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怎样学习化学 第1课时 (教案+课件)初中化学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怎样学习化学 第1课时 (教案+课件)初中化学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第3节 怎样学习化学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形成安全实验的意识。
2.能辨识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仪器,并了解相关的用途、注意事项。
3.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学会给物质加热的实验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用仪器,并了解相关的用途、注意事项。
难点:常用仪器,并了解相关的用途、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
教学仪器:试管、试管夹、试管刷、玻璃片、胶头滴管、滴瓶、烧杯、坩埚钳、铁架台、水槽、酒精灯等。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展示图片。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铁制品容易生锈,在日常生活中,铁制品生锈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铜也会“生锈”,铜生锈后使得表面变绿,也就是俗称的“铜绿”。 【提问】通过之前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的学科,那 “铜绿”究竟有怎样的性质呢?我们通过怎样的方法研究呢? 【过渡】同学们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实验探究“铜绿”的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通过实验了解“铜绿”的性质。 倾听,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验室安全规则 【过渡】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也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提到科学研究,同学们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呢? 【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地方,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展示】展示PPT第4页。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PPT,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过渡】实验时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规则,有序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安全,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一下“铜绿”的组成、性质与变化。 回答:严谨、认真、规范操作等。 阅读PPT。 通过关键词引出实验室规则。
二、“铜绿”性质实验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完成下列实验: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绿”。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将另一只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 【交流讨论】现在请同学们填写实验现象。 【总结】“铜绿”与稀盐酸的作用,我们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铜绿”受热的变化,我们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小水滴出现。 【展示】展示PPT第6页。 【讲述】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初中阶段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气体为二氧化碳,经实验测定“铜绿”与稀盐酸的作用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铜。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思考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的性质有怎样的认识? 【总结】物理性质: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1)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2)受热能分解,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分组进行实验 倾听、理解并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分组探究到讨论总结,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理解铜绿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环节二 新课讲解 三、常用的仪器及基本操作 【过渡】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铜绿”的探究实验,是否留意了实验室试剂和仪器的摆放原则呢? 【布置任务】说一说有关“铜绿”的探究实验所用的仪器都有哪些?涉及了哪些基本操作?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阐述他/她的观点,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总结】这个实验涉及了试管、酒精灯、烧杯、试剂瓶、药匙、酒精灯等仪器,还涉及了药品取用、物质加热等操作,接下来我们逐一了解这些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实验的仪器。 【展示】老师手里的是一支试管,现在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它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总结】 用途:(1)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少量物质的溶解。 (3)用作制少量气体的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 (1)加热前先预热,且保持干燥。 (2)给液体加热时,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后不能骤冷。 【过渡】刚才让同学们观察了实验室的药品存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了吗? 【提示】可以根据药品的状态和瓶口的粗细回答。 【总结】广口瓶用于保存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保存液体药品。 【讲述】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了制定的容器——烧杯中。在实验过程中,烧杯也有很重要的用途。用于配制溶液,也可用作较多量试剂反应容器。它用作反应器需要加热的时候,不能直接加热,一定要垫上石棉网。 【过渡】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一定用过镊子和小匙,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中也有镊子和药匙,请同学们分析这两种仪器的用途。 【总结】正如同学们所答,这两种仪器用来取用固体药品,药匙用于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而镊子用于取用取块状固体药品。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使用后都要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过渡】刚才讲解了固体药品取用的工具,同样液体药品也有取用工具,通常情况下,我们借助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展示】展示胶头滴管。 【讲述】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使用时需注意:(1)滴液时,应垂直于容器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内壁。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 (3)用过之后立即清洗。 【过渡】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为了能让反应发生或加快反应进程,常常需要对装置进行加热,实验室常用的加热装置是酒精灯。现在由老师给大家介绍酒精灯的使用。 【展示】展示PPT。 【讲述】酒精灯是用于加热的仪器,它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酒精灯中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4。 (2)应用火柴或木条点燃酒精灯,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4)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提问】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呢? 【过渡】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展示】播放视频【教学实验】酒精灯的火焰。 【过渡】在用试管加热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到一种仪器-试管夹。 【讲述】试管夹是用于加热时夹持试管的仪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 (2)手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 【过渡】进行完实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操作就是洗涤试管,洗涤试管必不可少的是试管刷。 【展示】展示PPT。 【讲述】请同学们阅读PPT,了解水槽、坩埚钳、铁架台的使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学习不同的仪器及操作。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现在我们来看基本操作。研究铜绿性质时,我们首先要取用“铜绿”。 【讲述】取用药品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请同学们阅读PPT。 【展示】展示PPT。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药品取用的取用规则。我们通过实验视频来了解一下。 【展示】展示视频【教学实验】粉末状药品地取用和【教学实验】液体药品的取用。 【过渡】课程刚开始介绍的实验室规则中,我们提到了离开实验室之前要清洗实验仪器,并保持实验室桌面整洁。 【提问】实验结束后如何洗涤试管?如何判断试管是否清洗干净 【总结】洗涤玻璃仪器时首先用水清洗或用试管刷清洗,要注意清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仪器洗净的标准是:仪器内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清洗仪器并整理实验桌。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倾听、理解并记忆。 回答瓶口粗细不一样, 倾听、理解并记忆。 回答取用药品。 倾听、理解并记忆。 倾听、理解并记忆。 观看视频。 倾听、理解。 阅读PPT。 观看视频。 根据知识回答。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总结能力。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活跃气氛。 探测学生已知知识情况。 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确试管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考查学生的观察力。 让学生了解烧杯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让学生了解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酒精的使用注意事项。 利用视频直观展示,方便学生记忆理解。 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的使用试管夹。 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药品取用的规则。 通过视频了解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取用的规则。 让学生了解清洗仪器的正确操作和洗干净的标准。
环节三拓展延伸 【展示】对号入座,学以致用。 观看、阅读PPT。 让学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降低记忆难度。
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怎样学习化学
第1课时
“铜绿”性质探究
“铜绿”与稀盐酸作用
“铜绿”加热
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常用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基本操作: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加热药品。
7 / 7(共24张PPT)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课时
第3节 怎样学习化学
化学沪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形成安全实验的意识。
2.辨识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仪器,并了解相关的用途、注意事项。
3.初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学会给物质加热的实验基本操作。
重难点
铁会生锈
铜会生锈
“铜绿”有哪些性质呢?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呢?
铜绿
实验
进实验室:
脚步要轻,说话低声。
化学实验室规则
实验前:
预习内容,了解目的,明确步骤。
实验时:
检查用品,听从指挥,爱护仪器,节约用品,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注意安全,保持整洁。
实验后:
回收废物,洗涤仪器,摆好用品,注意环保;根据原始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出实验室:
摆好凳子,检查水电是否关闭。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绿”。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将另一只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铜绿”中加入稀盐酸
加热“铜绿”
绿色粉末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小水滴出现。
合作探究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铜绿”与稀盐酸的作用
“铜绿”受热的变化
实验结论:“铜绿”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铜绿”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铜。
“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OH)2CO3]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的性质有怎样的认识?
化学性质:
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
(1)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2)受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思考讨论
说一说有关“铜绿”组成、性质与变化的实验探究使用的仪器都有哪些?涉及了哪些基本操作?
试管
注意事项:
(1)加热前先预热,且保持干燥。
(2)给液体加热时,体积不能超过1/3,管口向上倾斜(45°);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加热后不能骤冷。
用途:
(1)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少量物质的溶解。
(3)用作制少量气体的发生装置。
信息标注
材质通透
烧杯
用途:
用于配制溶液,也可用作较多量试剂反应容器。
注意事项:
加热时要垫上陶土网。
广口瓶
细口瓶
磨砂瓶口
磨砂瓶口
用途:
广口瓶用于保存固体药品;
细口瓶用于保存液体药品。
镊子
药匙
清晰纹路
清晰纹路
大头药匙头
小头药匙头
镊子:用于取块状固体药品。
药匙:用于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药品。
注意事项:
使用后要擦拭干净。
用途:
胶头滴管
胶帽
精确刻度
注意事项:
(1)滴液时,应垂直于容器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内壁。
(2)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胶帽在上。
(3)用过之后立即清洗。
用途: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酒精灯
注意事项:
(1)灯内酒精量1/4~2/3。
(2)用火柴或木条点燃酒精灯。
(3)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4)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
用途:
用于加热。
试管刷
螺旋式铁丝
猪鬃材质
试管夹
坚固弹簧
牢固夹片
用于试管洗涤。
用于夹持试管。
注意事项:
(1)使用时,从底部套上,夹在距管口1/3处。
(2)手握住试管夹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用途:
用途:
水槽
排水法制取气体时作为盛水的容器
坩埚钳
用于夹持高温的物品
铁夹
调整固定装置
铁圈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药品使用的原则
不用手接触药品。
“三不”原则
不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不得品尝任何药品味道。
最少量原则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
液体取用1~2 mL,
固体只需铺满试管底部。
最少量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药品的取用
实验结束后如何洗涤试管?如何判断试管是否清洗干净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仪器内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清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思考讨论
对号入座,学以致用
倒热水,瓶塞应倒放在桌子上,防止瓶塞沾污染物——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
洗刷茶杯时,判断茶杯洗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茶杯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厨房里的酱油、醋、香油、花生油等瓶装调味剂,标签向外放置——实验室试剂的摆放。
燃气灶头上有一个金属支架,支架可以保证燃气燃烧时用外焰加热——酒精灯加热时用外焰。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可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
B.将需加热部分放在酒精灯外焰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部
2.下列有关“铜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遇到稀盐酸时放出大量气泡
B.加热一段时间后变成黑色粉末
C.加热时试管口有水雾出现
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强光
D
D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
试管夹
药匙
胶头滴管
酒精灯
试管
怎样学习化学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探究“铜绿”的组成、性质与变化
课堂小结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