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5三下·盘州期中)书写题;请把下面这句话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2025三下·盘州期中)拼写题;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清晨,阳光像金子,sǎ luò   大地,给shì jiè   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粉红的荷花在chí táng   里睡醒了,舒展开自己的huā bàn   ; 玫瑰也揉揉眼睛,jiāo ào   地挺起了自己的花冠;花儿们纷纷起床,gè zì   打扮。mì fēng   也嗡嗡地飞来了,在花丛中轻盈地舞蹈,zǔ chéng   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2025三下·盘州期中)选择题;下面词语字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黑 仿佛(fǎng fú)
B.别致(bié zhì) 潮鲜
C.节省 似乎(shì hū)
4.(2025三下·盘州期中)“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5.(2025三下·盘州期中)“这座桥____坚固,____美观。”横线上所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6.(2025三下·盘州期中)根据内容,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傍晚,湖面泛起层层波纹,小圆晕____着远去,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哼起了____的小调。
A.荡漾 轻巧
B.飘荡 轻巧
C.荡漾 轻快
7.(2025三下·盘州期中)小明写毛笔字,要用到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
A.笔、墨、纸、石 B.笔、墨、纸、砚 C.笔、墨、纸、竹
(2025三下·盘州期中)判断题
8.《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从画中直接看到的情景。
9.“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元宵节的习俗。
10.《守株待兔》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等待,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11.《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尊重他人。
(2025三下·盘州期中)填空题
12.夏日雨后,诗人泛舟后改走山路,沿途绿荫不减,鸟鸣清脆这正是我们学过的诗句:“绿阴不减   ,添得黄鹂   ”;重阳佳节,异乡游子遥想亲人登高插茱萸,感慨独缺自己,又让人想起“   ,每逢佳节倍思亲”。
13.杜牧在《清明》中以“   ,   欲断魂”渲染了清明雨中的萧瑟氛围和行人凄楚的心境。
14.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动物们在诗人的笔下也显得格外可爱,如杜甫在《绝句》中写道:“   ,   ”。
(2025三下·盘州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15.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小狗欢快地尾巴摇着,在草地上追逐着飞舞的蝴蝶,她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16.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仿写句子。
例:我先整理好了书包,接着关上了房间的灯,然后轻轻地走出了家门,最后锁上了大门,踏上了上学的路。
二、梳理与探究(15分)
(2025三下·盘州期中)综合性学习;光明小学三年级一班要开展一次“重阳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内容。活动一,传统节日我知道
17.请你在横线上写出两个中华传统节日:   、   。
18.在中华的传统节日当中,有很多诗句是写中华传统节日的,请你根据诗句把对应的节日名称连起来。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A.重阳节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 B.清明节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春节
(2025三下·盘州期中)活动二,传统习俗我知道
19.下面不是重阳节习俗的一项是(  )
A.
B.
C.
20.阅读例句,仿写句子
例:春节好像一幅热闹非凡的画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仿写比喻句)
(2025三下·盘州期中)活动三,传统习俗我参与
21.三(1)班将于9月9日早上9点去敬老院做重阳节志愿活动,要求在学校操场集合,全班统一穿校服。老师要求兰兰通知全班同学按时参与,班委兰兰不知道怎么通知大家,请你帮她写一个通知,注意格式。
22.重阳节时,兰兰去敬老院当志愿者,她可以为老人做哪些事?(多选)(  )
A.为老人捶背、讲故事 B.让老人干重活
C.让老人给她做饭 D.帮老人打扫卫生
三、阅读与鉴赏(20分)
(2025三下·盘州期中)课内阅读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____。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____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____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4.下列哪一项最符合“争奇斗艳”的意思?(  )
A.形容许多花草竞相开放,展现各自的美丽和奇特,比喻人们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或优点。
B.形容天气变化多端,时而晴朗,时而阴雨,非常奇妙。
C.形容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进行的激烈斗争。
25.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   种花开放情况。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与   有关。
26.昙花在晚上九点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27.给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标点符号。
(2025三下·盘州期中)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战国时,魏国非常强盛,兵强马壮,于是魏王准备去攻打赵国邯郸。此时,魏国的谋臣季梁正出使在外,他一听说这件事,赶紧半路返回魏国,连衣服的褶皱都来不及舒展,头上的尘土也顾不得洗,就急忙去谒见魏王。
季梁一见到魏王,并不急着说攻打赵国的事情,而是说:“今天我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他正坐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问:‘您要到南面的楚国去,为什么向北走呢?’他回答:‘我的马很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很好,但是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却说:‘我的路费很多。’我疑惑地说:‘您的路费虽然很多,但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然后他又说:‘我的车夫本领很高,很善于赶车。’殊不知,这个人的这几项条件越好,反而会使他距离想去的楚国越远。”
“大王您现在的每一个举措都是为了建立霸业、称霸诸侯,做的每一件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然而您却倚仗着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赵国的邯郸,使疆域扩展、声望尊贵,大王您这样的行为越多,那么距离大王建立霸业就会越远。这和想到南面的楚国去却向北走的道理是一样的啊!”
魏王听了季梁的话,终于所悟,于是打消了攻打赵国邯郸的想法,并一心致力于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
2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伸展——    困惑——   
29.那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能到楚国,是因为他有哪些优越条件?(多选)(  )
A.马跑得快 B.路费多 C.驾车的人技术好
30.季梁用这个故事劝谏(jiàn)魏王,是希望魏王明白什么道理?(  )
A.攻打邯郸一定能成功
B.行动与目标要一致
C.有钱有势
31.读完文章后,我知道“南辕北辙”的意思是   。
32.想要到楚国去的人,一路朝北飞奔而去,直到人马困顿,盘缠用尽……有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了季梁,他会和季梁说些什么?
四、表达与交流(30分)
33.(2025三下·盘州期中)习作
《我喜欢 ▲ 》
提示:可以填写某种植物或动物,也可以是某个节日、某个人或某件事等等。把观察到的或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下来,并写出喜欢的原因,写的时候尽量用上好词佳句,使文章更生动。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生动,写出你对所填内容的喜爱之情;
⑶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⑷3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 汉字:每个汉字要在田字格中位置恰当。比如“日”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上下左右空间分布均匀;“出”字,两竖要写直,中间短横位置适中。注意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如“江”字的三点水,第一个点要靠近横中线,第二个点在第一个点的右下方,提画要干脆有力 。 标点符号:逗号、句号要写在田字格的左下方,问号占一个格,写在田字格中间偏下位置。要保证标点符号形态规范,大小适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抄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每个字之间保持适当间距,注意笔画规范。接着写逗号,位置准确。然后“春来江水绿如蓝”,同样规范书写。再写句号。最后“能不忆江南?”,“能不”紧凑些,“忆江南”间距均匀,问号书写规范。
故答案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笔画、结构、笔顺的掌握程度,要求在田字格中准确占位,做到横平竖直、比例协调。
2.【答案】洒落;世界;池塘;花瓣;骄傲;各自;蜜蜂;组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 第1空“sǎ luò”对应的汉字是“洒落” ,“洒”注意右边“西”里面是一横,“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是“洛” 。在语境中“阳光像金子,洒落大地” ,“洒落”形象地描绘了阳光分散地落下的状态。2. 第2空“shì jiè”即“世界” ,“世”字注意笔顺,“界”是上下结构,上面“田”要写得稍扁,下面“介”撇捺要舒展。“给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符合语境表达。3. 第3空“chí táng”写作“池塘” ,“池”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右边“也” ;“塘”左边土字旁,右边“唐” 。“粉红的荷花在池塘里睡醒了” ,“池塘”是荷花生长的常见环境。4. 第4空“huā bàn”为“花瓣” ,“瓣”字笔画较多,中间是“瓜” ,左右各有一个“辛” 。荷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符合对荷花开放状态的描述。5. “jiāo ào”对应“骄傲” ,“骄”左边马字旁,右边“乔” ;“傲”单人旁,右边“敖” 。“玫瑰骄傲地挺起了自己的花冠” ,“骄傲”体现出玫瑰自信的姿态。6. 第6空“gè zì”写作“各自” ,“各”上面是“夂” ,下面“口” ;“自”是独体字。“花儿们纷纷起床,各自打扮” ,“各自”表示花儿们分别进行打扮。7. 第7空“mì fēng”即“蜜蜂” ,“蜜”下面是“虫” ,“蜂”左边虫字旁,右边“夆” 。“蜜蜂嗡嗡地飞来” ,符合蜜蜂飞行时的特点。第8空 “zǔ chéng”写作“组成” ,“组”左边绞丝旁,右边“且” ;“成”注意笔顺。“在花丛中轻盈地舞蹈,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组成”表示蜜蜂和花儿共同构成了美丽画面。
故答案为:洒落;世界;池塘;花瓣;骄傲;各自;蜜蜂;组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准确认读能力,以及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拼读,熟悉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
3.【答案】A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乌黑”书写正确 ,“仿佛(fǎng fú)”读音也正确。“仿”读fǎng ,“佛”在“仿佛”这个词中读fú ,该选项字音和书写均无误。A正确;
B:“别致(bié zhì)”读音正确,但“潮鲜”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是“朝鲜” ,所以该选项不符合要求。B错误;
C:“节省”书写正确 ,但“似乎”的正确读音是“sì hū” ,“似”在“似乎”中读sì ,不读shì ,所以该选项也不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涉及到对常见词语中字音的准确认读,包括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以及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字词知识,准确掌握读音规则和字形结构。
4.【答案】B
【知识点】拟人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比喻需要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中,没有将荷花比作其他事物,不存在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A错误;
B:“舞蹈”是人的动作,句中说“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将荷花赋予了人的动作,把荷花当作人来写,符合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B正确;
C:排比要求是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此句只有一个句子,不满足排比的条件,C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识别,涉及比喻、拟人、排比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准确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5.【答案】A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A:“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关联词,“坚固”和“美观”都是桥的优点,“美观”在“坚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描述桥的特性,使用“不但……而且……”能准确体现这种递进关系,A正确;
B:“虽然……但是……”是转折关系关联词,用于连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内容。而“坚固”和“美观”并非相反或相对的特点,所以不能用此关联词,B错误;
C:“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关联词,强调某种条件是产生相应结果的前提。但“坚固”和“美观”不存在这种条件与结果的逻辑联系,C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运用。涉及对不同关系关联词的理解:递进关系: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更进一层 ,常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常用关联词如“虽然……但是……” 。 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 ,常用关联词如“只有……才……” 。学生需要根据句子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6.【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常用来形容水波、光影等起伏波动的状态。在“湖面泛起层层波纹,小圆晕____着远去”中,描述的是湖面小圆晕随着水波的动态,“荡漾”能准确体现这种在水波作用下的起伏、扩散状态。“飘荡”:侧重于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更强调物体在风或水流作用下的漂浮移动,不太能体现出这里小圆晕因水波产生的那种有节奏的起伏感,所以“荡漾”更合适。“轻快”:着重形容轻松愉快、节奏快而活泼 ,常用来形容步伐、曲调等。“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哼起了____的小调”,这里描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以及小调给人的活泼感受,“轻快”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氛围。 “轻巧”:多形容重量小而轻、操作轻松灵巧或话语简单容易 ,用来形容曲调不太能突出那种欢快愉悦的感觉,所以“轻快”更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与运用,涉及对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准确使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和表达效果,根据句子所描述的情境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7.【答案】B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A:“笔、墨、纸、石”中“石”不属于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石”并非书写必备工具 ,所以A错误;
B:“笔、墨、纸、砚”是正确的。“笔”通常指毛笔,是书写工具;“墨”为墨锭等墨类制品,用于书写上色;“纸”是书写载体;“砚”是研墨的工具,这四者构成了古代文人书写的必备工具,B正确;
C:“笔、墨、纸、竹”中“竹”不属于文房四宝。虽然竹子在古代文化中有诸多用途,但并非书写的直接必备工具,C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重点是对“文房四宝”这一经典文化概念的记忆。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准确掌握此类常见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
【答案】8.错误
9.错误
10.错误
11.正确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诗句含义及创作情景的理解,判断诗句所描绘情景是否为诗人从画中直接看到 ,涉及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想象与实景呈现关系的把握。(2)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习俗,需要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习俗记忆。
(3)本题考查寓言故事寓意,判断对故事所传达道理的理解是否准确,重点在于对寓言故事核心思想的领悟。
(4)本题考查寓言故事寓意,判断对故事所传达道理的理解是否准确,重点在于对寓言故事核心思想的领悟。
8.《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 。“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天逆流而上是基于生活经验的联想,并非诗人从画中直接看到的景象。
故答案为:错误
9.“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 ,描述的是春节时人们更换桃符(后来演变为春联)的习俗,而非元宵节习俗。元宵节习俗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
故答案为:错误。
10.《守株待兔》讲述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便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收获兔子,结果田地荒芜也没等到。它讽刺的是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妄图不劳而获的人,并非鼓励坚持等待会有意外收获。
故答案为:错误
11.《陶罐和铁罐》中,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谦逊友善。后来铁罐因生锈消失,陶罐则成为文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尊重他人长处 。
故答案为:正确
【答案】12.来时路;四五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1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诗词背诵与默写。要求准确记忆并填写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涵盖不同诗人、不同主题的经典诗作。
对诗词所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理解。
1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 ,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时节山行时看到的景色,绿树浓荫,黄鹂啼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真切表达了游子在重阳佳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来时路;四五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诗句点明了时间是清明,天气是细雨纷纷,渲染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氛围,生动描绘出雨中行人哀伤的状态。
故答案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14.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通过描绘春日里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暖沙上静睡的画面,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温馨美好,从细微处体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 (答案不唯一,杜甫描写小动物可爱的诗句还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等,也可作为答案 )
故答案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案】15.用对调号将“尾巴”和“欢快地”对调位置 ;用改正号将“她”改为“它” 。修改后的句子为:小狗尾巴欢快地摇着,在草地上追逐着飞舞的蝴蝶,它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16.我先拿起扫帚扫了地,接着用抹布擦了桌子,然后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最后将抹布洗净晾好,完成了教室的清洁工作。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能力。语序不当:在汉语中,状语一般要放在动词前面。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要注意所描述的事件符合逻辑顺序,且句子表达通顺合理。
15.“欢快地”是用来修饰“摇着”这个动作的,所以“欢快地尾巴摇着”语序错误,应改为“尾巴欢快地摇着” 。句子描述的对象是小狗,应用表示动物的代词“它” ,而“她”通常用于指代女性,这里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用对调号将“尾巴”和“欢快地”对调位置 ;用改正号将“她”改为“它” 。修改后的句子为:小狗尾巴欢快地摇着,在草地上追逐着飞舞的蝴蝶,它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16.“先……接着……然后……最后……” 是表示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的关联词 ,用于按先后顺序叙述一系列动作或事件。
故答案为:我先拿起扫帚扫了地,接着用抹布擦了桌子,然后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最后将抹布洗净晾好,完成了教室的清洁工作。
【答案】17.春节;中秋节
18.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记忆。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积累中,熟悉常见传统节日名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与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应能力。学生不仅要背诵过这些诗句,还需准确把握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情境。
17.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岁除(年尾最后一天)等。
故答案为:春节;中秋节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填端午节、元宵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
18.“清明时节雨纷纷”,从“清明”二字就能明确是描写清明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有放鞭炮辞旧迎新的习俗,所以对应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答案】19.C
20.中秋节好像一轮皎洁明亮的玉盘,家家户户共赏明月。
【知识点】仿写;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阳节习俗的了解。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传统节日习俗相关知识,明确不同传统节日各自独特的习俗活动,
(2)本题考查比喻句的仿写。首先要明确比喻句的结构,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9.重阳节习俗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若选项中有与这些习俗无关的活动,比如赛龙舟(端午节习俗 )、吃汤圆(元宵节习俗 )等,通过对选项内容与重阳节习俗的匹配判断来作答。挂灯笼是春节、元宵、中秋的习俗。A:图中呈现多人在户外山间,可能是登高活动,登高是重阳节的典型习俗 ,人们在这一天登上高处,寓意祛病消灾等。A正确;
B:图中有菊花等元素,赏菊是重阳节重要习俗之一,重阳节时菊花盛开,人们观赏菊花、举办菊花会等 。B正确;
C:图中展示的是挂灯笼场景,挂灯笼一般是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习俗,和重阳节习俗并无关联 。C错误。
故答案为:C
20.例句中“春节”是本体,“一幅热闹非凡的画卷”是喻体,“好像”是比喻词。仿写时要先确定一个传统节日作为本体,找到合适的喻体来体现该节日特点,并用比喻词连接,同时要保证句子通顺、表意明确。
故答案为:中秋节好像一轮皎洁明亮的玉盘,家家户户共赏明月。
【答案】21. 通知三(1)班全体同学:
定于9月9日早上9点,班级将组织去敬老院做重阳节志愿活动。请同学们统一穿校服,于当天早上9点准时到学校操场集合。
请大家相互转告,准时参加。
兰兰
2025年9月8日
22.A
【知识点】通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通知的写作能力。通知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传达信息、布置工作、告知事项等。格式上,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署名和日期)组成 。标题可直接写“通知”;称呼顶格写被通知对象;正文需清晰说明通知事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要求等;落款在正文右下方,先署名后日期。
21.【分析】通知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传达信息、布置工作、告知事项等。格式上,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署名和日期)组成 。标题可直接写“通知”;称呼顶格写被通知对象;正文需清晰说明通知事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要求等;落款在正文右下方,先署名后日期。
22.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应选择能帮助老人、给老人带来温暖且符合实际、尊重老人的行为。
A:为老人捶背、讲故事 ,能让老人身体放松,精神愉悦,是合适的志愿行为,A正确;
B:让老人干重活不符合尊老理念,去敬老院是帮助老人而非让老人劳作,B错误;
C:让老人给她做饭违背了去敬老院做志愿帮助老人的初衷,C错误;
D:帮老人打扫卫生,能改善老人居住环境,是常见且合适的志愿活动内容,D正确 。
故答案为:AD
【答案】23.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含笑一现
24.A
25.9;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26.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在白天开花会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在晚上九点开放
27.?,、、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准确填写,需要熟悉课文中关于不同花朵开放时间和状态的描述。
(2)本题考查对词语“争奇斗艳”含义的理解,需要结合词语本意及语境,分析各个选项的契合度。
(3)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要从文中准确数出花的种类,并归纳出影响开花时间的因素。
(4)本题考查对文中特定植物开花时间原因的理解,需从文中找到关于昙花开花时间的说明并概括。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要根据句子的语气、结构和语义关系来确定。
23.这是基于课文原文内容的填空,需要准确记忆课文中对花朵描写的词汇。
故答案为: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含笑一现。
24.A:“争奇斗艳”本意就是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也可比喻人竞相展示才华等,A正确;
B:描述的是天气变化,与“争奇斗艳”形容花草或人的竞争展示美丽、才华等意思不相关,B错误;
C:说的是动物争夺食物,和“争奇斗艳”所表达的花草、人展示美丽奇特的含义不同,C错误。
故答案为:A
25.第一段提到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紫茉莉、月光花、夜来香、昙花,共9种。从文中“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可知,答案为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故答案为:9;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26.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直接提取,原文中详细阐述了昙花晚上九点开放的原因。
故答案为: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在白天开花会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在晚上九点开放。
27.“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是疑问句,用问号;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后面用逗号,“温度”“湿度”“光照”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
故答案为:?,、、
【答案】28.舒展;疑惑
29.C
30.B
31.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
32.他可能会说:“季梁啊,我如今真是追悔莫及。我一心想去楚国,却选错了方向,现在人马困顿、盘缠用尽,离楚国越来越远。我真不该不听劝,盲目自信。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题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考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要结合故事内容和情境,合理推测。
28.第 1 空:伸展 ——舒展:“伸展” 指展开、延伸,文中 “连衣服的褶皱都来不及舒展” 中的 “舒展” 意为将皱缩的事物展开,二者词义相近,均表达 “使物体展开” 的动作。
第 2 空:困惑 ——疑惑:“困惑” 指感到疑难、不解,文中 “我疑惑地说” 中的 “疑惑” 意为怀疑、困惑,二者均表示 “因不理解而产生的疑问”,属于近义词。
故答案为:舒展;疑惑
29.文中明确提到,当季梁询问为何向北走时,此人回答 “我的马很好”“我的路费很多”“我的车夫本领很高”。这三个条件分别对应选项中的 A(马跑得快,“马很好” 隐含速度快)、B(路费多)、C(驾车人技术好)。他错误地认为只要条件优越,方向错误也不影响目标达成,而忽略了方向的根本性问题。
故答案为:C
30.季梁以 “南辕北辙” 的故事类比魏王攻打赵国的行为:魏王想建立霸业(目标),却通过攻打他国(行动)来实现,这如同 “想去楚国却向北走”,行动与目标相反。他借此说明,若行动与目标不一致,即便条件优越(如魏国强大),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核心道理是 “行动与目标要一致”,对应 B 选项。A 选项 “攻打邯郸一定能成功” 与故事寓意相反,C 选项 “有钱有势” 与劝谏目的无关。
故答案为:B
31.故事中,楚国人的目标是往南去楚国,行动却是向北走,最终条件越好离目标越远。这一典故比喻 “行动与目的完全相反”,最终会导致与目标的距离越来越大。答案准确概括了这一寓意,强调 “行动与目的相悖” 及 “结果适得其反” 的核心内涵。
故答案为: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
32.承认错误:明确表达对当初错误选择的后悔,如 “当初不听您的劝告”。分析失败原因:点明 “方向错误” 是根本问题,即使条件优越(马好、钱多、车夫好)也无济于事。总结道理:将个人经历与 “南辕北辙” 的寓意结合,领悟 “行动与目的一致” 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他可能会说:“季梁啊,我如今真是追悔莫及。我一心想去楚国,却选错了方向,现在人马困顿、盘缠用尽,离楚国越来越远。我真不该不听劝,盲目自信。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33.【答案】我喜欢茉莉花 在众多花卉中,我独爱茉莉花。
茉莉花的外观清新淡雅。它的花瓣洁白如雪,宛如身着素裙的仙子,小巧玲珑。那嫩黄的花蕊,像是藏在深处的璀璨明珠,点缀其间。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虽不张扬,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它的香气更是迷人。每当夏日,茉莉花盛开,那股清幽的甜香便弥漫开来。轻轻一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花海,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这香气不像玫瑰那般浓郁热烈,却如潺潺溪流,沁人心脾,持久而悠长。
茉莉花还具有实用价值。它可以用来泡茶,一杯茉莉花茶,热气氤氲中,满是花香。浅尝一口,舌尖上绽放的是自然的味道,让人神清气爽。
我喜欢茉莉花,喜欢它的淡雅之姿、迷人香气,更爱它给我带来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以我喜欢茉莉花为例,开头:直接点明喜欢的对象是茉莉花,简洁明了。 中间:从外观、香气、实用价值三方面阐述喜欢茉莉花的原因。描写外观时运用比喻修辞,展现其美;描写香气时通过对比突出特点;介绍实用价值则体现其功能性。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茉莉花的喜爱,升华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关键在于明确写作对象,围绕其写出喜爱原因,突出情感。要运用好词佳句使文章生动。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感染力;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对象特点。同时,内容需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如总分总结构。开头点明喜爱对象,中间阐述喜爱原因,结尾总结并深化喜爱之情。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避免错别字,且要符合字数要求。
1 / 1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2025三下·盘州期中)书写题;请把下面这句话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答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 汉字:每个汉字要在田字格中位置恰当。比如“日”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上下左右空间分布均匀;“出”字,两竖要写直,中间短横位置适中。注意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如“江”字的三点水,第一个点要靠近横中线,第二个点在第一个点的右下方,提画要干脆有力 。 标点符号:逗号、句号要写在田字格的左下方,问号占一个格,写在田字格中间偏下位置。要保证标点符号形态规范,大小适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抄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每个字之间保持适当间距,注意笔画规范。接着写逗号,位置准确。然后“春来江水绿如蓝”,同样规范书写。再写句号。最后“能不忆江南?”,“能不”紧凑些,“忆江南”间距均匀,问号书写规范。
故答案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笔画、结构、笔顺的掌握程度,要求在田字格中准确占位,做到横平竖直、比例协调。
2.(2025三下·盘州期中)拼写题;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清晨,阳光像金子,sǎ luò   大地,给shì jiè   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粉红的荷花在chí táng   里睡醒了,舒展开自己的huā bàn   ; 玫瑰也揉揉眼睛,jiāo ào   地挺起了自己的花冠;花儿们纷纷起床,gè zì   打扮。mì fēng   也嗡嗡地飞来了,在花丛中轻盈地舞蹈,zǔ chéng   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答案】洒落;世界;池塘;花瓣;骄傲;各自;蜜蜂;组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 第1空“sǎ luò”对应的汉字是“洒落” ,“洒”注意右边“西”里面是一横,“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是“洛” 。在语境中“阳光像金子,洒落大地” ,“洒落”形象地描绘了阳光分散地落下的状态。2. 第2空“shì jiè”即“世界” ,“世”字注意笔顺,“界”是上下结构,上面“田”要写得稍扁,下面“介”撇捺要舒展。“给世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符合语境表达。3. 第3空“chí táng”写作“池塘” ,“池”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右边“也” ;“塘”左边土字旁,右边“唐” 。“粉红的荷花在池塘里睡醒了” ,“池塘”是荷花生长的常见环境。4. 第4空“huā bàn”为“花瓣” ,“瓣”字笔画较多,中间是“瓜” ,左右各有一个“辛” 。荷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符合对荷花开放状态的描述。5. “jiāo ào”对应“骄傲” ,“骄”左边马字旁,右边“乔” ;“傲”单人旁,右边“敖” 。“玫瑰骄傲地挺起了自己的花冠” ,“骄傲”体现出玫瑰自信的姿态。6. 第6空“gè zì”写作“各自” ,“各”上面是“夂” ,下面“口” ;“自”是独体字。“花儿们纷纷起床,各自打扮” ,“各自”表示花儿们分别进行打扮。7. 第7空“mì fēng”即“蜜蜂” ,“蜜”下面是“虫” ,“蜂”左边虫字旁,右边“夆” 。“蜜蜂嗡嗡地飞来” ,符合蜜蜂飞行时的特点。第8空 “zǔ chéng”写作“组成” ,“组”左边绞丝旁,右边“且” ;“成”注意笔顺。“在花丛中轻盈地舞蹈,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组成”表示蜜蜂和花儿共同构成了美丽画面。
故答案为:洒落;世界;池塘;花瓣;骄傲;各自;蜜蜂;组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准确认读能力,以及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拼读,熟悉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
3.(2025三下·盘州期中)选择题;下面词语字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黑 仿佛(fǎng fú)
B.别致(bié zhì) 潮鲜
C.节省 似乎(shì hū)
【答案】A
【知识点】字音;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乌黑”书写正确 ,“仿佛(fǎng fú)”读音也正确。“仿”读fǎng ,“佛”在“仿佛”这个词中读fú ,该选项字音和书写均无误。A正确;
B:“别致(bié zhì)”读音正确,但“潮鲜”书写错误,正确的写法是“朝鲜” ,所以该选项不符合要求。B错误;
C:“节省”书写正确 ,但“似乎”的正确读音是“sì hū” ,“似”在“似乎”中读sì ,不读shì ,所以该选项也不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涉及到对常见词语中字音的准确认读,包括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以及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避免错别字。这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字词知识,准确掌握读音规则和字形结构。
4.(2025三下·盘州期中)“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答案】B
【知识点】拟人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A:比喻需要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这句话中,没有将荷花比作其他事物,不存在喻体,所以不是比喻 ,A错误;
B:“舞蹈”是人的动作,句中说“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将荷花赋予了人的动作,把荷花当作人来写,符合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B正确;
C:排比要求是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此句只有一个句子,不满足排比的条件,C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识别,涉及比喻、拟人、排比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准确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5.(2025三下·盘州期中)“这座桥____坚固,____美观。”横线上所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只有……才……
【答案】A
【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分析】A:“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关联词,“坚固”和“美观”都是桥的优点,“美观”在“坚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描述桥的特性,使用“不但……而且……”能准确体现这种递进关系,A正确;
B:“虽然……但是……”是转折关系关联词,用于连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内容。而“坚固”和“美观”并非相反或相对的特点,所以不能用此关联词,B错误;
C:“只有……才……”是条件关系关联词,强调某种条件是产生相应结果的前提。但“坚固”和“美观”不存在这种条件与结果的逻辑联系,C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运用。涉及对不同关系关联词的理解:递进关系: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更进一层 ,常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常用关联词如“虽然……但是……” 。 条件关系:表示有了某种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 ,常用关联词如“只有……才……” 。学生需要根据句子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6.(2025三下·盘州期中)根据内容,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傍晚,湖面泛起层层波纹,小圆晕____着远去,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哼起了____的小调。
A.荡漾 轻巧
B.飘荡 轻巧
C.荡漾 轻快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常用来形容水波、光影等起伏波动的状态。在“湖面泛起层层波纹,小圆晕____着远去”中,描述的是湖面小圆晕随着水波的动态,“荡漾”能准确体现这种在水波作用下的起伏、扩散状态。“飘荡”:侧重于在空中随风摆动或在水面上随波浮动,更强调物体在风或水流作用下的漂浮移动,不太能体现出这里小圆晕因水波产生的那种有节奏的起伏感,所以“荡漾”更合适。“轻快”:着重形容轻松愉快、节奏快而活泼 ,常用来形容步伐、曲调等。“孩子们走在放学路上,哼起了____的小调”,这里描述孩子们愉快的心情以及小调给人的活泼感受,“轻快”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氛围。 “轻巧”:多形容重量小而轻、操作轻松灵巧或话语简单容易 ,用来形容曲调不太能突出那种欢快愉悦的感觉,所以“轻快”更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与运用,涉及对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准确使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适用对象和表达效果,根据句子所描述的情境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7.(2025三下·盘州期中)小明写毛笔字,要用到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
A.笔、墨、纸、石 B.笔、墨、纸、砚 C.笔、墨、纸、竹
【答案】B
【知识点】国学常识
【解析】【分析】A:“笔、墨、纸、石”中“石”不属于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石”并非书写必备工具 ,所以A错误;
B:“笔、墨、纸、砚”是正确的。“笔”通常指毛笔,是书写工具;“墨”为墨锭等墨类制品,用于书写上色;“纸”是书写载体;“砚”是研墨的工具,这四者构成了古代文人书写的必备工具,B正确;
C:“笔、墨、纸、竹”中“竹”不属于文房四宝。虽然竹子在古代文化中有诸多用途,但并非书写的直接必备工具,C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常识,重点是对“文房四宝”这一经典文化概念的记忆。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准确掌握此类常见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
(2025三下·盘州期中)判断题
8.《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从画中直接看到的情景。
9.“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元宵节的习俗。
10.《守株待兔》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等待,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11.《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尊重他人。
【答案】8.错误
9.错误
10.错误
11.正确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诗句含义及创作情景的理解,判断诗句所描绘情景是否为诗人从画中直接看到 ,涉及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想象与实景呈现关系的把握。(2)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习俗,需要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习俗记忆。
(3)本题考查寓言故事寓意,判断对故事所传达道理的理解是否准确,重点在于对寓言故事核心思想的领悟。
(4)本题考查寓言故事寓意,判断对故事所传达道理的理解是否准确,重点在于对寓言故事核心思想的领悟。
8.《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 。“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天逆流而上是基于生活经验的联想,并非诗人从画中直接看到的景象。
故答案为:错误
9.“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 ,描述的是春节时人们更换桃符(后来演变为春联)的习俗,而非元宵节习俗。元宵节习俗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
故答案为:错误。
10.《守株待兔》讲述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便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收获兔子,结果田地荒芜也没等到。它讽刺的是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妄图不劳而获的人,并非鼓励坚持等待会有意外收获。
故答案为:错误
11.《陶罐和铁罐》中,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谦逊友善。后来铁罐因生锈消失,陶罐则成为文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尊重他人长处 。
故答案为:正确
(2025三下·盘州期中)填空题
12.夏日雨后,诗人泛舟后改走山路,沿途绿荫不减,鸟鸣清脆这正是我们学过的诗句:“绿阴不减   ,添得黄鹂   ”;重阳佳节,异乡游子遥想亲人登高插茱萸,感慨独缺自己,又让人想起“   ,每逢佳节倍思亲”。
13.杜牧在《清明》中以“   ,   欲断魂”渲染了清明雨中的萧瑟氛围和行人凄楚的心境。
14.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动物们在诗人的笔下也显得格外可爱,如杜甫在《绝句》中写道:“   ,   ”。
【答案】12.来时路;四五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1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诗词背诵与默写。要求准确记忆并填写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涵盖不同诗人、不同主题的经典诗作。
对诗词所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理解。
1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 ,描绘了诗人在初夏时节山行时看到的景色,绿树浓荫,黄鹂啼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真切表达了游子在重阳佳节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来时路;四五声;独在异乡为异客。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诗句点明了时间是清明,天气是细雨纷纷,渲染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氛围,生动描绘出雨中行人哀伤的状态。
故答案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14.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通过描绘春日里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暖沙上静睡的画面,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与温馨美好,从细微处体现出万物复苏的景象。 (答案不唯一,杜甫描写小动物可爱的诗句还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等,也可作为答案 )
故答案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025三下·盘州期中)按要求写句子
15.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小狗欢快地尾巴摇着,在草地上追逐着飞舞的蝴蝶,她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16.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仿写句子。
例:我先整理好了书包,接着关上了房间的灯,然后轻轻地走出了家门,最后锁上了大门,踏上了上学的路。
【答案】15.用对调号将“尾巴”和“欢快地”对调位置 ;用改正号将“她”改为“它” 。修改后的句子为:小狗尾巴欢快地摇着,在草地上追逐着飞舞的蝴蝶,它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16.我先拿起扫帚扫了地,接着用抹布擦了桌子,然后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最后将抹布洗净晾好,完成了教室的清洁工作。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能力。语序不当:在汉语中,状语一般要放在动词前面。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仿写时要注意所描述的事件符合逻辑顺序,且句子表达通顺合理。
15.“欢快地”是用来修饰“摇着”这个动作的,所以“欢快地尾巴摇着”语序错误,应改为“尾巴欢快地摇着” 。句子描述的对象是小狗,应用表示动物的代词“它” ,而“她”通常用于指代女性,这里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用对调号将“尾巴”和“欢快地”对调位置 ;用改正号将“她”改为“它” 。修改后的句子为:小狗尾巴欢快地摇着,在草地上追逐着飞舞的蝴蝶,它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
16.“先……接着……然后……最后……” 是表示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的关联词 ,用于按先后顺序叙述一系列动作或事件。
故答案为:我先拿起扫帚扫了地,接着用抹布擦了桌子,然后把垃圾倒进垃圾桶,最后将抹布洗净晾好,完成了教室的清洁工作。
二、梳理与探究(15分)
(2025三下·盘州期中)综合性学习;光明小学三年级一班要开展一次“重阳节”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活动内容。活动一,传统节日我知道
17.请你在横线上写出两个中华传统节日:   、   。
18.在中华的传统节日当中,有很多诗句是写中华传统节日的,请你根据诗句把对应的节日名称连起来。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A.重阳节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 B.清明节
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春节
【答案】17.春节;中秋节
18.
【知识点】重要节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记忆。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积累中,熟悉常见传统节日名称。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与传统节日相关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应能力。学生不仅要背诵过这些诗句,还需准确把握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情境。
17.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岁除(年尾最后一天)等。
故答案为:春节;中秋节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填端午节、元宵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
18.“清明时节雨纷纷”,从“清明”二字就能明确是描写清明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有放鞭炮辞旧迎新的习俗,所以对应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2025三下·盘州期中)活动二,传统习俗我知道
19.下面不是重阳节习俗的一项是(  )
A.
B.
C.
20.阅读例句,仿写句子
例:春节好像一幅热闹非凡的画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仿写比喻句)
【答案】19.C
20.中秋节好像一轮皎洁明亮的玉盘,家家户户共赏明月。
【知识点】仿写;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阳节习俗的了解。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传统节日习俗相关知识,明确不同传统节日各自独特的习俗活动,
(2)本题考查比喻句的仿写。首先要明确比喻句的结构,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9.重阳节习俗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若选项中有与这些习俗无关的活动,比如赛龙舟(端午节习俗 )、吃汤圆(元宵节习俗 )等,通过对选项内容与重阳节习俗的匹配判断来作答。挂灯笼是春节、元宵、中秋的习俗。A:图中呈现多人在户外山间,可能是登高活动,登高是重阳节的典型习俗 ,人们在这一天登上高处,寓意祛病消灾等。A正确;
B:图中有菊花等元素,赏菊是重阳节重要习俗之一,重阳节时菊花盛开,人们观赏菊花、举办菊花会等 。B正确;
C:图中展示的是挂灯笼场景,挂灯笼一般是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习俗,和重阳节习俗并无关联 。C错误。
故答案为:C
20.例句中“春节”是本体,“一幅热闹非凡的画卷”是喻体,“好像”是比喻词。仿写时要先确定一个传统节日作为本体,找到合适的喻体来体现该节日特点,并用比喻词连接,同时要保证句子通顺、表意明确。
故答案为:中秋节好像一轮皎洁明亮的玉盘,家家户户共赏明月。
(2025三下·盘州期中)活动三,传统习俗我参与
21.三(1)班将于9月9日早上9点去敬老院做重阳节志愿活动,要求在学校操场集合,全班统一穿校服。老师要求兰兰通知全班同学按时参与,班委兰兰不知道怎么通知大家,请你帮她写一个通知,注意格式。
22.重阳节时,兰兰去敬老院当志愿者,她可以为老人做哪些事?(多选)(  )
A.为老人捶背、讲故事 B.让老人干重活
C.让老人给她做饭 D.帮老人打扫卫生
【答案】21. 通知三(1)班全体同学:
定于9月9日早上9点,班级将组织去敬老院做重阳节志愿活动。请同学们统一穿校服,于当天早上9点准时到学校操场集合。
请大家相互转告,准时参加。
兰兰
2025年9月8日
22.A
【知识点】通知;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通知的写作能力。通知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传达信息、布置工作、告知事项等。格式上,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署名和日期)组成 。标题可直接写“通知”;称呼顶格写被通知对象;正文需清晰说明通知事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要求等;落款在正文右下方,先署名后日期。
21.【分析】通知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传达信息、布置工作、告知事项等。格式上,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署名和日期)组成 。标题可直接写“通知”;称呼顶格写被通知对象;正文需清晰说明通知事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要求等;落款在正文右下方,先署名后日期。
22.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应选择能帮助老人、给老人带来温暖且符合实际、尊重老人的行为。
A:为老人捶背、讲故事 ,能让老人身体放松,精神愉悦,是合适的志愿行为,A正确;
B:让老人干重活不符合尊老理念,去敬老院是帮助老人而非让老人劳作,B错误;
C:让老人给她做饭违背了去敬老院做志愿帮助老人的初衷,C错误;
D:帮老人打扫卫生,能改善老人居住环境,是常见且合适的志愿活动内容,D正确 。
故答案为:AD
三、阅读与鉴赏(20分)
(2025三下·盘州期中)课内阅读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____。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____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____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____……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4.下列哪一项最符合“争奇斗艳”的意思?(  )
A.形容许多花草竞相开放,展现各自的美丽和奇特,比喻人们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或优点。
B.形容天气变化多端,时而晴朗,时而阴雨,非常奇妙。
C.形容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进行的激烈斗争。
25.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   种花开放情况。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与   有关。
26.昙花在晚上九点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27.给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加上合适标点符号。
【答案】23.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含笑一现
24.A
25.9;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26.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在白天开花会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在晚上九点开放
27.?,、、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准确填写,需要熟悉课文中关于不同花朵开放时间和状态的描述。
(2)本题考查对词语“争奇斗艳”含义的理解,需要结合词语本意及语境,分析各个选项的契合度。
(3)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要从文中准确数出花的种类,并归纳出影响开花时间的因素。
(4)本题考查对文中特定植物开花时间原因的理解,需从文中找到关于昙花开花时间的说明并概括。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要根据句子的语气、结构和语义关系来确定。
23.这是基于课文原文内容的填空,需要准确记忆课文中对花朵描写的词汇。
故答案为: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含笑一现。
24.A:“争奇斗艳”本意就是形容百花竞放,十分艳丽,也可比喻人竞相展示才华等,A正确;
B:描述的是天气变化,与“争奇斗艳”形容花草或人的竞争展示美丽、才华等意思不相关,B错误;
C:说的是动物争夺食物,和“争奇斗艳”所表达的花草、人展示美丽奇特的含义不同,C错误。
故答案为:A
25.第一段提到了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紫茉莉、月光花、夜来香、昙花,共9种。从文中“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可知,答案为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故答案为:9;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时间。
26.这是对课文内容的直接提取,原文中详细阐述了昙花晚上九点开放的原因。
故答案为: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在白天开花会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在晚上九点开放。
27.“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是疑问句,用问号; 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后面用逗号,“温度”“湿度”“光照”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
故答案为:?,、、
(2025三下·盘州期中)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战国时,魏国非常强盛,兵强马壮,于是魏王准备去攻打赵国邯郸。此时,魏国的谋臣季梁正出使在外,他一听说这件事,赶紧半路返回魏国,连衣服的褶皱都来不及舒展,头上的尘土也顾不得洗,就急忙去谒见魏王。
季梁一见到魏王,并不急着说攻打赵国的事情,而是说:“今天我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他正坐着马车向北走。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问:‘您要到南面的楚国去,为什么向北走呢?’他回答:‘我的马很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很好,但是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却说:‘我的路费很多。’我疑惑地说:‘您的路费虽然很多,但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然后他又说:‘我的车夫本领很高,很善于赶车。’殊不知,这个人的这几项条件越好,反而会使他距离想去的楚国越远。”
“大王您现在的每一个举措都是为了建立霸业、称霸诸侯,做的每一件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然而您却倚仗着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赵国的邯郸,使疆域扩展、声望尊贵,大王您这样的行为越多,那么距离大王建立霸业就会越远。这和想到南面的楚国去却向北走的道理是一样的啊!”
魏王听了季梁的话,终于所悟,于是打消了攻打赵国邯郸的想法,并一心致力于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
2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伸展——    困惑——   
29.那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能到楚国,是因为他有哪些优越条件?(多选)(  )
A.马跑得快 B.路费多 C.驾车的人技术好
30.季梁用这个故事劝谏(jiàn)魏王,是希望魏王明白什么道理?(  )
A.攻打邯郸一定能成功
B.行动与目标要一致
C.有钱有势
31.读完文章后,我知道“南辕北辙”的意思是   。
32.想要到楚国去的人,一路朝北飞奔而去,直到人马困顿,盘缠用尽……有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了季梁,他会和季梁说些什么?
【答案】28.舒展;疑惑
29.C
30.B
31.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
32.他可能会说:“季梁啊,我如今真是追悔莫及。我一心想去楚国,却选错了方向,现在人马困顿、盘缠用尽,离楚国越来越远。我真不该不听劝,盲目自信。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题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考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题时要结合故事内容和情境,合理推测。
28.第 1 空:伸展 ——舒展:“伸展” 指展开、延伸,文中 “连衣服的褶皱都来不及舒展” 中的 “舒展” 意为将皱缩的事物展开,二者词义相近,均表达 “使物体展开” 的动作。
第 2 空:困惑 ——疑惑:“困惑” 指感到疑难、不解,文中 “我疑惑地说” 中的 “疑惑” 意为怀疑、困惑,二者均表示 “因不理解而产生的疑问”,属于近义词。
故答案为:舒展;疑惑
29.文中明确提到,当季梁询问为何向北走时,此人回答 “我的马很好”“我的路费很多”“我的车夫本领很高”。这三个条件分别对应选项中的 A(马跑得快,“马很好” 隐含速度快)、B(路费多)、C(驾车人技术好)。他错误地认为只要条件优越,方向错误也不影响目标达成,而忽略了方向的根本性问题。
故答案为:C
30.季梁以 “南辕北辙” 的故事类比魏王攻打赵国的行为:魏王想建立霸业(目标),却通过攻打他国(行动)来实现,这如同 “想去楚国却向北走”,行动与目标相反。他借此说明,若行动与目标不一致,即便条件优越(如魏国强大),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核心道理是 “行动与目标要一致”,对应 B 选项。A 选项 “攻打邯郸一定能成功” 与故事寓意相反,C 选项 “有钱有势” 与劝谏目的无关。
故答案为:B
31.故事中,楚国人的目标是往南去楚国,行动却是向北走,最终条件越好离目标越远。这一典故比喻 “行动与目的完全相反”,最终会导致与目标的距离越来越大。答案准确概括了这一寓意,强调 “行动与目的相悖” 及 “结果适得其反” 的核心内涵。
故答案为: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
32.承认错误:明确表达对当初错误选择的后悔,如 “当初不听您的劝告”。分析失败原因:点明 “方向错误” 是根本问题,即使条件优越(马好、钱多、车夫好)也无济于事。总结道理:将个人经历与 “南辕北辙” 的寓意结合,领悟 “行动与目的一致” 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他可能会说:“季梁啊,我如今真是追悔莫及。我一心想去楚国,却选错了方向,现在人马困顿、盘缠用尽,离楚国越来越远。我真不该不听劝,盲目自信。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才好?”
四、表达与交流(30分)
33.(2025三下·盘州期中)习作
《我喜欢 ▲ 》
提示:可以填写某种植物或动物,也可以是某个节日、某个人或某件事等等。把观察到的或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下来,并写出喜欢的原因,写的时候尽量用上好词佳句,使文章更生动。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生动,写出你对所填内容的喜爱之情;
⑶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⑷3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我喜欢茉莉花 在众多花卉中,我独爱茉莉花。
茉莉花的外观清新淡雅。它的花瓣洁白如雪,宛如身着素裙的仙子,小巧玲珑。那嫩黄的花蕊,像是藏在深处的璀璨明珠,点缀其间。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虽不张扬,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它的香气更是迷人。每当夏日,茉莉花盛开,那股清幽的甜香便弥漫开来。轻轻一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花海,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这香气不像玫瑰那般浓郁热烈,却如潺潺溪流,沁人心脾,持久而悠长。
茉莉花还具有实用价值。它可以用来泡茶,一杯茉莉花茶,热气氤氲中,满是花香。浅尝一口,舌尖上绽放的是自然的味道,让人神清气爽。
我喜欢茉莉花,喜欢它的淡雅之姿、迷人香气,更爱它给我带来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以我喜欢茉莉花为例,开头:直接点明喜欢的对象是茉莉花,简洁明了。 中间:从外观、香气、实用价值三方面阐述喜欢茉莉花的原因。描写外观时运用比喻修辞,展现其美;描写香气时通过对比突出特点;介绍实用价值则体现其功能性。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茉莉花的喜爱,升华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能力。关键在于明确写作对象,围绕其写出喜爱原因,突出情感。要运用好词佳句使文章生动。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感染力;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对象特点。同时,内容需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如总分总结构。开头点明喜爱对象,中间阐述喜爱原因,结尾总结并深化喜爱之情。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避免错别字,且要符合字数要求。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