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1.(1)本题考查字音。“哺育”的“哺”读作“bǔ”。“斑斓”的“斓”读作“lán”。故选:B。(2)本题考查字形。①“闲(xiá)”写作“闲暇”。②“过(yǐn)”写作“过瘾”。(3)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一空,语境强调“排遣情绪”,“烦躁”(情绪焦虑)更贴切,排除“烦琐”(事务复杂)。第二空,语境强调“未经历的遗憾”,“遗憾”(泛指惋惜)更合适,排除“抱憾”(多用于个人长期遗憾)。(4)本题考查了病句的识别与修改。原句主宾搭配不当,“夏天”是季节,不能是“地方”。调整主语为“夏天的滹沱河”,宾语为“地方”。故选:D。2.(1)A(2)示例:践孝行———拍摄“孝行”照片3.①阴阳割昏晓②不畏浮云遮望眼③独怆然而涕下(易错字:怆)④落红不是无情物⑤万里赴戎机⑥濯清涟而不妖(易错字:濯、涟)4.足 莫笑5.示例: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6.甲诗中的“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悠闲。乙诗中的“闲”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7.①这②调弄,弹奏③洗8.B9.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②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10.刘禹锡和李愿都是安贫乐道、高洁傲岸、远离官场、淡泊名利、投身自然的人。示例一:赞同。与其在官场中受世俗影响,浪费生命,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示例二:不赞同。读书人应该有兼济天下的使命感,不能为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放弃使命。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枯柳比作“认识世界的小书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枯柳在“我”童年时期的重要意义,它是“我”通过书籍了解外界、展开想象的场所,体现了“我”对枯柳的喜爱与依赖。12.作者在枯树上看书时,枯树变成了老人的船、荒岛、湘西吊脚楼。如果读《骆驼祥子》,枯树可能会变成北平城的大街小巷(或祥子拉车经过的胡同、祥子租住的大杂院等)。13.作者给小伙伴讲书里的故事。小伙伴们把成长的烦恼与痛苦说给彼此和枯树听。春天,将枯树长出的柳条编成圈,插上桃花和油菜花做成花帽。春天,坐在枯树上眺望远方,展开对书中景物的想象。夏天傍晚,透过枯树看火烧云,喝汽水。14.枯树会是一个包容、慈爱、默默奉献的人。它包容孩子们的各种情绪,倾听他们的烦恼,为他们提供玩耍和想象的空间,像一位温柔的长者,默默陪伴孩子们成长,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15.A16.“没有丝毫犹豫”突出左林的勇敢担当,体现边防官兵无畏精神,为后文作铺垫。17.不能删;该段体现官兵重情重义及军民情谊,丰富内容,深化主题,与巡逻精神相辅相成。18.示例:甲:官兵对祖国纯粹坚定的爱,守护边疆的行为,符合“最清澈的爱,最可爱的人”。19.(1)这段话通过“脱下”“套在”“提起”“倒进”等连贯、有力的动词,生动刻画了保尔劳动时的干练与熟练。动作描写既展现了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又通过高效利落的劳动场景,暗示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为后文人物的成长埋下伏笔。(2)保尔通过哥哥结识了朱赫来。朱赫来的出现帮助保尔接触革命思想,教会他拳击和电工技术,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引路人。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 语文第一部分(1~2题12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河北石家庄人眼中,滹沱河哺育着这一方水土。一湾碧水,两岸美景,2024年,滹沱河(石家庄市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里有秀美的蓝天碧水,有成群的野鸭游弋,花儿五彩斑斓、鸟儿灵动有趣……每一步皆是风景。滹沱河的夏天是石家庄人最喜欢的地方。在闲(xiá)时刻,我常与挚友相伴,漫步在滹沱河畔,任河风轻拂面庞,排遣心中的_____(烦躁/烦琐)。夜幕降临,2025年全新升级的滹沱河生态区“光影水秀”震撼登场,看得人直呼过(yǐn)。“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个夏天,不妨赴一场与滹沱河的浪漫之约,去欣赏滹沱河畔的美景,去感受“光影水秀”的奇幻与浪漫……如果错过,你一定会感到_____(抱憾/遗憾)。让我们一起相约滹沱河畔吧!(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哺育(bǔ) 斑斓(lái)B.哺育(bǔ) 斑斓(lán)C.哺育(pǔ) 斑斓(lán)D.哺育(pǔ) 斑斓(lái)(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闲(xiá) ②过(yǐn)(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4)下列对文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夏天的滹沱河是石家庄人最喜欢的季节。B.滹沱河的夏天是最受石家庄人喜欢的地方。C.滹沱河的夏天是最喜欢石家庄人的季节。D.夏天的滹沱河是石家庄人最喜欢的地方。2.(4分)为宣传“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七年级(2)班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下面是小语搜集的经典故事,其中不属于“孝亲敬老”主题的一项是(2分)A.孟母三迁 B.黄香温席 C.木兰代父从军 D.王祥卧冰求鲤(2)小翼准备为本次活动办一期黑板报,请你帮他再拟一个栏目名称。(2分)栏目一:明孝礼——解读“孝礼”内涵栏目二:传孝义——讲述“孝义”故事栏目三:第二部分(3~20题5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小语与小文围绕“时光倒流,你想遇见谁”的话题展开讨论,请你补全对话。(6分)小语:如果时光倒流,我想遇见杜甫,与他同游泰山,领略泰山“造化钟神秀,① ”的神秀巍峨;我想遇见王安石,与他同登飞来峰,畅谈“②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迈洒脱;我还想遇见陈子昂,与他在幽州台同吟“念天地之悠悠,③ ”。小文:我想遇见龚自珍,与他漫步于落花小径,体悟“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赤诚情怀;我想遇见花木兰,见证她“⑤ ,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我想遇见周敦颐,与他探讨君子“出淤泥而不染,⑥ ”的高洁之美。(二)(6分)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甲]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二月四日作①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①此诗作于淳照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4.甲诗首联中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2分)5.你会在哪一种情境下运用甲诗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2分)6.小冀发现两首诗都提到了“闲”,表达的心境却不尽相同。请说说这两首诗中的“闲”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三)(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①;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②,刀锯③不加,理乱不知,黜陟④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有删改)注:①茹:吃。②车服不维:没有官职的束缚。③刀锯:这里泛指刑具。④黜陟(chù zhì):指官吏降免或升迁。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斯是陋室 ②可以调素琴 ③濯清泉以自洁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B.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C.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D.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起居无时,惟适之安。10.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李愿都是怎样的人?你赞同他们的处事态度吗?请说明理由。(4分)三、现代文阅读(12分)(一)(12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枯树上的童年①惠风和畅的日子,我常常会想起故乡的那株枯树。它悬空弯在环绕村庄的河岸边,像是崖壁上的孤勇者,透着冷峻与决绝。那弯腰般的弧度,又酷似慈眉善目的老者,任孩童们在其间安坐畅想。②几乎每一个在乡下生活过的孩子,都有一段关于枯树的记忆,时光、友谊、欢乐、孤独、愁苦、向往,都散落在那里。③故乡的那株枯树是一株白柳,双人环拥才能丈量出它的腰身。就是这样蓬勃的大树,在雨水涨满,河床长久塌陷时也跟着塌陷,直至枯败。水浸根坏,虫蚁蚕食,弯了腰、空了心,大材成为废材,主人便把它遗忘在原地,却意外成了孩子们的乐园。④天睛时,我会躲到那里看书。彼时水和虫蚁退去,它的身姿又挨着土地,所以坐上去非常安全。然而,柳树干没有梧桐树光滑,它凹凸不平,自上而下蔓延着千沟万壑。不小心刚蹭到爆裂开的黑树皮,身上还会沾上木香味的木屑。即便如此,那枯柳依然是我认识世界的小书房,只消带个垫子垫在屁股底下就好。⑤在它的脊背上,我读了《老人与海》,便把它想象成老人的船,把碧青的河水想象成汹涌的大海,再把摇荡在河中的枝条树影想象成风浪掀起的褶皱。恍恍惚惚间,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圣地亚哥老人,还破天荒逮住了大马林鱼。又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枯柳树便成为荒岛,我是流落荒岛意志坚定的人;再读《边城》,枯树就瞬间化为湘西吊脚楼,顺着河流的方向、仿佛能望到翠翠和她的黄狗……⑥除了我,村里的小伙伴帮家里忙完农活,也会奔到这里。他们一来,就让我讲书里的故事,讲完了,他们不满意,质问我为何讲的都是水?我一时不知作何回答,只好说,坐在水边当然要讲水啦!于是大家齐齐笑起来。⑦除了书上的故事,现实成长的烦恼与痛苦,也被小伙伴们留在了那里。父母的不理解,干农活的疲累,对未知的恐惧,我们说给彼此听,也说给枯树听。仿佛那些烦恼随风散了,也就真的会散一样。⑧当然,枯树也不是永远都颓着,春天,偶尔会返生机。脊背上分散长出几缕柳条,细细密密的柳叶缀在上头,恰好应了那句古话——老树发新芽。将柳条扦下来编成圈,插上一些桃花和油菜花,就成为一顶漂亮的花帽。⑨春天,坐在枯树上眺望远方,着实带给我们自然葳蕤(weī ruī)的豪阔享受。眼前是碧水野鸭、身后是油菜花田,河对岸有铺开数百亩的青青麦田。由此,我们展开对书中所绘的丘壑、山岭、渊海、峡谷、雨林的想象,想象到了,也就等于领略过了。⑩夏天,枯树周遭高林大树擎出清凉的树荫。傍晚,我们会透过枯树看西边绚烂的火烧云,再喝上一瓶汽水,快乐至极。坐在屋顶自是比坐在弯树上望得更高更远,然而,经过一天的暴晒,屋顶成为滚烫铁板,肉做的屁股万万沾不得。 秋天,等到斜晖晒到身上再也不暖、秋雨绵绵、一切湿哒哒的时候,就不敢踏足了。冬天,岸边结了冰,枯树冻得硬邦邦、更不敢接近了。到了翌年,枯树重新腐化、最终烂成一块一块,兜回家烧火也烧不旺。最后沦落到人们都不愿捡它,任它化成土掺成泥,消匿得了无痕迹。 在乡下,这样的枯木除了早日锯下当柴火烧,确实无用。然而就是这无用枯木,为童年的我们撕开了一条通往广阔世界的裂缝。它“教”给我们想象,“教”给我们美的享受,“教”给我们处理烦恼的方法,也向我们敞开独处的美妙。所以长大后、见惯了名山大川,却又常常想起它。最无用的它,带给乡野孩子疲累成长里最轻松的休闲;最无用的它,更带给乡野孩子贫瘠生活里最丰盈的精神寄托。(选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12.作者在枯树上看书时,枯树都变成了什么?如果作者在枯树上读《骆驼祥子》,枯树会变成什么呢?(4分)13.除了看书,作者和小伙伴还在枯树上做了哪些事情?(3分)14.如果将文中的枯树人格化,你认为枯树会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二)(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高原巡逻路①远处山峰上白雪皑皑,湛蓝的天空带着一些清冷。这天,我们随西藏军区某边防连踏上巡逻路。②“巡逻苦,训练苦,边防官兵不怕苦;千家乐,万家乐,戍边卫国苦也乐……”嘹亮的口号声打破了宁静。巡逻官兵身姿笔挺地在营门口整装列队,眼神中透出坚定与无畏。爬绝壁、攀绳梯、蹚冰河、翻雪山……营区四周墙上的宣传画,是一茬茬边防官兵勇闯巡逻路的生动记录。③队伍刚出发不久,一座绝壁就出现在眼前,老兵给它取名为“好汉坡”。坡壁近乎垂直,抬头仰望,陡峭的崖壁直插云霄,令人生畏。④二级上士左林担任开路先锋,他熟练地拿出了攀登绳。巡逻队员们依次上前,将攀登绳绑在腰间。⑤上等兵刘洪帅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巡逻时的经历,仍心有余悸。那次攀爬“好汉坡”时,他脚下岩石松动,一脚踩空,整个人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从高空坠落。刘洪帅大脑一片空白,所幸腰间的攀登绳紧紧拽住了他。战友在上方拼尽全力拉住绳索。最终,刘洪帅安然无恙。他常感慨,是战友救了自己。⑥攀爬过“好汉坡”后,官兵才真切体会到其中的艰难。每一次用力上攀,都需要直面内心的恐惧和体力的快速消耗。爬上坡顶,大家坐在草地上,大口喘着粗气。⑦翻过“好汉坡”,凛冽的风如利刃划过脸颊,呼吸时像有冰碰扎进肺叶。⑧再往前走,一条河拦住去路。河面上,一根长约15米、直径不足30厘米的树干横跨两岸,形成一座天然的独木桥。桥下,汹涌的河水拍打着岩石,发出轰隆隆的响声。⑨望着独木桥,有的战士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些许担忧。左林没有丝毫犹豫,深吸一口气,系上攀登绳,率先登桥。⑩左林的身影在风中微微颤抖。在众人帮助下,他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前挪动,成功抵达对岸,并迅速将绳索固定。官兵相互鼓励与协助,队伍顺利通过了这座桥。 “所有人,集合点名!”连长欧涛的声音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巡逻队员们迅速整理着装,在崖壁下列队。 “罗国穗。” “到!” “古怒。” “到!” 连长念完第一个名字,全体人员齐声答“到”,第二个名字亦是如此。答“到”的声音响彻山谷。 2005年,巡逻队途经此地时,突遇泥石流。副班长古怒毫不犹豫地推开身旁战友,自己却被泥石流吞没。战士罗国穗在攀爬峭壁时,不慎坠崖,壮烈牺牲。连长声音凝重地向我们讲述着这段故事,眼神中满是对两位烈士的深切缅怀与崇敬。 这个边防连的官兵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烈士古怒的母亲。古怒英勇牺牲后,全连官兵使自发地将对烈士的缅怀与敬意,化作对古妈妈的关爱,大家都成了古妈妈的“兵儿子”。“这一声妈妈,我们饱含深情地叫了整整20年,还要继续叫下去。”欧连长满含敬意地说。 一声真挚的“古妈妈”,一群赤诚的“兵儿子”。20年来,这声“妈妈”越叫越亲。这些年,古妈妈心里充满对“兵儿子”们的牵挂。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寒冷的边防线上穿得更暖和,她坐在缝纫机前,飞针走线,亲手缝制手套、鞋垫。一双双鞋垫上面,纳着的是母亲的关怀;一副副手套里面,裹藏着亲人的温暖。 每逢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休假的官兵便前往古妈妈家中,陪她一起聊天、包饺子,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祥和温馨的节日。 继续前行,我们又遭遇了许多困难:陡峭的山坡、湿滑的冰面……每一次,大家都凭着互相帮助和顽强的意志,成功跨越艰难险阻。 傍晚,太阳将金黄色的光辉洒在雪山,我们终于到达了巡逻点位。那是一片空旷的草地,四周群山环绕,好似大自然筑起的天然屏障。草地中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的辉映下格外亮眼。 “边防有我在,祖国请放心!”宣誓的那一刻,官兵举起右拳,一声声誓言响彻山谷,久久回荡。年轻的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边疆,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着军人的使命。(选自2025年4月6日《解放军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段的口号,仅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B.文章第③段和第⑧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展现出边防巡逻任务的艰巨。C.文章通过连长点名和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D.以“边防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誓言结尾,强化了文章爱国奉献的主题。16.赏析文章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17.小冀觉得第 段与高原巡逻关联不大,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18.以下是网友读完这篇文章后留下的两条热评。请你任选一条点赞,尝试理解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你点赞的理由。(4分)甲:最清澈的爱,最可爱的人。乙: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四、整本书阅读(7分)19.(7分)结合整本书阅读,回答问题。(1)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3分)保尔脱下一只靴子,套在炉筒上,鼓起风来,那两个能装四桶水的大肚子茶炉立刻冒出火星。接着,他提起两桶脏水,飞快地倒进污水池,然后往大水锅底下添些木柴,把湿抹布搭在烧开的茶炉上烘干。[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2)保尔 柯察金通过哥哥结识了谁?他的出现对少年保尔有什么帮助?(4分)五、第三部分(21题50分)2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多一点兴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一点欣赏,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多一点执着,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多一点担当,让我们的脊梁更加挺拔……请以“多一点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