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通过读书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3.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核心素养】
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重难点】
1.通过读书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2.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评价任务】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
(1)《古诗三首》
A. 《出塞》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B.《凉州词》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的又有几人能回?
C.《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 将三件事组合,去掉多余的部分,并用词语进行连接,形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再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B. 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文写了多件事时,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去掉多余的部分,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3)《梅兰芳蓄须》
A.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用适合的词语将事件连接起来。课文主要内容是: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B. 总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一步: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步:用连接词把多个事件组合起来。
(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阅读《徐悲鸿的故事》完成课后题。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许多人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 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祖国 我们比一比 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学习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有一位法国著名画家非常(喜欢 喜爱)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信念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到他的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做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 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在括号里恰当的词画上“√”。
2.在第三自然段处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第三、四自然段的大意。
4. 改写句子,保持原意。
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5. 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6. 为什么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本组课文围绕“保卫祖国”这一专题编排的,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读书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五、评价检测
1.请你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疑 凝
(1)同学们听着烈士们的故事,( )这座丰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泪水。
(2)对这件事马小跳感到有些( ),因为他没有听明白。
租 祖
(3)我们的( )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是个伟大的国家。
(4)现在提倡绿色出行,许多城市出现了( )自行车的新业务,深受大家欢迎。
2.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博:①多,丰富 ②宽广 ③取得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
(2)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3)叶圣陶老先生知识渊博。( )
3. 选词填空。
(1)在沈阳租界,中国巡警面对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的现象,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___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
(2)大家只能_____(A.劝告 B.劝慰 C.安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3)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______(A.解救 B.拯救 C.解脱)出来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梅兰芳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要求。
B.这位法官秉公执法,深受人们的爱戴。
C.我们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能志存高远。
D.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5.补充句子。
(1) ,万里长征人未还。
(2)莫愁前路无知己, 。
(3) ,不肯过江东。
【板书设计】
第一步: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步:用连接词把多个事件组合起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