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古埃及许多法老都在神庙等大型纪念物上刻铭记功,戏剧化地夸张其个人才能和功绩。法老这一做法旨在( )A.强化王权 B.发展经济C.完善法律 D.传承文字2.雅典和斯巴达以城邦为支撑,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组织,促使公民从童年到青年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训练,城邦还通过定期举行运动会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这反映古希腊( )A.注重专制统治 B.鼓励全民参与 C.重视体能锻炼 D.提升参政意识3.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公民大会不顾更懂军事的尼西阿斯的反对,执意作出远征西西里的决策,并任命鼓动者亚西比德为主帅之一。远征期间,亚西比德又被别有用心的人指控“渎神”而被要求回雅典接受审判,亚西比德最终叛逃至敌国斯巴达。这反映雅典( )A.过度依赖精英领导 B.司法遭到敌国渗透 C.决策易被反复操弄 D.军事不被国家重视4.一个贵族通常也是一名骑马仗剑的骑士,他的天职就是作为军事附庸而为其领主作战,尽管他本人也是拥有众多附庸的封建主。与此现象相关联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日本大化改新 C.西欧封建制度 D.俄国1861年改革5.“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庄园中的农民(奴)逐渐失去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自由选择职业。上述状况产生的影响是( )A.商品经济完全替代自然经济 B.削弱了封建王权的统治基础C.加速了西欧庄园经济的瓦解 D.导致城市拥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6.646年,在从中国留学归国的革新派推动下,日本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成功地移植了中国的典章制度。由此,日本( )A.依靠贵族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7.某同学查阅到一篇文章:《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欧洲社会等级的划分 B.近代欧洲社会的转型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英国现代畜牧业前景8.从17世纪下半叶起,该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一系列战争,最终凭借强大实力获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该国( )A.最早开启三角贸易 B.建立了“无敌舰队”C.强占了中国的台湾 D.自诩“日不落帝国”9.在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自然、简洁、朴素的审美观的指引下,文艺复兴以来近三百年形成的奢靡、繁复、华丽的服装风格被彻底抛弃。……同时,大革命严重打击了宫廷贵族服饰生产的基础,生产华丽饰带的工厂被关闭,上流社会的服饰店纷纷关闭。说明了法国大革命( )A.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B.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C.打击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传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10.《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材料中的“掘墓人”是指( )A.黑人奴隶 B.种植园主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11.18世纪,英国殖民者迫使印度农民种植靛蓝、棉花等经济作物,导致印度( )A.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 B.民族资本主义兴起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D.社会阶级矛盾缓和1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催生了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觉醒,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面貌。材料指的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A.使农奴获得彻底自由 B.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为十月革命奠定基础 D.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3.林肯在1861年7月致国会特别会议的咨文中,论证了州无权脱离联邦,州的权力是非主权性的,国家和各州的关系,“是整体和地方的关系”。其目的( )A.维护中央权威 B.制造战争舆论C.扭转战争形势 D.促进经济发展14.莱特兄弟观察老鹰飞行的动作,并学习了大量航空方面的知识,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类似老鹰展翅的机翼,从而借助风力起飞。最终他们于1903年3月23日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这项专利的发明( )A.标志人类已进入“电气时代” B.推动了电动机的广泛使用C.实现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 D.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15.“革命观念”为“革命事件”铺就了道路,是大革命的发动机和原动力。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大宪章》与“光荣革命” B.文艺复兴与法国大革命C.《独立宣言》与独立战争 D.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物理学家五次荣获诺贝尔奖,直到70年代,苏联在物理、数学等领域仍处于国际前沿。据此可推知( )A.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 B.科学进步推动国力提升C.冷战对峙日益加剧 D.苏联改革存在严重偏差17.“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从”。“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这些言论来自(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D.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8.1941年,日本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这是因为该事件(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2002年,欧盟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是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使用有利于( )A.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B.消除欧洲贫富分化C.世界关税壁垒的打破 D.推动世贸组织建立20.小江同学在复习世界历史时记录了诸如“联合国”、“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结盟运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等关键词。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A.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B.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快二、材料题(共计60分)21.【饮食与社会发展】(16分)材料一 13世纪末期西欧的庄园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在每个大庄园中封建主每天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基本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一个大庄园基本包括草地、牧地、森林、鱼塘、面包房和酿酒坊几个部分,所以封建主每天的食物基本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庄园中获得。中世纪封建主们主要的饮品就是啤酒和葡萄酒,同时将大量的财富花费在肉类上。中世纪一个普通农民之家的食物,主食是谷物,辅以少量豆制品,肉类食物是极为罕见的。——摘编自隋瑶《略论欧洲中世纪后期的饮食》材料二 19世纪后期,得益于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与国际化物流运揄,来自北美的廉价小麦和澳洲美洲的航运冻肉等丰富了英国工人的餐桌。根据1880年的调查,普通英国工人家庭日常食物增加了果酱、人造黄油、蛋类、咖啡、牛奶、可可等,还更多地消费鲑鱼罐头、沙丁鱼罐头以及奶酪黄油等。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工作忙碌,街头商铺摊贩售类的姜汁啤酒、三明治、馅饼、熏鲱鱼等方便食品,以及炸鱼薯条等路边小吃,成为工人饮食的一部分。——摘编自周悦琅《19世纪英国工人家庭饮食变迁》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从改革开放初期仅按正餐、快餐等划分,衍生为正餐、快餐、民族风味餐、休闲餐、国际美食、团餐、小吃等多个创新业态,并在服务上突破传统经营时间,实行全天候供餐。餐饮行业也从团购发展到外卖。以外卖为例,外卖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一批互联网大号授身其中。互联网在餐饮业的系统管理、线上线下营销、交易以及点菜、排队、支付、点评等方面渗透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饮食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英国工人饮食产生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的表现。(4分)(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两条条建议。(4分)2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希腊哲学是非常之辩证的,许多至理名言连今天看来仍有永恒价值……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别写出一位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和一部罗马法。(4分)材料二 不同历史时期引种推广的农作物往往会带有一定的历史特征及地域特色,这在作物命名上都有迹可循。秦汉和魏晋引进的异域事物多冠以“胡”字,如胡桃(核桃)、胡麻(芝麻)等……宋元及明清时期传入的域外作物多冠以“番”字,如番薯(红薯)、番豆(花生)等。明清时期是中国作物引进和推广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原产美洲的作物,总数超过60种。——摘编自王思明《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出西汉时胡桃等作物传入中原的道路。(2分)分析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作物”传入中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材料三 “东学西渐”经历了秦汉、隋唐、宋明三个时期。宋代中国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造极时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刻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历史变迁。明朝的造船技术世界领先,______,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大拓展了“东学西渐”的范围。——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列举一项“宋代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2分)简述“______”处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4分)材料四 在工业力量和殖民手段的配合下,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其他文明则似乎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就在这个时候,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热潮。——钱乘旦《风起云飞扬》(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归纳“到19世纪末西方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4分)举出一个20世纪初中国“努力追赶(近)现代化”的事件。(2分)23.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状况15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开辟新航路。16世纪 西班牙建立美洲殖民帝国,获取大量财富。17世纪 英法荷等国加入殖民竞争,进行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18世纪 英法七年战争,英国胜利,确立了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霸权。19世纪 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列强加速殖民扩张,非洲和亚洲成为主要目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 “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发展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的影响。(如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等)(4分)2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10分)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大事记(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1918——1922年,埃及掀起华夫脱运动。1920——1922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建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亚洲建立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1900——2000年,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比例从39.49%下降至0.08%——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国际格局或国际秩序”凝练一个观点,结合以上至少两个史实和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C C B B D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A C D B B C A B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60分)21.(1)特点:自给自足性;阶级差异显著;饮食结构简单。(2)影响:食物种类增多;便捷食品普及;营养水平提升。(3)表现:业态多样化;服务创新;科技融合。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消费者健康;推动绿色餐饮,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22.(1)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答出一位即可)《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答出一部即可)(2)丝绸之路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3)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答出一项即可)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4)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开展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行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积累原始资本等。(任意两点即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答出一个即可)23.(1)趋势:①参与国家增多(西葡主导演变为英法等国主导);②范围不断扩大(殖民范围由美洲拓展到亚非);③方式多样化;④推动资本原始积累;⑤影响力日益增强。(2)原因: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帝国主义的实力;②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③殖民地人民的抗争;④亚非拉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等。(3)影响: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②冲击了两极格局;③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④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⑤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4.观点: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秩序得以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三国先后召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结论: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都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docx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