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市2025年秋季七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模拟卷评卷人得分一、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1.(本题5分)默写与运用①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② ,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③晚泊孤舟古祠下, 。(《淮中晚泊犊头》)④阳春三月,无人机拍下的江南姹紫嫣红,莺歌燕舞,酒旗招展,一如杜牧在《江南春》所描绘的那样: , 。评卷人得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本题18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②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卫鞅:即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②徙:迁移。文中指搬运木头。2.(2分)【甲】文选自《 》,是 (朝代)的作品。3.(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元方入门不顾 顾( ) (2)卒下令 卒( )4.(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分)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过了中午还没来。B.[乙]文中商鞅立木是为了奖励能把它搬到北门的百姓。C.[甲]文中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他的方正和聪慧。D.[乙]文记叙商鞅立木的过程也体现了他的决心和智慧。6.(8分)两文都阐述了 的重要性。[甲]文通过元方对“交友以信”的论述反衬出 ,[乙]文中商鞅对运木之人“ ”的举动体现了他 的品质。评卷人得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9分)(本题14分)阅读下文,完成相关题目。杜鹃黄洽①春末夏初的清晨,常常从远处不断地传来“喀咕——喀咕”的一阵阵四声连叫,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杜鹃了。②杜鹃是体型相当大的鸟。杜鹃嘴纤弱而微弯,脚细小。杜鹃有尖长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现在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种杜鹃,其羽色有所不同。③杜鹃在我国分布很广,大多是夏候鸟,春末夏初从南洋群岛、马来半岛、印度等地飞到我国来,秋季又飞回南方去。它的性情孤独,喜欢隐匿在茂林树荫丛中,在繁殖期间,雌雄杜鹃也成对生活在一起。④杜鹃在生儿育女方面与众鸟不同,表现为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是它并不绝代灭种。原来杜鹃在繁殖时期,就事先找好别的小鸟的巢,如黄莺的巢,作为自己产卵的“产房”,然后它每隔几天就到这些巢的附近,静悄悄地窥视着四方,并做产卵的准备。有时要等待几个小时,等到巢中的老鸟飞走时,它就趁虚而入迅速地飞进去,用嘴衔住巢中老鸟所产的一个卵,生下一个自己的卵。这些动作很敏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做好了,然后又很快地把偷的卵带着飞走,作为佳肴美餐吞进肚中。杜鹃有时把卵产在地上,然后用嘴衔起来放到他鸟的巢里,这样,别的鸟在孵卵时,也就把杜鹃的卵一齐代孵了。⑤杜鹃产卵具有十分惊人的模仿本领,寄主鸟产什么颜色的卵,它就产什么颜色的卵,不仅在卵的颜色上与寄主鸟的仿佛,就是连卵的大小与卵上的花纹斑点也是相仿。⑥杜鹃的卵孵化发育快,只要十三天左右,小杜鹃就会啄破壳而出。这时羽毛没长好,两眼没睁开,两腿不会走路,它全靠“义母”喂养。小杜鹃生长很快,只要十天以后,羽毛便丰满了,再过几天,就被在这附近活动的生母老杜鹃引走高飞了。⑦小杜鹃出世后大约十小时,就有一种有趣的本能,它会排挤和破坏同巢中孵出的小鸟和卵。它发现巢中有卵时,就在卵的一边,做着轻微的动作,把卵挤到自己的背上,然后抬起身体,把背上的卵掀到巢外,落地摔碎。( )巢中有了别的雏鸟,它( )挤到这雏鸟的身下,把雏鸟背到身上,然后站直两只脚,慢慢挨到巢边,不停地挥动小翅膀和身体,无情地把那只可怜的雏鸟摔出巢外。⑧小杜鹃怎么会有这种本领呢?原来在它的背部长有一些触觉的小突起,当背在它身上的雏鸟和卵一接触这一敏感区域时,小突起立刻发生“抛出”的反射动作,将巢里的所有“异己”排除掉。⑨杜鹃特别嗜食松毛虫。它是捕捉松毛虫的“专家”,是保护松林的卫士。有人曾解剖一只杜鹃的胃,里面竟有三百多条松毛虫。在我国一些地区,群众都把杜鹃列为禁猎的鸟,就是因为它对农业、林业、果树、花卉园艺等大有益处。7.(2分)根据②~⑨段的说明内容,完成填空。(1)杜鹃的外在形态;(2)杜鹃的 ;(3)杜鹃的繁殖特点;(4)杜鹃 ;8.(3分)阅读第④段内容,选出理解正确的选项( )A.杜鹃在生育方面与众鸟不同,表现为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所以它一定会绝代灭种。B.杜鹃到事先找好的鸟巢的附近,做产卵的准备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生下一个自己的卵。C.杜鹃趁虚进入巢中时动作往往很敏捷,用嘴衔住、偷走的卵总是会被作为佳肴吞进肚中。D.杜鹃有时把卵产在地上,然后用嘴衔起来放到他鸟的巢里,这时不会再偷走巢中原来的卵。9.(3分)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③段能否互换,为什么?10.(3分)结合语境,下面的关联词语最适合填入第⑦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只有……才…… B.因为……所以…… C.不管……总…… D.如果……就……11.(3分)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作用。(本题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刺绣时光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kū zào的生活。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剌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通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①,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千山万水,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 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沽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1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kū zào ( )13.(6分)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至⑦段的内容概括。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1) (2) (3)14.(4分)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15.(3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引用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作者开始以笔代针,书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D.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评卷人得分四、名著阅读(共8分)16.(本题8分)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应人物。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2)小文想进行“鲁迅的童年”的专题探究,你可以推荐她阅读《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 《 》和《 》等几篇散文,它们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评卷人得分五、作文(共40分)17.(本题40分)作文。在上文中,作者说“灶边的情景便定格成了一幅幅童年无忧的画面”,相信在你的记忆中也有被定格下来的画面,可能是自然美景,也可能是你和家人或朋友相处的场景,还可能是你成长的某个瞬间,甚至是你想象中的某个画面。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答案】 风雪夜归人 今春看又过 满川风雨看潮生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答案】2. 世说新语 南朝 3. 顾:回头看 卒:终于,最终 4.和我相约同行,(却)舍弃我走了。 5.B 6. 诚信 友人的不守信用 辄予五十金 言而有信【答案】7. 杜鹃的生活习性; 杜鹃的捕食习性。 8.D 9.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③段不能互换,因为第②段介绍杜鹃的外在形态,第③段介绍杜鹃的生活习性,互换后逻辑顺序会混乱。 10.D 11.画线句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杜鹃对松毛虫的大量捕食,突出了杜鹃对农业、林业、果树、花卉园艺的益处。【答案】12.枯燥 13.(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14.“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15.A16.【答案】(1) 范爱农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2) 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五猖会1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