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讲义】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微专题讲义】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
【复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4.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5.能根据化学(或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特训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知识特训】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也称为        ,符号为cB。
(2)表达式:cB=。变形:nB=cB·V;V=。
(3)常用单位:mol·L-1或mol/L。
(4)特点: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均不变,但所含溶质的    、    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2.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 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质量分数w
概念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以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溶质的单位 mol g
溶液的单位 L g
表达式 c= w=
两者关系 w=(M:摩尔质量;单位:g·mol-1。ρ:密度;单位:g·cm-3)
易错警示
规避2个易错点
易错点1 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物质 溶于水后的溶质 水量变化
Na、Na2O、Na2O2 NaOH 减少
SO3 H2SO4 减少
CuSO4·5H2O CuSO4 增多
NH3 NH3·H2O(但计算时 仍以NH3作为溶质) 减少
易错点2 混淆溶液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
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尤其是当固体、气体溶于水时,一般根据溶液的密度进行计算。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 (  )
(2)从100 mL 5 mol·L-1 H2SO4溶液中取出10 mL,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  )
(3)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
(4)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
(5)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
(6)V L 0.5 mol·L-1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1 倍,可将溶液加热浓缩到0.5V L。 (  )
【能力特训】
考向一 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和基本计算
典例1 若20 g密度为ρ g·mL-1的Ca(NO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3)2,则溶液中N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通法指导】
从定义式出发,据c=进行计算,一要正确判断溶质并计算其物质的量;
二要准确计算溶液体积:
c=中,V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计算;气体溶于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更不是气体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应根据V=进行计算。
如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
对点训练1 在同温同压下用排空气法收集NH3、HCl进行喷泉实验,其中图a的烧瓶收集满了NH3,图b的烧瓶没有收集满HCl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
  图a          图b
A.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mol·L-1(Vm表示该温度、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
B.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同
C.最终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图a>图b
D.图a、图b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
考向二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的换算
典例2 已知某饱和NaCl溶液的体积为V mL,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 g。
(1)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2)用w、ρ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3)用c、ρ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用w表示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S:        。
【通法指导】
从定义式出发进行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
溶解度的换算
(1)公式的推导(按溶液体积为V L推导)
c===(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当溶液为饱和溶液时,因为w=,可得c=或w===。
(2)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时,除利用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假设法,使问题简单化。
例如: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求物质的量浓度c。
我们可以假设溶液体积为1 L,则溶液质量为1×1 000 ×ρ g,溶质的质量为1×1 000×ρ×w 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mol,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求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对点训练2 用密度为ρ1 g·cm-3、质量分数为w的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4配制成稀盐酸(密度为ρ2 g·cm-3),则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考向三 溶液的稀释与混合
典例3 向一定量的水中缓慢加入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 g·cm-3的浓硫酸,将该浓硫酸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一定量的水的体积 (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 mL
审题指导
[审题] 本题关键在于抓住稀释后溶液的浓度是原来的一半,则溶液总体积是原来的2倍,由于硫酸稀释后的密度变小,则稀释后溶液总质量小于原来的2倍,故加入水的质量小于100 g,即加入水的体积小于100 mL。
[思延] 密度是联系物质质量和体积的纽带,也是联系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桥梁,注意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其密度也要发生变化。
【通法指导】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③溶液的质量守恒(体积一般不守恒),m(稀)=m(浓)+m(水)。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①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②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3)不同溶质溶液混合反应,有关物质浓度的计算
①明确各反应物、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巧用电荷守恒思想: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如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中存在c(CH3COO-)+c(OH-)=c(Na+)+c(H+)。
(4)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①等质量混合: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②等体积混合
ⅰ.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ⅱ.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溶液、氨水),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
对点训练3 (1)将3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p%的稀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2)若上题中的溶质是乙醇而非硫酸,则p、q的关系是    。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特训点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知识特训】
1.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
(1)构造及用途
(2)查漏操作
2.配制过程
以配制500 mL 1.00 mol·L-1 NaOH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利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时,需将其放在小烧杯中。
(3)溶解: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4)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注入500 mL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振荡:轻轻摇晃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7)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以下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8)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图示流程如下:
3.误差分析
(1)分析依据:c==,其中变量为m、V。
(2)分析方法:结合实验操作判断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以配制NaOH溶液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c/ (mol·L-1)
m V
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减小 — 偏低
把NaOH固体放在称量纸上 减小 —
向容量瓶中注液时少量液体溅出 减小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增大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未脱落) 增大 — 偏高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定容后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 — 不变
教材拓展
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100 g 10%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 NaCl固体,放入200 mL烧杯中,再用100 mL的量筒量取90.0 mL蒸馏水并注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2)用浓硫酸配制体积比为1∶4的稀硫酸50 mL:用50 mL的量筒量取40.0 mL的蒸馏水并注入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 mL的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配制950 mL某浓度的溶液应选用950 mL规格的容量瓶。 (  )
(2)把0.585 g NaCl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到刻度线处,配成0.1 mol·L-1的NaCl溶液。 (  )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定容摇匀后,液面位于刻度线以下,应再加水至刻度线。 (  )
(4)配制950 mL 2 mol·L-1 Na2CO3溶液时,应选1 000 mL容量瓶,称取572.0 g Na2CO3·10H2O。 (  )
(5)配制10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筒、玻璃棒,需要的试剂有蒸馏水、NaCl固体。 (  )
(6)配制4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 (  )
【能力特训】
考向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典例1 (2024·河北沧州检测)下图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所配制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操作2是将溶解的Na2CO3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操作4是滴加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
D.操作5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要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归纳总结】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选用容量瓶,应指明其规格。
③计算溶质物质的量时,应用容量瓶规格的容积作为溶液体积进行计算。
④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⑤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的温度下确定的。
⑥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用来长期贮存溶液。
对点训练1 (2024·江西南昌一模)实验室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 mol·L-1的稀硫酸100 mL,并用来测定稀硫酸与Zn反应的速率,完成上述实验,下列部分仪器选用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⑥⑧ D.②③⑦⑧
考向二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典例2 (1)从改变溶质的物质的量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配制450 mL 0.1 mol·L-1 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1.8 g NaOH固体:    。
②配制500 mL 0.1 mol·L-1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8.0 g胆矾:    。
③配制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时,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    。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4.4 g溶质,称量时物质和砝码放置颠倒:    。
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
⑥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    。
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    。
(2)从改变溶液体积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    。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④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    。
⑤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归纳总结】
误差判断分析技巧
(1)误差分析的理论依据
(2)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
(3)容量瓶读数误差的图示分析
①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图(a)],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②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图(b)],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高。
对点训练2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要配制500 mL 0.6 mol·L-1 NaOH溶液,具体操作如下: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2.0 g NaOH固体时所用时间较长;②向小烧杯中加水使氢氧化钠溶解并冷却至室温;③把溶液转移到洗净但未干燥的容量瓶中,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三次并将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振荡摇匀;④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⑤定容后塞上容量瓶塞子,上下颠倒摇匀,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用胶头滴管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以上操作中会使所得溶液浓度偏低的有 (  )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答题指导
典例 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的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 g)、药匙、烧杯、    、    、    以及等质量的两张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固体   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固体应放于天平的   (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             。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处,改用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
[规范答题指导]
1.考生答卷案例——找错纠错
(1)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
(2)[案例1]14.625 [案例2]14.0
(3)②左
(4)搅拌,加速NaCl容解
(5)减小误差
(6)2~3 交头滴管
2.失分原因分析
(1)问中虽然熟悉某一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但未指明所选容量瓶的规格。
(2)问中,[案例1]没有注意体现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案例2]注意了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但不会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3)问中②不按要求作答。
(4)问中汉字使用错误。
(6)问中数值错误,未写单位,汉字使用错误。
【真题探究】
真题示范
典例 (2023·全国甲卷)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0.100 0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  )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
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⑦⑧ D.①⑤⑥⑧
[真题分析] 本题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主要涉及操作过程中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思路分析] 实验室提纯粗盐时,需要将其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然后将其中的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依次用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该过程中有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将所得滤液加适量盐酸酸化后蒸发结晶得到较纯的食盐,该过程要用到蒸发皿和酒精灯;用提纯后得到的精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有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用到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命题预测] 2026年高考仍会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载体考查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等。
真题再练
1.(2024·江苏卷)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B
配制NaOH溶液 铁钉除油污
C D
铁钉除锈 铁钉镀锌
2.(2023·浙江6月选考)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某实验小组设计粗苯甲酸(含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纯方案如下:
粗苯甲酸悬浊液滤液苯甲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操作Ⅰ中依据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
B.操作Ⅱ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
C.操作Ⅲ缓慢冷却结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
D.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涤晶体
3.(2022·广东卷,节选)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HAc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 ℃时,HAc的Ka=1.75×105=10-4.76。
(1)配制250 mL 0.1 mol·L-1的HAc溶液,需5 mol·L-1HAc溶液的体积为   mL。
(2)下列关于250 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    。
真题预测
1.【原创题】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其中含有N的物质的量是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B.溶液中c(OH-)= mol·L-1+c(H+)
C.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来的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原来的
2.【原创题】某实验需1 mol·L-1的NaOH溶液90 mL,配制该NaOH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托盘天平和滤纸称取3.6 g氢氧化钠固体
B.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使用
C.操作①时,若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配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D.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⑥①⑤
参考答案
特训点一
知识特训
单位体积的溶液 B的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自学微练
(1)× (2)× (3)× (4)√ (5)× (6)×
能力特训
典例1  mol·L-1
解析:溶质的物质的量n== mol,溶液的体积V=×10-3 L·mL-1= L,Ca(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N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2= mol·L-1。
对点训练1 B 解析:由于实验中得到的溶液的体积与溶解了的气体体积相同,设溶解的气体体积为V L,则气体物质的量n(气体)= mol,气体物质的量浓度== mol·L-1,A正确,B错误;因为图a中烧瓶收集满了NH3,图b中烧瓶没有收集满HCl,所以最终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图a>图b,C正确;紫色石蕊遇碱性溶液呈蓝色,遇酸性溶液呈红色,D正确。
典例2 (1) mol·L-1
(2) mol·L-1
(3)%
(4) g
解析:(1)c= mol·L-1= mol·L-1。
(2)c== mol·L-1。
(3)w=×100%=×100%=%。
(4)=,S= g。
对点训练2 C 解析:设所取浓盐酸的体积为V mL,则水的体积为4V mL。根据稀释定律,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盐酸的质量分数为=。根据c=计算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C正确。
典例3 A 解析:设加入水的体积为V mL,则m水=V g。另设稀释后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则稀释后溶液体积V稀==,由溶液稀释定律得V浓·c浓=V稀·c稀,即18 mol·L-1×=9 mol·L-1×,可得=,由于硫酸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即ρ'< ρ,故V<100。
对点训练3 (1)② (2)③
解析:当两者等体积混合时,设浓溶液的密度为ρ1 g·cm-3,稀溶液的密度为ρ2 g·cm-3,体积各为1 L,则混合后w==()×p%=(1+)p%。当ρ1>ρ2时,如H2SO4溶液、HNO3溶液,w>2p%;当ρ1<ρ2时,如氨水、酒精溶液,w<2p%。
特训点二
知识特训
500 mL 20.0 1~2
自学微练
(1)× (2)× (3)× (4)√ (5)√ (6)×
能力特训
典例1 D 解析:由图可知,所配溶液的体积为100 mL,10.6 g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所配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A正确;操作1是溶解碳酸钠晶体,由图可知操作2是将溶解得到的碳酸钠溶液移入容量瓶中,B正确;操作4是定容,应滴加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C正确;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少量溶液残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再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平,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D错误。
对点训练1 C 解析:配制100 mL 1 mol·L-1稀硫酸,应该使用100 mL规格的容量瓶,①中容量瓶规格错误;配制溶液需要使用②(胶头滴管)定容;稀硫酸与Zn反应时需要使用③(分液漏斗);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和反应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⑤(酸式滴定管);⑥配制100 mL 1 mol·L-1稀硫酸,需要18.4 mol·L-1的浓硫酸的体积约为5.4 mL,因此需要选用小量程的量筒,以提高精确度,故选择⑥;最后稀硫酸和Zn反应生成氢气,测定氢气体积时需要使用⑧,故需要使用的仪器有②③⑥⑧,C正确。
典例2 (1)①偏小 ②偏小 ③偏小 ④偏小 ⑤偏大 ⑥偏小 ⑦偏小
(2)①偏大 ②偏小 ③偏小 ④无影响 ⑤无影响
解析:(1)②所需胆矾的质量为0.5 L×0.1 mol·L-1×250 g·mol-1=12.5 g。③NaOH易吸水潮解。④实际称取的NaOH固体质量为4 g-0.4 g=3.6 g。
(2)①NaOH溶于水放热,导致溶液的体积比室温时的大,应恢复至室温后再移液、定容。
对点训练2 B 解析:氢氧化钠易潮解,①中称量时所用时间较长,会导致称取的氢氧化钠中含部分水,氢氧化钠的量偏少,所得溶液浓度偏低;②操作正确,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容量瓶不需要干燥,③操作正确,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小,④所得溶液浓度偏高;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对浓度无影响,补加蒸馏水会使溶液浓度偏低,⑤所得溶液浓度偏低。
考教衔接
典例 (1)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NaCl溶解
(5)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1~2 cm 胶头滴管
解析:配制480 mL 0.50 mol·L-1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规格的容量瓶。m(NaCl)=0.50 mol·L-1×0.5 L×58.5 g·mol-1≈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真题探究
真题示范
典例 D 解析:粗盐提纯涉及的操作及使用的仪器有溶解(⑥烧杯、玻璃棒)、除杂、过滤(漏斗、玻璃棒、⑥烧杯)、蒸发结晶(蒸发皿、⑧酒精灯、玻璃棒)。配制0.100 0 mol·L-1的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及使用的仪器有称量(①天平)→溶解(⑥烧杯、玻璃棒)→移液(⑥烧杯、玻璃棒、⑤容量瓶)→定容(胶头滴管),故选D。
真题再练
1.A 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质要放在烧杯中溶解,不能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A不正确;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因此,铁钉放在NaOH溶液中加热后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油污,B正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nH2O,其可溶于盐酸,因此,将铁钉放在盐酸中可以除去其表面的铁锈,C正确;该装置为电解池装置,铁钉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锌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ZnCl2溶液,因此,该装置为电镀装置,可以实现铁钉上镀锌,D正确。
2.B 解析: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粗苯甲酸中混有泥沙和氯化钠,加水、加热溶解,苯甲酸、NaCl溶解在水中,泥沙不溶,从而形成悬浊液;趁热过滤出泥沙,同时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将滤液冷却结晶,大部分苯甲酸结晶析出,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过滤、用冷水洗涤,便可得到纯净的苯甲酸。操作Ⅰ中,为减少能耗、减少苯甲酸的溶解损失,溶解所用水的量需加以控制,可依据苯甲酸的大致含量、溶解度等估算加水量,A正确;操作Ⅱ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同时防止苯甲酸结晶析出,NaCl含量少,通常不结晶析出,B不正确;操作Ⅲ缓慢冷却结晶,可形成较大的苯甲酸晶体颗粒,同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C正确;苯甲酸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所以操作Ⅳ可用冷水洗涤晶体,既可去除晶体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又能减少溶解损失,D正确。
3.(1)5.0 (2)C
解析:(1)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250 mL×0.1 mol·L-1=V×5 mol·L-1,解得V=5.0 mL。
(2)容量瓶使用过程中,不能用手等触碰瓶口,以免污染试剂,A错误;定容时,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和刻度线“三线相切”,不能仰视或俯视,B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位于刻度线以下,同时玻璃棒不能接触容量瓶口,C正确;定容完成后,盖上瓶塞,将容量瓶来回颠倒,摇匀溶液,颠倒过程中,左手食指抵住瓶塞,防止瓶塞脱落,右手扶住容量瓶底部,防止容量瓶从左手掉落,D错误。
真题预测
1.B 解析: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 mol,气体的质量m=nM= g,水的质量为100 mL×1 g·mL-1=100 g,溶液总质量为+100 g,溶液体积为×10-3 L,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A错误;溶液中c(N)= mol·L-1,氨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和N,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B正确;由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水,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原来的2倍,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原来的,C错误;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来的2倍,故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原来的,D错误。
2.D 解析:需要1 mol· L-1 NaOH溶液90 mL,应选择100 mL的容量瓶,则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1 L×1 mol·L-1×40 g·mol-1=4.0 g,A错误;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所以不必干燥,B错误;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高,C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⑥①⑤,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