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综合提优卷(单元测试)2025-2026上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分)一、春雨原创题 看拼音,写词语。(8分)shū kān pǔ sù阅读,可 以知道的道 理;sòng dú wú xiàn诗文,可以引发的想象;学习历史,xīng shuāi suǒ suì可以明白的过去。将的记忆联系shù shuō suǒ wèi起来,读书的收获,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写出下列语句出自的名著。(6分)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2.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 《 》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出相应的序号。(16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学而不厌”与“相看两不厌”中的“厌”意思是一样的。B.“默而识之”与“素不相识”中的“识”读音不一样,但是意思一样。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和前面四个“知”读音、意思不相同。D.“诲人不倦”中的“诲”和“悔恨交加”的“悔”读音不一样。2.下面对《古人谈读书》这一课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吾尝终日不食”与“余尝谓读书有三到”中“尝”的意思都是曾经。B.“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是说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C.“眼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D.这两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3.每次写作文时,我的语言平淡无味,总羡慕别人能引经据典,后悔自己平时不读书。如果用一句名言概括这样的感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C.多少人通过读一本书而使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D.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4.我们在向别人推荐书时,下列做法不恰当是( )。(2分)A.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B.重点介绍书的价格。C.推荐理由可以只说一点,也可以说几点。D.把重要的理由说具体。可以结合书中相关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可以转述和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还可以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5.( )不是冰心认为的好书的标准。(2分)A.故事耐人寻味,情节精彩。B.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C.描写朦胧,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D.感情真挚,使人心旷神怡。6.下列符合口语交际活动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话题的一项是( )。(2分)A.介绍你最喜欢的文学书籍。B.说说你在生活中最喜欢的人。C.交流你最喜欢观看的影视作品。D.交流你在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最喜欢的人物形象。7.在交流“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先简要说出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再通过书中的具体事件让大家了解你介绍的这个人物。B.将自己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分条讲出,把理由说清楚,还可以说一说从喜欢的人物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C.当别人在介绍他所喜欢的人物时,这个人物形象我很熟悉,但不喜欢,我拿出充分的理由进行反驳,让他不再喜欢这个人物。D.别人在介绍喜欢的人物时,我会认真听,仔细记,从这个人物身上学到一些好的品质。8.下面对《观书有感》两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诗人借景表达了“观书”的感受。B.“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取得进步。C.“江边春水”指万溪千流,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那般浮了起来。D.诗人将春水大涨时行舟的轻松与往日的“枉费推移力”进行对比,只是为了表达春水的力量巨大。四、情境创设题 根据口语交际填空。(9分)1.观看书籍或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所吸引。请将你看到且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给大家吧。(4分)人物: 出处:《 》喜欢的理由:一是 ,二是 。2.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5分)明明:我昨天看了一本书,特别好看。小刚:什么书这么好看 明明: 。小刚:为什么说它好看呢 明明: 。小刚:听你这么说,我也很感兴趣,也想看一下这本书。明明: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呢 小刚: 。明明: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 小刚: 。明明:为什么喜欢他 小刚: 。明明:你看完后把这本书借给我看看吧。小刚:好的。五、按照课文内容填空。(8分)1.古人对读书有许多经典的理解和诠释,《论语》中强调:敏而好学,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 ;而冰心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后则认为 。(3分)2.一位同学在背书时,嘴上在读,其实心里却想着玩,一直不能将课文背下来。老师可以用朱熹的名言教育他:“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决不能记, 。”(2分)3.“默而识之”主要讲了学习的方法,要求我们 ;“学而不厌”告诉我们要 ;“诲人不倦”告诉我们 。(3分)六、生活实践题。(4分)现在有些人认为小学生不能上网,因为网络上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但有些人认为小学生可以上网,因为上网可以查阅资料,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你认为呢 把你的观点写下来,并说明原因。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9分)(一)读书如吃饭(节选)雷抒雁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中、厕中、床边,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的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俊了一般,拊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无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在郁闷的日子里,为你在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1.“拊掌不已”一词在文中是说“我”因为通过 而 。这说明了读书可以 。(3分)2.阅读短文第2 自然段,你体会到了( )。(1分)A.“我”拥有非常多的书籍。B.“我”家里到处都是书,而且“我”非常爱读书。C.作者试图用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的最佳方法。3.“我”说“读书如吃饭”的真正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什么 (2分)4.结合短文内容,“我”认为书籍有什么作用呢 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3分)(1)读书可以养神养气,延年增寿。 ( )(2)书籍可以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 ( )(3)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 )5.“我”说“读书如吃饭”,你认为读书像做什么事 为什么 (2分)(二)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就好像品尝浓浓的奶茶,喝完一杯,仍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使人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读书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境界、一种执着。抛开周围一切杂事,独自去品味书的韵味,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读书是一种需要。读书可以过滤世俗的尘垢,也能抚平心灵的伤痛。没有落差,没有害羞,没有尴尬;不必矜持,不必设防。打开书,情感便可尽情宣泄,思绪也可任意驰骋。正如陈寿所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者,可以常常被书中动人的故事所感动,被经典的美文所陶醉,被充满悬念的探险故事所吸引,被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所启迪。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读书,我还能做什么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一本好书,无须刻意追求豪华精美的包装,当我崇敬地把书名和熟悉或陌生的作者名字默记心间,再极虔诚地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黑白分明,嗅到的是馨馨墨香,而耳朵早已跨越尘俗,窃听器一般藏匿在主人公身上。这个时候,造物主赐予我的某些器官已经失灵,用不着再为追逐名利而烦心,更不必因目迷五色而烦躁,美丽的书韵会化成一首悦耳的提琴曲,在我脑海里高山流水般地奏响,或化成一杯醇酒,令我沉醉不已。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可以让我饱览不曾目睹的一切,还可以使我抵达神往已久的乐园,甚至登临我梦寐的巅峰。聆听领袖哲人的对话,净化心灵;躬闻作家、学者的讲座,开启心智,挖掘潜能;目睹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感受难民或乞丐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艰辛。同时,读书还能带我走进历史的殿堂,缅怀它所供奉的叱咤风云的英雄,或义愤填膺地唾弃那些被绑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的奸相佞臣;读书可以让我漫步自然科学的沃野,采摘我喜欢的奇葩异卉;读书可以助我遨游文学的海洋,捡拾耀眼的珠贝……古人云:“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使我们了解了 ,使我们看到了 ,使我们明白了 ,使我们拉近了 ……1.短文是按照“ ”的结构来写的。(1分)2.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2分)3.读一读,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横线上。(2分)A.彼此的距离 B.精彩纷呈的世界C.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D.做人与做事的道理4.文章第1自然段中提到的“读书是一种执着”没有展开来写,请你模仿作者的笔法,接着写一段。(3分)八、习作。(请另附纸)(30分)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写自己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或受益的故事。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第八单元综合提优答案一、书刊 朴素 诵读 无限 兴衰 琐碎 述说 所谓二、1.红楼梦 2.水浒传 3.三国演义三、1.B [解析]本题考查对书中重点字词的读音、意思的掌握。A 项“学而不厌”和“相看两不厌”中的“厌”都是满足的意思。B项中“默而识之”的“识”读 zhì,意思为记住,“素不相识”的“识”读shí,意思为认识。二者的读音、意思都不相同。C项中前四个“知”读一声,意思为知道,最后的“知”读四声,同“智”,意思为智慧。D项中“诲”读 huì,“悔”读huǐ。2.C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的理解掌握。C项中“三到”指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重要。3.A [解析]本题考查对读书名言的理解运用。先理解每句名言的意思,再结合具体语境“后悔自己平时不读书”进行选择,A 项最能概括这样的感受。4.B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推荐一本书时不必重点介绍书的价格。5.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归纳。《忆读书》一文中,冰心通过对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的介绍,讲述了自己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根据文中说的“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可见这类作品不符合她认为的好书标准。6.D [解析]本题考查对口语交际的主题的掌握。本单元口语交际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不是生活中的人,而是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7.C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表达的能力及交流时的注意事项。在交流时不仅要学会表达还要学会倾听。每个人喜欢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要尊重别人,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但不可强迫别人不再喜欢这个人物。8.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与掌握。《观书有感》(其二)将春水大涨时行舟的轻松与往日的“枉费推移力”进行对比,是想揭示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融会贯通、应用自如的道理。四、示例:1.鲁滨逊 鲁滨逊漂流记 在遇到困难时,20鲁滨逊积极乐观、不屈服 鲁滨逊聪明机智、自力更生2.示例:《汤姆·索亚历险记》 因为书中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又惊险的故事 《骑鹅旅行记》尼尔斯 因为他原本调皮、任性,但经过一段旅行后,变得勇敢善良五、1.不耻下问 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漫浪诵读 记亦不能久也3.把所学的东西默默记在心中 勤奋学习而不知满足 教导别人时要不知疲倦六、示例:我认为可以适当上网,比如查资料、发邮件、看书、了解国家大事等,这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能沉溺于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七、(一)1.读书看清了事物,明白了道理 不停地鼓掌 增智、明理、添趣。2. B3.“我”是要告诉人们,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4.(1)√ (2)√ (3)√5.示例:我认为读书像交友。因为读一本书就像跟一个人对话,越往后读,就与他越熟悉,从而了解到一个个闪亮的人生。(二)1.总一分一总2.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读书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书中。3. C B D A4.示例:读书是一种执着。读书可以让我不断地攀登到更高处的世界。“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执着地去读书,从书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八、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