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课 题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物理内涵,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辨别和描述这些特性,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2.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关于声音特性的科学结论,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声音特性的探究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和事实,同时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式 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具 钢尺、音叉、兵乒球、铁架台、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ppt3】引入播放视频《我和我的祖国》让同学们感受音乐的魅力,体味音乐中声音的变化【ppt4】展示图片世界三大男高音、动物中老鼠和猴子→声音的高低(也可以列举其他事例,比如女生的声音相对尖细,男生的声音相对低沉等等)板书:一、音调1.声音的高低【ppt5】设计实验提问: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组织同学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可以参照课本),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尝试总结归纳【ppt6】同学们进行实验后一起观看实验视频,对比自己的实验现象,给出最终的结论【ppt7】介绍频率的概念、单位强调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板书:2.决定因素:振动频率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ppt8】为了很好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在示波器或计算机上展现出来。这里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声音的波形图。播放视频,对比两个波形图,初步了解波形的稠密与稀疏对应音调的高低【ppt9】展示图片同学们了解人及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寻找其中的不同【ppt10】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 ~20000 Hz→介绍超声波、次声波板书: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ppt11】展示图片引入:在我们生活中,有时周围的声音让我们感觉很吵,可能我们会经常说:小声一点!不要大声喧哗!….其实声音的大小,从我们的感觉来讲呢声音的强弱,反映的是声音的另一特性,物理中我们称为:响度板书:二、响度1.声音的强弱【ppt12】设计实验提问:比如老师敲桌子,越用力,声音越大,也就是响度越大。同一个物体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那么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为大家演示实验【ppt13】实验视频同学们观察实验视频,得到初步的实验结论(注意再次强调实验中用到的转换法)【ppt14】展示视频、图片介绍振幅的概念,请同学们观察波形图,总结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板书:2.决定因素:振幅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ppt15】提问: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举例讨论【ppt16】展示图片生活中有时我们虽然看不见某人,但是可以凭借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是谁互动实验: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背向大家,判断是哪位同学在讲话 板书:三、音色1.声音的品质【ppt17】音色相关知识的讲解板书: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ppt18】展示图片介绍音色的应用,可以让同学们联系生活举例【ppt19-21】随堂练习【ppt22】知识拓展【ppt23】课堂小结【ppt24】布置作业 欣赏爱国主义歌曲,让音乐带动情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察、总结听讲、记录观看视频找出两种波形图的不同观察对比听讲、记录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演示实验观察、总结听讲、记录思考、讨论学生间互动听讲、记录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联系自身生活实例,从生活走入物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思想对比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给出科学的解释拓展学生的知识,了解示波器及声音的波形图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联系生活中实例,结合对声音大小的不同体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实验总结及反思联系生活利用学生间的互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色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加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声音的高低2.决定因素:振动频率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3.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二、响度1.声音的强弱2.决定因素:振幅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3.其他影响因素: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三、音色 1.声音的品质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共23张PPT)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物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1.学生能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物理内涵,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辨别和描述这些特性,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2.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关于声音特性的科学结论,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相关的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声音特性的探究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数据和事实,同时认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提升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新课引入《我和我的祖国》感受音乐的魅力新课引入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声音清脆低沉…我们俩的声音也很高哦知识讲解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控制变量法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知识讲解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知识讲解01音调频率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赫兹(赫)Hz单位: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知识讲解声音的波形图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知识讲解01音调知识讲解01音调20Hz20000Hz超声波次声波人的听觉范围超声波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低于20Hz的声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的声知识讲解响度声音的强弱震耳欲聋高声、大声喧哗轻声、低声…知识讲解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2: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先轻轻地敲鼓, 观察小纸屑跳动的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跳动的幅度。转换法知识讲解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知识讲解02响度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小,响度小振幅大,响度大知识讲解02响度人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声音传播得更远些知识讲解03音色我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你却用耳朵认出了我!你说,我猜课堂互动知识讲解03音色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2.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知识讲解03音色音色的应用语音识别声纹锁1.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敲鼓时用的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B.人耳听不到蝴蝶拍翅的声音, 是因为其响度太小了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敲鼓时用的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耳听不到蝴蝶拍翅的声,是因为其发出的声为次声“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随堂小练习A2.甲、乙两图是探究影响声音特性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装置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B.乙图装置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音叉C.利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考虑控制变量D.乙图装置中通过小球被弹起的运动高度来判断音叉振动幅度,运用了转换法甲乙D甲图装置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乙图装置可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利用甲乙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都需要考虑控制变量随堂小练习3.如图所示为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上显示的不同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B.甲、丙的音调不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都不同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C甲、乙、丙的响度相同甲、乙、丁的音调相同甲、丙、丁的音色相同随堂小练习水瓶琴拓展延伸振动发声 发声特点敲 瓶子和水柱 水越多,音调越低;水越少,音调越高吹 瓶中的空气柱 水越多,音调越高;水越少,音调越低可不可以回家也制作一下试试呢?课堂小结声音的特性音调决定因素:振动频率声音的强弱音色响度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品质决定因素:振幅决定因素:材料、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 声音的特性 教案.doc 2.2 声音的特性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