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图示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亚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探险路线依次经过( )
A.东南亚—南亚—西亚 B.南亚—中亚—西亚
C.东南亚—东亚—北亚 D.东亚—中亚—北亚
2.下列有关探险队员对①②③④的记载,可信的是( )
A.①地人口稀疏,经济发达 B.②地空气稀薄,高寒缺氧
C.③地人口密集,稻田广布 D.④地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3.甲、乙两地同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差异却非常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据报道,2024年1月1日以来,日本已发生155次地震,其中包括两次6级以上强震,最高震级达7.6级。读日本工业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面积狭小且多活火山 B.日本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C.日本四面环海,海啸频繁 D.日本海岸线曲折
5.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 )
A.劳动力廉价 B.矿产资源丰富 C.土地价格低 D.优良港口众多
6.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提早退休 B.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
C.减轻育儿负担 D.推迟退休年龄
下图示意中南半岛地形、河流及城市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中南半岛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东高西低
8.中南半岛河流流向主要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西向东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南向北流
9.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①山区②河流沿岸③半岛北部④河口三角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示意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①海域沿岸,①海域名称是( )
A.墨西哥湾 B.波斯湾 C.红海 D.里海
11.甲石油输出路线的目的地最可能是(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亚洲东部 D.澳大利亚
12.该地区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是( )
A.距海近,交通便利 B.降水少,晴天多
C.土地比较肥沃 D.科技先进
读欧洲西部及法国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B.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C.种植业比重大,旅游业发达 D.工业密集,多为发达国家
14.右上图为法国大部分家庭的用餐场景,餐桌上常见牛排、羊肉、奶酪等乳肉产品。形成该饮食习惯的原因推理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畜牧业发达②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
③位于中纬度大洋东岸④多汁牧草,且草场广布
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15.法国旅游资源众多,下列景点位于法国的是( )
A.卢浮宫 B.威尼斯水城 C.帕特农神庙 D.罗马斗兽场
某同学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的思维导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城市建设用地 B.扩大耕地面积
C.获取森林资源 D.完善基础设施
17.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产量下降 B.滥伐森林 C.自然灾害频发 D.人口增长过快
18.下列关于协调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的建议,可取的是( )
①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④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和“美国年均龙卷风发生频次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反应的美国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
A.生产精细化 B.产品商品化 C.过程机械化 D.地区专门化
20.美国龙卷风年均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形区是( )
A.落基山脉地区 B.中部平原地区
C.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区 D.五大湖地区
21.下列农业带受龙卷风影响最小的是( )
A.棉花带 B.玉米带
C.亚热带作物带 D.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2025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冰川保护”。据观测,2025年北极边缘海冰覆盖率仅15%(正常应超50%)。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北极海冰持续退减,其主要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全球变暖 B.人类开采海冰,输往干旱地区
C.北极降水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D.科考活动频繁,环境破坏严重
23.北极海冰持续退减,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全球板块的运动 ②沿海地区海陆变迁 ③寒带范围的变化 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4.下列措施,不利于减缓海冰退减的是( )
A.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积极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发展高排污、高耗能产业 D.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二、解答题
25.读“印度地形图”和“印度经济作物及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左图,印度北靠A 山脉,中部为 平原,南部为面积广大、低矮平缓的B 高原;印度的邻国①是 。
(2)根据矿产资源的分布判断,右图中甲、乙两地中适合建成钢铁工业区的是 ,理由是 。
(3)右图中孟买、加尔各答两地中适宜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并分析该地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的条件。 、 。(两点即可)
26.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有其共同点。两个地区都位于 半球、都地处中低纬度、都临近 洋。
(2)两区域矿产资源大都外销,澳大利亚矿产品主要销往中国、日本、韩国等。从地理位置、矿产资源条件、开采技术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矿产外销的优势。
(3)澳大利亚经济发达,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澳大利亚的发展献策。
(4)澳大利亚矿产开采后常会回填矿坑、改良土壤,不给地球留“疤痕”,说说该做法的意义。
27.区域学习重在方法,用学习国家的方法来认识国家。巴西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下图为巴西大立产区分布示意图1及种植区气候资料示意图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来看,巴西位于 洲东部,东临 洋。
(2)巴西主要的地形北部为 平原,属于 气候;南部为 高原;巴西总体地势特征为 。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巴西大豆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
(4)近年来,巴西当地农民不断向热带雨林地区扩大大豆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达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28.2025年3月,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到达罗斯海预定海域,对罗斯海开展科学考察。读南极地区图和秦岭站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站是我国首个面向 洋的南极考察站;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站 (有或无)极昼极夜现象。南极考察期间,科考队员能看到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 。
(2)此次考察首次在秦岭站应用风、光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请结合南极地区自然条件分析其运用这些清洁能源的原因。
秋季,环南极洲海域光照微弱,与夏季有明显区别。罗斯海被大量海冰覆盖,海冰厚度不一。海底地形有海沟、海岭和海底火山等,给海洋探测和采样工作带来挑战。罗斯海距离陆地遥远,运输补给物资的路线漫长。
(3)根据材料,说出在罗斯海考察面临的主要困难。
(4)试分析我国南极科考队需在11月至次年3月集中开展任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D 6.A
7.C 8.A 9.D
10.B 11.A 12.B
13.C 14.B 15.A
16.B 17.D 18.A
19.D 20.B 21.D
22.A 23.D 24.C
25.(1) 喜马拉雅 恒河 德干 巴基斯坦
(2) 甲 甲地矿产(煤、铁)资源丰富
(3) 孟买 靠近棉花产区,原材料丰富; 交通便利
26.(1) 东 印度
(2)距离近,运输成本低;矿产品质优,埋藏浅,便于开采;机械化、自动化开采,技术水平高。
(3)问题:单一的商品经济,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借鉴之处:发展多元化经济,产品深加工,引进人才,提高技术等
(4)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恢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27.(1) 南美 大西
(2) 亚马孙 热带雨林 巴西 南高北低
(3)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温暖,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4)不同意;雨林可以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破坏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等;同意,该地区全年高温,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优;且可开垦空间大,开垦耕地潜力大;缓解有限耕地的人地矛盾,提高农民收入。
28.(1) 太平洋 有 企鹅
(2)南极风力资源丰富,可使用风能发电;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可使用太阳能发电;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能和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适合在南极开发利用。
(3)气候严寒,光照微弱;海冰和冰川分布,导致航线困难;海底地形复杂,不利于海洋探测和采样;物资补给运输困难等。
(4)此时段为南极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有极昼现象),便于开展科考活动和物资运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