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部编)五年级

视频导入
第1课时
冀中的地道战

河北省的简称。
指冀中平原。
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地道
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
地道是怎么产生的?
在地道里,人怎么生活?
地道里有亮光吗?
在地道里待久了,人会不会闷?
地道有多大?
躲在地道里,怎么打鬼子?……
请同学们记录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快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到自己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我们也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可以带着新问题继续读课文。
作批注
前面三课的学习中,我们用过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
连词成句地读。
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
问题导读
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
读完课文并确定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完成阅读后再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
读完全文,我花了( )分钟。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①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 )。
A.粉碎敌人的“扫荡” B.躲避敌人
②地道里面( )。
A.又黑又闷 B.既不气闷,也不黑暗
完成下列题目,检验阅读效果。
A
B
你是怎样快速阅读这篇课文的?
我看到课题,产生了疑问:“地道是怎样的?在地道里怎样战斗?”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体会交流
我是借助关键句来边读边理解课文的,例如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讲这个意思,所以我读得很快。
读到“扫荡”“堡垒”“孑口”这些词语时,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这些词语不影响我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会暂时忽略,做到不回读。
通过刚才的快速默读,你对地道有了哪些认识?
我从课文第6自然段知道了冀中人民面对敌人的火攻、水攻等想出了妙法。
我从第7自然段知道了人在地道里可以通过“无线电”和“有线电”来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我从第4自然段中知道了地道的结构和特点等。
你在阅读中还产生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我读之前想:“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呢?”读完课文第1~2自然段,我找到了答案:是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我想知道地道有哪些式样,读了第3~4自然段,我知道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我读到“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时,我就疑惑:离地面这么深,人在地道里会不会闷?继续往下读,我知道了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人们在地道里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既不气闷又不嫌暗。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加深了我对课文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之前,带着问题去读,目标明确,帮助我们搜寻到重要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边读边想,产生新的问题,能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什么是地道战?
地道是什么样的?
在地道里是怎么打仗的?
和课文内容有关的
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
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
为什么利用地道战可以打败敌人?
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
文章写法方面的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
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
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如何利用地道作战
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首先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即为了反击敌人的“大扫荡”;接着分别从地道如何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如何打击敌人、如何防御敌人、如何传递信息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地道;最后总结全文,说明地道战的威力。
周而复(1914—2004),当代作家。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以抗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散文报告尔集《诺曼·白求恩》《晋察冀行》等。
作者简介
课堂小结
学习了带着问题读课文、提炼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了生字词
课后作业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自由结组,通过查阅资料或认真阅读、研究课文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准备下节课分享。
地道战资料组
地道生活组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战防御组
地道战通讯联络组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按照下面的小组顺序来进行汇报。
地道战资料组
地道生活组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战防御组
地道战通讯联络组
第二课时
互动课堂
地道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介绍地道战背景
地道战资料组
地道战相关影视作品和模型等
“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
“烬灭作战”——“三光”政策
烧光、杀光、抢光
——讲解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生活组
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高,大概1.3米,如果我们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讲了哪些内容?
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对地道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地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
第3自然段: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第4自然段:
隐秘性强
较为舒适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
上面种庄稼
四尺多高
离地面三四尺
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关于大洞、小洞的介绍
功能齐全
写地道的保障功能,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讲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地道的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这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人爬过去的关口……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可借助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读懂内容
“堆满荆棘”的“出口”
用于“警戒”的坚固的洞
出口旁的“陷坑”
用于诱敌的“迷惑洞”
有地雷等待敌人的“死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孑口”设置
这一段主要写地道在抗击敌人方面的作用。
——讲解地道如何防范敌人的破坏
地道战防御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有枯井和暗沟……
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地道防御敌人的破坏。
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
火攻——用土和沙来灭火
1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毒气——用吊板挡住
2
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水攻——连通枯井暗沟,使水流走
3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4
——讲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
地道通讯联络组
“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地面发现敌情常用;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线电”,在地道里,人们就用约定好的暗号,通过“有线电”的方式联络。
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
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
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
速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
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怎么理解这个“奇迹”?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冀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敌人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设计的巧妙也是胜利的原因。
日军在冀中地区的“大扫荡”令人发指。我看到了人民群众面对日军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无惧。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更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了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课堂小结
你还听到过哪些抗日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杨靖宇的故事
英雄王二小
狼牙山五壮士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8 冀中的地道战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语言运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审美创造: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侵、略”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10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12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难点)
3.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重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视频导入,明确要求
1.视频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地道战》这部电影吗?(播放《地道战》视频片段)电影中,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今天我们将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了解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侵略者,在抗日战争史上创造出惊人的奇迹的。
2.板书课题。指导“冀”读jì。齐读课题。
指导:(1)冀:河北省的简称。(2)冀中:指冀中平原。(3)地道: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
3.借助阅读提示,明确新的方法: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指名读)
课件出示: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4.读完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
指名交流。
预设:地道是怎么产生的?在地道里,人怎么生活?地道里有亮光吗?在地道里待久了,人会不会闷?地道有多大?躲在地道里,怎么打鬼子?……
5.请同学们记录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快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找到自己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我们也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可以带着新问题继续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电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相机出示阅读提示,聚焦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的提问、探究能力。
二 问题导读,检测效果
1.提示方法,初读课文。
(1)复习:前面三课的学习中,我们用过哪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
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
(2)带着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运用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读完课文并确定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记下阅读所用的时间。
·完成阅读后再完成检测题。做检测题时不能回读课文。
学生默读,计时器启动。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阅读、记录问题的情况。
2.出示阅读检测题,检查阅读效果。
课件出示:
(1)读完全文,我花了( )分钟。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①地道战的产生是为了(A)。
A.粉碎敌人的“扫荡” B.躲避敌人
②地道里面(B)。
A.又黑又闷 B.既不气闷,也不黑暗
【设计意图】学生记录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避免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因此要求学生读完后,回忆并记录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为后面的阅读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阅读体会
1.你是带着哪些问题去读课文的,是否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在阅读过程中,又产生什么新问题?和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预设1: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地道战”“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读完课文,我从前两个自然段和全文找到了答案。
预设2:我想知道“地道是什么样的”,读到第4自然段“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我以为后面要讲各式各样的地道。接着往后读,发现除了写地道的式样外,重点还写了人们在地道里如何生活的情况。带着问题阅读,一边读一边产生新的思考,加深入了我对文章的理解。
小结: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暂时忽略;涉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的问题,要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
2.请同学们把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阅读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梳理,筛选出对于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问题。
要求:(1)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记录问题。也可以把问题写在即时贴上,每张即时贴只写一个问题,这样便于梳理。(2)小组讨论,归类梳理问题。可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梳理问题的方法,从内容理解、主旨把握、写作方法、受到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梳理。
交流汇报:
(1)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地道战发生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
(2)和课文的主旨有关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地道战?地道战在抗战历史上的意义有哪些?……
(3)文章写法方面的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地道战的?……
哪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结合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筛选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
预设: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如何利用地道作战?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3.带着这三个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首先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地道战,即为了反击敌人的“大扫荡”;接着分别从地道如何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如何打击敌人、如何防御敌人、如何传递信息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地道;最后总结全文,说明地道战的威力。
4.了解作者。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着问题读课文、提炼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学习了生字词。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2)自由结组,通过查阅资料或认真阅读、研究课文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准备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讨论交流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按照下面的小组顺序来进行汇报。
地道战资料组 地道生活组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战防御组 地道战通讯联络组
预设:
(1)地道战资料组——介绍地道战背景。
地道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展示地道战相关影视作品和模型的图片)
“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
“烬灭作战”——“三光”政策,指的是“烧光、杀光、抢光”。
地道生活组——讲解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高,大概1.3米,如果我们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讲了哪些内容?
第3自然段是对地道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地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第4自然段写地道的保障功能,具有隐蔽性强、较为舒适、功能齐全的特点,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地道战战斗组——讲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地道的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这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人爬过去的关口……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可以借助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读懂内容:“堆满荆棘”的“出口”;出口旁的“陷坑”;用于“警戒”的坚固的洞;用于诱敌的“迷惑洞”;有地雷等待敌人的“死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孑口”设置。
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地道在抗击敌人方面的作用。
(4)地道战防御组——讲解地道如何防范敌人的破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有枯井和暗沟……
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地道防御敌人的破坏。
从“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可以看出,火攻可以用土和沙来灭火。
从“‘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可以看出,毒气可以用吊板挡住。
从“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可以看出,水攻可以连通枯井暗沟,使水流走。
从“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可以看出,不管敌人用什么方法我们都可以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引导:同学们,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我觉得冀中人民充满智慧,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办法,他们都能用恰当的方法应对。
地道通讯联络组——讲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
“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地面发现敌情常用;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线电”,在地道里,人们就用约定好的暗号,通过“有线电”的方式联络。
速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提醒学生第7自然段开头设问,可以带着问题读这一段)
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
小结:吆喝、“无线电”、“有线电”、小铜铃就是人们的联络工具。
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预设1:冀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预设2: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敌人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设计的巧妙也是胜利的原因。
预设3:日军在冀中地区的“大扫荡”令人发指。我看到了人民群众面对日军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无惧。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露痕迹地理解文本的人文内涵。)
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板书:中国人民的智慧 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2.布置作业:你还听到过哪些抗日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板书设计】
8 冀中的地道战
中国人民的智慧 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课堂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放学生。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学生活动空间和时间,还课堂给学生,无论是第一次速读课文还是初读课文,都把学生的能动性放在首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