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小抄写员 同步练习B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基础知识积累1. 下列对《小抄写员》中叙利奥“坚持抄写”这一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表现他对抄写工作的兴趣B. 体现他为家庭分忧的责任感,即使被误解也不放弃C. 说明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D. 暗示他不爱学习,逃避功课2. 文中“叙利奥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上课也总打瞌睡”的细节,作用是( )A. 表现他身体虚弱B. 与父亲的误解形成对比,突出他的隐忍C. 暗示他即将放弃抄写D. 推动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3. 下列对“父亲发现真相后,把叙利奥抱在怀里,泪水打湿了他的头发”这一情节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表现父亲的脆弱B. 用动作和神态描写,释放积累的情感,突出亲情的温暖C. 暗示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D. 说明父亲之前的严厉是假装的4. 文中“订单上的字迹越来越像父亲的笔迹”这一细节,表现了叙利奥( )A. 抄写技术的进步B. 为了不被发现,刻意模仿父亲,体现他的细心与坚持C. 对父亲的崇拜D. 内心越来越紧张5. 下列对文章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父亲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冷淡→怀疑→愧疚→关爱B. 以“叙利奥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犹豫→坚持→放弃→感动C. 以“家庭经济状况”为线索:贫困→好转→富裕D. 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春→夏→秋→冬6. 《小抄写员》的语言风格特点是( )A. 幽默讽刺,充满批判B. 质朴平实,情感真挚C. 华丽典雅,富有诗意D. 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一)文学常识1. 《小抄写员》的作者德·亚米契斯是________(国籍)作家,其代表作《爱的教育》又译《 》,被称为“________”。2. 文章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情节),展现了叙利奥________的精神。3. 《爱的教育》以________的视角,记录了________的生活,传递“________”的主题。(二)字词注音1. 懊( )悔 2. 祈( )祷 3. 挣( )钱 4. 瘦( )弱 5. 签( )名 6. 慈( )爱(三)解释词语1. 懊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祈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疲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羞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阅读《小抄写员》选段,回答问题:父亲把油灯挪到自己面前,开始核对订单。突然,他停住了手,拿起最上面的一张订单,又拿起下面的一张,对着灯光看了又看。叙利奥的心怦怦直跳,躲在门后不敢出声。“这字迹……”父亲喃喃自语,手指在纸上摩挲着,“像叙利奥的字,又像我的……”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叙利奥的房间,灯还亮着。父亲轻轻推开门,叙利奥趴在桌上睡着了,胳膊底下压着没抄完的订单,手边的笔还蘸着墨水。父亲拿起订单,又看看儿子苍白的脸、熬红的眼睛,突然明白了——那些多出的钱,那些越来越像自己的字迹,那些儿子总打瞌睡的早晨……他把叙利奥抱起来,泪水滴在儿子的头发上:“傻孩子,你怎么不早说啊!”叙利奥醒了,看见父亲的眼泪,突然哭了出来——这是他开始抄写后,第一次流泪。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 分析“父亲对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动作的表达效果。3. 文中“叙利奥的心怦怦直跳”与“第一次流泪”形成怎样的情感呼应?4. 结合全文,谈谈“那些多出的钱,那些越来越像自己的字迹”等细节在情节中的作用。5. 选段中父亲的语言“傻孩子,你怎么不早说啊!”包含了哪些情感?四、课外阅读阅读《书包里的馒头》校门口的梧桐叶黄了的时候,我发现同桌小雨的书包总鼓鼓的,上课时不时摸一下,像藏着什么宝贝。“你书包里有啥?”我趁她去打水,偷偷掀开拉链——三个白面馒头,用纱布包着,还温乎的。小雨回来时撞见我,脸一下子红了,把书包抱在怀里:“是我妈给我带的午饭。”但我知道,学校食堂的午饭是米饭,她每天都把馒头塞回书包。直到那天放学,我看见她跟着一个收废品的老奶奶,把馒头递过去:“奶奶,今天的馒头没凉。”老奶奶是小雨的外婆,我在社区见过——她总在垃圾桶旁捡塑料瓶,背驼得像座桥。“你妈不是给你钱买午饭了吗?”我忍不住问。小雨揪着书包带,声音很低:“外婆有糖尿病,不能吃甜的,白面馒头好消化。妈不知道外婆偷偷捡瓶子,要是知道了,会哭的。”第二天,我把妈妈给我带的煮鸡蛋塞给小雨:“给外婆,我不爱吃蛋黄。”小雨眼睛亮了,却把鸡蛋推回来:“你留着吧,我每天早点去食堂,能蹭到热馒头。”后来我发现,小雨的铅笔总用到很短,橡皮是碎块拼的,但她书包里的馒头从没断过。有次她发烧没来上学,我替她把作业交给老师,看见她的书包里,除了馒头,还有张纸条:“外婆,今天的馒头夹了咸菜,你就着热水吃。”字迹歪歪扭扭,像刚学写字的小孩。期末时,小雨的作文得了奖,题目是《书包里的阳光》。她写道:“外婆说,馒头是热的,心就是暖的。我知道,她捡瓶子是为了给我攒学费,可我能做的,就是让她每天吃上热馒头。”颁奖典礼那天,小雨的外婆来了,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手里攥着个布包。小雨下台时,外婆把布包塞给她——里面是块新橡皮,还有张纸条:“外婆不捡瓶子了,你妈给我找了个缝补的活儿。”小雨抱着外婆哭了,我看见她的书包拉链上,挂着个用瓶盖做的小太阳,阳光照在上面,亮闪闪的。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包里的馒头》的主要内容。 2. 文中“小雨上课时不时摸一下书包”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3. 文章中“书包里的馒头”与《小抄写员》中的“抄写”有哪些相似的象征意义? 4. 分析“外婆背驼得像座桥”这一比喻的表达效果。 5. 结合全文,谈谈“书包里的阳光”这一作文题目的含义。五、写作以“我偷偷做过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结合《小抄写员》中“默默承担”的主题,描写具体的细节和情感。B卷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1. B 2. B 3. B 4. B 5. A 6. B二、基础知识 填空题(一)文学常识1. 意大利,心,爱的教科书2. 叙利奥的默默坚持,父亲的误解,隐忍、有责任感3. 少年安利柯,校园和家庭,爱与责任(二)字词注音1. ào 2. qí 3. zhèng 4. shòu 5. qiān 6. cí(三)解释词语1. 因做错事而内心不安2. 向神祈求保佑3. 非常疲乏4. 因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安三、课内阅读1. 父亲核对订单时发现字迹异常,进而发现叙利奥深夜抄写的真相,抱着叙利奥痛哭,叙利奥也释放了压抑的情感。2. “对着灯光看了又看”表现父亲的疑惑——他隐约察觉字迹熟悉,为后文发现真相铺垫;动作细节让情节推进更自然。3. “心怦怦直跳”是被发现的紧张,“第一次流泪”是委屈、感动的释放;两者前后呼应,体现叙利奥从隐忍到情感爆发的过程,让人物更真实。4. 这些细节是“伏笔”:“多出的钱”让父亲疑惑,“像父亲的字迹”暗示叙利奥的模仿,“打瞌睡”让父亲误解;它们层层铺垫,让真相大白时的情感更有冲击力。5. 包含对叙利奥的心疼(心疼他熬夜抄写)、愧疚(愧疚自己误解他)、感动(感动儿子的懂事),多种情感交织,体现深沉的父爱。四、课外阅读1. 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大概率讲述了小女孩小雨为了照顾身体不好(或生活节俭)的外婆,每天把学校里的馒头悄悄藏在书包里带回家,过程中因担心馒头被压坏、期待外婆吃到馒头而心怀牵挂,最终用这份朴素的行动传递对亲人的爱的故事。 2. “上课时不时摸一下书包”的心理表现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小雨对书包里馒头的极度珍视——既担心馒头被压变形、变凉,又迫切期待放学能快点把馒头带给外婆,藏着对馒头(爱的载体)的小心守护和对亲人的牵挂,是孩子气的认真与温暖的体现。 3. 与《小抄写员》中“抄写”的相似象征意义两者都象征“孩子对家人的默默付出”:“书包里的馒头”是小雨用自己的方式(省下食物)为外婆传递温暖;《小抄写员》中“抄写”是叙利奥用劳动为父亲分担家庭重担。它们都是孩子以力所能及的行动承载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是亲情中“微小却坚定的担当”的象征。 4. “外婆背驼得像座桥”的比喻表达效果这个比喻既直观形象地写出了外婆驼背的形态(弯曲、弧度大),又赋予“驼背”情感内涵——“桥”是承载、连接的象征,暗示外婆像桥一样默默承担生活的重量,用身体和爱支撑着家庭、连接着祖孙的情感,既写实又抒情,让外婆的形象既有画面感,又充满奉献的温暖。 5. “书包里的阳光”的含义“阳光”象征温暖、希望与爱。“书包里的阳光”表面指书包里的馒头(是小雨给外婆的“温暖供给”),深层指小雨对外婆的牵挂与爱——这份藏在书包里的心意,像阳光一样照亮了祖孙间的情感,也让平凡的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力量,是亲情带来的精神光亮。五、写作(略)评分标准: 紧扣“偷偷做的事”,体现“默默承担”;细节具体(如心理、动作);情感真挚,能联系《小抄写员》中“不被察觉的关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