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初中化学模拟试题001.(2024九上·杭州期末)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答案】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不符合题意;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化合物和单质的定义分析;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根据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2.(2024九上·杭州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为+7价②不同的纯净物可能由相同的元素组成③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⑤混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①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而在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是,该说法正确;②不同的纯净物可能由相同的元素组成,如H2O和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说法正确;③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臭氧就不是分解反应,该说法错误;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说法正确;⑤混合物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该说法错误。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错误的是③⑤。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纯净物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来解答。3.(2024九上·杭州期末)10g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有关结论错误的是A.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B.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盐酸量越小C.共生成4.4g二氧化碳D.共生成11.1 g氯化钙【答案】B【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碳酸钙高温分解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后,钙元素均在氯化钙中,根据钙元素守恒,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相等,再根据氯元素守恒,故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等,故煅烧充分与否,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等,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两个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二氧化碳中,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钙元素守恒,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等质量的盐酸和足量的固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相等来解答。4.(2024九上·杭州期末)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一定条件下,某反应 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 X的变化曲线重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 时刻,H2和 HF 的质量相等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物质X 的化学式是 F2【答案】A【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A、t时刻,氢气和HF的分子数相等,但是它们的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F的个数分别是2、0,生成物中含H、F的个数分别是2、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F,故X的化学式为F2,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利用图示可知,氢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氟化氢气体的方程式的含义,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5.(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本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C.a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答案】C【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有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防止产生误差,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序留下,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如图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有稳定的液面差来解答;B、根据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来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数来解答;C、根据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序留下来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不溶于油来解答。6.(2024九上·杭州期末)取4.66g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 yMg(OH)2 zH2O]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晶体失去结晶水、Mg(OH)2分解为MgO和H2O、MgCO3分解为两种氧化物,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4~t5段固体的成分为MgO和MgCO3B.该晶体中x:y:z的最简比=1:4:4C.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D.整个实验过程产生了0.9g水【答案】B【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利用题意分析可知,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先失去结晶水,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当碱式碳酸镁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是氧化镁。A、由分析可知,t3~t4时间段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水,则t4~t5段中为固体为MgO和MgCO3,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t1~t2段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结晶水的质量,故结晶水的质量为4.66g-3.94g=0.72g;t3~t4段是Mg(OH)2受热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3.94g-3.76g=0.18g,由,可求出晶体中Mg(OH)2的质量为0.58g; MgCO3的质量为4.66g-0.72g-0.58g =3.36g;所以x:y:z=: : =4:1:4,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故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生成水的质量为:4.66g-3.76g=0.9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像可知,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失去结晶水;t1~t2时间段碱式碳酸镁晶体脱去结晶水;t3~t4时间段Mg(OH)2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在t5~t6时间段温度较高时MgCO3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7.(2024九上·杭州期末)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依据是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掉8800g二氧化碳可生成 g有机清洁燃料。【答案】(1)H2O;质量守恒定律(2)(3);解:设生成有机清洁燃料的质量是xx=6400g答:生成有机清洁燃烧的质量为6400g【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可知,该反应后硼、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6、12,反应前硼、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0、0,故反应物中还应含6个O、12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O; 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掉8800g二氧化碳可生成有机燃料的质量为:解:设生成有机清洁燃料的质量是xx=6400g答:生成有机清洁燃烧的质量为6400g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解答;(3)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CH3OH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甲醇的质量来解答。8.(2024九上·杭州期末)纯碱(Na2C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改进了纯碱的生产工艺,为纯碱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天然气、空气、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③析出晶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操作1的名称是 ,母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已知反应生成的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结合下图分析,该反应能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 。(3)反应④中NaHCO3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该物质可循环利用。此流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上述流程中副产品NH4Cl在农业上做氮肥时,不能和 混合施用。(5)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和图中溶解度曲线如图,写出以硫酸铵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硫酸钾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过滤;Na+、NH4+;相同条件下,生成NaHCO3的质量多;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小(3)H2O;CO2(4)碱性物质(5)【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反应①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由题中信息知,母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还有生成的NH4Cl,故母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NH4+。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质量越大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由题中信息知生成的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故NaHCO3的质量较大。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由图示信息知,NaHCO3的溶解度较小。(3)反应④中NaH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CO2、X、Na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故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因X在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故X是水;由流程图可知流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4)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5)硫酸铵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天然气甲烷和水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来解答;(2)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后的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质量越大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来解答;(3)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来解答;(4)根据铵根和氢氧根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来解答;(5)根据硫酸铵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来解答。9.(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环境湿度对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的影响。【猜想与假设】猜想1:Na2O2与CO2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不反应,只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反应。猜想2:Na2O2与CO2在湿度较小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均能反应。【查阅资料】①常温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②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③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④ppm是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实验探究】(1)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较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2)如图2,在三颈烧瓶中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3)待CO2传感器显示CO2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Na2O2的塑料袋,使Na2O2粉末与潮湿的CO2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3、图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用图5装置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固体干燥剂的作用是 。(5)装置同图2。待CO2传感器显示CO2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Na2O2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较干燥的CO2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6、图7。【结论与反思】(1)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猜想 (填“1”或“2”)是正确的。(2)分析图3中相对湿度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吸收氯化氢;过氧化钠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碳能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2;过氧化钠与水能反应【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实验探究:(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3)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过氧化钠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碳能反应;(4)干燥管中的碱石灰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湿度造成影响;结论与反思:(1)根据图6和图7可看出,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过氧化氢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猜想2正确,故填:2;(2)图3中湿度在减小,说明水分减少,说明过氧化氢能与水发生反应。【分析】根据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在较大湿度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在较小湿度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来解答。1 / 12024年初中化学模拟试题001.(2024九上·杭州期末)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2.(2024九上·杭州期末)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为+7价②不同的纯净物可能由相同的元素组成③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⑤混合物的组成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3.(2024九上·杭州期末)10g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完全反应。有关结论错误的是A.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B.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盐酸量越小C.共生成4.4g二氧化碳D.共生成11.1 g氯化钙4.(2024九上·杭州期末)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一定条件下,某反应 中所有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H2和物质 X的变化曲线重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 时刻,H2和 HF 的质量相等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物质X 的化学式是 F25.(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本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C.a导管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6.(2024九上·杭州期末)取4.66g碱式碳酸镁晶体[xMgCO3 yMg(OH)2 zH2O]置于氮气流中加热,实验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晶体失去结晶水、Mg(OH)2分解为MgO和H2O、MgCO3分解为两种氧化物,残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4~t5段固体的成分为MgO和MgCO3B.该晶体中x:y:z的最简比=1:4:4C.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D.整个实验过程产生了0.9g水7.(2024九上·杭州期末)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依据是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掉8800g二氧化碳可生成 g有机清洁燃料。8.(2024九上·杭州期末)纯碱(Na2C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他改进了纯碱的生产工艺,为纯碱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天然气、空气、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③析出晶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操作1的名称是 ,母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已知反应生成的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结合下图分析,该反应能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 。(3)反应④中NaHCO3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该物质可循环利用。此流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上述流程中副产品NH4Cl在农业上做氮肥时,不能和 混合施用。(5)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和图中溶解度曲线如图,写出以硫酸铵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硫酸钾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9.(2024九上·杭州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环境湿度对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的影响。【猜想与假设】猜想1:Na2O2与CO2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不反应,只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反应。猜想2:Na2O2与CO2在湿度较小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均能反应。【查阅资料】①常温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②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③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④ppm是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实验探究】(1)用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较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2)如图2,在三颈烧瓶中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3)待CO2传感器显示CO2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Na2O2的塑料袋,使Na2O2粉末与潮湿的CO2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3、图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用图5装置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固体干燥剂的作用是 。(5)装置同图2。待CO2传感器显示CO2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Na2O2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较干燥的CO2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6、图7。【结论与反思】(1)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猜想 (填“1”或“2”)是正确的。(2)分析图3中相对湿度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解析】【解答】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不符合题意;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化合物和单质的定义分析;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根据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2.【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①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而在高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是,该说法正确;②不同的纯净物可能由相同的元素组成,如H2O和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该说法正确;③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臭氧就不是分解反应,该说法错误;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说法正确;⑤混合物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该说法错误。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错误的是③⑤。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纯净物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分解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来解答。3.【答案】B【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 、碳酸钙高温分解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碳酸钙和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后,钙元素均在氯化钙中,根据钙元素守恒,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相等,再根据氯元素守恒,故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等,故煅烧充分与否,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相等,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两个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二氧化碳中,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钙元素守恒,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等质量的盐酸和足量的固体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相等来解答。4.【答案】A【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析】【解答】A、t时刻,氢气和HF的分子数相等,但是它们的质量不相等,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F的个数分别是2、0,生成物中含H、F的个数分别是2、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F,故X的化学式为F2,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利用图示可知,氢气和氟气反应生成氟化氢气体的方程式的含义,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来解答。5.【答案】C【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有稳定的液面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时,要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防止产生误差,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序留下,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b管中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实验测定的结果偏小,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如图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向上移动c管,观察b、c管中是否有稳定的液面差,有稳定的液面差来解答;B、根据移动c管,使b、c管中的液面保持同一高度来读取b管中的气体体积数来解答;C、根据a导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顺序留下来解答;D、根据二氧化碳不溶于油来解答。6.【答案】B【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利用题意分析可知,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先失去结晶水,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当碱式碳酸镁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是氧化镁。A、由分析可知,t3~t4时间段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水,则t4~t5段中为固体为MgO和MgCO3,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t1~t2段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结晶水的质量,故结晶水的质量为4.66g-3.94g=0.72g;t3~t4段是Mg(OH)2受热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3.94g-3.76g=0.18g,由,可求出晶体中Mg(OH)2的质量为0.58g; MgCO3的质量为4.66g-0.72g-0.58g =3.36g;所以x:y:z=: : =4:1:4,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故0~t1固体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晶体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分析知生成水的质量为:4.66g-3.76g=0.9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像可知,在加热到t1时碱式碳酸镁晶体开始分解失去结晶水;t1~t2时间段碱式碳酸镁晶体脱去结晶水;t3~t4时间段Mg(OH)2分解为氧化镁和水;在t5~t6时间段温度较高时MgCO3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7.【答案】(1)H2O;质量守恒定律(2)(3);解:设生成有机清洁燃料的质量是xx=6400g答:生成有机清洁燃烧的质量为6400g【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根据反应方程式中可知,该反应后硼、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6、12,反应前硼、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0、0,故反应物中还应含6个O、12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O; 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掉8800g二氧化碳可生成有机燃料的质量为:解:设生成有机清洁燃料的质量是xx=6400g答:生成有机清洁燃烧的质量为6400g 。【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来解答;(3)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CH3OH和水的方程式中已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式量来计算甲醇的质量来解答。8.【答案】(1)(2)过滤;Na+、NH4+;相同条件下,生成NaHCO3的质量多;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小(3)H2O;CO2(4)碱性物质(5)【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反应①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是过滤。由题中信息知,母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还有生成的NH4Cl,故母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NH4+。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质量越大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由题中信息知生成的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故NaHCO3的质量较大。相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由图示信息知,NaHCO3的溶解度较小。(3)反应④中NaH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CO2、X、Na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不变,故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因X在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故X是水;由流程图可知流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4)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5)硫酸铵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1)天然气甲烷和水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来解答;(2)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后的母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质量越大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在溶液中越容易析出来解答;(3)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来解答;(4)根据铵根和氢氧根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来解答;(5)根据硫酸铵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来解答。9.【答案】吸收氯化氢;过氧化钠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碳能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2;过氧化钠与水能反应【知识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实验探究:(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3)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过氧化钠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与二氧化碳能反应;(4)干燥管中的碱石灰能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湿度造成影响;结论与反思:(1)根据图6和图7可看出,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过氧化氢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猜想2正确,故填:2;(2)图3中湿度在减小,说明水分减少,说明过氧化氢能与水发生反应。【分析】根据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能吸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在较大湿度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碳在较小湿度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来解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初中化学模拟试题00(学生版).docx 2024年初中化学模拟试题00(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