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1 自然灾害严重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 、发生频率高、分布 。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灾害、 灾害。 地质 气象 广 多 3.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1)成因及危害。①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②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江河泛滥,导致土地、房屋受淹。 ③台风: 季节,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伴随狂风、暴雨、海水暴涨等,侵袭我国沿海地区。 ④寒潮: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区的 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沿途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冰冻等。 强冷 夏秋 洪涝 旱灾 (2)分布。①旱灾、洪涝:主要分布在 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 灾害多发,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多发。 ②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③寒潮: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 。 海南岛 台风 旱灾 洪涝 东部季风 4.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1)成因及危害。①地震:板块相互 引起强烈的大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 ②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③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 泥石流 滑坡 挤压碰撞 (2)分布。①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新疆地区、 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②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集中在 的过渡带。 地势阶梯 西南 知识点2 除害兴利并举5.我国防灾减灾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1)灾前 :建设防灾工程,开展灾害监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等。 (2)灾中 :抢救受灾人员,抢修基础设施等。 (3)灾后 :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秩序等。 恢复重建 应急救援 防灾备灾 知识点3 自救互救6.自救互救。(1)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应对,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 。 (2)在 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3) 至上!即使受灾被困,也要保持镇定,坚定信心,等待和配合救援。 生命 力所能及 有效避灾 判断自然灾害的方法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属于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则不属于自然灾害。名师点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1)板块交界,地壳活跃: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2)地形复杂,山区广布:我国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当降水集中时,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知识拓展(3)季风气候,气象多变: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此外,我国还受到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影响。(4)海岸线漫长,海洋灾害多:我国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区除了受台风的影响外,还面临着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威胁。(5)河网密布,洪水隐患:我国河流众多,水系发达,部分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加上人类活动影响,调蓄能力下降,洪水灾害风险高。1.下列现象或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炼钢厂排放废气,造成大气污染B.一场突发的泥石流,破坏大量房屋C.造纸厂排放污水,造成水污染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9B12345678111092.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B.集中在夏秋季节C.种类多,偶尔发生D.集中分布在山区A12345678111093.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 B.梅雨C.干旱 D.台风C1234567811109 根据安徽省气象台预报,2025年3月2—4日,受某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安徽省将有大风降温天气,全省最低气温将下降13—15 ℃,局部超过16 ℃,并伴有7级左右阵风,局部8—9级。据此完成4~5题。4.材料中“某种气象灾害”指的是( )A.干旱 B.地震C.台风 D.寒潮D12345678111095.材料描述的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带来雨雪,居民出行受影响 ②减轻虫害,利于来年农业发展 ③造成地面震动,使房屋倒塌 ④诱发干旱,造成农民收入减少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A1234567811109 下图为某年我国发生某种自然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6~8题。6.据图判断该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台风 B.雪灾C.洪涝 D.泥石流D12345678111097.图中各省级行政区发生该自然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脉和秦岭B.太行山脉和雪峰山C.大兴安岭和巫山D.唐古拉山脉和祁连山脉A123456781110【解析】由上题可知,该自然灾害是泥石流。横断山脉位于云南、四川西部,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泥石流多发;秦岭主要位于陕西境内,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多,泥石流多发,A项正确。98.当发生上述灾害时,有效的避灾方法是( )A.尽快向山下跑B.沿着流动方向跑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D.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D12345678111011 受连日强降雨天气的影响,2024年6月20日,黄山市多地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多处民房垮塌,受损严重。据此完成9~11题。9.下列气象灾害与山体滑坡关联性较强的是( )A.旱灾 B.洪涝C.寒潮 D.沙尘暴B12345679810910.此次滑坡的最主要诱因是( )A.地表崎岖 B.植被稀疏C.土质疏松 D.强降雨集中D101234567811911.应对此类灾害,我们应该( )①优先抢救财物 ②迅速避让和撤离 ③及时报警求救 ④向与滚石方向垂直的两侧逃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D11123456781012.图中A地区旱灾多发,旱灾的发生时间及原因是( )A.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风还未到达B.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C.秋季——夏季风南撤迅速,降水少D.冬季——受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16A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图,回答12~13题。12131415131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寒潮路径,主要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B.②代表台风路径,主要发生在春季C.①代表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只有坏处,没有好处D.②代表的气象灾害会带来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A12141516【解析】由图可知,①代表寒潮路径,寒潮主要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寒潮对农业生产既有坏处,也有好处,如可以冻死越冬的害虫以减轻来年的病虫害等,A项正确,C项错误;②代表台风路径,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会带来狂风暴雨,B、D项错误。14 2025年6月11日19时00分,在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14~15题。14.台湾省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的地带B.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带C.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带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的地带C131215161515.地震发生时,如果你身处室内,正确的做法是( )A.立刻跑到窗边,观察地震情况B.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护住头部C.乘坐电梯,迅速下楼D.整理好财物,设法逃离B131412161616.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读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分布示意图(图1)和近年来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统计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3141215(1)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2)我国的沙尘暴,从空间上看,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华北地区;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 季。 (3)我国沙尘暴最严重的A地区位于 盆地,B地区位于 高原西部。 内蒙古 塔里木 春 西北 干旱 气象 (4)从气候、土质两个方面分析A、B两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①气候: ; ②土质: 。 土质疏松 气候干旱,降水少 (共34张PPT)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章末提升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一、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重难考点探究灾害 发生时间 分布地区 成因旱灾 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分布广泛,华北地区春季多发 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洪涝 东南沿海地区多发 台风 夏秋季节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 濒临太平洋寒潮 秋末、冬季、初春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及热带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纬度高,气温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近(2)地质灾害。灾害 分布地区 应对措施地震 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如台湾省、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 若时间允许,要有序撤离到屋外空旷地带;若无法及时撤离,应尽可能躲到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滑坡 降水比较集中、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如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建设各种加固工程、排水工程泥石流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逃生2.防灾减灾。阶段 措施 作用灾前 防灾减灾 建设防灾工程(如水利枢纽工程) 保障旱可灌、涝可防,兼发电、航运等开展灾害监测(如气象监测) 提前数日、数小时发布预报预警,提前防备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 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提供救灾物资阶段 措施 作用灾中 应急救援 抢救受灾人员(启动应急响应、转移安置灾民) 减少人员伤亡抢修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等) 保障救灾通畅,降低财产损失灾后 恢复重建 重建家园(震后规划建设新城) 创建更安全、有更多就业机会的城镇恢复正常秩序(心理干预) 消除心理创伤,保障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二、环境保护与发展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 资源短缺表现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应对 措施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 恢复生态,停止和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恢复植被、水域等 “开源”: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加强资源勘探等;“节流”:节约使用,建设储备基地2.青少年环境保护的行为。(1)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法治意识。(2)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倡导低碳环保生活。(3)积极宣传环保知识。(4)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等。1.据图判断,该灾害发生的季节是( )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1B考点突破训练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读某自然灾害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回答1~3题。12.据图判断,该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江南地区 B.华南地区C.江淮地区 D.西南地区A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是( )A.沙尘暴 B.地震 C.霜冻 D.洪涝D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A项不符合题意;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B项不符合题意;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C项不符合题意;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而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D项符合题意。14.冷空气南下时,合肥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D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某年12月17日冷空气席卷我国,导致我国气温大幅下降。下图示意12月中旬我国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5题。15.受本次冷空气影响,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①外出注意交通安全 ②注意增添衣物,以防感冒 ③牲畜、家禽、农作物等无需采取防寒措施 ④在海上航行、作业的船舶需注意安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C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该气象灾害是( )A.寒潮 B.春旱C.洪涝 D.沙尘暴B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回答6~7题。17.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 D.青藏高原B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山体滑坡是指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受连日强降雨天气的影响,2024年10月18日,四川阿坝马尔康党坝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坡,此次滑坡体积约28万立方米,共造成2栋建筑物灾毁,农作物灾毁20亩。据此完成8~10题。8.山体滑坡的危害不包括( )A.引发寒潮 B.砸埋房屋C.毁坏道路 D.摧毁农田1A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造成党坝村此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起伏大 ②降雨集中 ③土壤紧实 ④植被稀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B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0.一群驴友计划去山区露营,出发前学习山体滑坡的相关知识。下列正确的做法是( )A.在陡峭的沟壑露营B.在植被稀少的山坡露营C.在危岩突出的地方露营D.尽量避免在暴雨集中的季节去山区D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陡峭的沟壑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在暴雨等情况下,沟壑容易形成水流冲刷,引发滑坡,在此露营非常危险,A项错误;植被稀少的山坡,土壤稳定性差,在降雨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滑坡,不适合露营,B项错误;危岩突出的地方,可能会发生岩石崩塌、滚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适合露营,C项错误;暴雨集中的季节,山体滑坡发生概率大幅增加,应尽量避免此时去山区,降低遭遇山体滑坡的风险,D项正确。111.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D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山区常见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读图,回答11~12题。112.突然遭遇泥石流,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A.横跨泥石流B.躲在地势低洼地C.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坡下跑D.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两边山坡上跑D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作为全国亿吨级煤炭基地,安徽省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科学修复治理。城区稳沉区主攻“生态修复+文旅产业”为主的治理模式,建设成为城市生态公园。城郊未稳沉区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渔光互补”模式,打造绿色能源基地。下图为两种沉陷区改造景观图,据此完成13~14题。13.淮南市在城区建设城市生态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农业灌溉 B.发展淡水养殖C.改善生态环境 D.提供生活用水1C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4.淮南市作为我国的煤炭基地,建设光伏电站的积极影响是( )①提供就业机会 ②改善大气环境 ③调整能源结构 ④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下表示意某年南京市部分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统计,据此完成15~16题。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221.85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B.生态保护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C.生态保护红线区决定南京市的环境承载力D.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会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1B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6.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A.提高环境自净能力,保护生态环境B.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C.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D.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增大A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碳排放强度指单位生产总值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排放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117.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和北京的碳排放强度均呈上升趋势B.北京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优于全国,显现良好低碳发展状态C.2019年北京碳排放强度与全国碳排放强度的比值为0.35D.2010年后,北京与全国碳排放强度比值越来越大B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8.北京为了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举措合理的是( )①开发新能源 ②发展高技术产业 ③推广新能源汽车 ④维持能源消耗现状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A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据此完成19~20题。19.下列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影响居民区B.化肥厂的废水排入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到大气中D.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D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0.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是( )①西北地区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 ②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③发展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④湖泊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C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共18张PPT)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发展知识点1 积极应对环境问题1.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资源 、环境 、生态 。 2.我国环境治理的成效。(1)我国生态基础脆弱,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较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有 的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2)目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 的时期。 稳中向好 针对性 退化 污染 短缺 知识点2 走向生态文明3.美丽中国的特征: 、经济发达、人民富裕。 环境优美 4.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1)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实现 与经济发展共赢。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用 理念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 (3)每个人都要树立人地协调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 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5.生态文明建设“三线”。(1)守住 红线: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保护每一寸国土,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2)守住 底线: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守住 上线:集约利用、回收利用、循环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利用 环境质量 生态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绿水青山”代表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涵盖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如森林、河流、山脉等自然资源及其所构成的生态平衡;“金山银山”则代表着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这一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经济价值,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 多年来,“两山”理念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地方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如浙江安吉余村从一个污染严重的矿山村转变为生态旅游胜地,村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知识拓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有( )A.工业废水排放减少,河流水质变好B.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C.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野生动物栖息地扩大D.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逐步优化B12345 [教材改编]下图为我国不同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据此完成2~3题。12345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21世纪10年代,北方地区可吸入颗粒物和雾霾已消失B.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酸雨面积占比为12.9%C.我国南方酸雨治理成效不显著,面积占比仍很高D.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得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D123453.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工业废气排放力度B.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D.增加汽车出行频率12345C4.下列做法中,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三线”理念的是( )A.为提高产量,过度开垦荒地B.大力发展煤炭等高污染能源C.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D.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大规模开发房地产12345C5.“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下列行为中,符合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人走灯不灭,照亮房间C.求美味,多吃炭火烧烤D.讲卫生,多用一次性餐具12345A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碳中和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6.下列发电方式,有可能产生碳排放的是(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风力发电D.煤炭发电D6789107.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768910A8.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A.提高煤炭、石油能源消费比例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C.开发利用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D.大力发展钢铁、冶金等重工业876910C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下图示意美丽中国景象,据此完成9~10题。9786109.建设美丽中国,最合适的做法是( )A.移植大树、古树,快速绿化城市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C.净化水质、防治水污染D.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C10.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③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④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解决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D10789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5.2 环境保护与发展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