会儿话,慨叹着年月这样穷,喝两碗茶就走,什么也不买。辛德治喜欢听他们说话,这使他想起昔年的光景,可是他也晓得,昔年的光景,大概不会回来了;这条街只有天成“是”个买卖!过了一节,三合祥非减人不可了。辛德治含着泪和钱掌柜说:“我一人干五个人的活,咱们不怕!”老掌柜也说:“咱们不怕!”辛德治那晚睡得非常香甜,准备次日干五个人的活。可是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注】①蹦蹦戏:评剧的俗称。评剧是在清末河北滦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莲花落”基础上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早期以蹦蹦跳跳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腔流畅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②血丝胡拉:方言词汇,在这里形容彩牌的颜色或外观给人一种刺眼、杂乱、不和谐且带有一些血腥、破败感觉的样子。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辛德治因钱掌柜离开而难过,“好像钱掌柜带走了一些永难恢复的东西”,为后文三合祥经营方式的变化埋下伏笔。B.周掌柜到任后,对三合祥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扎彩牌、搞促销、送礼品等,其目的是吸引顾客,增加店铺的收益。C.小说中通过对比手法,将三合祥过去的“官样大气”与周掌柜改革后的热闹嘈杂相对比,突出了时代变迁对传统店铺的冲击。D.小说结尾“过了一年,三合祥倒给天成了”,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蕴含着作者对老字号衰败的惋惜和对新经营方式的批判。7.下列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合祥永远是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机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放着鲜花”,这一环境描写展现了老字号往日的庄重、典雅,暗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后文的兴衰变化做铺垫。B.“天成号门口放上两支骆驼,骆驼身上披满了各色的缎条,驼峰上安着一明一灭的五彩电灯。骆驼的左右辟了抓彩部”,描绘出天成号热闹、新奇的场景,与三合祥的肃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新经营方式对顾客的吸引力。C.小说中多次描写街上的热闹场景,如“遇到街上有热闹的时候,照顾主儿的女眷们到这里向老掌柜借个座儿”,这些描写营造出祥和的社会氛围,体现了当时商业环境的繁荣,与三合祥的衰败形成反差。D.“伙计们安静的坐在柜里,有的轻轻拨弄算盘珠儿,有的徐缓的打着哈欠”,这一环境描写表现出三合祥恢复老规矩后店内的冷清,侧面反映出传统经营模式在当时已难以吸引顾客,生意逐渐萧条。8.辛德治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围绕“老字号”展开,在传统与变革的碰撞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显,则士耻之,故杀身以遂其行。由是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存乎身,名传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天不能杀,地不能生,当桀、纣之世,不之能污也。然则非恶生而乐死也,恶富贵好贫贱也,由其理,尊贵及己而仕,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①,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故厄穷而不悯,劳辱而不苟,然后能有致也。(选自《韩诗外传·卷一》,有删改)材料二:柳下惠为士师②,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选自《论语·微子》,有删改)材料三:朱子曰:“扬雄③少好辞赋,慕司马相如之作,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焉。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则龙蛇④,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往往摭《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以吊屈原云。”李生⑤曰:《离骚》,离忧也;《反骚》,反其辞,以甚忧也。彼以世不足愤,其愤世也益甚;以俗为不足嫉,其嫉俗愈深。盖深以为可惜,又深以为可怜,痛原转加,而哭世转剧也。夫有伯夷之行,则以饿死为快;有士师之冲,则以不见羞污为德,各从所好而已。若执夷之清而欲兼柳之和有惠之和又欲并夷之清则惠不成惠夷不成夷,皆假焉耳。屈子者夷之伦,扬雄者惠之类,虽相反而实相知也,实未常不相痛念也。(选自《焚书·读史》,有删改)【注】①执鞭之士:手执皮鞭为达官贵人开路的人,这里代指低等职位。②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员。③扬雄:汉代辞赋家,曾作《反离骚》凭吊屈原。④龙蛇:隐藏。⑤李生:李贽,《焚书》的作者。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执夷之清而欲A兼柳B之和C有惠之和又欲D并夷E之清F则惠不G成惠H夷不成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杀身以遂其行”与《归去来兮辞并序》“遂见用于小邑”两句中的“遂”意思相同。B.“不之能污也”与《诗经·卫风·氓》“秋以为期”两句都是倒装句。C.“直道而事人”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两句中的“事”意思不同。D.“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与《项脊轩志》“小鸟时来啄食”两句中的“时”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干、尾生、伯夷、叔齐等人都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B.柳下惠推断自己既然以正直为官,在哪里都会被多次罢免,因而不必离开自己的祖国。C.扬雄为屈原文采超过司马相如感到奇怪,心中难以忍受,但同时他也认为屈原不必赴死。D.李贽在《焚书》中认为屈原和伯夷属于同一类人,扬雄和柳下惠本质上也属于同一类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由是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2)彼以世不足愤,其愤世也益甚;以俗为不足嫉,其嫉俗愈深。14.古代的士人君子,在面对穷困时持有怎样的态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读陶渊明归去来 [宋]邵雍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何尝不遇如斯世,其那①难逢似此人。近暮特嗟时翳翳,向荣还喜木欣欣。可怜六百余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注】①其那,即“其奈”,怎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赞扬了陶渊明坚守本真的精神,表达诗人对其人生选择的高度认同。B.颔联将“如斯世”与“似此人”对比,表达了对陶渊明所处污浊世风的批判。C.颈联化用陶渊明辞句,既表现其归隐之乐,又暗含诗人读辞后的人生感受。D.尾联“闲人”实为诗人自况,表明对陶渊明的追随非慕形迹,而是心魂相契。16.尾联的“可怜”,或解为“可惜”,或解为“可喜”,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以“ , ”两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2)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 ”两句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 , ”两句指出了屈原产生“怨”的原因,寄寓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经坚挺的六块腹肌,渐渐被柔软的“游泳圈”取代,这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改变, ① 。腹部脂肪,这个看似无害的“赘肉”,实则正加速着我们的衰老进程,并悄然增加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那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腹部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肥胖呢?原来,在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特殊的“小工匠”——脂肪细胞祖细胞(APC),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岁月流逝,这些“小工匠”却仿佛被注入了新活力,开始在我们腹部周围疯狂建造“脂肪小屋”。科学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老年小鼠的APC比年轻小鼠的更活跃,能够制造出更多的脂肪细胞,即使移植到年轻小鼠体内也是如此。这就好比,即使你换了一个年轻的身体,那些年老的“工匠”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断扩建你的“脂肪王国”。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这些“超级工匠”在中年时开始大量出现,它们不仅制造脂肪细胞的能力更强,而且数量也远远超过普通APC。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年时,即使体重没有明显增加,腰围却会悄悄变大。那么,是什么趋使这些“超级工匠”如此疯狂呢?原来,一种名为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FR)的信号通路,在其中扮演了关健角色。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CP—A的“增值之门”,让它们不断进化成脂肪细胞,最终导致我们的腹部脂肪堆积。这项研究不仅让我们对腹部脂肪的增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通过 ② 或清除APC或CP—A,来防止与年龄相关的肥胖问题,并重新拥有健康体态和长寿生活。18.文中加点词语的引号,与其他三项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A.“游泳圈” B.“赘肉” C.“脂肪小屋” D.“超级工匠”19.文中第二段“小工匠”一词使用贴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倒数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其中两处。22.下图是一男子体型变化示意图,请结合以上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不同年龄阶段腹部形状形成的原因。要求:信息完整,语言科学,每点不超过25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陶渊明为了追寻内心的热爱而辞官归隐,王羲之为了获得精神的愉悦而与众人在兰亭集会。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追寻内心的热爱,实现精神的丰盈。也有人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物质的富足,享受物质生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陕西省咸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2.D 3.C 4.①材料一侧重理论内涵,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为核心,论证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强调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劳动实践及世代交替的过程。②材料二侧重理论构成,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核心理论(历史规律、社会结构、人民主体),突出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学理阐释的不足。 5.示例一: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新中国成立前夕,无数普通民众踊跃投身革命。人民群众用小推车为解放军运送物资,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正是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独立自主新中国的巨大跨越,充分彰显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示例二: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尽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冶炼、纺织、制盐等生产技艺。这些未留名的民间匠人通过世代实践改进工艺,推动了农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所言,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正是无数普通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构筑了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印证了“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的深刻真理。6.D 7.C 8.①忠诚敬业,对三合祥充满感情。在三合祥工作十五六年,将其视为第二家庭,因三合祥的变化而难过,愿意为其付出,如提出一人干五个人的活。②坚守传统,观念保守。他看重三合祥的老气度、老规矩,对周掌柜的改革极为不满,认为钱掌柜回来一切恢复老样子才好,难以接受新的经营方式。③有一定的见识,能意识到时代在变。虽热爱传统,但也知道周围许多店铺已舍弃老规矩,明白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9.①在传统经营理念与现代经营方式的碰撞中,老字号坚守传统却难以抵挡变革的冲击,最终走向衰败,揭示了时代变迁对传统商业文化的巨大影响。②以辛德治等人为代表的传统从业者,对老字号的坚守体现了对传统商业文化中诚信、规矩等品质的珍视,而这种坚守在现实面前的无力,引发人们对传统与现代如何平衡的思考。③小说通过描写老字号的兴衰,也反映出社会发展中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商业文化的演变方向。10.CFH 11.A 12.C 13.(1)由此看来,地位低下、生活贫穷,(并)不是贤士的耻辱。(2)扬雄认为世道不值得激愤,可他内心对世道的激愤却愈发强烈;认为世俗不值得憎恨,可他对世俗的憎恨也愈发强烈。 14.①坚守美德,不放弃对忠、信、诚等美德的追求。②坚持正道,无论身处何种处境,都不改变原则。15.B 16.认同“可喜”:①前两联表达对陶渊明坚守本真的钦佩,指出世道常有,但其率真自适情怀难得。②颈联化用《归去来兮辞》,既表现陶渊明归隐的快乐,又表达自己的洒脱情怀。③尾联“闲人”指作者自己,陶渊明精神难得、可慕可钦,作者为自己能在六百年后继其遗风感到“可喜”和自豪。认同“可惜”:①颔联既以“世道常有”衬托陶渊明精神难得,又以“斯世”的普遍性表现文人历来难申己志的遭际,暗含对世道的批判。②颈联化用《归去来兮辞》,既写陶渊明归隐之乐,又暗含对其生命时光流逝的慨叹。③六百余年后,仍有我这样的“闲人”步陶渊明后尘,多年过去世道仍无变化,令人“可惜”,暗含对功利世俗难容本真的批判。17.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18.B 19.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APC比喻为“小工匠”,将APC制造脂肪细胞比作“小工匠”建造“小屋”,写出了APC制造脂肪细胞的能力,生动而形象。 20.①更是健康隐患在悄然滋生(更带来了健康隐患)②阻断LFR信号通路 21.趋使——驱使(“趋”改为“驱”)关健——关键(“健”改为“键”)增值——增殖(“值”改为“殖”) 22.①25岁,腹部APC活力不足,脂肪细胞少,以肌肉为主。②35岁,APC活跃,制造新的脂肪细胞,腹部脂肪增多。③45岁,APC进化为CP—A,能力更强大,腹部脂肪堆积。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