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3.1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15.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5.3等腰三角形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
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则AB,AC为腰,BC为底边,两腰的夹角为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为底角.
A
B
C
D
如图,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对折,使它的两腰重合,再展开,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
B
C
D
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思考:由这些重合的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AB与AC,BD与CD;
∠BAD与∠CAD,∠B与∠C,∠ADB与∠ADC.
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AD=AD,
A
B
C
D
已知:△ABC中,AB=AC.求证:∠B=∠C.
还有其他的证法吗?
证明:作底边BC的中线AD.
∴△ABD ≌△ACD(SSS).
∴∠B=∠C.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求证:∠B=∠C.
A
B
C
D
证明:作顶角的平分线AD,则∠BAD=∠CAD.
AB=AC ,
∠BAD=∠CAD ,
AD=AD ,
∴ △BAD ≌ △CAD (SAS).
∴ ∠B= ∠C .
在△BAD和△CAD中
注意 应用“等边对等角”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归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AB=AC,
∴∠B=∠C.
思考:由△BAD≌ △CAD,除了可以得到∠B= ∠C之外,你还可以得到那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又∵∠ADB+∠ADC=180°,∴∠ADB=∠ADC= 90°,
解:∵△BAD≌ △CA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得BD=CD,∠ADB=∠ADC,∠BAD=∠CAD.
即AD是等腰△ABC底边BC上的中线、顶角∠BAC的角平分线、底边BC上的高线 .
归纳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
几何语言:如图,在△ABC中,
①∵AB=AC,AD平分∠BAC,∴AD⊥BC,BD=CD.
②∵AB=AC,AD⊥BC,∴AD平分∠BAC ,BD=CD.
③∵AB=AC,BD=CD,∴AD平分∠BAC,AD⊥BC.
(1)“三线合一”的性质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线段垂直.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例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AB=AC,BD=BC=AD,
∴∠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
所以在△ABC中,∠A=36°,∠ABC=∠C=72°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顶角的2倍,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
36°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 )
A.40° B.36° C.80° D.25°
B
3.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平分线,BD=5,则CD等于(  )
A.10 B.5 C.4 D.3
B
4.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AC=100°,求∠B和∠1的度数.
解:∵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
∴∠B=∠C,AD⊥BC.
∴∠B=(180°-∠BAC)
=(180°-100°)
=40°,
∠1=90°-∠B=90°-40°=50°.
解:∵∠BAD=26°,AB=AD,
∴∠B=∠ADB= ×(180°-26°)=77°.
∵AD=CD,
∴∠C=∠DAC.
∵∠ADB=77°,∠ADB=∠C+∠DAC,
∴∠C= ∠ADB=38.5°.
5.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
“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