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镇原县2024一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镇原县2024一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资源简介

甘肃省镇原县2024一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美景呢?看,一只lǎo yīng____张开shuāng yì____,líng kōng____盘旋,多么自在;jì jìng____的夜晚,月光méng lóng____,tān wán____的小猫在一个洞口bǐng xī____凝视,多么jìn zhí____。听,村头雄鸡tí jiào____,鹅厉声叫嚣,炊烟袅袅,多么shēng jī bó bó____……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炊烟袅袅”是描写乡村性活的,这拼的四字词语还有   ,我还知道描写城市生活的四字词语,如   。
【答案】1.老鹰、双翼、凌空、寂静、朦胧、贪玩、屏息、尽职、啼叫、生机勃勃
2.依山傍水;车水马龙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多方面能力。(1)题通过拼音写词语,考查汉字拼写与语境理解,需依据拼音和上下文准确写出“老鹰、双翼”等词语,注意“鹰、翼”等字的笔画结构。(2)题考查词语积累与场景辨析,“炊烟袅袅”类乡村词语如“鸡犬相闻”,体现田园生活气息;城市词语如“高楼林立”,突显都市建筑特征,需结合生活场景区分记忆。
1.lǎo yīng:老鹰:“鹰” 字注意下半部分为 “隹”(zhuī),指短尾鸟,与鸟类名称相关。
shuāng yì:双翼:“翼” 意为翅膀,注意上半部分 “羽” 的书写,下半部分 “異”(异)需规范笔画。
líng kōng:凌空:“凌” 有 “升高、超越” 之意,切勿写成 “陵”(陵墓)或 “棱”(棱角)。
jì jìng:寂静:“寂” 下部分为 “叔”,“静” 左半部分为 “青”,注意与 “净”(干净)区分。
méng lóng :朦胧:形容月光模糊,两字均为 “月” 字旁,注意 “朦” 右半部分为 “蒙”,“胧” 右半部分为 “龙”。
tān wán:贪玩:“贪” 上半部分为 “今”,下半部分 “贝” 与 “欲望” 相关;“玩” 左半部分为 “王”(玉字旁)。
bǐng xī:屏息:“屏” 在此处读 bǐng,意为 “抑制”,注意与 “屏幕” 的 “屏”(píng)区分。
jìn zhí :尽职:“尽” 注意下半部分为 “皿”,“职” 左半部分为 “耳”(耳刀旁),与 “职责” 相关。
tí jiào:啼叫:“啼” 左半部分为 “口”,右半部分 “帝” 注意笔画顺序;“叫” 为左右结构,左 “口” 右 “丩”。
shēng jī bó bó:生机勃勃 :“生机” 指生命力,“勃勃” 形容旺盛,注意 “勃” 右半部分为 “力”,而非 “攵”。
故答案为:老鹰;双翼;凌空;寂静;朦胧;贪玩;屏息;尽职;啼叫;生机勃勃
2.“鸡犬相闻”:指乡村中鸡狗的叫声相互听见,形容邻里相近、生活气息浓厚的田园景象。与 “炊烟袅袅” 呼应,均通过生活细节(家禽、炊烟)展现乡村的宁静与烟火气。
“高楼林立” :形容城市中高楼密集耸立,体现现代化都市的建筑特征。与乡村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突出城市的繁华与密集感。
故答案为:依山傍水;车水马龙
3.(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慰藉 迟吨 疏菜 松脂 佛拭 隐形 波涛 指晖
啸洒 稿纸 警戒 毒手 辟如 京据 敏捷 糟殃
错别字                                
改正                                
【答案】吨;疏;佛;晖;啸;辟;据;糟;钝;蔬;拂;挥;潇;譬;剧;遭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吨 钝:“迟钝” 指反应迟缓,“钝” 从 “钅”,与 “锋利” 反义;“吨” 为重量单位。
疏 蔬:“蔬菜” 与植物相关,故用 “艹” 字头的 “蔬”;“疏” 意为稀疏、疏远。
佛 拂:“拂拭” 指擦拭,“拂” 从 “扌”(提手旁),与动作相关;“佛” 多与佛教相关。
晖 挥:“指挥” 指发号施令,“挥” 从 “扌”,含 “挥舞、挥动” 义;“晖” 指阳光(如 “春晖”)。
啸 潇 :“潇洒” 形容举止洒脱,“潇” 从 “氵”,与 “水势” 引申义相关;“啸” 指呼啸、呐喊。
辟 譬:“譬如” 意为例如,“譬” 从 “言”,与语言举例相关;“辟” 多表示开辟、躲避。
据 剧:“京剧” 为戏曲种类,“剧” 从 “刂”,与 “戏剧” 义相关;“据” 指依据、占据。
糟 遭:“遭殃” 指遭受灾祸,“遭” 从 “辶”(走之底),含 “遭遇” 义;“糟” 指糟糕、糟粕。
故答案为:吨;疏;佛;晖;啸;辟;据;糟;钝;蔬;拂;挥;潇;譬;剧;遭
【点评】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与改正。需从“迟吨”“疏菜”等词中找出8处错字,如“吨”应改为“钝”(迟钝)、“疏”改“蔬”(蔬菜)等,错因多为偏旁混淆(如“拂拭”误作“佛拭”)、同音字误用(如“譬如”误为“辟如”),需结合词义与偏旁含义纠正。
4.(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看见 看书 看家护院 B.扎根 扎针 安营扎寨
C.折本 骨折 枝折花落 D.可恶 恶心 深恶痛绝
【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
【解析】【分析】A 组:看见(kàn)、看书(kàn)、看家护院(kān):“看” 读 kàn 时表示 “观察、阅读”(如看见、看书);读 kān 时表示 “守护、照料”(如看家、看管)。读音不同。
B 组:扎根(zhā)、扎针(zhā)、安营扎寨(zhā):“扎” 读 zhā 时表示 “刺、驻扎、固定”(如扎根、扎针、扎寨);读 zhá(挣扎)、zā(扎辫子)。读音完全相同。
C 组:折本(shé)、骨折(zhé)、枝折花落(shé):“折” 读 shé 时表示 “亏损、断”(如折本、枝折);读 zhé 时表示 “弯曲、断”(如骨折、折断);读 zhē 时表示 “翻转、折腾”。
“折本”“枝折” 读 shé,“骨折” 读 zhé,读音不同。
D 组:可恶(wù)、恶心(ě)、深恶痛绝(wù):“恶” 读 wù 时表示 “厌恶”(可恶、深恶痛绝);读 ě 时表示 “想吐、令人不适”(恶心);读 è 时表示 “恶劣、凶恶”(恶果、恶毒)。
“可恶”“深恶” 读 wù,“恶心” 读 ě,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读音辨析。A项“看家护院”中“看”读kān,其余读kàn;B项“扎”均读zhā;C项“折本”“枝折花落”中“折”读shé,“骨折”读zhé;D项“恶心”中“恶”读ě,其余读wù。故读音完全相同的为B项。
5.(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班的班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班长小雅就像____,事事当先;文艺委员丽丽是只____,歌声悦耳;劳动委员佳佳则是一头____,干起活来任劳任怨。
A.老黄牛 千里马 应声虫
B.小蜜蜂 领头羊 哈巴狗
C.领头羊 百灵鸟 老黄牛
D.领头羊 哈巴狗 小蜜蜂
【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 老黄牛 千里马 应声虫
老黄牛:比喻勤恳踏实、任劳任怨的人。但 “班长事事当先” 更侧重领导作用,而非单纯勤恳,与 “老黄牛” 不匹配。
千里马:比喻才华出众、有能力的人,多形容本领高强,与 “歌声悦耳” 的文艺委员形象无关。
应声虫:含贬义,指随声附和、缺乏主见的人,与 “任劳任怨” 的劳动委员形象完全不符。
B. 小蜜蜂 领头羊 哈巴狗
小蜜蜂:比喻勤劳忙碌的人,侧重 “勤劳”,但班长 “事事当先” 更强调 “领导带头”,用 “领头羊” 更准确。
领头羊:指群体中的领导者,符合班长角色,但 “小蜜蜂” 与班长的匹配度不足。
哈巴狗:含贬义,指谄媚依附的人,与 “歌声悦耳” 的文艺委员形象冲突,且语境需褒义词汇。
C. 领头羊 百灵鸟 老黄牛
领头羊:象征领导核心,与班长 “事事当先” 的带头作用高度契合。
百灵鸟:比喻歌声婉转悦耳的人,精准对应文艺委员 “歌声悦耳” 的特点。
老黄牛:形容勤恳任怨,完全匹配劳动委员 “干活任劳任怨” 的特质。
D. 领头羊 哈巴狗 小蜜蜂
领头羊:符合班长角色,但后两词存在明显问题。
哈巴狗:贬义色彩强烈,与文艺委员的正面形象冲突,且 “歌声悦耳” 无需体现 “谄媚”。
小蜜蜂:虽象征勤劳,但 “任劳任怨” 更侧重 “踏实肯干”,用 “老黄牛” 更贴切,且 “小蜜蜂” 与劳动委员的匹配度弱于 “老黄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比喻义词语辨析。解题时要注意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
6.(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该系统采用弹出式菜单选择。/这家饭店的菜单设计很新颖。
B.有什么问题我们最好摆到桌面上来谈。/我用风景照片做电脑桌面。
C.房间的窗口可以采光和通风,/整洁的街道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D.今天爸爸上班忘记带文件夹了。/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文件夹,这样我可以更好地整理我的学习资料。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 组:菜单
前句 “弹出式菜单” 指计算机界面中供选择的功能列表;
后句 “饭店菜单” 指列有菜品名称的清单。含义不同。
B 组:桌面
前句 “摆到桌面上来谈” 比喻公开讨论问题;
后句 “电脑桌面” 指计算机屏幕的主界面。含义不同。
C 组:窗口
前句 “房间的窗口” 指墙壁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后句 “文明的窗口” 比喻展示事物的渠道或媒介。含义不同。
D 组:文件夹
前句 “忘记带文件夹” 与后句 “买了一个文件夹” 均指用于整理文件的文具(如纸质或电子收纳工具)。含义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解题时需先明确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7.(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一朵朵娇嫩可爱,变化多端。
B.丹丹在学习方面向来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她都能注意到。
C.涛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左顾右盼。
D.要在五彩斑斓的蝴蝶中找到一只孔雀青蛱蝶,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 变化多端:形容事物形态、姿态等变化极多,难以捉摸。句中形容 “迎春花开” 的状态,迎春花形态相对固定,用 “变化多端” 形容花朵的静态特征不恰当,应改为 “姿态各异” 等词。
B.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丹丹学习时注重细节,符合 “一丝不苟” 的褒义用法,使用正确。
C. 左顾右盼:形容东张西望,此处指注意力不集中。涛涛上课分心、环顾四周,符合词义,使用正确。
D.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在 “五彩斑斓的蝴蝶中找特定品种” 难度大,用 “无能为力” 表达无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题时需结合语境分析词语是否恰当。
8.(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列关于诗人、朝代及代表作品的内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战国——《离骚》
B.孟浩然——宋代——《春晓》
C.刘禹锡——唐代——《望洞庭》
D.杜甫——唐代——《绝句》
【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 屈原 —— 战国 ——《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离骚》是其代表作,开创楚辞体,对应正确。
B. 孟浩然 —— 宋代 ——《春晓》。错误点: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 “王孟”,《春晓》是其经典作品;宋代对应错误,应为唐代。
C. 刘禹锡 —— 唐代 ——《望洞庭》。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望洞庭》通过 “湖光秋月两相和” 等句描绘洞庭美景,对应正确。
D. 杜甫 —— 唐代 ——《绝句》。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绝句》(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代表作之一,对应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对应。解题需将诗人朝代与作品一一对应。
9.(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中,通过孩子晚上透过天窗看见并展开想象,我们能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B.《绿》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意盎然,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C.茅盾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在《母鸡》一文中,对母鸡的态度发生改变是因为母鸡有了一群鸡雏,成了一位鸡母亲。
D.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讲述的是人类起源的问题。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 《天窗》:课文中孩子透过天窗观察外界并展开想象,天窗成为其心灵寄托,体现对孩子的欢乐意义,表述正确。
B. 《绿》:艾青的《绿》以生动文字描绘绿色铺满大地、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符合诗歌主旨,表述正确。
C. 《母鸡》与茅盾:《母鸡》作者是老舍,而非茅盾。老舍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其作品多反映市井生活;文中作者对母鸡态度转变确因它成为鸡母亲,展现母性光辉,但作者对应错误。
D.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贾兰坡的该著作聚焦人类起源问题,介绍演化历程,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题时需注意:精准定位作者与作品关联;区分文学常识细节;紧扣文本内容判断。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0.小仓鼠的家真乱!稻草,食物,甚至粪便,都搅在一起。(在合适的位置加上语气词,使语气更亲切)
11.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句中至少出现两种颜色。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1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关注加点部分,用这种方法介绍另一种事物)
13.下面这段话中有四处错误,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024年4月12日,央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到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相关事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发动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答案】10.小仓鼠的家真乱哪!稻草哇,食物哇,甚至粪便哪,都搅在一起啦!
11.那天空的蓝,蓝得澄澈;那杜鹘的红,红得耀眼;那桃花的粉,又是粉得多么诱人啊!
12.那座用乐高搭的城堡模型,有我的小腿那么高,十分壮观。
13.2024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认真阅读文本,按照要求作答,避免望文生义。
10.原句 “小仓鼠的家真乱!稻草,食物,甚至粪便,都搅在一起” 语气较为平淡。添加语气词 “哪”“哇”“啦” 后,“小仓鼠的家真乱哪!” 增强了感叹的语气,更能体现出说话者对小仓鼠家乱的惊讶之情。“稻草哇,食物哇,甚至粪便哪”,“哇”“哪” 的使用让每个列举的事物都带上了一种强调的意味,仿佛在逐一指出这些混乱的物品,使描述更加生动、亲切,就像在和人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情景。最后的 “都搅在一起啦!” 中 “啦” 字则有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让整个句子的语气更加自然、亲切,也拉近了与读者或听者的距离。
故答案为:小仓鼠的家真乱哪!稻草哇,食物哇,甚至粪便哪,都搅在一起啦!
11.给出的例句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草滩的绿、菜花的黄和湖水的蓝,并且用 “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 这样的表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每种颜色的特点。在仿写 “那天空的蓝,蓝得澄澈;那杜鹘的红,红得耀眼;那桃花的粉,又是粉得多么诱人啊” 时,同样采用排比,选取了天空、杜鹃、桃花这三种景物,分别突出其蓝、红、粉三种颜色,“澄澈”“耀眼”“诱人” 等词也准确地描绘出了这些颜色给人的感受,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这些景物的美丽。
故答案为:那天空的蓝,蓝得澄澈;那杜鹘的红,红得耀眼;那桃花的粉,又是粉得多么诱人啊!
12.例句 “如果把直径为 1 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纳米与人们熟悉的乒乓球和地球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纳米的微小。在 “那座用乐高搭的城堡模型,有我的小腿那么高,十分壮观” 这个句子中,是把城堡模型的高度和 “我的小腿” 进行对比,用人们熟悉的身体部位作为参照,使读者对城堡模型的高度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从而更能体会到它的壮观,这种对比方法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所描述的事物。
故答案为:那座用乐高搭的城堡模型,有我的小腿那么高,十分壮观。
13.原句 “2024 年 4 月 12 日,央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到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相关事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发动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存在多处错误。“央视中央电视台” 重复,可删去 “央视”;“报到” 应改为 “报道”,这是常见的错别字;“相关事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 语序不当,应改为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发动” 与 “关注和思考” 搭配不当,应改为 “引发”。修改后的句子 “2024 年 4 月 12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更加通顺、表意明确。
故答案为:2024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4.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是多么富有情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的诗句“   ,   ”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的情景;杨万里新《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诗句“   ,   ”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15.诗歌中常常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   ,诗给人类以朝向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   ,它源于   的情感。”在诗人罗隐的《蜂》一诗中,我从诗句“   ,   ”体会到诗人对劳作之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之情。
【答案】1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5.所寄发的信息;理想的勇气;自然流露;宁静中回忆起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与文学常识。解题时需准确记忆诗句与名言。
14.《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描绘了江南农村四季的田园生活。此诗写于初夏,正值农事繁忙时节。
“日长篱落无人过”:“日长” 点明夏季白昼变长,“篱落” 指篱笆。村落中篱笆旁无人经过,侧面说明村民们都在田间劳作,无暇归家,凸显农忙的紧张氛围。
“惟有蜻蜓蛱蝶飞”:以 “蜻蜓”“蛱蝶” 等昆虫的飞舞反衬村庄的寂静,进一步强调人们忙于农事,连平日活动的人影都消失了,画面静中见动,富有层次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的这首诗以童趣视角展现乡村生活。
“儿童急走追黄蝶”:“急走”“追” 两个动词生动刻画儿童追逐黄蝶时的急切与天真,动态感十足,仿佛能看到孩童奔跑的身影。
“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与花色融为一体,孩童瞬间失落的神情跃然纸上。诗句以自然景物(菜花)与动态场景(追蝶)的结合,凸显乡村生活的活泼与趣味。
故答案为: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5.艾青名言:“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强调诗歌的预言性与前瞻性,诗人通过作品传递对未来的憧憬与思考,成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指出诗歌的精神力量,能鼓舞人们追求理想,赋予生活信念与动力。华兹华斯名言:“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情感的表达,而非刻意雕琢,情感需自然迸发。“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说明诗歌创作的心理过程 —— 诗人在平静中回味过往情感,将其升华为艺术表达,使情感更具深度与感染力。《蜂》的情感内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以蜜蜂采蜜的过程为切入点。蜜蜂遍采百花酿成花蜜,却无法享受成果,暗喻劳动者(如农民、手工业者)辛勤付出却被剥削者(不劳而获者)掠夺的社会现实。情感指向:“为谁辛苦为谁甜” 用反问句式强化情感,既赞美蜜蜂(劳动者)的勤劳,又借其遭遇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懑,暗含对剥削现象的批判。
故答案为:所寄发的信息;理想的勇气;自然流露;宁静中回忆起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午,班主任王老师在教室的黑板上张贴了一张通知,请你阅读这则通知并完成相关练习。
通知 学校组织全体同学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统一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班主任王老师 2025年4月2日
16.在”通知“中找出你认为转述时不能遗漏的要点。
17.王老师让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消息转述给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说呢?
【答案】16.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统一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17.妈妈,王老师说明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每个人都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您明天一定要按时送我到校啊!
【知识点】通知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通知要点提取与转述。(1)转述需保留事件(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穿校服)、集合信息(8:20校门口乘车)。(2)转述时要说明信息来源、活动详情,并用口语化表达提醒家长配合,如“妈妈,王老师说明天上午参观纪念馆,要穿校服,8:20校门口集合乘车,别忘了送我呀!”
16.事件要素 —— 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明天上午”:明确活动时间为通知次日(2025 年 4 月 3 日)上午,属于不可模糊的关键信息。若遗漏 “上午”,可能导致时间理解偏差(如误判为下午),影响行程安排。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活动性质与目的地是核心内容。“革命烈士纪念馆” 作为特定场所,需准确表述,若简化为 “参观纪念馆”,则缺乏活动的教育意义指向性,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纪念馆混淆。
执行要求 —— 着装与集合安排
“统一穿校服”:
着装规定是集体活动的标志性要求,避免学生因穿着随意影响团队形象,同时便于管理。若遗漏,可能出现学生穿便服参与活动的情况,违反通知要求。
“统一” 一词强调强制性,转述时需保留,以体现规定的严肃性。
“早上 8:20 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时间节点:“8:20” 是精确的集合时刻,晚于该时间可能导致车辆出发或团队行程延误,需严格传达。
地点定位:“校门口” 是唯一集合点,若表述为 “学校附近” 或 “操场”,会造成地点模糊,增加集合难度。
出行方式:“乘车” 说明学校统一安排交通,若遗漏,可能导致学生自行前往,存在安全隐患或路线错误的风险。
故答案为: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统一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17.来源与时间:“王老师说明天上午”—— 以 “老师说” 作为信息背书,增强权威性;“明天上午” 承接通知时间,与 “早上 8:20” 形成时间链条。
事件主体:“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明确活动主办方(学校)、参与者(我们)及内容,避免 “参观哪里” 的疑问。
执行细节:“要求每个人都穿校服,早上 8:20 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将着装与集合要求并列,用 “每个人都” 强调全员必须遵守,避免侥幸心理。
故答案为:妈妈,王老师说明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每个人都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您明天一定要按时送我到校啊!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对比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一零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恳慈, 反而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8.下面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其中。
B.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C.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和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D.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刻骨铭心“等。
19.《繁星(一五九)》中两次出现“风雨”,其中“天上的风雨”指的是   ;“心中的风雨”指的是   。
20.下列对这三首诗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诗都出自冰心的诗集。
B.《繁星(一五九)》和《繁星(一零二)》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三首诗都很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这三首诗主题相同,都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母亲对孩子的期望。
21.《繁星(七一)》中说的“这些事”具体指什么?发挥想象,照样子把情景补充完整。
月明的园中,我和母亲一起赏月、聊天,好不惬意。
藤萝的叶下,   。
母亲的膝上,   。
【答案】18.B;D
19.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
20.D
21.母亲给我讲故事、陪我做游戏,快乐极了;我数着满天繁星,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冰心《繁星》组诗理解。解题时需紧扣诗歌文本。
18.A 项错误:“回忆如潮水漫上来” 侧重回忆的涌现状态,而诗句侧重回忆 “不消失” 的特质,并非形容数量多。
B 项正确:“永不漫灭” 在诗中强调回忆深刻,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模糊,与 “印象深刻、永不消失” 的语义一致,符合诗句中对母亲相关回忆的珍视。
C 项错误:诗句强调回忆 “永不漫灭”,与 “容易消失” 矛盾,曲解诗意。
D 项正确:“永不磨灭”“刻骨铭心” 均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怀,与 “永不漫灭” 构成近义词,准确体现词语含义。
故答案为:BD
19.“天上的风雨”:字面指自然界的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是具体的自然现象。“心中的风雨”:运用比喻,指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困难、痛苦等精神层面的困扰,是抽象的情感体验。诗句以 “鸟儿躲巢” 类比 “我躲入母亲怀抱”,凸显母亲是心灵的庇护所。
故答案为: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
20.A 项正确:三首诗均出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是其 “母爱与童真” 主题的代表作。
B 项正确:《一五九》将 “心中的风雨” 比作生活挫折,《一零二》将 “母亲” 比作 “春光”,均使用比喻修辞。
C 项正确:诗句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如 “母亲啊!”“小小的花”),押韵自然,朗朗上口。
D 项错误:三首诗均以 “母爱” 为主题,表达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如《七一》的回忆、《一五九》的依赖、《一零二》的感恩),但未体现 “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D
21.藤萝的叶下:结合 “月明的园中” 的温馨场景,可想象母亲在藤萝叶下陪伴孩子的日常画面,如 “讲故事、做游戏”,体现亲子互动的快乐。母亲的膝上:“膝上” 是孩子依赖母亲的典型场景,补充 “数繁星、入睡” 等细节,符合孩童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与依赖感,与诗句 “永不漫灭的回忆” 呼应。
故答案为:母亲给我讲故事、陪我做游戏,快乐极了;我数着满天繁星,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阿咪(节选)
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要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真是不胜其烦啊。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
我家白昼往往沉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业家务,肃静无声。自从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房里常有保姆的说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客人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邮递员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得多了。常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流连不忍遽去。
访客之中,有的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话有的规矩严肃,有的虚空无聊,很是枯燥无味,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有了调节,主客都舒畅了:有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
有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趣,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抱住了我的脚。于是大小客人共同欣赏阿咪,三人就团结一气了。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我这主人就放心了。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她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22.“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要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这句话介绍了阿咪的   与   ,突出了它   的特点。
23.读第三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句中冒号的用法,并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的弟弟特别淘气:   
24.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不胜其烦”是不是说明“我不喜欢‘阿咪’?为什么?
26.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阿咪性格活泼可能是受了猫妈妈的影响。
B.作者的访客大多也喜欢阿咪,阿咪的出现给主客说话增添了乐趣。
C.作者认为朋友爱猫是因为他们有活泼好动、娇痴亲昵的共通性。
D.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阿咪的样貌、习性和趣事。
27.短文第三、四自然段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表达了对阿咪的喜爱之情?
【答案】22.外貌;习性;活泼好动
23.每天上蹿下跳的;喜欢在墙上乱画,把水彩笔弄得到处都是;出去玩时,总会把全身弄得脏脏的。
24.①热闹;②枯燥;③规矩严肃,虚空无聊
25.不是,这是明贬实褒的写法,作者用俏皮的语言表达了对阿咪的喜欢。
26.C
27.阿咪出现在访客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围绕老舍《阿咪》节选设题,全面考察文本理解能力。从阿咪外貌习性到对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冒号用法到明贬实褒手法,从内容概括到细节分析,题型涵盖多方面,需结合文本准确解读,把握作者对阿咪的喜爱之情及行文特点。
22.“毛甚长,有似兔子” 是对阿咪外貌的描写;“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 等是对其习性的刻画;核心特点通过 “异常活泼”“无片刻静止” 可归纳为 “活泼好动”。
故答案为:外貌;习性;活泼好动
23.冒号在此处表示解释说明,后文需用具体事例体现 “淘气”。“上蹿下跳”“墙上乱画”“弄脏衣服” 等细节,通过具体行为强化了 “淘气” 的特点,符合冒号的用法逻辑。
故答案为:每天上蹿下跳的;喜欢在墙上乱画,把水彩笔弄得到处都是;出去玩时,总会把全身弄得脏脏的。
24.第二自然段对比 “阿咪来之前” 与 “来之后” 的家庭氛围:之前 “沉寂”“肃静无声”,之后 “忽然热闹了”;
第三自然段写访客谈话的变化:原本 “规矩严肃”“虚空无聊”“枯燥”,阿咪出现后谈话有了 “插曲”,主客 “舒畅”。
故答案为:①热闹;②枯燥;③规矩严肃,虚空无聊
25.“不胜其烦” 表面意思是 “繁琐得让人受不了”,但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描述阿咪 “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使人笑逐颜开”,以及它给家庭带来的热闹,显然是喜爱的。
这种写法属于 “明贬实褒”(反语),用看似抱怨的语言实则表达亲昵,类似 “这小家伙真调皮” 的情感。
故答案为:不是,这是明贬实褒的写法,作者用俏皮的语言表达了对阿咪的喜欢。
26.A:文中 “想是要承母教之故” 体现作者猜测阿咪活泼可能受猫妈妈影响,正确;
B:从 “客人亲昵得多了”“转怒为喜” 等可看出访客喜欢阿咪,正确;
C:原文 “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 因为她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仅指 “小朋友” 和 “女孩子”,而非 “朋友”(成年访客),属于范围扩大,错误;
D:全文语言幽默,如 “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正确。
故答案为:阿咪出现在访客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27.第三自然段核心事件:访客谈 “伤脑筋之事” 时,阿咪出现让其 “转怒为喜”;第四自然段核心事件:带孩子的客人来访时,阿咪陪小客人玩耍,化解冷场。
故答案为:阿咪出现在访客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28.(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一处留恋的地方,一次神奇的想象,一种喜爱的动物……都可以成为你快乐的源泉。同学们,请选择一种快乐,把它分享给大家吧。注意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答案】小院里的“秘密基地”
奶奶家的小院是我最留恋的快乐源泉。春天一来,墙角的月季就探出头,粉的像云霞,红的似火焰,我总蹲在花丛边看蜜蜂钻进花瓣里采蜜,花瓣上的露珠沾在它们毛茸茸的背上,像撒了一把碎钻。
院中央的老葡萄架是我的“童话剧场”。夏天傍晚,我会把落叶堆成小山,让蚂蚁当“演员”——黑蚂蚁举着花瓣当旗子,黄蚂蚁排着队搬运面包屑,我趴在凉席上给它们配音,一会儿学将军下令,一会儿学公主撒娇,逗得在一旁择菜的奶奶直笑。到了秋天,葡萄藤挂满紫莹莹的果子,我踮着脚摘最饱满的一串,咬开时汁水溅在鼻尖上,甜得像含住了一颗阳光做的糖。
冬天的小院铺满白雪,我和奶奶用胡萝卜给雪人安鼻子,用石子嵌眼睛。有次大雪封门,我把雪人搬进厨房,结果它“哭”出一滩水,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雪人想回天上当云朵呢。”如今每次回奶奶家,我都会蹲在老葡萄架下,看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织成光斑,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自己咯咯的笑声在院子里打转。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写作主题与范围:要求以 “快乐源泉” 为核心,选择 “一处留恋的地方”“一次神奇的想象”“一种喜爱的动物” 等任一角度展开创作。主题具有开放性,侧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
关键词:“快乐”“分享”“真情实感”,需围绕具体事物或经历,避免空泛抒情。
文体与格式要求:文体:记叙文(需有具体场景、事件或细节),题目自拟。
篇幅:350 字左右,需精炼布局,聚焦 1-2 个核心场景深入描写。
语言:语句通顺,内容清晰,适合小学生表达特点(可运用童趣化修辞、口语化表达)。
【点评】一、场景描摹细腻,画面感跃然纸上
视觉与味觉交织:月季 “粉的像云霞,红的似火焰”,葡萄 “紫莹莹”“汁水溅在鼻尖”,用色彩与味觉唤醒感官;蜜蜂背沾露珠如 “碎钻” 的比喻,将微观细节写得晶莹剔透。
动态场景鲜活:蚂蚁 “举花瓣当旗子”“排队搬运” 的拟人化描写,与 “我学将军下令、公主撒娇” 的童真互动,让葡萄架下的 “童话剧场” 充满动态趣味,仿佛能看见孩子趴在凉席上手舞足蹈的模样。
二、情感表达含蓄真挚,细节处见温情
祖孙互动的暖意:奶奶 “择菜时直笑”“摸头说傻孩子” 的细节,将隔代亲融入日常场景;雪人 “哭出一滩水” 的童言童语,既体现孩子的天真,又暗含奶奶对童真的呵护,情感自然流露。
时空交织的眷恋:结尾 “蹲在老葡萄架下看光斑” 与 “听见当年笑声打转”,用现在时的动作串联起回忆,虚实结合中透出对小院的深切留恋,余韵悠长。
三、结构精巧,四季场景串联主题
以春、夏、秋、冬为时间线,分别选取 “月季赏花”“蚂蚁剧场”“葡萄尝甜”“雪人趣事” 四个场景,每个季节紧扣 “快乐” 核心:春天观察自然之乐,夏天创造想象之乐,秋天收获甜蜜之乐,冬天玩雪童真之乐,层层递进又浑然一体。
四、语言灵动,童趣与诗意兼具
修辞鲜活:“落叶堆成小山”“雪人想回天上当云朵” 等比喻、拟人,符合孩子的思维视角;“甜得像含住了一颗阳光做的糖” 将味觉诗意化,充满童诗般的想象力。
口语化表达:“踮着脚摘”“咯咯的笑声” 等短语质朴自然,与 “织成光斑”“跃然纸上” 等书面语结合,张弛有度,读来朗朗上口。
1 / 1甘肃省镇原县2024一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美景呢?看,一只lǎo yīng____张开shuāng yì____,líng kōng____盘旋,多么自在;jì jìng____的夜晚,月光méng lóng____,tān wán____的小猫在一个洞口bǐng xī____凝视,多么jìn zhí____。听,村头雄鸡tí jiào____,鹅厉声叫嚣,炊烟袅袅,多么shēng jī bó bó____……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炊烟袅袅”是描写乡村性活的,这拼的四字词语还有   ,我还知道描写城市生活的四字词语,如   。
3.(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慰藉 迟吨 疏菜 松脂 佛拭 隐形 波涛 指晖
啸洒 稿纸 警戒 毒手 辟如 京据 敏捷 糟殃
错别字                                
改正                                
4.(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看见 看书 看家护院 B.扎根 扎针 安营扎寨
C.折本 骨折 枝折花落 D.可恶 恶心 深恶痛绝
5.(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班的班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班长小雅就像____,事事当先;文艺委员丽丽是只____,歌声悦耳;劳动委员佳佳则是一头____,干起活来任劳任怨。
A.老黄牛 千里马 应声虫
B.小蜜蜂 领头羊 哈巴狗
C.领头羊 百灵鸟 老黄牛
D.领头羊 哈巴狗 小蜜蜂
6.(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该系统采用弹出式菜单选择。/这家饭店的菜单设计很新颖。
B.有什么问题我们最好摆到桌面上来谈。/我用风景照片做电脑桌面。
C.房间的窗口可以采光和通风,/整洁的街道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D.今天爸爸上班忘记带文件夹了。/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文件夹,这样我可以更好地整理我的学习资料。
7.(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里的迎春花开了,一朵朵娇嫩可爱,变化多端。
B.丹丹在学习方面向来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她都能注意到。
C.涛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左顾右盼。
D.要在五彩斑斓的蝴蝶中找到一只孔雀青蛱蝶,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8.(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列关于诗人、朝代及代表作品的内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战国——《离骚》
B.孟浩然——宋代——《春晓》
C.刘禹锡——唐代——《望洞庭》
D.杜甫——唐代——《绝句》
9.(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中,通过孩子晚上透过天窗看见并展开想象,我们能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B.《绿》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意盎然,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
C.茅盾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在《母鸡》一文中,对母鸡的态度发生改变是因为母鸡有了一群鸡雏,成了一位鸡母亲。
D.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讲述的是人类起源的问题。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0.小仓鼠的家真乱!稻草,食物,甚至粪便,都搅在一起。(在合适的位置加上语气词,使语气更亲切)
11.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句中至少出现两种颜色。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1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关注加点部分,用这种方法介绍另一种事物)
13.下面这段话中有四处错误,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024年4月12日,央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到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相关事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发动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4.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是多么富有情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的诗句“   ,   ”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的情景;杨万里新《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诗句“   ,   ”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15.诗歌中常常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   ,诗给人类以朝向   。”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   ,它源于   的情感。”在诗人罗隐的《蜂》一诗中,我从诗句“   ,   ”体会到诗人对劳作之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之情。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下午,班主任王老师在教室的黑板上张贴了一张通知,请你阅读这则通知并完成相关练习。
通知 学校组织全体同学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统一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班主任王老师 2025年4月2日
16.在”通知“中找出你认为转述时不能遗漏的要点。
17.王老师让大家回家后把这个消息转述给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说呢?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对比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练习。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一零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恳慈, 反而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8.下面对《繁星(七一)》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形容这样的回忆非常多,像潮水一样漫上来,使作者整个人都沉浸其中。
B.形容这样的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不会模糊、消失。
C.从中能够感受到人的回忆是非常珍贵和又非常容易消失的。
D.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永不磨灭”刻骨铭心“等。
19.《繁星(一五九)》中两次出现“风雨”,其中“天上的风雨”指的是   ;“心中的风雨”指的是   。
20.下列对这三首诗歌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诗都出自冰心的诗集。
B.《繁星(一五九)》和《繁星(一零二)》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三首诗都很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D.这三首诗主题相同,都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母亲对孩子的期望。
21.《繁星(七一)》中说的“这些事”具体指什么?发挥想象,照样子把情景补充完整。
月明的园中,我和母亲一起赏月、聊天,好不惬意。
藤萝的叶下,   。
母亲的膝上,   。
(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阿咪(节选)
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要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真是不胜其烦啊。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
我家白昼往往沉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业家务,肃静无声。自从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房里常有保姆的说话声或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客人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邮递员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得多了。常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流连不忍遽去。
访客之中,有的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话有的规矩严肃,有的虚空无聊,很是枯燥无味,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有了调节,主客都舒畅了:有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
有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趣,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抱住了我的脚。于是大小客人共同欣赏阿咪,三人就团结一气了。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我这主人就放心了。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她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22.“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要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这句话介绍了阿咪的   与   ,突出了它   的特点。
23.读第三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句中冒号的用法,并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的弟弟特别淘气:   
24.根据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不胜其烦”是不是说明“我不喜欢‘阿咪’?为什么?
26.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阿咪性格活泼可能是受了猫妈妈的影响。
B.作者的访客大多也喜欢阿咪,阿咪的出现给主客说话增添了乐趣。
C.作者认为朋友爱猫是因为他们有活泼好动、娇痴亲昵的共通性。
D.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阿咪的样貌、习性和趣事。
27.短文第三、四自然段叙述了哪两件事情,表达了对阿咪的喜爱之情?
28.(2025四下·镇原县期中)一处留恋的地方,一次神奇的想象,一种喜爱的动物……都可以成为你快乐的源泉。同学们,请选择一种快乐,把它分享给大家吧。注意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3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老鹰、双翼、凌空、寂静、朦胧、贪玩、屏息、尽职、啼叫、生机勃勃
2.依山傍水;车水马龙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成语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多方面能力。(1)题通过拼音写词语,考查汉字拼写与语境理解,需依据拼音和上下文准确写出“老鹰、双翼”等词语,注意“鹰、翼”等字的笔画结构。(2)题考查词语积累与场景辨析,“炊烟袅袅”类乡村词语如“鸡犬相闻”,体现田园生活气息;城市词语如“高楼林立”,突显都市建筑特征,需结合生活场景区分记忆。
1.lǎo yīng:老鹰:“鹰” 字注意下半部分为 “隹”(zhuī),指短尾鸟,与鸟类名称相关。
shuāng yì:双翼:“翼” 意为翅膀,注意上半部分 “羽” 的书写,下半部分 “異”(异)需规范笔画。
líng kōng:凌空:“凌” 有 “升高、超越” 之意,切勿写成 “陵”(陵墓)或 “棱”(棱角)。
jì jìng:寂静:“寂” 下部分为 “叔”,“静” 左半部分为 “青”,注意与 “净”(干净)区分。
méng lóng :朦胧:形容月光模糊,两字均为 “月” 字旁,注意 “朦” 右半部分为 “蒙”,“胧” 右半部分为 “龙”。
tān wán:贪玩:“贪” 上半部分为 “今”,下半部分 “贝” 与 “欲望” 相关;“玩” 左半部分为 “王”(玉字旁)。
bǐng xī:屏息:“屏” 在此处读 bǐng,意为 “抑制”,注意与 “屏幕” 的 “屏”(píng)区分。
jìn zhí :尽职:“尽” 注意下半部分为 “皿”,“职” 左半部分为 “耳”(耳刀旁),与 “职责” 相关。
tí jiào:啼叫:“啼” 左半部分为 “口”,右半部分 “帝” 注意笔画顺序;“叫” 为左右结构,左 “口” 右 “丩”。
shēng jī bó bó:生机勃勃 :“生机” 指生命力,“勃勃” 形容旺盛,注意 “勃” 右半部分为 “力”,而非 “攵”。
故答案为:老鹰;双翼;凌空;寂静;朦胧;贪玩;屏息;尽职;啼叫;生机勃勃
2.“鸡犬相闻”:指乡村中鸡狗的叫声相互听见,形容邻里相近、生活气息浓厚的田园景象。与 “炊烟袅袅” 呼应,均通过生活细节(家禽、炊烟)展现乡村的宁静与烟火气。
“高楼林立” :形容城市中高楼密集耸立,体现现代化都市的建筑特征。与乡村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突出城市的繁华与密集感。
故答案为:依山傍水;车水马龙
3.【答案】吨;疏;佛;晖;啸;辟;据;糟;钝;蔬;拂;挥;潇;譬;剧;遭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吨 钝:“迟钝” 指反应迟缓,“钝” 从 “钅”,与 “锋利” 反义;“吨” 为重量单位。
疏 蔬:“蔬菜” 与植物相关,故用 “艹” 字头的 “蔬”;“疏” 意为稀疏、疏远。
佛 拂:“拂拭” 指擦拭,“拂” 从 “扌”(提手旁),与动作相关;“佛” 多与佛教相关。
晖 挥:“指挥” 指发号施令,“挥” 从 “扌”,含 “挥舞、挥动” 义;“晖” 指阳光(如 “春晖”)。
啸 潇 :“潇洒” 形容举止洒脱,“潇” 从 “氵”,与 “水势” 引申义相关;“啸” 指呼啸、呐喊。
辟 譬:“譬如” 意为例如,“譬” 从 “言”,与语言举例相关;“辟” 多表示开辟、躲避。
据 剧:“京剧” 为戏曲种类,“剧” 从 “刂”,与 “戏剧” 义相关;“据” 指依据、占据。
糟 遭:“遭殃” 指遭受灾祸,“遭” 从 “辶”(走之底),含 “遭遇” 义;“糟” 指糟糕、糟粕。
故答案为:吨;疏;佛;晖;啸;辟;据;糟;钝;蔬;拂;挥;潇;譬;剧;遭
【点评】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与改正。需从“迟吨”“疏菜”等词中找出8处错字,如“吨”应改为“钝”(迟钝)、“疏”改“蔬”(蔬菜)等,错因多为偏旁混淆(如“拂拭”误作“佛拭”)、同音字误用(如“譬如”误为“辟如”),需结合词义与偏旁含义纠正。
4.【答案】B
【知识点】多音字
【解析】【分析】A 组:看见(kàn)、看书(kàn)、看家护院(kān):“看” 读 kàn 时表示 “观察、阅读”(如看见、看书);读 kān 时表示 “守护、照料”(如看家、看管)。读音不同。
B 组:扎根(zhā)、扎针(zhā)、安营扎寨(zhā):“扎” 读 zhā 时表示 “刺、驻扎、固定”(如扎根、扎针、扎寨);读 zhá(挣扎)、zā(扎辫子)。读音完全相同。
C 组:折本(shé)、骨折(zhé)、枝折花落(shé):“折” 读 shé 时表示 “亏损、断”(如折本、枝折);读 zhé 时表示 “弯曲、断”(如骨折、折断);读 zhē 时表示 “翻转、折腾”。
“折本”“枝折” 读 shé,“骨折” 读 zhé,读音不同。
D 组:可恶(wù)、恶心(ě)、深恶痛绝(wù):“恶” 读 wù 时表示 “厌恶”(可恶、深恶痛绝);读 ě 时表示 “想吐、令人不适”(恶心);读 è 时表示 “恶劣、凶恶”(恶果、恶毒)。
“可恶”“深恶” 读 wù,“恶心” 读 ě,读音不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读音辨析。A项“看家护院”中“看”读kān,其余读kàn;B项“扎”均读zhā;C项“折本”“枝折花落”中“折”读shé,“骨折”读zhé;D项“恶心”中“恶”读ě,其余读wù。故读音完全相同的为B项。
5.【答案】C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 老黄牛 千里马 应声虫
老黄牛:比喻勤恳踏实、任劳任怨的人。但 “班长事事当先” 更侧重领导作用,而非单纯勤恳,与 “老黄牛” 不匹配。
千里马:比喻才华出众、有能力的人,多形容本领高强,与 “歌声悦耳” 的文艺委员形象无关。
应声虫:含贬义,指随声附和、缺乏主见的人,与 “任劳任怨” 的劳动委员形象完全不符。
B. 小蜜蜂 领头羊 哈巴狗
小蜜蜂:比喻勤劳忙碌的人,侧重 “勤劳”,但班长 “事事当先” 更强调 “领导带头”,用 “领头羊” 更准确。
领头羊:指群体中的领导者,符合班长角色,但 “小蜜蜂” 与班长的匹配度不足。
哈巴狗:含贬义,指谄媚依附的人,与 “歌声悦耳” 的文艺委员形象冲突,且语境需褒义词汇。
C. 领头羊 百灵鸟 老黄牛
领头羊:象征领导核心,与班长 “事事当先” 的带头作用高度契合。
百灵鸟:比喻歌声婉转悦耳的人,精准对应文艺委员 “歌声悦耳” 的特点。
老黄牛:形容勤恳任怨,完全匹配劳动委员 “干活任劳任怨” 的特质。
D. 领头羊 哈巴狗 小蜜蜂
领头羊:符合班长角色,但后两词存在明显问题。
哈巴狗:贬义色彩强烈,与文艺委员的正面形象冲突,且 “歌声悦耳” 无需体现 “谄媚”。
小蜜蜂:虽象征勤劳,但 “任劳任怨” 更侧重 “踏实肯干”,用 “老黄牛” 更贴切,且 “小蜜蜂” 与劳动委员的匹配度弱于 “老黄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比喻义词语辨析。解题时要注意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
6.【答案】D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A 组:菜单
前句 “弹出式菜单” 指计算机界面中供选择的功能列表;
后句 “饭店菜单” 指列有菜品名称的清单。含义不同。
B 组:桌面
前句 “摆到桌面上来谈” 比喻公开讨论问题;
后句 “电脑桌面” 指计算机屏幕的主界面。含义不同。
C 组:窗口
前句 “房间的窗口” 指墙壁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后句 “文明的窗口” 比喻展示事物的渠道或媒介。含义不同。
D 组:文件夹
前句 “忘记带文件夹” 与后句 “买了一个文件夹” 均指用于整理文件的文具(如纸质或电子收纳工具)。含义完全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多义词辨析。解题时需先明确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7.【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 变化多端:形容事物形态、姿态等变化极多,难以捉摸。句中形容 “迎春花开” 的状态,迎春花形态相对固定,用 “变化多端” 形容花朵的静态特征不恰当,应改为 “姿态各异” 等词。
B.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丹丹学习时注重细节,符合 “一丝不苟” 的褒义用法,使用正确。
C. 左顾右盼:形容东张西望,此处指注意力不集中。涛涛上课分心、环顾四周,符合词义,使用正确。
D. 无能为力: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在 “五彩斑斓的蝴蝶中找特定品种” 难度大,用 “无能为力” 表达无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解题时需结合语境分析词语是否恰当。
8.【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 屈原 —— 战国 ——《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离骚》是其代表作,开创楚辞体,对应正确。
B. 孟浩然 —— 宋代 ——《春晓》。错误点: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 “王孟”,《春晓》是其经典作品;宋代对应错误,应为唐代。
C. 刘禹锡 —— 唐代 ——《望洞庭》。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望洞庭》通过 “湖光秋月两相和” 等句描绘洞庭美景,对应正确。
D. 杜甫 —— 唐代 ——《绝句》。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绝句》(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代表作之一,对应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对应。解题需将诗人朝代与作品一一对应。
9.【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 《天窗》:课文中孩子透过天窗观察外界并展开想象,天窗成为其心灵寄托,体现对孩子的欢乐意义,表述正确。
B. 《绿》:艾青的《绿》以生动文字描绘绿色铺满大地、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符合诗歌主旨,表述正确。
C. 《母鸡》与茅盾:《母鸡》作者是老舍,而非茅盾。老舍被称为 “人民艺术家”,其作品多反映市井生活;文中作者对母鸡态度转变确因它成为鸡母亲,展现母性光辉,但作者对应错误。
D.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贾兰坡的该著作聚焦人类起源问题,介绍演化历程,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题时需注意:精准定位作者与作品关联;区分文学常识细节;紧扣文本内容判断。
【答案】10.小仓鼠的家真乱哪!稻草哇,食物哇,甚至粪便哪,都搅在一起啦!
11.那天空的蓝,蓝得澄澈;那杜鹘的红,红得耀眼;那桃花的粉,又是粉得多么诱人啊!
12.那座用乐高搭的城堡模型,有我的小腿那么高,十分壮观。
13.2024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认真阅读文本,按照要求作答,避免望文生义。
10.原句 “小仓鼠的家真乱!稻草,食物,甚至粪便,都搅在一起” 语气较为平淡。添加语气词 “哪”“哇”“啦” 后,“小仓鼠的家真乱哪!” 增强了感叹的语气,更能体现出说话者对小仓鼠家乱的惊讶之情。“稻草哇,食物哇,甚至粪便哪”,“哇”“哪” 的使用让每个列举的事物都带上了一种强调的意味,仿佛在逐一指出这些混乱的物品,使描述更加生动、亲切,就像在和人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情景。最后的 “都搅在一起啦!” 中 “啦” 字则有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让整个句子的语气更加自然、亲切,也拉近了与读者或听者的距离。
故答案为:小仓鼠的家真乱哪!稻草哇,食物哇,甚至粪便哪,都搅在一起啦!
11.给出的例句 “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草滩的绿、菜花的黄和湖水的蓝,并且用 “绿得娇嫩”“黄得蓬勃”“蓝得醉人” 这样的表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每种颜色的特点。在仿写 “那天空的蓝,蓝得澄澈;那杜鹘的红,红得耀眼;那桃花的粉,又是粉得多么诱人啊” 时,同样采用排比,选取了天空、杜鹃、桃花这三种景物,分别突出其蓝、红、粉三种颜色,“澄澈”“耀眼”“诱人” 等词也准确地描绘出了这些颜色给人的感受,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这些景物的美丽。
故答案为:那天空的蓝,蓝得澄澈;那杜鹘的红,红得耀眼;那桃花的粉,又是粉得多么诱人啊!
12.例句 “如果把直径为 1 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纳米与人们熟悉的乒乓球和地球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纳米的微小。在 “那座用乐高搭的城堡模型,有我的小腿那么高,十分壮观” 这个句子中,是把城堡模型的高度和 “我的小腿” 进行对比,用人们熟悉的身体部位作为参照,使读者对城堡模型的高度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从而更能体会到它的壮观,这种对比方法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所描述的事物。
故答案为:那座用乐高搭的城堡模型,有我的小腿那么高,十分壮观。
13.原句 “2024 年 4 月 12 日,央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到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相关事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发动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存在多处错误。“央视中央电视台” 重复,可删去 “央视”;“报到” 应改为 “报道”,这是常见的错别字;“相关事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 语序不当,应改为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发动” 与 “关注和思考” 搭配不当,应改为 “引发”。修改后的句子 “2024 年 4 月 12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更加通顺、表意明确。
故答案为:2024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十年禁渔看长江》系列报道之《家在长江边》人物故事系列以“李响:保护长江,你在行动吗?”为题,专题报道了李响博士和团队伙伴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相关事迹,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答案】1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5.所寄发的信息;理想的勇气;自然流露;宁静中回忆起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古诗与文学常识。解题时需准确记忆诗句与名言。
14.《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描绘了江南农村四季的田园生活。此诗写于初夏,正值农事繁忙时节。
“日长篱落无人过”:“日长” 点明夏季白昼变长,“篱落” 指篱笆。村落中篱笆旁无人经过,侧面说明村民们都在田间劳作,无暇归家,凸显农忙的紧张氛围。
“惟有蜻蜓蛱蝶飞”:以 “蜻蜓”“蛱蝶” 等昆虫的飞舞反衬村庄的寂静,进一步强调人们忙于农事,连平日活动的人影都消失了,画面静中见动,富有层次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的这首诗以童趣视角展现乡村生活。
“儿童急走追黄蝶”:“急走”“追” 两个动词生动刻画儿童追逐黄蝶时的急切与天真,动态感十足,仿佛能看到孩童奔跑的身影。
“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与花色融为一体,孩童瞬间失落的神情跃然纸上。诗句以自然景物(菜花)与动态场景(追蝶)的结合,凸显乡村生活的活泼与趣味。
故答案为: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5.艾青名言:“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强调诗歌的预言性与前瞻性,诗人通过作品传递对未来的憧憬与思考,成为连接现实与理想的桥梁。“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指出诗歌的精神力量,能鼓舞人们追求理想,赋予生活信念与动力。华兹华斯名言:“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情感的表达,而非刻意雕琢,情感需自然迸发。“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说明诗歌创作的心理过程 —— 诗人在平静中回味过往情感,将其升华为艺术表达,使情感更具深度与感染力。《蜂》的情感内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以蜜蜂采蜜的过程为切入点。蜜蜂遍采百花酿成花蜜,却无法享受成果,暗喻劳动者(如农民、手工业者)辛勤付出却被剥削者(不劳而获者)掠夺的社会现实。情感指向:“为谁辛苦为谁甜” 用反问句式强化情感,既赞美蜜蜂(劳动者)的勤劳,又借其遭遇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懑,暗含对剥削现象的批判。
故答案为:所寄发的信息;理想的勇气;自然流露;宁静中回忆起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答案】16.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统一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17.妈妈,王老师说明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每个人都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您明天一定要按时送我到校啊!
【知识点】通知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通知要点提取与转述。(1)转述需保留事件(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穿校服)、集合信息(8:20校门口乘车)。(2)转述时要说明信息来源、活动详情,并用口语化表达提醒家长配合,如“妈妈,王老师说明天上午参观纪念馆,要穿校服,8:20校门口集合乘车,别忘了送我呀!”
16.事件要素 —— 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明天上午”:明确活动时间为通知次日(2025 年 4 月 3 日)上午,属于不可模糊的关键信息。若遗漏 “上午”,可能导致时间理解偏差(如误判为下午),影响行程安排。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活动性质与目的地是核心内容。“革命烈士纪念馆” 作为特定场所,需准确表述,若简化为 “参观纪念馆”,则缺乏活动的教育意义指向性,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纪念馆混淆。
执行要求 —— 着装与集合安排
“统一穿校服”:
着装规定是集体活动的标志性要求,避免学生因穿着随意影响团队形象,同时便于管理。若遗漏,可能出现学生穿便服参与活动的情况,违反通知要求。
“统一” 一词强调强制性,转述时需保留,以体现规定的严肃性。
“早上 8:20 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时间节点:“8:20” 是精确的集合时刻,晚于该时间可能导致车辆出发或团队行程延误,需严格传达。
地点定位:“校门口” 是唯一集合点,若表述为 “学校附近” 或 “操场”,会造成地点模糊,增加集合难度。
出行方式:“乘车” 说明学校统一安排交通,若遗漏,可能导致学生自行前往,存在安全隐患或路线错误的风险。
故答案为:明天上午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统一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17.来源与时间:“王老师说明天上午”—— 以 “老师说” 作为信息背书,增强权威性;“明天上午” 承接通知时间,与 “早上 8:20” 形成时间链条。
事件主体:“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明确活动主办方(学校)、参与者(我们)及内容,避免 “参观哪里” 的疑问。
执行细节:“要求每个人都穿校服,早上 8:20 在校门口集合乘车”—— 将着装与集合要求并列,用 “每个人都” 强调全员必须遵守,避免侥幸心理。
故答案为:妈妈,王老师说明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要求每个人都穿校服,早上8:20在校门口集合乘车,您明天一定要按时送我到校啊!
【答案】18.B;D
19.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
20.D
21.母亲给我讲故事、陪我做游戏,快乐极了;我数着满天繁星,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冰心《繁星》组诗理解。解题时需紧扣诗歌文本。
18.A 项错误:“回忆如潮水漫上来” 侧重回忆的涌现状态,而诗句侧重回忆 “不消失” 的特质,并非形容数量多。
B 项正确:“永不漫灭” 在诗中强调回忆深刻,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模糊,与 “印象深刻、永不消失” 的语义一致,符合诗句中对母亲相关回忆的珍视。
C 项错误:诗句强调回忆 “永不漫灭”,与 “容易消失” 矛盾,曲解诗意。
D 项正确:“永不磨灭”“刻骨铭心” 均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怀,与 “永不漫灭” 构成近义词,准确体现词语含义。
故答案为:BD
19.“天上的风雨”:字面指自然界的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是具体的自然现象。“心中的风雨”:运用比喻,指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困难、痛苦等精神层面的困扰,是抽象的情感体验。诗句以 “鸟儿躲巢” 类比 “我躲入母亲怀抱”,凸显母亲是心灵的庇护所。
故答案为: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
20.A 项正确:三首诗均出自冰心的诗集《繁星》,是其 “母爱与童真” 主题的代表作。
B 项正确:《一五九》将 “心中的风雨” 比作生活挫折,《一零二》将 “母亲” 比作 “春光”,均使用比喻修辞。
C 项正确:诗句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如 “母亲啊!”“小小的花”),押韵自然,朗朗上口。
D 项错误:三首诗均以 “母爱” 为主题,表达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如《七一》的回忆、《一五九》的依赖、《一零二》的感恩),但未体现 “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D
21.藤萝的叶下:结合 “月明的园中” 的温馨场景,可想象母亲在藤萝叶下陪伴孩子的日常画面,如 “讲故事、做游戏”,体现亲子互动的快乐。母亲的膝上:“膝上” 是孩子依赖母亲的典型场景,补充 “数繁星、入睡” 等细节,符合孩童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与依赖感,与诗句 “永不漫灭的回忆” 呼应。
故答案为:母亲给我讲故事、陪我做游戏,快乐极了;我数着满天繁星,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答案】22.外貌;习性;活泼好动
23.每天上蹿下跳的;喜欢在墙上乱画,把水彩笔弄得到处都是;出去玩时,总会把全身弄得脏脏的。
24.①热闹;②枯燥;③规矩严肃,虚空无聊
25.不是,这是明贬实褒的写法,作者用俏皮的语言表达了对阿咪的喜欢。
26.C
27.阿咪出现在访客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围绕老舍《阿咪》节选设题,全面考察文本理解能力。从阿咪外貌习性到对家庭氛围的影响,从冒号用法到明贬实褒手法,从内容概括到细节分析,题型涵盖多方面,需结合文本准确解读,把握作者对阿咪的喜爱之情及行文特点。
22.“毛甚长,有似兔子” 是对阿咪外貌的描写;“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 等是对其习性的刻画;核心特点通过 “异常活泼”“无片刻静止” 可归纳为 “活泼好动”。
故答案为:外貌;习性;活泼好动
23.冒号在此处表示解释说明,后文需用具体事例体现 “淘气”。“上蹿下跳”“墙上乱画”“弄脏衣服” 等细节,通过具体行为强化了 “淘气” 的特点,符合冒号的用法逻辑。
故答案为:每天上蹿下跳的;喜欢在墙上乱画,把水彩笔弄得到处都是;出去玩时,总会把全身弄得脏脏的。
24.第二自然段对比 “阿咪来之前” 与 “来之后” 的家庭氛围:之前 “沉寂”“肃静无声”,之后 “忽然热闹了”;
第三自然段写访客谈话的变化:原本 “规矩严肃”“虚空无聊”“枯燥”,阿咪出现后谈话有了 “插曲”,主客 “舒畅”。
故答案为:①热闹;②枯燥;③规矩严肃,虚空无聊
25.“不胜其烦” 表面意思是 “繁琐得让人受不了”,但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描述阿咪 “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使人笑逐颜开”,以及它给家庭带来的热闹,显然是喜爱的。
这种写法属于 “明贬实褒”(反语),用看似抱怨的语言实则表达亲昵,类似 “这小家伙真调皮” 的情感。
故答案为:不是,这是明贬实褒的写法,作者用俏皮的语言表达了对阿咪的喜欢。
26.A:文中 “想是要承母教之故” 体现作者猜测阿咪活泼可能受猫妈妈影响,正确;
B:从 “客人亲昵得多了”“转怒为喜” 等可看出访客喜欢阿咪,正确;
C:原文 “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 因为她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仅指 “小朋友” 和 “女孩子”,而非 “朋友”(成年访客),属于范围扩大,错误;
D:全文语言幽默,如 “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正确。
故答案为:阿咪出现在访客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27.第三自然段核心事件:访客谈 “伤脑筋之事” 时,阿咪出现让其 “转怒为喜”;第四自然段核心事件:带孩子的客人来访时,阿咪陪小客人玩耍,化解冷场。
故答案为:阿咪出现在访客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28.【答案】小院里的“秘密基地”
奶奶家的小院是我最留恋的快乐源泉。春天一来,墙角的月季就探出头,粉的像云霞,红的似火焰,我总蹲在花丛边看蜜蜂钻进花瓣里采蜜,花瓣上的露珠沾在它们毛茸茸的背上,像撒了一把碎钻。
院中央的老葡萄架是我的“童话剧场”。夏天傍晚,我会把落叶堆成小山,让蚂蚁当“演员”——黑蚂蚁举着花瓣当旗子,黄蚂蚁排着队搬运面包屑,我趴在凉席上给它们配音,一会儿学将军下令,一会儿学公主撒娇,逗得在一旁择菜的奶奶直笑。到了秋天,葡萄藤挂满紫莹莹的果子,我踮着脚摘最饱满的一串,咬开时汁水溅在鼻尖上,甜得像含住了一颗阳光做的糖。
冬天的小院铺满白雪,我和奶奶用胡萝卜给雪人安鼻子,用石子嵌眼睛。有次大雪封门,我把雪人搬进厨房,结果它“哭”出一滩水,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雪人想回天上当云朵呢。”如今每次回奶奶家,我都会蹲在老葡萄架下,看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织成光斑,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自己咯咯的笑声在院子里打转。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写作主题与范围:要求以 “快乐源泉” 为核心,选择 “一处留恋的地方”“一次神奇的想象”“一种喜爱的动物” 等任一角度展开创作。主题具有开放性,侧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
关键词:“快乐”“分享”“真情实感”,需围绕具体事物或经历,避免空泛抒情。
文体与格式要求:文体:记叙文(需有具体场景、事件或细节),题目自拟。
篇幅:350 字左右,需精炼布局,聚焦 1-2 个核心场景深入描写。
语言:语句通顺,内容清晰,适合小学生表达特点(可运用童趣化修辞、口语化表达)。
【点评】一、场景描摹细腻,画面感跃然纸上
视觉与味觉交织:月季 “粉的像云霞,红的似火焰”,葡萄 “紫莹莹”“汁水溅在鼻尖”,用色彩与味觉唤醒感官;蜜蜂背沾露珠如 “碎钻” 的比喻,将微观细节写得晶莹剔透。
动态场景鲜活:蚂蚁 “举花瓣当旗子”“排队搬运” 的拟人化描写,与 “我学将军下令、公主撒娇” 的童真互动,让葡萄架下的 “童话剧场” 充满动态趣味,仿佛能看见孩子趴在凉席上手舞足蹈的模样。
二、情感表达含蓄真挚,细节处见温情
祖孙互动的暖意:奶奶 “择菜时直笑”“摸头说傻孩子” 的细节,将隔代亲融入日常场景;雪人 “哭出一滩水” 的童言童语,既体现孩子的天真,又暗含奶奶对童真的呵护,情感自然流露。
时空交织的眷恋:结尾 “蹲在老葡萄架下看光斑” 与 “听见当年笑声打转”,用现在时的动作串联起回忆,虚实结合中透出对小院的深切留恋,余韵悠长。
三、结构精巧,四季场景串联主题
以春、夏、秋、冬为时间线,分别选取 “月季赏花”“蚂蚁剧场”“葡萄尝甜”“雪人趣事” 四个场景,每个季节紧扣 “快乐” 核心:春天观察自然之乐,夏天创造想象之乐,秋天收获甜蜜之乐,冬天玩雪童真之乐,层层递进又浑然一体。
四、语言灵动,童趣与诗意兼具
修辞鲜活:“落叶堆成小山”“雪人想回天上当云朵” 等比喻、拟人,符合孩子的思维视角;“甜得像含住了一颗阳光做的糖” 将味觉诗意化,充满童诗般的想象力。
口语化表达:“踮着脚摘”“咯咯的笑声” 等短语质朴自然,与 “织成光斑”“跃然纸上” 等书面语结合,张弛有度,读来朗朗上口。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