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资源简介

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这种文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西沙月 夜行黄沙道中》。
3.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能够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对比、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能够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对比、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
对比、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提起辛弃疾,(出示图片)总是能想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田园风格的作品之一,(出示图片)短短几十字,却营造出一个清新可人的夏夜无眠的意境,我们一起随文入境,进入这个夏夜吧!
设计意图:通过豪放派词风对比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夯实基础
1.情境诵读
播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随后正音、齐读。
2.诵读正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
①相机正音:见(xiàn)
②链接旧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风吹草低见牛羊”,引导学生理解“见”。
(3)指导读岀节奏感。重点指导: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相机理解句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3.解读诗题
板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1)借助注释知道“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引导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信息:夜、黄沙道中。借助注释理解“黄沙道中”。
(3)学生齐读词题。
4.知人论世
(1)文学常识
介绍有关词的知识,了解这首词属于小令。
(2)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他力主抗金,后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排挤,最后退隐闲居。辛弃疾兼善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并称“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三、问题探究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注释,了解词意。
2.探究方法
(1)自主学习:结合注释,试着读懂每句的意思。
(2)指名说词的大意。理解:别枝、茅店、社林。
3.成果展示
理解:别枝、茅店、社林。
(1)结合图片理解“别枝”。
(2)结合注释理解“茅店、社林”。
注释:
[别枝]横斜的树枝。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见]同“现”。
诗词大意:
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声声蝉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探究方法
(1)读上阕,想象画面:在画面中诗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2)读下阕,体会情感。
①同桌讨论: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天气突变,诗人想找过去熟悉的茅店避雨,此刻为何找不到了呢?
②感受心情:这时,拐个弯,茅店突然出现,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3.成果展示
(1)读上阕,想象画面:在画面中诗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①看到:明月别枝惊鹊。
理解“惊鹊”,感受以动衬静: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惊飞,可见夜间的黄沙道分外 幽静。
②听到:蝉鸣、蛙声一片、说丰年。
想象说话:你仿佛听到谁在谈论丰收,又会说些什么?
③闻到:稻花香。
④指导朗读,读岀乡村月夜的美。
板书:上阙 月夜景美 说丰年 喜悦 陶醉
(2)读下阕,体会情感。
①同桌讨论: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天气突变,诗人想找过去熟悉的茅店避雨,此刻为何找不到了呢?
交流反馈:联系上阕可知诗人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
②感受心情:这时,拐个弯,茅店突然出现,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抓“忽见”感受惊喜。
链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受惊喜。
③指导朗读,读出喜悦之情。
板书:下阙 雨山前 茅店忽见 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链接旧知,感受作者惊喜的心情。
(三)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2.探究方法
1.思考:《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景色,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2.讨论:同桌合作,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3.成果展示
(1)思考:《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景色,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交流反馈:两者情感不一样,孟浩然是忧愁的,而辛弃疾是喜悦的。
(1)抓“愁”,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游子思乡的愁绪。
围绕一个“愁”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2)抓“丰年”“路转溪桥忽见”,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以及由找不到茅店到一转弯茅店突然出现的柳暗花明般的喜悦。
(3)对比朗读:男生读《宿建德江》,女生读《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4)背诵并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指导书写:“鹊”字左右等宽,“蝉”字左边的“虫”和右边的“单”做好穿插,并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通过抓住具体的诗句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感受两位诗人内心的不同情感。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首词,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深刻体会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轻松愉悦,让我们一起来结合画面背诵这首诗吧!
五、拓展延伸
过渡:辛弃疾是南宋抗金将领,有人说,“不读辛弃疾,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他豪放词风的作品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大意: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把牛肉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般,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成了白发人!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开展以辛弃疾为主题的班级报告会。
【板书设计】
诗词三首
月夜景美 喜悦
上阙 说丰年 陶醉
下阙 雨山前 惊喜
茅店忽见
4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