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雨(节选)》课件(共6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雷雨(节选)》课件(共6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69张PPT)
节选
导 入
它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它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它是我国戏剧泰斗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作品
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却把我,留给了黑暗。
——《雷雨》
亮 标
1、把握本剧的矛盾冲突。
2、通过品味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把握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第一部分
知人论事
作者简介
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笔名曹禺,来源于本姓“萬”,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少年时代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在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曹禺曾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作者简介
戏 剧
戏 剧
内涵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作用 用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分类 艺术呈现形式 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反映的时代 历史剧、现代剧
物理长度 独幕剧、多幕剧
风格流派 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
冲突性质与命运结局 悲剧、喜剧、正剧
戏剧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戏剧结构 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
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
戏 剧
三要素 矛盾冲突 (基本要素) 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特点: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
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人物语言 内涵:剧中人物的语言。
主要特点: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
表现形式: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舞台说明 内涵: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创作原则 “三一律”,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戏 剧
补充:
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白话剧”。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的话剧有《雷雨》《日出》《屈原》《茶馆》等。
西方:戏剧就是话剧(起源于希腊)
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
戏 剧
《雷雨》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现代文学家巴金:《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现代戏剧家李健吾: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雷雨》
故事简介
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
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
《雷雨》
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
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
隐秘暴露,真相大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
故事简介
故事情节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
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周朴园夫妻矛盾尖锐,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在周家做工的四凤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
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创作背景
曹禺创作时将自身对生命、社会人生、人性的思考诉诸笔端,字字句句深含自己的经历与认识。他从小无母,心灵承受着寂寞与痛苦,无人与他交谈,家里闷的像一口死井。
周公馆的闷热郁燥正来源于此。这种闷与苦让他恐惧,并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不可救的种子。他信仰基督寻求自我解脱。观照《雷雨》可以看出,周萍为从心灵、道德里救赎自己而抓住四凤,繁漪对周萍的不放手是为了找到生存的意义,剧末周公馆成了教堂的医院,正是曹禺对剧中人物救赎的最后表现,体现出他对人类的悲悯之情。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空前危机,资本家采取种种罪恶的手段来压榨工人阶级的血汗,甚至故意牺牲工人的生命来换取他们的利益。在紧张的社会矛盾中,资本家腐朽罪恶的本质有了最充分的体现。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创作背景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cén







窈窕



理解字词
①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交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谛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沉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汗涔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痛不欲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意味。
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仔细地听。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
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了,形容悲伤到极点。
合作探究
根据课下注释①和选文内容,画出《雷雨》中的人物关系图。
剧中人物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旧情人,55岁。
蘩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人物关系
鲁贵
周朴园
蘩漪
周萍
周冲
侍萍
鲁大海
四凤
四凤触电身亡;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尽;
蘩漪疯了;
侍萍呆痴;
主仆、旧情人
母子
母子
情人 继母子
同母异父兄妹、情人、主仆
母子
同父同母亲兄弟
父子、雇佣关系
兄妹
父女
主仆、暗恋
父子
合作探究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试分析《雷雨》是如何提现这一规则的。
三一律
集中场景 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时间 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戏剧冲突 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分析这部分中有几场戏,并拟个小标题。
第一场:重逢。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偶然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斗争。周朴园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矛盾冲突
1.《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请思考第二幕中有哪几对矛盾冲突?主要是什么矛盾冲突?
四组矛盾冲突
①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爱情冲突;
②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父子冲突;
③周萍与鲁大海之间的兄弟冲突;
④鲁侍萍与周萍之间的母子冲突。
总结:①家庭感情矛盾。揭示家庭腐败荒淫,走向没落;
②阶级矛盾: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们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暴露社会矛盾激化,面临衰亡。
矛盾冲突
2.以上四种矛盾冲突集中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何作用?
①《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四个矛盾冲突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
②作者将众多的人物、矛盾组合在一起,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深深地吸引住读者和观众。
矛盾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重逢
斗争
相遇述旧怨
相认生新恨
矛盾冲突
鲁侍萍和周朴园谈话的焦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雨衣
无锡
姓梅的
衬衣
认出鲁侍萍
目的
冷静
儿子
前半部分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开始暴露资本家的真实面目,企图用钱打发她,并让她带着鲁家人彻底离开周家
撕下面具
矛盾冲突
细读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1.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侍萍时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距”?
(1)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美化侍萍即可掩盖他往日的罪行。与佣人的女儿偷情是耻辱的事,而有一个“很贤慧”“很规距”的前妻却可以借以表现他不忘旧情的美德。
(2)为了弥补他灵魂的空虚。繁漪很不驯服,两个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更不“规距”——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的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侍萍,即可以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其精神得到解脱。
文本研读
2.周朴园对自己的美化,侍萍为什么要加以否定?
表面上看侍萍是在否定自己的美好,实质上是在揭露周朴园的隐私。
这样一方面揭露周朴园伪善的阶级本性,另一方面又诉说出了自己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
文本研读
3.时隔三十年,周朴园已认不出鲁侍萍,但是,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那么,他是如何认出的呢?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片段1: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片段2: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 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件雨衣,我怎么说?
片段3: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 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片段4:
文本研读
你,你贵姓?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似曾相识,有几分惊奇,但马上镇定,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警觉,感有事发生(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疑云已解,但内心复杂,有些不知所措,怀有一定的警惕,不明来意。
知道眼前是谁,但抱侥幸心理,不愿也不敢承认是真实的。
4.小组合作,分析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心理变化过程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
一是动作性;
二是个性表现力;
三是抒情性;
四是有潜台词;
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文本研读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恐惧,害怕,严厉而紧张,声色俱厉。
试图用金钱收买人心借掩盖自己的罪恶,冷酷,势利而虚伪。
文本研读
5.30年来,周朴园是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①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
②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家具。
③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
④记住侍萍的生日。
⑤把侍萍美化为贤慧、规矩的小姐。
⑥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
深情、念旧、好男人
文本研读
6.听到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是如何对待的鲁侍萍?
认出侍萍之后的丑态 方法 言行 目的
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恐吓
责问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稳住
表白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 ----没忘旧情 哄骗
收买 拿出支票 平息仇恨
冷酷无情、阴险狡猾
文本研读
品鉴诗词的语言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
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如何理解鲁侍萍撕钱这一动作行为?
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结合课文中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对话看一下。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
用钱收买
开除大海
立场坚定
揭穿周的骗局
揭露、怒斥血腥发家史
父子相遇
【细读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冲突
周朴园:(打量鲁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周朴园: 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周朴园: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厉声)下去!
1.周朴园是如何对待鲁大海的?
文本研读
周朴园: (看萍)不要走,萍儿!(视鲁妈,鲁妈知萍为其子,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周萍: 是,爸爸。
周朴园: (指身侧)萍儿,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周萍: (忍不住)你是谁?敢在这儿胡说?
周朴园: 萍儿!没有你的话。(低声向大海)你就这样相信你那同来的代表么?
周萍:(怒)你混帐!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强硬、专制、不容反抗
2.周朴园是如何对待周萍的?
文本研读
3.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的阶级本性。
文本研读
4.鲁大海揭露了周朴园哪些罪行?从两人的冲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罪行:1.收买分化工人;
2.血淋淋的发家史;
3.血腥镇压工人;
周朴园: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反动资本家 ——贪婪、冷酷、奸诈
鲁大海:一个觉醒了的工人 ——大公无私、英勇顽强、斗争经验不足、鲁莽
文本研读
周家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则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深刻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5.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文本研读
阶级冲突
使
品鉴诗词的语言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
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品鉴诗词的语言
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什么?”
 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品鉴诗词的语言
3.“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品鉴诗词的语言
4.“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对鲁大海说,就数你闹得凶,小心我收拾你;
同时告诉侍萍,他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
品鉴诗词的语言
5.“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妙在哪里?请赏析。)
 这两句话饱含着鲁侍萍复杂的心情。侍萍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的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同时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1.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经历,已经把侍萍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 
文本研读
2.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
第一场戏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写。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揭露周朴园的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文本研读
腐朽的父辈
虚伪的周朴园
懦弱的周萍
周朴园的存在是一个悲剧,他的封建腐朽的家庭使他软弱,渴望爱情但又自私变得专制残暴。可能他曾经痛恨过自己的家庭,但渐渐的自己也变成了这样的专制的存在——对儿子及妻子蘩漪的绝对掌控。如果周萍没有死,那他一定是下一个周朴园。这样的循环是可悲的却又是旧中国旧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的悲剧。
文本小结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问题探究
2.剧本以“雷雨”为题,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①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②“雷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问题探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1)巧妙的构思。巧妙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揭露了周朴园的罪恶。鲁侍萍与周萍父子,周朴园与鲁大海母子又在特定环境下相遇,周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斥骂,甚至动手打鲁大海,充分表现出周鲁两家的矛盾,即劳资双方的阶级对立。
(2)语言的个性化。剧中每个人物的对话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的变化发展和人物感情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是他们在特定环境中各自紧张的内心冲突的体现。周朴园的语言由转弯抹角的询问,到盛气凌人的威逼,再到自欺欺人的怀旧的念叨,最后企图用金钱诱惑,收买不成而凶相毕露;鲁侍萍的语言,由平缓的回答到善良的试探,再到悲愤的控诉,最后是清醒的抗议。
(3)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读者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问题探究
人物性格
结合文本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情节 性格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财
冷酷、残忍、自私
残忍、奸诈
虚伪、冷酷、自私
第一场戏是从私生活的角度,充分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第二场戏则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残忍狠毒的、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
总结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
周朴园形象的社会意义: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物性格
情节 性格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
心地善良、正直
刚强
倔强
骨气和尊严
尚不知道造成自己
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结合文本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人物性格
她是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
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与尊严。
总结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自尊。她已清醒地认识了周朴园,对他不抱任何希望,不想与他相认;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
另外,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人物性格
情节
性格
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 同周朴园谈判,斗争
与周朴园的斗争暂告失败
坚定、勇敢、
无私、求实
经验的不足、鲁莽
结合文本分析鲁大海的性格特点。
人物性格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
他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他也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总结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
从雷雨夜一切真相大白后周家的崩溃,我们看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主 旨
第四部分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片段一
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边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含泪,向着母亲)你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 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 (走至蘩漪,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 萍 (望着蘩漪,蘩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光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片段二
(选自第二幕,接喝药的话题)
蘩 漪 我希望你明白方才的情形。这不是一天的事情。
周 萍 (躲避地)父亲一向是那样,他说一句就是一句的。
蘩 漪 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
周 萍 我明白你。(强笑)你不要听他的话就是了。
蘩 漪 萍,我盼望你还是从前那样诚恳的人,顶好不要学着现在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你知道我没有你在我跟前,已经很苦了。
周 萍 所以我就要走了。不要再多见面,互相提醒我们最后悔的事情。
蘩 漪 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
周 萍 (不得已地)我想,我很明白地对你表示过。这些日子我没有见你,我想你很明白。
蘩 漪 很明白。
周 萍 那么,我是最糊涂,是不明白的人。我后悔,我认为我平生做错一件大事,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
蘩 漪 (低沉地)但是你最对不起的人,你反而轻轻地忘了。
周 萍 还有谁?
蘩 漪 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
周 萍 (有些怕她)你疯了。
蘩 漪 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丢下我,就一个人跑。
周 萍 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种话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
蘩 漪 (气极)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在你们这样体面的家庭已经十八年了。周家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背地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表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是慈善家,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问题探究
思考:有人说蘩漪的性格是矛盾复杂的。根据文段内容,结合《雷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繁漪这一艺术形象的认识。
明确 蘩漪是《雷雨》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她的性格是矛盾复杂的。蘩漪有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但她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空气,人性受到了压抑,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变为乖戾、抑郁、甚至阴鸷的人。她执拗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蘩漪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就在于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揭露了封建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激起了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深沉思考。
  鲁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