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育质量综合测评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育质量综合测评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育质量综合测评试卷
(2024六下·鹿城期末)毕业临近,同学们举办毕业季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致203.届毕业生。 时光màn cháng____,岁月匆匆,六月的wēi fēng____送来栀子花香。在这个míng mèi____的夏日,让我们用回忆珍藏bǐ cǐ____的美好,眉之宇jì tuō____少年的心愿。来吧,亲爱的同学,小冬优除,不要pái huái____,积极参加毕业季系列活动,必母校留一份最美的记忆。
1.请将以下句子端正书写在话请函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根据拼音写汉字,完成邀请函。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想用一块空化石来装饰校园,请你参与。
3.文化石正面刻着的校训中有两个多音字。请结合字典,选正确读音。

◎shí 知道,认得,能辨别;②知识,所知道的道理;③见识,辨别是非的能力
◎zhì ①记住;②标志,记号
厚积薄   (bó báo)发 博闻强识    (shí zhì)
4.文化石背面准备刻上“德”字,它的小篆左边表示道路,与行走有关;右边表示心中遵行正道。根据字义,应刻上以下哪个字?(  )
A. B. C. D.
5.(2024六下·鹿城期末)在“为学弟学妹做点事”活动中,小鹿进行即兴发言。他的发言中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我们组想帮低年级同学设计、完成一期独出心裁的黑板报。
B.我们教小同学掌握整理的方法,这样他们找东西就不必翻箱倒柜。
C.咱们给学弟学妹讲长征的故事吧,激励他们学习红军锲而不舍的精神。
D.我来教小同学使用显微镜,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如何重见天日。
(2024六下·鹿城期末)下图是小鹿送给母校的毕业小礼物。他向大家介绍:这个礼物叫“木duó”,是中国古代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声音消亮,响振万里。孔子教化天下,循循善诱,被尊奉为“天之木duó”。
6. 根据以上信息,“duó”应是下面哪个字?(  )
A.译 B.峄 C.怿 D.铎
7.从孔子被尊奉为“天之木duó”,可以猜测“木duó”是(  )的别称。
A.老师 B.同窗 C.知识 D.学校
8.下列与“循循善诱”中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勿以善小而不为C.善哉乎鼓琴D.善始善终
9.(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为母校图书室捐赠图书,并在扉页上写下赠言。下列哪一句不适合?(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0.(2024六下·鹿城期末)小鹿看到学弟学妹们阅读的身影,写下了几句话。请填写与带点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读书的时候,人是   的。因为你在   地聆听一些高贵灵魂的自白,你自然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专注的习惯。
11.(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书画作品送给母校。请填写相关诗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    青,取之于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    随风潜入夜,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想录制一首《送别》音乐视频送给母校,请你参与。
12.歌词赏读:《送别》中的“古道”“长亭”,是古时候亲友依依话别的地方。歌中的“晚风拂柳”也别具深意。根据“柳”的谐音,它的寓意是   。
13.歌以咏志:音乐视频的尾声,将播放毕业生赠言。请你也撰写一份临别赠言送给老师或同学,做到语言简练、有真情实感。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改编、排练课本剧,以呈现“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请你参与。
片段一: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片段二:
城墙上张贴着近日被匪军处决的革命者名单。江姐靠近看,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彭松涛。
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
江姐胸口梗塞,禁不住要恸(tòng)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这盄耗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知道不能迟疑,自己还承担着党交给的任务,应该马上离开。她咬紧嘴唇,让眼泪往肚子里咽,望了最后一眼,默默地走开了。
——《红岩》节选(入选时有删改)
14.【品读素材】以上两个片段可以改编成两幕课本剧,请给第二幕取一个标题。
第一幕:李大钊在法庭与家人相见 第二幕:   。
15.为什么“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庭肃静,不是与家人交流的地方。
B.父亲想保护家人,不想牵累他们。
C.父亲怕家人会暴露党的秘密,所以不说话。
D.父亲受尽折磨,十分虚弱说不出话。
16.第二个片段中,作者用“恸哭”而不是“痛哭”,这个词更写出了江姐   。
17.【排练方案】根据排练需要,填写方案。
①一场对手戏:第一幕中法官两次拍下惊堂木,演出时要表现出法官一次比一次   ,而李大钊的神情却始终    。 ②一段独白:第二幕中,江姐有一连串内心独白,表演时要用   (震惊且不可置信 平静且娓娓道来)的语气述说,并配上   (低沉 激昂)的音乐。 ③两处眼神戏:上面两幕剧最后都提到了“又望了望我们”“望了最后一眼”。这是李大钊和江姐望向家人的最后一眼,演出时要表现对家人的   之情。
18.【交流原著】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演员们阅读原著,展开交流。
我知道江姐这个人物出自小说《红岩》。这本书描写了许云峰、江竹筠(江姐)等共产党人在狱中坚定地与反动派展开殊死搏斗。为了革命胜利,他们永远留在了黎明之前,用生命谱写了英雄赞歌!
我从你介绍的《红岩》梗概中,猜测江姐最终    A.壮烈牺牲B.成功越狱 C.迎接解放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今天读《红岩》、演江姐,正是为了   。
19.【设计海报】设计剧目海报时,需要拍摄角色剧照,撰写宣传语。请参与讨论。
:我想拍李大钊行刑前平静地目视前方的照片。面对死亡,他①   。
:词作家闫肃特意为江姐创作《红梅赞》。我想拍江姐站在红梅前的照片,因为在严寒中向阳开的红梅就是江姐②   的精神写照。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聆听教诲,畅谈学习之法。请你参与。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生: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不要抛弃学问。”
②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的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的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小时的工作,但他始终坚持如一。所以,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假设每天花一小时看 10 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 3600 多页,30 年可读 11 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⑥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这里“成器”的意思是____。 作者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是____。
⑦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⑧再会了!母校等着你们成器。
(入选时有删改)
20.【理解教诲】阅读演讲稿,梳理文章内容。
21.第④自然段中,胡适提到“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做学问的人是非常专注的。
B.真正做学问的人是非常刻苦的。
C.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找借口的。
D.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半途而废的。
22.演讲的最后作者还引用了名人名言,请仔细品读第⑥自然段,在旁边的方框内做批注。
23.【受到启发】为了说明“做学问,时间不成问题”这一观点,作者在第⑤自然段中举了一个事例:____。
如果还要补充其他事例说明这个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合适?(  )
A.三国时期的大学问家董遇利用冬天、夜晚、雨天的时间读书。
B.书圣王羲之常年临池练字,以致于一方池水尽黑,称为“墨池”。
C.西汉的学者匡衡小时凿壁偷光,就为了每晚多读一两个时辰的书。
D.毛主席曾经赞扬陈云同志,说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
24.【链接资料】
胡适赠毕业生的“防身药方” [问题丹]有了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自然会保持对学问的兴趣。 [兴趣散]有了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信心汤]有了坚强的信心,你会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胡适后来还以药方的形式给毕业生赠言。读右边资料,尝试给自己设计一个“防身药方”,并注明它的功效。(注:“丹、散、汤、膏”等都是中药名词。)
[   裔]有了   
(2024六下·鹿城期末)阅读理解
选文一:
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仪式感有种特别的虔诚。
有一年我的生日,母亲大大操办了一回,在家请了好几桌,做了不少好菜。只是那天可能客人太多,大家忙得把我给忘了。我饿着肚子等人请我这个寿星上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直等到客人散去,母亲方记起我来。我委屈得号啕大哭,绝食抗议。
相信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像我的母亲一样,想让每一个风过无痕的日子多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那些“仪式感”里,有着对岁月的眷念,对孩子快乐童年的呵护和未来的期许。只是在追求完美“仪式感”的过程中,忘掉了初衷。其实孩子想要的,无非就是在他认为重要的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守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与生活的内容相比,仪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有人考证,古时“礼”字通“履(lǚ)”,意为鞋子。鞋穿上后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简约适度。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月1日)
选文二:
小王子问:“什么是仪式感?”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狐狸建议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看她。
“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刻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选自《小王子》)
25.选文一中的母亲和选文二中的狐狸都注重“仪式感”,请比较他们的不同。
  母亲 狐狸
做法 ①    建议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看他。
结果 让“我”感到②    狐狸在等待中感到③   
26.综合两则选文,以下对“仪式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仪式感”包含着人们对岁月的眷念与期许,有特别的意义。
B.“仪式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不需要从众。
C.追求“仪式感”会导致本末倒置,所以不值得花费心思。
D.“仪式感”能带来正向、积极的心理,但生活比仪式感更重要。
27.以下是学校毕业日方案,请你参与。
① “他用努力进取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以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给了我们启示和激励。”这句主持串词,适合放在毕业典礼的哪个环节中?(  )
A.颁发毕业证书
B.校长致辞
C.学生代表发言
②本次毕业日活动要求做到“节约环保”。小鹿认为“拍照留念”环节设计不符合这个要求,请帮他一起修改,写在旁边的方框中。
28.同学们设计了两款文化衫,打算在毕业日那天穿。你想选哪一款呢?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   (款式一 款式二)的文化衫更适合毕业日那天穿,理由是:   。
29.(2024六下·鹿城期末)毕业活动对毕业生来说有着特殊意义。除了以上方案中罗列的活动,你还希望学校安排什么?一场毕业联欢会,一次校园露营,或是一场毕业旅行……请给校长写一封信,提出安排一项活动的建议,写清楚你的想法。
温馨提醒:1.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统一落款“学生小鹿”;2.注意书信格式。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漫长;微风;明媚;彼此;寄托;徘徊
【知识点】汉字书写;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字的书写和看拼音写词语。汉字的书写,认真抄写题目中汉字,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认真抄写题目中汉字,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恰、华茂”的字形结构。
故答案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时光màn cháng”应写作“时光漫长”;“wéi feng”应写作“微风”;“mín g mèi”应写作“明媚”;“bíci”应写作“彼此”;“jìtuō”应写作“寄托”;“pái huái”应写作“徘徊”。注意“漫”“微”“媚”“彼”“寄”“徘”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漫长;微风;明媚;彼此;寄托;徘徊
【答案】3.bó;zhì
4.C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多音字辨别能力,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词性和词义不同的情况下,读音也会不同。学生平时要多积累生字词,对于多音字也要多进行辨别、积累,这样才不会出错。
3.“厚积薄发”中的“薄”表示“少、轻微”等意思,在这个词语中读“bó”。当“薄”读作“ báo ” 厚度小的 。
“博闻强识”意思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识”在这里是“记住”的意思,读“zhì”。当读作“ shí ” 知道,认得,能辨别。
故答案为:bó;zhì
4.根据“德”字小篆的含义,即左边与行走有关表示道路,右边表示心中遵行正道,来判断选项。
C选项的字形符合“德”字的含义。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独出心裁”意思是想出的办法或观念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设计黑板报是恰当的。
B:“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在这里说学弟学妹找东西不必翻箱倒柜,使用恰当。
C:“锲而不舍”表示有恒心,有毅力,用来形容红军精神是合适的。
D:“重见天日”通常指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用于形容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被观察是不恰当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答案】6.D
7.A
8.A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懂得字词的意思,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A:“译”,其主要意思与语言的翻译有关,和“以金属为框的响器”没有任何联系,所以A选项不符合。
B“峄”,常见于山名,如“峄山”,与响器的概念不相关,B选项不正确。
C“怿”,表示高兴、喜悦的意思,和响器毫无关系,C选项也不合适。
D“铎”,在古代就是一种大铃,属于以金属为框的响器,符合题目描述。
故答案为:D
7.已知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教化天下。孔子被尊奉为“天之木铎”,这里“木铎”象征着传播知识、教化众人的角色,这和老师的职责是相符的。
B“同窗”指的是同学,和“木铎”所代表的教化者形象不符。
C“知识”是一个抽象概念,“木铎”不是知识的别称。
D“学校”是一个教育场所,也不符合“木铎”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为:A
8.“循循善诱”中“善”的意思,这里“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A:“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善”同样是擅长的意思,与“循循善诱”中“善”的意思一致。
B:“勿以善小而不为”里的“善”指的是好事、善事。
C:“善哉乎鼓琴”中的“善”是好的意思,是一种赞叹。
D:“善始善终”中的“善”是好好地的意思。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强调读书要用心,每一个字都很珍贵,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表达对读书的重视。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是听别人讲话的收获很大,与捐赠图书的情境不太相关,不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人们多读书、多实践,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激励同学们读书。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提醒同学们多读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答案】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填写与带点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结合语境可知,两个空都需要体现出读书时专注的状态。
第一个空,描述读书时人的状态,“聚精会神”意思是集中精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全神贯注”,它同样表达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二个空,修饰“聆听”,强调聆听时的专注,“聚精会神”的近义词“专心致志”很合适,该词指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故答案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点评】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主要是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11.【答案】任尔东西南北风;而青于蓝;明月何时照我还;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千磨万击还坚劲”,后一句应填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句出自郑燮的《竹石》,通过写竹子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韧不拔,表现出竹子顽强不屈的品质。
“青,取之于蓝”的下一句是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常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绿”字将春风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而此句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随风潜入夜”的下一句是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的特点。
故答案为:任尔东西南北风;而青于蓝;明月何时照我还;润物细无声
【点评】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答案】12.挽留
13.老师,您如明灯照亮求知路。毕业虽至,教诲永记。愿您桃李满天下,生活皆顺意!
【知识点】祝贺感谢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和赠言祝福。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考试常见的题型,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作答时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赠言祝福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2.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古人在送别时常常折柳相赠,以含蓄地表达希望对方留下来,不舍得对方离去的挽留之情。所以在《送别》歌词中,“晚风拂柳”里“柳”的寓意是挽留。
故答案为:挽留
13.送给老师的赠言思路:首先要表达对老师的感恩,突出老师在学业上的引导作用,如“您如明灯照亮求知路”。接着提到毕业这个时间节点,强调老师教诲的重要性和铭记于心,最后送上对老师工作(桃李满天下)和生活(皆顺意)的美好祝愿。
送给同学的赠言思路:先回忆同窗时光的美好,将其形容为诗,富有浪漫色彩。然后点明毕业意味着走向不同方向,但要怀揣梦想积极前行。最后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各自奋斗后能在顶峰相见,体现同学间的情谊和相互鼓励。
故答案为:老师,您如明灯照亮求知路。毕业虽至,教诲永记。愿您桃李满天下,生活皆顺意!
【答案】14.江姐忍痛别布告注释:江姐目睹丈夫牺牲的噩耗,强忍悲痛,为完成党的任务毅然离开。
15.B
16.内心的悲痛
17.愤怒;镇定自若;平静且娓娓道来;低沉;眷恋
18.A;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19.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坚韧、勇敢、不屈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4.第二幕的标题需要概括片段二的主要情节。片段二描述了江姐在城墙上看到丈夫彭松涛被处决的布告后,强忍悲痛、坚守任务默默离开的场景。标题应体现人物(江姐)和核心事件(忍痛离开)。注释需点明江姐的内心挣扎与革命信念的支撑。
故答案为:江姐忍痛别布告注释:江姐目睹丈夫牺牲的噩耗,强忍悲痛,为完成党的任务毅然离开。
15.题干要求理解父亲沉默的原因。原文提到父亲“神情非常安定”,心被“革命事业的信心”占据,且通过强调“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表明他刻意保护家人免受牵连。选项B符合这一逻辑,而其他选项(如C“怕暴露秘密”)未能直接对应父亲后续主动解释的行为,A、D则与文本细节不符。
故答案为:B
16.“恸哭”比“痛哭”在程度上更深,更能体现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痛。在片段中,江姐面对丈夫牺牲的噩耗,“恸哭’更能突出她内心那种难以抑制的、深沉的悲痛。
故答案为:内心的悲痛
17.对于第一空:在第一幕的情境中,法官面对李大钊等人,其目的是想要从他们口中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威慑来达到某种目的。随着李大钊不配合等情况,法官的情绪会越来越激动,所以演出时要表现出法官一次比一次愤怒,从参考资料中“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也能看出法官情绪逐渐升级为愤怒。
对于第二空:李大钊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面对敌人的威吓,他毫不畏惧,所以他的神情始终镇定自若。文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体现了他的这种品质。
对于第三空:李大钊和江姐在面临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时候,望向家人的最后一眼,饱含着他们对家人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们虽然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但对家人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眼充满了不舍等眷恋的情感。
故答案为:愤怒;镇定自若;平静且娓娓道来;低沉;眷恋
18.从所给的关于《红岩》的梗概“为了革命胜利,他们永远留在了黎明之前,用生命谱写了英雄赞歌”可知,江姐是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牺牲,没有成功越狱,也没有在最后迎接解放(是牺牲在了黎明之前),所以江姐最终是壮烈牺牲。
阅读红色经典、演绎其中的英雄人物,目的是铭记那段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从而激励我们奋发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努力,所以答案是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故答案为:A;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19.从题目所给示例“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可知,此处应围绕李大钊面对死亡时镇定、坚毅的神态进行描述。结合资料中提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词所体现的精神,我们所给答案“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通过对眼神和表情的刻画,展现出李大钊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坚守信念的状态。
由题目所给“坚韧、勇敢、不屈”以及资料中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等表述可知,红梅在严寒中开放的特质对应着江姐面对敌人迫害时坚定的革命意志。“坚韧、勇敢、不屈”准确地概括了江姐这种不向敌人屈服,顽强抗争的精神。
故答案为: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坚韧、勇敢、不屈
【答案】20.不要抛弃学问;为什么要做学问
21.C
22.说明做学问的重要性
23.B
24.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0.读第①自然段“不要抛弃学问”可知,这句话就是文章的观点。
根据第②自然段“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的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分析可知,这一段讲了不求学问或者不及早做学问的弊端,据此分析可知,文章第一个分论点是“为什么要做学问”。
故答案为:不要抛弃学问;为什么要做学问
21.“ 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这句话列举了两种情况,说明了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找借口。
故答案为:C
22.根据“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可知,“成器”的意思是成才。这里引用易卜生的话是为了向听者说明做学问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成才;说明做学问的重要性
2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及论据。读第⑤自然段可知,文章列举了达尔文每天只做一个小时的工作的事例,说明了“做学问,时间不成问题”。 B项,王羲之临池练字,致使池水尽黑,说明的是王羲之坚持刻苦,但不能说明“做学问,时间不成问题”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B
24.根据“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可以拟写药名为“坚持膏”;根据“有了问题……”“有了称心如意的活动……”“有了坚强的信心……”,可以拟写“药方”为:有了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故答案为:
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答案】25.请客人吃饭,却忽略了“我”;委屈;幸福
26.C
27.①C;②自由拍照
28.款式二;“奔向星辰大海”更能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5.阅读选文一可知,母亲在“我”的生日大操大办,招待了很多客人,却忽略了“我”,“我”因此感到委屈,号啕大哭,母亲的仪式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阅读选文二可知,狐狸让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看他,他在这种确定的时间里等待,在等待中感到幸福。
故答案为:请客人吃饭,却忽略了“我”;委屈;幸福
26.“追求‘仪式感’会导致本末倒置,所以不值得花费心思”错误,应该是过于追求“仪式感”会导致本末倒置,仪式感要简约适度,但并非“不值得花费心思”。
故答案为:C
27.①A:“颁发毕业证书”,这个环节主要是学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明,重点在于证书的授予,与串词中“以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给我们启示和激励”的表述不契合。
B:“校长致辞”,校长致辞一般是从学校层面、对全体学生的期望等方面发言,通常不是以个人经历与感悟来激励大家,不符合串词内容。
C:“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可以用自己在学校的努力进取经历,分享感悟,给同学们启示和激励,与串词表述相符。所以答案是C。
②“租影棚拍写真”“多种造型摆拍”“定制豪华相册”不符合“节约环保”的要求,可以改为自由拍照。
故答案为:①C;②自由拍照
28.从文化衫图案寓意来看,“奔向星辰大海”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追求广阔天地的积极含义,在毕业这个即将开启新征程的时刻,这样的祝福很合适。如果选择款式一“最好的我们”,也可以从强调同学情谊,纪念大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等角度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款式二;“奔向星辰大海”更能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29.【答案】给校长的一封信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小鹿,冒昧来信是想建议学校在毕业季安排一场为期两天的毕业旅行,让我们在告别校园前再共赴一次青春之约。相较于常规联欢活动,毕业旅行能创造更深层的集体记忆。正如抛物线方程y=ax +bx +c的轨迹,我们的成长轨迹也由无数相聚点构成。若将旅行目的地设为邻省的历史文化古城,白天可参观博物馆开展研学,用导数函数 f'(x)分析古建筑穹顶曲线;夜晚举办星空座谈会,在双曲函数coshx的数学模型下畅谈理想,这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实践,又能让离别浸润学术温度。关于安全实施问题,我们已草拟方案:按专业分组管理,每20人配备1名导师,行程采用分段函数规划,白天文化探索与夜间自由活动区间分明。旅行保险、交通食宿等费用可由校友基金会专项支持。
此致
敬礼!
学生小鹿
2024年6月25日
【知识点】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能力,需注意以下要点:1.书信格式:需包含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落款及日期,注意"此致"需顶格,"敬礼"需换行空两格;2.内容聚焦:明确选择一项活动(如选毕业旅行),需从情感价值(增进同学情谊)、教育意义(结合实践学习)、可行性(安全措施)三个维度展开;3.语言风格:需体现毕业生身份特征,既有对校园生活的眷恋,又包含对未来的期许。
【点评】这是学生小鹿写给校长的信,建议在毕业季安排为期两天的毕业旅行。理由是能创造深层集体记忆,以邻省历史文化古城为目的地可开展研学和座谈会,将知识实践与离别氛围融合。还提及已拟好安全方案,包括分组管理、导师配备、行程规划等,费用由校友基金会专项支持。
1 / 1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教育质量综合测评试卷
(2024六下·鹿城期末)毕业临近,同学们举办毕业季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致203.届毕业生。 时光màn cháng____,岁月匆匆,六月的wēi fēng____送来栀子花香。在这个míng mèi____的夏日,让我们用回忆珍藏bǐ cǐ____的美好,眉之宇jì tuō____少年的心愿。来吧,亲爱的同学,小冬优除,不要pái huái____,积极参加毕业季系列活动,必母校留一份最美的记忆。
1.请将以下句子端正书写在话请函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根据拼音写汉字,完成邀请函。
【答案】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漫长;微风;明媚;彼此;寄托;徘徊
【知识点】汉字书写;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汉字的书写和看拼音写词语。汉字的书写,认真抄写题目中汉字,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认真抄写题目中汉字,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恰、华茂”的字形结构。
故答案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时光màn cháng”应写作“时光漫长”;“wéi feng”应写作“微风”;“mín g mèi”应写作“明媚”;“bíci”应写作“彼此”;“jìtuō”应写作“寄托”;“pái huái”应写作“徘徊”。注意“漫”“微”“媚”“彼”“寄”“徘”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漫长;微风;明媚;彼此;寄托;徘徊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想用一块空化石来装饰校园,请你参与。
3.文化石正面刻着的校训中有两个多音字。请结合字典,选正确读音。

◎shí 知道,认得,能辨别;②知识,所知道的道理;③见识,辨别是非的能力
◎zhì ①记住;②标志,记号
厚积薄   (bó báo)发 博闻强识    (shí zhì)
4.文化石背面准备刻上“德”字,它的小篆左边表示道路,与行走有关;右边表示心中遵行正道。根据字义,应刻上以下哪个字?(  )
A. B. C. D.
【答案】3.bó;zhì
4.C
【知识点】字义;字音
【解析】【点评】考查学生多音字辨别能力,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词性和词义不同的情况下,读音也会不同。学生平时要多积累生字词,对于多音字也要多进行辨别、积累,这样才不会出错。
3.“厚积薄发”中的“薄”表示“少、轻微”等意思,在这个词语中读“bó”。当“薄”读作“ báo ” 厚度小的 。
“博闻强识”意思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识”在这里是“记住”的意思,读“zhì”。当读作“ shí ” 知道,认得,能辨别。
故答案为:bó;zhì
4.根据“德”字小篆的含义,即左边与行走有关表示道路,右边表示心中遵行正道,来判断选项。
C选项的字形符合“德”字的含义。
故答案为:C
5.(2024六下·鹿城期末)在“为学弟学妹做点事”活动中,小鹿进行即兴发言。他的发言中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我们组想帮低年级同学设计、完成一期独出心裁的黑板报。
B.我们教小同学掌握整理的方法,这样他们找东西就不必翻箱倒柜。
C.咱们给学弟学妹讲长征的故事吧,激励他们学习红军锲而不舍的精神。
D.我来教小同学使用显微镜,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如何重见天日。
【答案】D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独出心裁”意思是想出的办法或观念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设计黑板报是恰当的。
B:“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翻检,在这里说学弟学妹找东西不必翻箱倒柜,使用恰当。
C:“锲而不舍”表示有恒心,有毅力,用来形容红军精神是合适的。
D:“重见天日”通常指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用于形容洋葱表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被观察是不恰当的。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2024六下·鹿城期末)下图是小鹿送给母校的毕业小礼物。他向大家介绍:这个礼物叫“木duó”,是中国古代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声音消亮,响振万里。孔子教化天下,循循善诱,被尊奉为“天之木duó”。
6. 根据以上信息,“duó”应是下面哪个字?(  )
A.译 B.峄 C.怿 D.铎
7.从孔子被尊奉为“天之木duó”,可以猜测“木duó”是(  )的别称。
A.老师 B.同窗 C.知识 D.学校
8.下列与“循循善诱”中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勿以善小而不为C.善哉乎鼓琴D.善始善终
【答案】6.D
7.A
8.A
【知识点】字义;字形辨析;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完成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多读、多背,多积累字词,懂得字词的意思,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6.A:“译”,其主要意思与语言的翻译有关,和“以金属为框的响器”没有任何联系,所以A选项不符合。
B“峄”,常见于山名,如“峄山”,与响器的概念不相关,B选项不正确。
C“怿”,表示高兴、喜悦的意思,和响器毫无关系,C选项也不合适。
D“铎”,在古代就是一种大铃,属于以金属为框的响器,符合题目描述。
故答案为:D
7.已知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教化天下。孔子被尊奉为“天之木铎”,这里“木铎”象征着传播知识、教化众人的角色,这和老师的职责是相符的。
B“同窗”指的是同学,和“木铎”所代表的教化者形象不符。
C“知识”是一个抽象概念,“木铎”不是知识的别称。
D“学校”是一个教育场所,也不符合“木铎”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为:A
8.“循循善诱”中“善”的意思,这里“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A:“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善”同样是擅长的意思,与“循循善诱”中“善”的意思一致。
B:“勿以善小而不为”里的“善”指的是好事、善事。
C:“善哉乎鼓琴”中的“善”是好的意思,是一种赞叹。
D:“善始善终”中的“善”是好好地的意思。
故答案为:A
9.(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为母校图书室捐赠图书,并在扉页上写下赠言。下列哪一句不适合?(  )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答案】B
【知识点】惯用语、俗语
【解析】【分析】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强调读书要用心,每一个字都很珍贵,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表达对读书的重视。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是听别人讲话的收获很大,与捐赠图书的情境不太相关,不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人们多读书、多实践,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激励同学们读书。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适合写在捐赠图书的扉页上,提醒同学们多读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语句。俗语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一般带方言性质。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0.(2024六下·鹿城期末)小鹿看到学弟学妹们阅读的身影,写下了几句话。请填写与带点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
读书的时候,人是   的。因为你在   地聆听一些高贵灵魂的自白,你自然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专注的习惯。
【答案】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填写与带点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结合语境可知,两个空都需要体现出读书时专注的状态。
第一个空,描述读书时人的状态,“聚精会神”意思是集中精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全神贯注”,它同样表达了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二个空,修饰“聆听”,强调聆听时的专注,“聚精会神”的近义词“专心致志”很合适,该词指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故答案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点评】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主要是掌握找近义词的方法。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11.(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书画作品送给母校。请填写相关诗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    青,取之于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    随风潜入夜,   
【答案】任尔东西南北风;而青于蓝;明月何时照我还;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千磨万击还坚劲”,后一句应填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句出自郑燮的《竹石》,通过写竹子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韧不拔,表现出竹子顽强不屈的品质。
“青,取之于蓝”的下一句是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常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绿”字将春风写活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而此句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随风潜入夜”的下一句是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悄无声息的特点。
故答案为:任尔东西南北风;而青于蓝;明月何时照我还;润物细无声
【点评】考查古诗文的默写。解答本题,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想录制一首《送别》音乐视频送给母校,请你参与。
12.歌词赏读:《送别》中的“古道”“长亭”,是古时候亲友依依话别的地方。歌中的“晚风拂柳”也别具深意。根据“柳”的谐音,它的寓意是   。
13.歌以咏志:音乐视频的尾声,将播放毕业生赠言。请你也撰写一份临别赠言送给老师或同学,做到语言简练、有真情实感。不要出现真实姓名。
【答案】12.挽留
13.老师,您如明灯照亮求知路。毕业虽至,教诲永记。愿您桃李满天下,生活皆顺意!
【知识点】祝贺感谢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传统文化和赠言祝福。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考试常见的题型,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作答时要紧扣主题,符合情景,用词要恰当,语句要通顺,赠言祝福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2.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古人在送别时常常折柳相赠,以含蓄地表达希望对方留下来,不舍得对方离去的挽留之情。所以在《送别》歌词中,“晚风拂柳”里“柳”的寓意是挽留。
故答案为:挽留
13.送给老师的赠言思路:首先要表达对老师的感恩,突出老师在学业上的引导作用,如“您如明灯照亮求知路”。接着提到毕业这个时间节点,强调老师教诲的重要性和铭记于心,最后送上对老师工作(桃李满天下)和生活(皆顺意)的美好祝愿。
送给同学的赠言思路:先回忆同窗时光的美好,将其形容为诗,富有浪漫色彩。然后点明毕业意味着走向不同方向,但要怀揣梦想积极前行。最后表达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在各自奋斗后能在顶峰相见,体现同学间的情谊和相互鼓励。
故答案为:老师,您如明灯照亮求知路。毕业虽至,教诲永记。愿您桃李满天下,生活皆顺意!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改编、排练课本剧,以呈现“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请你参与。
片段一: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片段二:
城墙上张贴着近日被匪军处决的革命者名单。江姐靠近看,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彭松涛。
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
江姐胸口梗塞,禁不住要恸(tòng)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这盄耗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知道不能迟疑,自己还承担着党交给的任务,应该马上离开。她咬紧嘴唇,让眼泪往肚子里咽,望了最后一眼,默默地走开了。
——《红岩》节选(入选时有删改)
14.【品读素材】以上两个片段可以改编成两幕课本剧,请给第二幕取一个标题。
第一幕:李大钊在法庭与家人相见 第二幕:   。
15.为什么“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庭肃静,不是与家人交流的地方。
B.父亲想保护家人,不想牵累他们。
C.父亲怕家人会暴露党的秘密,所以不说话。
D.父亲受尽折磨,十分虚弱说不出话。
16.第二个片段中,作者用“恸哭”而不是“痛哭”,这个词更写出了江姐   。
17.【排练方案】根据排练需要,填写方案。
①一场对手戏:第一幕中法官两次拍下惊堂木,演出时要表现出法官一次比一次   ,而李大钊的神情却始终    。 ②一段独白:第二幕中,江姐有一连串内心独白,表演时要用   (震惊且不可置信 平静且娓娓道来)的语气述说,并配上   (低沉 激昂)的音乐。 ③两处眼神戏:上面两幕剧最后都提到了“又望了望我们”“望了最后一眼”。这是李大钊和江姐望向家人的最后一眼,演出时要表现对家人的   之情。
18.【交流原著】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演员们阅读原著,展开交流。
我知道江姐这个人物出自小说《红岩》。这本书描写了许云峰、江竹筠(江姐)等共产党人在狱中坚定地与反动派展开殊死搏斗。为了革命胜利,他们永远留在了黎明之前,用生命谱写了英雄赞歌!
我从你介绍的《红岩》梗概中,猜测江姐最终    A.壮烈牺牲B.成功越狱 C.迎接解放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今天读《红岩》、演江姐,正是为了   。
19.【设计海报】设计剧目海报时,需要拍摄角色剧照,撰写宣传语。请参与讨论。
:我想拍李大钊行刑前平静地目视前方的照片。面对死亡,他①   。
:词作家闫肃特意为江姐创作《红梅赞》。我想拍江姐站在红梅前的照片,因为在严寒中向阳开的红梅就是江姐②   的精神写照。
【答案】14.江姐忍痛别布告注释:江姐目睹丈夫牺牲的噩耗,强忍悲痛,为完成党的任务毅然离开。
15.B
16.内心的悲痛
17.愤怒;镇定自若;平静且娓娓道来;低沉;眷恋
18.A;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19.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坚韧、勇敢、不屈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14.第二幕的标题需要概括片段二的主要情节。片段二描述了江姐在城墙上看到丈夫彭松涛被处决的布告后,强忍悲痛、坚守任务默默离开的场景。标题应体现人物(江姐)和核心事件(忍痛离开)。注释需点明江姐的内心挣扎与革命信念的支撑。
故答案为:江姐忍痛别布告注释:江姐目睹丈夫牺牲的噩耗,强忍悲痛,为完成党的任务毅然离开。
15.题干要求理解父亲沉默的原因。原文提到父亲“神情非常安定”,心被“革命事业的信心”占据,且通过强调“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表明他刻意保护家人免受牵连。选项B符合这一逻辑,而其他选项(如C“怕暴露秘密”)未能直接对应父亲后续主动解释的行为,A、D则与文本细节不符。
故答案为:B
16.“恸哭”比“痛哭”在程度上更深,更能体现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痛。在片段中,江姐面对丈夫牺牲的噩耗,“恸哭’更能突出她内心那种难以抑制的、深沉的悲痛。
故答案为:内心的悲痛
17.对于第一空:在第一幕的情境中,法官面对李大钊等人,其目的是想要从他们口中获取信息或者通过威慑来达到某种目的。随着李大钊不配合等情况,法官的情绪会越来越激动,所以演出时要表现出法官一次比一次愤怒,从参考资料中“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也能看出法官情绪逐渐升级为愤怒。
对于第二空:李大钊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他知道自己所做之事的意义,面对敌人的威吓,他毫不畏惧,所以他的神情始终镇定自若。文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体现了他的这种品质。
对于第三空:李大钊和江姐在面临危险甚至是死亡的时候,望向家人的最后一眼,饱含着他们对家人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们虽然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但对家人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眼充满了不舍等眷恋的情感。
故答案为:愤怒;镇定自若;平静且娓娓道来;低沉;眷恋
18.从所给的关于《红岩》的梗概“为了革命胜利,他们永远留在了黎明之前,用生命谱写了英雄赞歌”可知,江姐是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牺牲,没有成功越狱,也没有在最后迎接解放(是牺牲在了黎明之前),所以江姐最终是壮烈牺牲。
阅读红色经典、演绎其中的英雄人物,目的是铭记那段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从而激励我们奋发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努力,所以答案是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故答案为:A;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19.从题目所给示例“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可知,此处应围绕李大钊面对死亡时镇定、坚毅的神态进行描述。结合资料中提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等词所体现的精神,我们所给答案“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通过对眼神和表情的刻画,展现出李大钊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坚守信念的状态。
由题目所给“坚韧、勇敢、不屈”以及资料中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等表述可知,红梅在严寒中开放的特质对应着江姐面对敌人迫害时坚定的革命意志。“坚韧、勇敢、不屈”准确地概括了江姐这种不向敌人屈服,顽强抗争的精神。
故答案为:眼神依旧坚毅,表情十分平和;坚韧、勇敢、不屈
(2024六下·鹿城期末)同学们聆听教诲,畅谈学习之法。请你参与。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生: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不要抛弃学问。”
②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的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的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小时的工作,但他始终坚持如一。所以,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假设每天花一小时看 10 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 3600 多页,30 年可读 11 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
⑥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这里“成器”的意思是____。 作者引用名人名言的作用是____。
⑦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⑧再会了!母校等着你们成器。
(入选时有删改)
20.【理解教诲】阅读演讲稿,梳理文章内容。
21.第④自然段中,胡适提到“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做学问的人是非常专注的。
B.真正做学问的人是非常刻苦的。
C.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找借口的。
D.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半途而废的。
22.演讲的最后作者还引用了名人名言,请仔细品读第⑥自然段,在旁边的方框内做批注。
23.【受到启发】为了说明“做学问,时间不成问题”这一观点,作者在第⑤自然段中举了一个事例:____。
如果还要补充其他事例说明这个观点,以下哪一项不合适?(  )
A.三国时期的大学问家董遇利用冬天、夜晚、雨天的时间读书。
B.书圣王羲之常年临池练字,以致于一方池水尽黑,称为“墨池”。
C.西汉的学者匡衡小时凿壁偷光,就为了每晚多读一两个时辰的书。
D.毛主席曾经赞扬陈云同志,说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
24.【链接资料】
胡适赠毕业生的“防身药方” [问题丹]有了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自然会保持对学问的兴趣。 [兴趣散]有了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信心汤]有了坚强的信心,你会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胡适后来还以药方的形式给毕业生赠言。读右边资料,尝试给自己设计一个“防身药方”,并注明它的功效。(注:“丹、散、汤、膏”等都是中药名词。)
[   裔]有了   
【答案】20.不要抛弃学问;为什么要做学问
21.C
22.说明做学问的重要性
23.B
24.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0.读第①自然段“不要抛弃学问”可知,这句话就是文章的观点。
根据第②自然段“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的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分析可知,这一段讲了不求学问或者不及早做学问的弊端,据此分析可知,文章第一个分论点是“为什么要做学问”。
故答案为:不要抛弃学问;为什么要做学问
21.“ 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这句话列举了两种情况,说明了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找借口。
故答案为:C
22.根据“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可知,“成器”的意思是成才。这里引用易卜生的话是为了向听者说明做学问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成才;说明做学问的重要性
2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及论据。读第⑤自然段可知,文章列举了达尔文每天只做一个小时的工作的事例,说明了“做学问,时间不成问题”。 B项,王羲之临池练字,致使池水尽黑,说明的是王羲之坚持刻苦,但不能说明“做学问,时间不成问题”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B
24.根据“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可以拟写药名为“坚持膏”;根据“有了问题……”“有了称心如意的活动……”“有了坚强的信心……”,可以拟写“药方”为:有了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故答案为:
坚持;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2024六下·鹿城期末)阅读理解
选文一:
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仪式感有种特别的虔诚。
有一年我的生日,母亲大大操办了一回,在家请了好几桌,做了不少好菜。只是那天可能客人太多,大家忙得把我给忘了。我饿着肚子等人请我这个寿星上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直等到客人散去,母亲方记起我来。我委屈得号啕大哭,绝食抗议。
相信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像我的母亲一样,想让每一个风过无痕的日子多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那些“仪式感”里,有着对岁月的眷念,对孩子快乐童年的呵护和未来的期许。只是在追求完美“仪式感”的过程中,忘掉了初衷。其实孩子想要的,无非就是在他认为重要的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守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与生活的内容相比,仪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有人考证,古时“礼”字通“履(lǚ)”,意为鞋子。鞋穿上后更好走路,但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因此,“礼”一定要简约适度。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1月1日)
选文二:
小王子问:“什么是仪式感?”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狐狸建议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看她。
“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刻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选自《小王子》)
25.选文一中的母亲和选文二中的狐狸都注重“仪式感”,请比较他们的不同。
  母亲 狐狸
做法 ①    建议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看他。
结果 让“我”感到②    狐狸在等待中感到③   
26.综合两则选文,以下对“仪式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仪式感”包含着人们对岁月的眷念与期许,有特别的意义。
B.“仪式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不需要从众。
C.追求“仪式感”会导致本末倒置,所以不值得花费心思。
D.“仪式感”能带来正向、积极的心理,但生活比仪式感更重要。
27.以下是学校毕业日方案,请你参与。
① “他用努力进取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以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给了我们启示和激励。”这句主持串词,适合放在毕业典礼的哪个环节中?(  )
A.颁发毕业证书
B.校长致辞
C.学生代表发言
②本次毕业日活动要求做到“节约环保”。小鹿认为“拍照留念”环节设计不符合这个要求,请帮他一起修改,写在旁边的方框中。
28.同学们设计了两款文化衫,打算在毕业日那天穿。你想选哪一款呢?请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我认为   (款式一 款式二)的文化衫更适合毕业日那天穿,理由是:   。
【答案】25.请客人吃饭,却忽略了“我”;委屈;幸福
26.C
27.①C;②自由拍照
28.款式二;“奔向星辰大海”更能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做阅读题时,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认真对待,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
25.阅读选文一可知,母亲在“我”的生日大操大办,招待了很多客人,却忽略了“我”,“我”因此感到委屈,号啕大哭,母亲的仪式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阅读选文二可知,狐狸让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看他,他在这种确定的时间里等待,在等待中感到幸福。
故答案为:请客人吃饭,却忽略了“我”;委屈;幸福
26.“追求‘仪式感’会导致本末倒置,所以不值得花费心思”错误,应该是过于追求“仪式感”会导致本末倒置,仪式感要简约适度,但并非“不值得花费心思”。
故答案为:C
27.①A:“颁发毕业证书”,这个环节主要是学校为学生颁发毕业证明,重点在于证书的授予,与串词中“以自己的经历与感悟给我们启示和激励”的表述不契合。
B:“校长致辞”,校长致辞一般是从学校层面、对全体学生的期望等方面发言,通常不是以个人经历与感悟来激励大家,不符合串词内容。
C:“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可以用自己在学校的努力进取经历,分享感悟,给同学们启示和激励,与串词表述相符。所以答案是C。
②“租影棚拍写真”“多种造型摆拍”“定制豪华相册”不符合“节约环保”的要求,可以改为自由拍照。
故答案为:①C;②自由拍照
28.从文化衫图案寓意来看,“奔向星辰大海”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追求广阔天地的积极含义,在毕业这个即将开启新征程的时刻,这样的祝福很合适。如果选择款式一“最好的我们”,也可以从强调同学情谊,纪念大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等角度阐述理由
故答案为:款式二;“奔向星辰大海”更能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
29.(2024六下·鹿城期末)毕业活动对毕业生来说有着特殊意义。除了以上方案中罗列的活动,你还希望学校安排什么?一场毕业联欢会,一次校园露营,或是一场毕业旅行……请给校长写一封信,提出安排一项活动的建议,写清楚你的想法。
温馨提醒:1.不要出现真实姓名,统一落款“学生小鹿”;2.注意书信格式。
【答案】给校长的一封信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小鹿,冒昧来信是想建议学校在毕业季安排一场为期两天的毕业旅行,让我们在告别校园前再共赴一次青春之约。相较于常规联欢活动,毕业旅行能创造更深层的集体记忆。正如抛物线方程y=ax +bx +c的轨迹,我们的成长轨迹也由无数相聚点构成。若将旅行目的地设为邻省的历史文化古城,白天可参观博物馆开展研学,用导数函数 f'(x)分析古建筑穹顶曲线;夜晚举办星空座谈会,在双曲函数coshx的数学模型下畅谈理想,这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实践,又能让离别浸润学术温度。关于安全实施问题,我们已草拟方案:按专业分组管理,每20人配备1名导师,行程采用分段函数规划,白天文化探索与夜间自由活动区间分明。旅行保险、交通食宿等费用可由校友基金会专项支持。
此致
敬礼!
学生小鹿
2024年6月25日
【知识点】书信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能力,需注意以下要点:1.书信格式:需包含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落款及日期,注意"此致"需顶格,"敬礼"需换行空两格;2.内容聚焦:明确选择一项活动(如选毕业旅行),需从情感价值(增进同学情谊)、教育意义(结合实践学习)、可行性(安全措施)三个维度展开;3.语言风格:需体现毕业生身份特征,既有对校园生活的眷恋,又包含对未来的期许。
【点评】这是学生小鹿写给校长的信,建议在毕业季安排为期两天的毕业旅行。理由是能创造深层集体记忆,以邻省历史文化古城为目的地可开展研学和座谈会,将知识实践与离别氛围融合。还提及已拟好安全方案,包括分组管理、导师配备、行程规划等,费用由校友基金会专项支持。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