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中考物理八升九年级暑假提分综合提高练习试卷:声学综合强化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中考物理八升九年级暑假提分综合提高练习试卷:声学综合强化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中考物理八升九年级暑假提分综合提高练习试卷:声学综合强化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 D. B超诊疗
2.编钟、石磐和骨笛均是我国出土的古代乐器,演奏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 )
(第4题图)
A. 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B. 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
C. 发声体材料不同 D. 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3.《声入人心》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36位来自音乐院校的演唱成员,再次挑战小众领域,将声乐这一领域展现在观众面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腔唱将”廖佳琳的花腔音不是声带振动产生
B.歌手蔡程昱被誉为“金色男高音”,高音是指他的声音响度大
C.配合高度默契的“双云组合”阿云嘎、郑云龙合体开嗓,但音色不同
D.“低音炮”王晰的低音是次声波
4.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探病;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④⑥
5.下列各项描述的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抽出空气时铃声逐渐变小
D.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只能靠做功来改变 B.注射器抽取药液,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戴耳塞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应积极开发和利用
7.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的形成是吸热过程
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8.在物理学中,“波”被用来表示一种运动的形式,也被当作存在的形式,关于电磁波与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与声波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
B.电磁波可作为声音和图像传播的载体
C.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
D.通讯卫星与地面联系既可以用电磁波也可以用声波
9.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10.小红同学周末向爷爷奶奶问好时,经常利用微信进行视频聊天,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响度
B.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手机屏幕的画面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11.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通过音叉体会到骨传导,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我们听不见蝴蝶振动翅膀的声音是因为它的响度小
C.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1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示波器中时显示出的对应波形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编钟用力最大,编钟有裂痕
B. 敲编钟用力最大,编钟有裂痕
C. 敲编钟用力最大,编钟有裂痕
D. 敲编钟用力最大,编钟有裂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3.甲同学用一块木棒敲击铁制作的水管的一端,这时乙刚好经过水管的另一端,那么乙可以听到 次水管的敲击声.
14.一列高铁在旷野里疾驰,以列车为参照物,铁路两旁的树木是 的;该高铁列车上设有“静音车厢”,坐在该车厢内的旅客不得大声喧哗且应将手机调至静音,这一要求是在 处减弱噪声。
15.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
第15题图
16.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距离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声信号后经过0.01s返回到接收器,则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是___________m。()。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如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 )
18.图(甲)是手机超声波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声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根据此时间,在图(乙)中确定剩余三点位置并绘出指纹的大致形状。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
19.小提琴音乐活动中,如图甲所示,同学们观察琴弦的发声情况,提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个数不同、规格相同的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次数 长度L/m 重物数/个 频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2)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越长,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20.(14分)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
A.瓶子振动 B.瓶内水振动 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    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
【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再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向瓶内吹气,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选填“高”或“低”)。
(2)向瓶内吹气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    (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        。
21.如图所示,小明为了研究声音的特性,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1)若某次实验中,第一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第二次伸出长一些,再次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前后过程中,钢尺两次的 要保持相同,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
(2)小明利用该实验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探究内容是: (选填“声音产生的条件”或“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以上探究实验用到了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即 (选填“转换”或“控制变量”)法。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22.万米级深潜器“奋斗者号”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能接受实战考验的“大国重器”,其首次海试挑战万米一举成功,于2020年5月10日4时50分开始下潜,到7时42分突破万米大关,用时2小时52分钟。
(1)“奋斗者号”突破万米大关的下潜时间是多少秒?
(2)“奋斗者号”深潜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3.为了监测超速行驶的违法行为,公路上常常设置有超声波测速仪,如图所示为某公路直线路段的一处测速仪,测速仪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当行驶的小轿车距离测速仪时(如图甲),测速仪向小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追上”小轿车时,小轿车刚好运动到B点(如图乙)。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所用的时间。已知此路段限速为,超声波的速度为。求:
(1)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小车运动的路程sAB;
(3)小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参考答案
1.【知识点】声与能量
【答案】C
【详解】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C、超声波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B超”查看胎儿发育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知识点】音色、音色的探究实验
【答案】C
【详解】演奏编钟、石磐和骨笛时,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发声体材料不同。
3.【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和声源、次声波的特点、音色、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C
【详解】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花腔唱将”廖佳琳的花腔音是声带振动产生,故A错误;
B.歌手蔡程昱被誉为“金色男高音”,高音是指他的声音振动频率大,即音调高,故B错误;
C.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配合高度默契的“双云组合”阿云嘎、郑云龙合体开嗓,但发声体不同,即音色不同,故C正确;
D.“低音炮”王晰的低音仍然能被人听到,所以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4.【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答案】D
【详解】
①雷声是下雨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②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③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④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是否有疾病的信息,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⑤清洗眼镜片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来完成工作的,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选D。
5.【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C
【详解】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抽出空气时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
D.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接触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6.【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大气压的应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源的分类、防治噪声的途径
【答案】D
【详解】A.改变的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故A错误;
B.注射器抽取药液,是先拉动活塞,增大筒内容积,使筒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利用气压将药液“吸”入筒内,故B错误;
C.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分别是:人耳处、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戴耳塞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太阳能易获得,且获得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小,是清洁能源,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故D正确。
故选D。
7.【知识点】光源、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D
【详解】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渔火是光源,故B错误;以“寺”为参照物,“桥”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桥”是静止的,故C错误;敲钟的力越大,钟振动的幅度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
8.【知识点】声速、波速、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答案】B
【详解】A.机械波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的;电磁波产生机理也不同,有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无线电波);有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有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伦琴射线);有原子核受激发后产生(射线),故A错误;
B.根据电磁波的特性可知,电磁波可作为声音和图像传播的载体,故B正确;
C.根据声波的传播特性可知,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则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故C错误;
D.由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通讯卫星与地面联系不可以用声波,故D错误。
9.【知识点】音调
【答案】B
【详解】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将琴弦变松弛一些,也可以改变增加琴弦发声部分长度,这样可以让琴弦振动减慢,音调就会变低。故选B。
10.【知识点】响度、声音的产生和声源、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音色
【答案】C
【详解】
A.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小红能分辨出爷爷和奶奶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手机屏幕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红从手机中听到的声音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知识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途径、次声波的特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答案】A
【详解】A.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能清楚地听到声音,可以体会到骨传导,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
C.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12.【知识点】用波形比较振幅、用波形比较音色、用波形比较频率
【答案】D
【详解】当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时,其音色会与其他编钟不同,其波形图也会有所不同;由图知,、、三口编钟产生的声音的波形相同,与其他三口不同,故有裂痕;振幅最大,敲击时用力最大。故选。
13.【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三
【分析】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一块木棒敲击一次,产生的敲击声会通过三种不同的介质传播,分别是:沿着固体铁管传播;沿着水管中的水传播;沿着水管周围的空气传播,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由于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所以,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水管传来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来,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来,故共听到3次声音.
14.【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防治噪声的途径
【答案】运动;声源
【详解】铁路两旁的树木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列车为参照物,铁路两旁的树木是运动的。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坐在该车厢内的旅客不得大声喧哗且应将手机调至静音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5.【知识点】声与信息、超声波的特点
【答案】 超声波 信息
【解析】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机器人在接收到反射波后,能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16.【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超声波的应用
【答案】 超声波 1.7
【详解】[1]超声波是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所以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距离的。
[2]倒车雷达发出声信号后经过0.01s返回到接收器,则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17.【知识点】用波形比较振幅、用波形比较频率
【答案】见解析
【详解】
由题,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即振幅为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则频率为原来的两倍,波峰(或波谷)的个数是原来的两倍,波形图如下:
18.【知识点】回声、超声波的应用
【答案】
【详解】手机发出超声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个位置,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根据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所以,即B、D到手机的距离是相同的(最远),而离手机最近的是E,A、C在中间且相等。如图:
19.【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
【答案】(1)1 (2)1、2 (3)0.8
【详解】(1)由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频率最大,故第1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2)分析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长时,频率低,音调低,故结论为: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用2、3两次实验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长度相同,故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0.8m。
20.【知识点】音调的探究实验
【答案】【进行实验】(1)C (2)B
【得出结论】瓶子
【再得出结论】(1)低 (2)高
【拓展应用】(1)瓶内空气柱 (2)瓶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此时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则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可以将猜想C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此时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则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故可以将猜想B排除。
【得出结论】在猜想B和C都排除的基础上,我们得出敲瓶发声,声音主要是由瓶子振动产生的。
【再得出结论】(1)图甲中,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瓶子和瓶内装的水一起振动,随着瓶内水的增多,瓶子和瓶内装的水越来越重,振动得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因此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低。(2)图甲中,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向瓶内吹气,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水面上方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得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因此向瓶内吹气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高。
【拓展应用】(1)如图乙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小瓶越高,瓶内空气柱越长,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瓶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上分技巧“吹瓶子”和“敲瓶子”(瓶内有水)
吹瓶子时主要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瓶内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敲瓶子时主要是瓶子振动发声,瓶内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21.【知识点】响度的探究实验
【答案】(1)振幅;一
(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控制变量
【详解】(1)在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该控制振动幅度相同,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第一次将钢尺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第二次伸出长一些,再次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应控制振动幅度相同;由于伸出的钢尺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高,故第一次钢尺振动得快,音调高。
(2)轻轻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利用该实验装置还可以进行的实验探究内容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在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该控制振动幅度相同,故以上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2.【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答案】(1)10320s (2)10500m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下潜时间为2小时52分钟,因为1min=60s,1h=3600s,所以
2h52min=2×3600s+52×60s=10320s
(2)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则,由得,该海域的深度s=vt=1500m/s×7s=10500m
答:(1)“奋斗者号”突破万米大关的下潜时间是10320s;
(2)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3.【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答案】(1)204m (2)6m (3)没有超速
【详解】解:(1)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测速仪与汽车的距离OB等于超声波传播路程的一半,
汽车通过的路程。
(3)汽车通过AB段所用的时间,汽车的速度,因为,所以汽车没有超速。
答:(1)超声波传播的路程是204m;
(2)小车运动的路程SAB为6m;
(3)小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