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星闪耀中国》知识归纳作者介绍 埃德加 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上海,曾任欧美几家报社的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批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情况。红军长征路线图《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现为11个省 西康并入四川),占领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斯诺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二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创作背景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之下,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1936年春夏之交,宋庆龄促成斯诺秘密前往陕北。在延安,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谈话,同时进行了四个月的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居民生活、地方政治政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斯诺回到北平后,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1937年10月本书在伦敦出版。作品介绍为躲避国民党的出版审查,《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描述了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周恩来于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上 第二节出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外貌】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路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性格特点】头脑冷静、 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温和有礼。【出身与家庭】浙江绍兴人,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受教育情况】毕业于南开大学,后来又在法国、德国等地学习。【早年经历】1919年因学生运动遭逮捕被关1年监年;26岁时成为黄埔年校的秘书。【参加革命的起因】受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触动,受“开明的”教育影响。【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7年,先后参加组织了上海工人罢工和八一起义;1933年,和朱德一起战胜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他是党的创始人,著名的革命组织者。贺龙 于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上 第二节出场在国民党报纸上被称为“劣迹昭著”的土匪头子。【外貌】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知疲倦。【性格特点】性格急躁、但很谦虛、英勇善战、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喜欢马;仇视有钱人。【出身与家庭】湖南桑植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是哥老会的领袖,是清朝一个武官。【受教育情况】念私塾五年便辍学。【早年经历】小时候面对宴席上开枪的客人面不改色。【参加革命的起因】之前效忠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后国民党“农民大屠杀”让其愤怒;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8年参加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与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毛泽东 于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上 第三节出场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外貌】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额骨凸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性格特点】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有幽默感,说话平易;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精力过人,不知疲俗;是一位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自尊心极强,果断有魄力;身体素质极佳,吃苦耐劳。【出身与家庭】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富农家庭出身。【受教育情况】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早年经历】1918年在北大做图书馆管理员;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参加革命的起因】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彭德怀于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三节出场【外貌】说话和动作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性格特点】很有才智;生活简朴;性格率真;是个活泼的人;说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扬弯抹角;吃苦耐劳,个性活泼,精力过人。很喜欢孩子,常常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出身与家庭】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富农家里;6岁丧母。后母憎嫌;9岁离家,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学徒等;16岁被舅舅收留。【受教育情况】幼年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早年经历】1916年,入湘年当兵;1919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参加革命的起因】痛恨军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参加北伐战争,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四军会师。徐海东 于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七节出场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外貌】年轻,身体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门牙在骑马失事时碰掉了,镶嵌在了树上。【性格特点】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出身与家庭】湖北黄陂人,家里世代做窑工,出身贫寒。【受教育情况】上了4年学,因被同班富家子弟欺员,被老师打,后逃学不肯再去。【早年经历】11岁辍学后到窑厂当学徒,16岁满师,在300个工人中,工资最高。【参加革命的起因】21岁离家出走,后花光积蓄,于是参军,却没有军饷只有“挨打”。对军阀厌恶,逃至广州参了国民党第四军。【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返回黄陂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5月,任红四方面军独立四师师长;1936年12月7日,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朱德于第九章 战争与和平 第四节出场【外貌】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性格特点】沉默谦虛,说话轻声,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天性极端温和、朴实,深受部下爱戴: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忠于党的事业,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作战经验丰富、杰出的军事家。【出身与家庭】四川仪陇人,一个穷苦的佃农家庭。【受教育情况】1909年初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早年经历】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参加革命的起因】小时候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有革命的倾向,后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后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的经历】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红军问题报告》,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邓发于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三节出场【外貌】中等身材,却十分雄赳赳,臂膀像铁钳。红铜色的脸,有一双锋利的燃烧似的眼睛,眼神强有力,行动是豹子一般的柔顺。【出身与家庭】广东人,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的儿子。【早年经历】做过西式厨子。他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是生活在敌人营幕之中的著名 “共匪”,敌人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章节内容概括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美国记者斯诺带着对红色世界的好奇,怀着惴惴不安的冒险的心情,准备深入苏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的秘密。斯诺先在西安府拜访了杨虎城将军,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主席邵力。得到邓发同志的帮助后,斯诺前往陕北。在一个骡夫的指引下,斯诺越过国共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进入苏区。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斯诺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斯诺了解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并听到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因为被剥削被压迫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第三篇 在保安 讲述了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具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谈到了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本政策。与此同时,他还参观了红军大学,了解了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斯诺现场采访毛泽东同志,了解到了共产觉领导人毛泽东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第五篇 长征 讲述了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终于到达陕北的英勇事迹。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斯诺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艰难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介绍了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同时,斯诺还深入分析了共产党在西北得到群众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取消苛指杂税、重新分配土地等。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斯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切感受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热烈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的由衷赞叹。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斯诺深入到红军内部,了解到红军战士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的队伍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了解到促使彭德怀司令员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同时,由彭德怀司令员了解到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还亲身体验到红年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斯诺了解到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讲述了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第九篇 战争与和平 斯诺对少年先锋队“红小鬼”的访谈及其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也了解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第十篇 回到保安斯诺从前线回到保安,目睹了在敌人封锁下,保安地区的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解到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第十一篇 又是白色世界 斯诺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同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艺术特色1. 高度的纪实性,深刻的洞察力2. 善设悬念,擅长刻化场景3. 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感4. 语言生动幽默,善于特写主题思想 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谣言。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